脑室内巨大脑膜瘤1例

合集下载

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影像表现(附1例报道)

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影像表现(附1例报道)

c 影 像 综 合 诊 断 : 顶 后 脑 外 占位 性 病 变 , 于 内部 信 ) 左 鉴 号 极 不 均 匀 、 围 水 肿 比较 明显 、 基 底 与 脑 膜 相连 , 虑 脑 周 广 考
膜 肉瘤 可 能 性 大 。
瘤 , 呈 分 叶 状 , 般 为低 、 、 混 杂 信 号 ( 度 )增 强 后 可 常 一 等 高 密 ,
l 管母 ± 瞻 型脯 膊 足 u 腹 蠕 的 n 【 Ⅲ 卣 融 慷 表 现 最道 很 少 患 青, 5 女,q
影像 学检 查 :
种 特 妹 餐 型 . 侧 盘
性 淫 片时 . 窗 观 寮 町 局 酃 顷 骨 轻 悭 增 晤 骨 h MⅢ l , 顶 部 一 粪 吲 形病 灶 , 界 清楚 . , I 茂像 左 山 l 走 约 4 ^ l× T 平 扫呈 不 均 匀 的 长 1 长 r 常 信 号 . I 5 8 1 l l 灶 部 近腩 E质 走 片状 水 肿 信 号 . 指 垂状 仲 向 虚 甚 ( : | 见 网3 增 强 手i 示病 ± _ 描 ¨ 部信 号擞 均 匀 . 大 舒 叫 拄 ; 广基I 化 . 部 可 见迂 日 I折 的低 信 号 影 . 师呈 舒 ¨状 内 t l i 轮 t
m e i g o a wi r mi e tm i r v s u a at r i c i g n n im t p o n n c o a c lr p t n m mi k n的一个少见类型 , 是 查 阅近 1 0a国 内外 资 料 ,病 理 学 研 究 较 多 I ,表 现 为 毛 细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和 含类 脂 的 间质 细 胞 ,与 血 管 母 细 胞 瘤 非 常 相 似 ,鉴 别 困 难 :影 像 学 表 现 仅 见 少 数 文 献 报 道 I-] 4,其 特 点 是 密 度 ( 号 ) 均 匀 ,不 均 匀 强 化 ,瘤 周 水 肿 较 重 , 信 不 大多 数 发 生 于 大 脑半 球 ,具 有 脑 外 肿 瘤 的 特 点 如 “ 层 挤 压 皮 征”“ 膜尾征” 。临床 、 像 、 理相结合 , 、脑 等 影 病 才能 做 出 正确

脑膜瘤病例回顾分析一例

脑膜瘤病例回顾分析一例
亦好发于桥脑小脑角区,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 8%—10%,多 见于中老年女性,男女发病占比约为1:2。
缪飞, 展颖, 沈天真,等.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2):81-84. 韩路军, 张雪林, 邱士军,等. MRI对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价值[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12):1946-1948.
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
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
良性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
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
岁,20岁以下者少见。
万水治, 史玉振, 童明敏,等. 3.0T磁共振成像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照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 报, 2013, 26(2):164-167.
现耳鸣,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咀嚼肌萎缩和
瘤内脂肪变性为其特征性改变。 影像学上三叉神经瘤呈哑铃状,跨颅脑中、后颅窝生长 为特征性表现,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似,但无第7、8对脑 神经束增粗。
三叉神经的解剖定位是诊断神经鞘瘤的关键。
相关引用
1. 缪飞, 展颖, 沈天真, et al.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0(2):81-84.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
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早期 出现一侧耳鸣、听力减退及眩晕,少数患者时出现耳
聋。耳鸣可伴有发作性眩晕或恶心、呕吐。
中期 压迫同侧的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出现面肌抽搐及泪腺分
泌减少,或有轻度周围性面瘫。
晚期 引起交叉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步

