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一个电路是何种反馈类型
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简捷判定

4 2正 负反馈 的判 定 . R 、 3 A( ) E 4 , 4 C : + 一 ( ) 反馈 是 返 回到 公 - 共端 , 极性 为 ( ) 负 反馈 ; : ( ) ( ) +是 R7 A + 一B ~ C 一 一A( , 馈 是返 回到 输入 端 , 性 () 一)反 极
一
为 ( ) 负 反馈 ; : ( ) D + , 馈是 返 ~是 R6 C 十 - ( )反 回到 公共端 , 则极 性 为 ( 是 负 反 馈 ; 、 +) R8 C : + 一B - 一C 一 一D 一 一 A 一 , 反 4 A( ) ( ) ( ) ( ) ( ) 馈 是 返 回到 输 入 端 , 性 为 ( 是 负 反 馈 。 极 一) 4 3 交 直流 反馈 的判 定 . R4 C : 容并 联 , 直 流 反 馈 ; : 、3电 是 R7 C 点 接 在 电 容 C 后 面 , 交 流 反 馈 ; : 电 2 是 R6 无 容 , 交 直 流 反 馈 ; 、 4 电容 串 联 , 交 是 R8 C : 是 流反馈 。 4 4’ . 串并联 反馈 的判定 R4 C : 、 3 接在 公共 端 , 串联 反 馈 ; 7 是 R :
阻 、 容或 电 感元 件 都 可 以 构 成 反 馈 网 络 。 电 3. 正负 反馈 的判 定 2 采 用 瞬 时 极 性 法 。 反 馈 的 输 入 端 开 从 始 , 设 极 性 为 ( , 过 每 个 元 件 都 判 定 假 +) 经 其 极 性 是 否 改 变 , 后 返 回到 输 入 回路 , 最 如 果 反 馈 是 返 回到 输 入 端 , 则极 性 为 ( ) 正 +是 1反馈 的概 念 反 馈 , 性 为( 是 负 反馈 ; 果 反馈 是 返 回 极 一) 如 反馈 就 是 将 放大 器输 出信 号 ( 压 或 电 到 公 共 端 , 极 性 为 ( 是 负 反 馈 , 性 为 电 则 +) 极 一) 流 ) 一 个 部 分 或 全 部 反 方 向 送 回输 入 端 ( 是 正 反 馈 。 的 与输入信号( 压或电流) 叠加的过程。 电 相 3. 3直 流 、交 流反 馈 的判 定 根据 反馈 回路有 无电容 元件来 判定 。 若 反 馈 回路 有 电容 串联 , 是 交 流 反 馈 ; 则 若 2反馈 的类型 反馈 的 极 性 分 : 反 馈 和 负 反馈 ; 反 反馈 回 路 有 电容 并 联 , 是 直 流 反 馈 , 反 正 按 则 若 馈 在 输 出 端 的 取 样 分 : 压 反 馈 和 电 流 反 馈 回路 没 有 电 容 , 电 则是 交 直 流 反 馈 。 馈 ; 反馈 在 输 入 端 的 接 法 分 : 按 并联 反馈 和 3 4 串并 联反 馈 的判 定 . 串联 反馈 ; 反 馈 的 属 性 分 : 按 交流 反馈 和 直 从 输 入 端 来 判 定 。 反 馈 返 回 到 输 入 若 流反馈 。 端 , 是并联反 馈 ; 反馈返 回到公共端 , 则 若 则 是 串联 反馈 。 3反馈类型的判定 3. 交直 流反 馈 的判定 5 在 分 析 反 馈 类 型 时 , 先 要 确 定 放 大 首 从 输 出 端 来 判 定 。 反 馈 直 接 从 输 出 若 电路 的输 入 端 、 出端 和 公 共端 。 于 共 射 端 引 出 则 是 电 压 反 馈 ; 反 馈 是 从 公 共 端 输 对 若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电路如图7.8所示,该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组态的判断与上述方法一样,下面只介绍该类型电路的特点:①输出电流趋向于维持恒定。
1.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按取样方式划分,反馈可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1)电压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取样,又称电压反馈。
(2)电流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取样,又称电流反馈。
(3)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
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判定方法一一—输出短路法。
判定方法二——按电落结构判定。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按比较方式划分,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1)串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反馈。
(2)并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
(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方法:对交变分量而言,若信号源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比较端接于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2.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3. 按反馈信号的频率分,可以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1)支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直流反馈。
直流反馈主要作用于静态工作点。
(2)交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交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交流反馈。
交流反馈主要用来改善放大期的性能;交流正反馈主要用来产生振荡。
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都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既可以产生直流反馈又可以产生交流反馈。
4. 负反馈和正反馈按反馈极性分,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弱,则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增强,则为正反馈。
刍议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

刍议放大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放大电路是指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的电路,反馈则是在电路中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的一种技术。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而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则可以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两种类型。
判别放大电路反馈类型并理解其作用对于设计和应用放大电路是非常重要的。