侧脑室内未成熟畸胎瘤1例MRI分析

侧脑室内未成熟畸胎瘤1例MRI分析

h tr gn o seh n e n ( i —)F g6 Un e e irso e s mecrbo d l r b s r eni emas ee0 e e u n a cme t Fg3 5. i d rh coc p ,o ee rme ul yt e es e t s. t m a u we nh
Ne p a m s o l s :Ra i l i . t O O i r e a i n1 d o og c Pa h l g C Co r l to .
幕 上 室 管膜 瘤 常见 于 成年 人 ,好 发 于侧 脑 室 三角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伍建林教授点评: 本  ̄M I IR 特点 :本 例为年轻 女性 ,MR 显 示病变为 J I 颅 内中线肿瘤 ,其主体主要位 于右侧 侧脑室 内,部分越 过 中线 ,形态不 规则 ,结构不均 质。T1 呈略低 信号 WI 伴多个 小圆形更 低信 号影 ,T WI 2 呈略高信 号伴 多个小 圆形类似囊性更高信号影 ,增 强扫描病灶呈中度不均匀 强化 。 鉴 别诊 断范 围:当侧脑 室 内发生肿 瘤且 靠近 中线 结构时 ,需鉴别的主要疾病包括 :中枢 神经细胞瘤、室 管膜下巨细胞 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和脑膜瘤等 。 鉴别诊断思路 : 1 中枢 神经 细胞瘤 :该肿瘤是 1 9 年WH . 93 O分类 中 新命 名的I 肿瘤 ,为罕见 的好 发生 于年 轻人脑室 内的 I 级 神 经 元 肿 瘤 , 常 见 于2  ̄ 3 岁 , 男性 略 多 于 女性 。 发病 0 0 率 约 占原发性脑 肿瘤0 1 .%。该肿 瘤位 置更 居 中,多位 于 Mo r孔 或 透 明 隔 ,常 跨 越 透 明 隔 突 向两 侧 生 长 ;病 no 变呈羽毛状 ,边界清 楚,可 分叶状 ,其 内可有坏死 区或 钙化 ,富含血 管。T wI l 呈不均匀等或 略低 信 号,T WI 2 信号多变 ,以不均匀略高信 号为主,常伴有脑室扩大积 水 ; 增 强 扫 描 肿 瘤 多 出 现 不 均 匀 中度 强 化 。本 例 肿 瘤 形 态与MR 信号表现 与其很类 似 ,但位 置更偏 向…侧 ,且

1例脑膜瘤术后VTE事件的根因分析

1例脑膜瘤术后VTE事件的根因分析

1例脑膜瘤术后 VTE事件的根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RCA工具在神经外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照RCA程序,回顾性分析1例神经外科脑膜瘤术后VTE事件的发生,剖析环节中尚存在的缺陷,进行多方位自我检查,制定改进策略,并对策略实施前后VTE风险评估率、出血风险评估率、VTE预防措施实施率、VTE发生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结果:实施改进策略后,VTE风险评估合格率、出血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实施率均提高,VTE发生率较前术后下降。

结论:应用RCA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VTE防治质量。

【关键词】:根因分析;VTE;PTE;神经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血栓的形成,不但影响肢体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和延长病程,急性肺栓塞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1]。

神经外科是VTE高危科室,患者手术时间长(超过4h)、机体损伤后的高凝状态、脱水治疗等均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2]。

早期识别 VTE 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VTE的发生。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方法,它主要针对系统缺陷展开原因分析,发现不同流程、不同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剖析根本原因,弥补系统缺陷,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3]。

现针对1例神经外科脑膜瘤术后VTE事件进行根因,并制定了相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RCA过程1.1第一阶段:事件回顾成立由护理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科组成的RCA小组,对事件过程进行回顾,见表1表1事件回顾1.2第二阶段:近端原因分析(造成事件中较明显或容易联想到的原因),本次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集中在人、法、机、物4大方面1.2.1 人的因素 (1) 患者因素:①患者手术时间长(10小时),②术后因病情需要卧床时间长。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征象。

1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

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影像可做出初步诊断并帮助选择合理手术路径。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脑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45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71-01脑膜瘤(meningioma)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溴沟等位置,而发生于脑室内的脑膜瘤很少见[1]。

本文收集我院2002~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室内脑膜瘤的患者11例,回顾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2岁;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头痛表现;呕吐3例;强迫头位4例;视力障碍2例;精神障碍1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癫痫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脑室内肿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5例,右侧脑室三角区2例,三脑室内2例,位于透明隔区1例,位于四脑室区1例。

肿瘤最大者6.0×5.0×4.8cm,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最小者约1.5×2..0×2.5cm,位于四脑室。

1.2mri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1.5t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普通及增强扫描;10例t1w见病变脑室受压、变形与移位,可见等或稍低信号的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界光滑,增强扫描信号明显增高,t2w呈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dw及flair为等、低混杂信号改变;1例呈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其内见斑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上呈等信号。

【原创】漫谈Simpson分级 脑膜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的那些关系

【原创】漫谈Simpson分级  脑膜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的那些关系

【原创】漫谈S i mp s on分级|脑膜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的那些关系现国际通行的S i m ps o n分级上世纪是如何被提出来的?近来各国学者就其对复发脑膜瘤、不同病理分级、不同颅内位置的脑膜瘤、颅外脑膜瘤及其在现代多治疗模式下是否还具有等同效用的研究?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1957年,Do n al d S i m ps on在J.N e u rol. N e u ro su r g.P s yc h i a(IF:7.38)发表了颅内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研究,提出了脑膜瘤积极手术的关键,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界定和临床意义奠定了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中选取了1938年4月至1954年12月期间在拉德克利夫医院的242例完整颅内原发脑膜瘤病例,需要注意的是脊柱和原发性眶内脑膜瘤患者是被排除在外的。

所以病例在手术或尸检中均已确诊,并再经过显微镜下双重确诊。

经过随访观察、统计分析,就有了S i m p son分级的前世(如图1)。

19世纪中期以前,对于脑膜瘤生物学特征及影响其复发的许多因素,全世界还未有足够了解及统一认识。

此后经过许多相关研究验证,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脑膜瘤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并发症率,确定了现在国际通行的颅内脑膜瘤手术切除程度S i m p so n分级系统(图2)。