电压反馈,是在放大电路中反馈一部分输出电压到电路的输入端。
对于共射放大电路来说,电压反馈会使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降低,同时频率响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电压反馈可以通过观察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送回的方式进行判别。
如果反馈信号是由电位器、变阻器或分压电路进行调节,那么这就是电压反馈电路。
电压反馈使得输出电阻降低,而输出电压稳定而且频率响应不错。
电流反馈,是在放大电路中反馈一部分输出电流到电路的输入端。
对于共集放大电路来说,电流反馈会使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升高,同时也会使频率响应受限。
电流反馈可以通过观察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送回的方式进行判别。
如果反馈信号是由电流检测器、电流计或者是电流控制电路产生的,那么这就是电流反馈电路。
电流反馈可以使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增大,而输出电流稳定,但也会使得反馈效应变弱。
在设计和应用放大电路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反馈类型。
一些需要高增益或者高精度放大的应用会选择电压反馈,而一些需要宽带响应或者高频特性的应用则会选择电流反馈,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效果进行联合使用,达到更好的电路设计效果。
总之,放大电路反馈类型的判别方法是通过观察反馈回路送回的信号方式来实现的。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选择,或者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电路设计效果。
共射放大器反馈类型判断方法

共射放大器反馈类型判断方法
判断放大器的反馈类型,通常是采用输出端短路或采用取样法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在输入端、是按照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以电压形式相加减或以电流形式相加减来判断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的。
这种判断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容易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判断电路的反馈类型,对初学者来说却是困难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针对放大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共射放大器,总结出判断反馈类型的简易公式。
这里笔者判断共射放大器反馈的类型,仅针对反馈取样的一级和取样信号叠加的一级放大器均为共发射极放大器才适用,对不符合这一条件者均不适用。
该公式是:凡从三极管集电极取样输出则为电压反馈,从发射极取样输出则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经反馈网络加到三极管基极的为并联反馈,加到三极管发射极的为串联反馈,,举例说明如下。
例1:试判断图2所示电路的反馈类型在该电路中,取样信号是从T2的集电极输出,所以为电压反馈,取样信号叠加到T1的发射极,所以是串联反馈,因此该反馈放大器为电压串联反馈。
例2;试判断图3所示电路的反馈类型在该电路中,取样信号是从T2的发射极输出,所以为电流反馈,取样信号叠加到T1的基极,所以是并联反馈,因此该反馈放大器为电流并联反馈。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反馈的类型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反馈的类型摘要:同一端点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一端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反馈类型。
通过对比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同一端点法、反馈系统、正反馈、负反馈、稳定性正文:I. 简介在反馈系统中,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的延迟,产生闭环控制。
为了分析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需要确定反馈类型。
同一端点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反馈回路中同一端点的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反馈类型和系统的稳定性。
II. 同一端点法原理同一端点法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反馈回路中同一端点的信号分析。
以负反馈为例,通常将输入信号V_in和输出信号V_out比较,根据同一端点两侧的电位差,得出反馈电压V_F的大小和符号。
根据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可以判断反馈类型,并计算系统的稳定裕度。
III. 应用分析1. 正反馈系统正反馈系统的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同相位,放大了输入信号,导致系统不稳定。
通过同一端点法,可以发现在正反馈系统中,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
例如,在振荡电路中,输出信号送回输入,产生持续的正反馈,导致震荡。
2. 负反馈系统负反馈系统的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反相位,减小了输入信号,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同一端点法,可以发现在负反馈系统中,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位。
例如,在放大器中,输出信号送回输入,产生负反馈,由于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反相位,所以减小了信号放大系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IV. 结论同一端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反馈系统工作原理和稳定性。
通过对比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判断反馈类型,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端点法可能无法判断反馈路径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性,因此在分析复杂系统时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方法。
关键词:反馈系统,同一端点法,正反馈,负反馈,稳定性,分析方法。
732交流反馈类型及判断

不能!Rf为三极管提供静态电流!
2019/6/16
例3:判断Rf是否具有负反馈作用,若是,判断模反拟电路基础 馈的组态。
并联反馈
i
vi
RC1
RC2
iB
vC1 vB2
iE2
iF
RE1
Rf RE2
vF
+vCC
电流反馈
vo
电流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可以稳 定静态工作点。
iE2
vF
iF
iB
iE2
iB2
模拟电路基础
§7.3.2 交流反馈类型及判断
一、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根据反馈所取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 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A网络与B网络在 输出端并联,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A网络与B网络在 输出端串联,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阻。
模拟电路基础
课堂练习:在图示电路中能够引入哪些组态的 交流负反馈?
①
②
④
③
2019/6/16
模拟电路基础
练习2: 某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几乎没有带负
载的能力(即不能向负载提供电流)。要 使经放大后产生的输出电压与传感器产生 的信号成正比,放大电路宜用( )负 反馈放大器。
A、电压取样电压求和 B、电压取样电流求和 C、电流取样电压求和 D、电流取样电流求和
串联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 并联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
2019/6/16
“取样”和“求和”方式不同划分出四种基本反模馈拟电类路基础 型。
2019/6/16
试论模拟电路中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 回到 放 大器 输 入 端 的 反 馈信 号 的极 性 ,比较 其 与 原假 设信 号 极 性 的同异。 此法判断的难点在于反馈信号送 回输入端 , 可能回到信号 输入端( 如三极管 的基极或集成运放 u 为正的那端 )也可能 回到信 i , 号输入的另一端( 如三极管 的发射极 或集成运放 u 为负的那端 )如 i , 果 回到信号输入端 ,则反馈信号与原来假设的信号极性相 同为正反 馈 , 反 为 负反 馈 , 图 2中 a 所 示 ; 反 馈 回 到 信 号 输 入 的 另 一 相 如 ) 若 O 引言 端, 则与原设极性相同时为负反馈( 因净输入信号是输入信号与反馈 在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中,都 存在着反馈或用到反 信号之差 , 反馈若增加净输入信号反而减 少 )反之为正反馈 , , 如图 2 馈 。 如 人体 的感 觉 器 官 和 大脑 就 是 一 个 完 整 的信 息 反 馈 系统 , 例 自动 中 b) 示。 所 控 制 系统 应 用反 馈 可 使 系 统 达 到 最 佳 工 作 状 态 。 反 馈 ( e b c ) f d a k又 e 3 交 直 流 反馈 的判 断 称 回馈 , 是控 制论 的基 本概 念 , 指将 系统 的输 出 返 回 到输 入 端 并 以 某 我"  ̄道 , 放 大 电路 中同 时 存 在直 流 分 量 和 交 流 分量 , 析 直 f n 在 I l 分 种方式 改变输入 , 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 电路中的反馈应用相当 流 分 量 , 先 要 画 出直 流 通 路 , 首 分析 交 流 分 量 , 需 画 出 交流 通 路 。 则 如 广 泛 , 大 电路 中利 用 负 反馈 来 改 善 电路 的性 能 , 放 而正 反 馈 是 振荡 电 果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通路 , 则表明该 电路有直流反馈 , 交流通路 若 路中起振 的必要条件 。 但多年 的教学实践表明, 反馈类型 的判断一直 中有反馈通路 , 则存在 交流反馈。 是 学生 学 习模 拟 电路 的难 点 之 一 ,这 就 成 为 他们 分析 电路 功 能和 提 交流反馈 与直流反馈判断的关键点是理 解电容元件容抗 与信号 高电路识图能力的障碍。 如何 帮助学生解决 这一难题呢? 笔者从学生 的频 率成 反 比 关 系 , 电容 具 有 隔 直流 通 交 流 的 作 用 。 的 判 断 方法 较 它 的认知规律 出发 ,将学生 已学过的晶体三极管的各电极问的相对相 简 单 , 们 采 用 直 观 判 别法 : 果反 馈 支 路 并 接 电容 器 , 我 如 为直 流 反馈 ; 位 关 系 和 电工 基 础 的 串 并 联 电路 及 电容 器 导 电性 能 等 知 识 应 用 进 如 果 反 馈 支路 上 串接 电容 器 , 交流 反馈 : 果反 馈 支 路 上 既没 有 串 为 如 来 , 出 根据 反馈 连 线 的 起 点和 终 点 位 置 来 判 断反 馈 类 型 的 方 法。 提 接 电容器 , 也没有并联 电容器 , 为交、 则 直流反馈了。 1 有无 反 馈 的 判 断 4 电压 反 馈 与 电流 反 馈 的 判 断 判别 一 个 电路是 否 存 在 反 馈 ,只 要 分 析 放 大 电路 的输 出回 路 和
负反馈及类型的判断方法

放大电路中负反馈及类型的判断方法段东兴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引入负反馈后,虽然放大倍数降低了,但是换来很多好处,在很多方面改善了放大电路的性能。