图1S i mp s o n分级系统的初级研究基础图2现国际通行的S i mp s o n分级预测脑膜瘤复发的关系然而,还有关键的两人却鲜有人知。

关于对手术的分级界定,确是出自具英国神经外科先驱S i r H u gh C a i r ns(1896-1952)及其学生J os e ph P e nn yb a c k e r教授(1907-1983)。

Hu gh C ai r ns师从神经外科之父H ar v e y C us hi n g,他常被视为英国神经外科的奠基者。

他在二战期间在牛津圣休学院(S t Hu gh's C ol l e ge)成立了头部外伤军事医院,除了临床还重视基础研究,他毕其一生精力和心血,促进了神经外科创伤、免疫学和康复医学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为现代神经病学奠定了基础。

板障型脑膜瘤1例

板障型脑膜瘤1例

3 刘华 , 四清 , 仁寿. 障 型脑 膜瘤 1 周 潘 板 例
[ ] 临床放射学杂志 ,0 4,3 7 :0 . J. 2 0 2 ( )6 9
骨外板 尚存 , 薄如蛋 壳 , 内板 及 板 障被 肿
中 国社 区 医 师 ・ 医学 专业 2 1 年 第 2 00 2期 ( 2 第1 卷总 第 27 )2 4期 7
病 历 资 料
患 者 , ,5岁 , 头 晕 1 , 右 耳 男 3 因 年 伴
鸣半个月 入院 。体 检 : 颅外 观 无 畸形 , 头 无局部压痛 , 右侧额 纹 消失 、 眼睑 闭合 无 力、 鼻唇沟 变浅 。头 颅 MR 显 示 右 颞 枕 I 部见 6 m ×1 c e 2 m×9 m 肿 块 影 , 号 不 c 信 均, 边界清楚 , 增强扫描呈 明显强 化 , 皮 脑
婴幼儿用药
婴幼儿生 机旺盛 , 不宜 用滋 补 品, 则会 否 使机体 阴阳失衡 , 及脏 腑气机 。 伤
讨 论
上 述 材 料 只 是 临 床 上 用 药 的 冰 山 一
角, 有些 中药对心血 管 、 消化 系统、 中枢 神 经系统都有不 同程度 的损害 , 有些有致癌 作用 。药 师应该 告诉 患者 如何 合理 使用 中药 , 既要治好 疾病 , 又避 免机体 受 到损 害, 注意用药安全有 效 ; 特别是糖尿 病 、 高 血压患者 以及 肝功肾功不全者 , 要定期检 查 , 尿病 、 糖 高血 压患 者服 药后 可检 测血 糖、 压, 血 密切关 注药品对机体有无 损害 。
西药格列本 脲 , 服用 消渴 丸 等药 , 禁 同 严 时与其 作用类似 的西药 格列本脲 、 格列 吡 中药疗效好 、 良反 应小 , 于 婴 幼 不 对 儿常见病 、 疑难 病 , 中医 中药有 独特 的疗 效 , 婴幼 儿 许 多器 官和 组 织 未 发 育成 但 熟 , 陈代谢 旺盛 , 婴幼 儿用 药要 注 意 新 故 及时 , 用量要轻 , 宜用轻清之 品 , 并辅佐健 脾和 胃和 凉肝定 惊 药物 , 饮食 调 理 , 宜 不

一例巨大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

一例巨大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

一例巨大脑膜瘤围手术期护理作者:林莎莎苏晓梅刘俊丽陈少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一例48岁巨大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重点介绍术前、术后护理,并展开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诉特殊不适,意识1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3cm光反射灵敏,右侧肌力5级,左侧肌力4级。

提示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的有效方法,术前、术后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加强患者手术配合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脑膜瘤;手术切除;围手术期;护理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属良性肿瘤。

脑膜瘤占原发脑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

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2:1,儿童少见[1]。

近年来,脑膜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多见老年人。

脑膜瘤的发生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

并非单因素造成。

脑膜瘤多分布于:1.失状窦旁;2鞍结节;3筛板;4海绵窦;5桥小脑角;6小脑幕等。

有50%的颅内脑膜瘤位于失状窦旁,并且大部分位于失状窦的前2/3[2]。

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癫痫、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还可出现颅骨的改变,因此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3],我院于2012年3月9日用此方法治疗巨大右侧脑室脑膜瘤患者一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48岁,因“头昏、视力模糊、乏力、厌食2月”收治入院,术前经过CT、MRI检查确诊。

右侧侧脑室后角肿瘤性病变,大小约为7.6cm×7.3cm×6.5cm,病变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结构向左侧偏移约1.0cm,三脑室受压变窄,桥脑亦受压稍向左侧移位.双侧额叶白质区有多个点状等T1长T2FLATR高信号显示,边界模糊,D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颅脑MRA示:右侧大脑前、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主干受压,局部血管受压呈“抱球状”,可见大脑后动脉分支血管包绕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