例如,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善了波形失真;尤其是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负反馈,来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以适应实际的需要。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负反馈的判断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的判断方法。
该方法系统地给出了反馈的判别步骤,在教学中证明简单易学,易于理解。
1.反馈回路的判断电路的放大部分就是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而反馈是把放大电路输出端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的电路,则反馈回路就应该是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引回到输入端的一条回路。
这条回路通常是由电阻和电容构成。
寻找这条回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直接经过电源端和接地端,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问题。
例如图1如果只考虑极间反馈则放大通路是由T1的基极到T1的集电极再经过T2的基极到T2的集电极;而反馈回路是由T2的集电极经R f至T1的发射极。
反馈信号u f=v e1影响净输入电压信号u be1。
图1 电压串联负反馈2.交直流的判断根据电容“隔直通交”的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出反馈的交直流特性。
如果反馈回路中有电容接地,则为直流反馈,其作用为稳定静态工作点;如果回路中串连电容,则为交流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如果反馈回路中只有电阻或只有导线,则反馈为交直流共存。
图1种的反馈即为交直流共存。
3.正负反馈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使用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是一种假设的状态,它假设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引入一瞬时增加的信号。
这个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和反馈回路回到输入端。
反馈回来的信号如果使引入的信号增加则为正反馈,否则为负反馈。
在这一步要搞清楚放大电路的组态,是共发射极、共集电极还是共基极放大。
每一种组态放大电路的信号输入点和输出点都不一样,其瞬时极性也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判断一个电路是何种反馈类型?
判断一个电路是何种反馈类型的步骤:
1)先找出在输入输出回路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反馈元件或反馈网络;
2)根据反馈信号的取出方式,判定是电压还是电流反馈;
3)根据反馈的接入方式判定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4)最后看反馈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判定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具体分析如下:
1)先找出在输入输出回路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反馈元件或反馈网络;
2)根据反馈信号的取出方式,判定是电压还是电流反馈;
方法1:将输出端短路,若反馈信号不存在,为电压反馈;反之为电流反馈。
方法2:当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由同一端引出时(如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取出,反馈网络的输入端也接在集电极)是电压反馈;反之为电流反馈。
3)根据反馈的接入方式判定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Vf与输入信号Vi在输入回路串接,以电压形式叠加,为串联反馈。
反馈信号If与输入信号Ii在输入回路并接,以电流形式叠加,为并联反馈。
方法1: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不同节点引入(例如三极管b和e极,或运放的反向端和同向端)为串联反馈;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在同一节点引入(例如三极管b极,或运放的反向端)为并联反馈。
方法2:将输入回路的反馈点对地短路,若输入信号仍能加到放大电路中去,为串联反馈;若输入信号不能加到放大电路中去,为并联反馈。
4)最后看反馈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判定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采用“瞬时极性法”
从输入端加入任意极性(正或负)的信号,使信号沿着信号传输路径向下传输(从输入到输出)。
再从输出反向传输(反馈)到输入端。
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原输入信号相比较,看净输入信号是增加还是减小(极性相同还是极性相反)。
极性相同(增加)是正反馈,极性相反(减小)是负反馈。
具体判别时可以将输入和反馈两个信号,接到输入回路的同一极上,则两者极性相反为负反馈,极性相同为正反馈。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将输入和反馈两个信号,接到输入回路的两个不同的电极上,则两者极性相反为正反馈,极性相同为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