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合集下载

宫颈癌普查最常用方法

宫颈癌普查最常用方法

宫颈癌普查最常用方法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为及早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宫颈癌普查(也称为筛查或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成为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手段。

目前,宫颈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有宫颈涂片检查、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学检查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的宫颈癌普查方法。

1. 宫颈涂片检查:宫颈涂片检查是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检查是通过采集宫颈上皮细胞,将其涂抹成薄层,然后进行染色和显微镜检查。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如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形细胞(CIN)或癌细胞的存在,从而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是宫颈涂片检查的一种进阶形式,主要用于评估细胞形态和病变程度。

这种检查通常由专业的病理学家通过镜下观察宫颈涂片中的细胞形态、细胞核变化以及细胞排列等特征,以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宫颈癌。

该检查一般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结果会以病理诊断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医生和患者。

3. 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检测宫颈部位是否存在HPV感染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宫颈癌。

HPV病毒学检查主要通过采集宫颈上皮组织或细胞样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其中是否存在HPV感染相关的DNA或RNA,一般采用PCR或其他核酸扩增技术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该检查结果可以判断宫颈是否存在HPV感染,并可根据HPV亚型的不同,进一步评估患者宫颈癌发展和转化的风险。

除了上述常用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宫颈癌普查的方法,如宫颈胶原纤维酶检测、宫颈组织活检等。

这些检查方法较为复杂,一般在医院或专业诊所进行,常用于协助或确认初步筛查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宫颈癌普查方法多样,但如何进行宫颈癌普查、何时开始宫颈癌普查、普查频率,以及所使用的具体方法等,都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婚史、孕产史、病史、家族史以及当地的卫生保健政策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

宫颈癌诊断金标准
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查、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
的情况、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其中,病理诊断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当TCT或HPV发现问题时,再进行下一步的阴道镜下的活检,将有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才是明确宫颈癌的一个金标准。

如果宫颈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且高危HPV-DNA检测呈阳性,或宫
颈细胞学的检查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都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

此外,宫颈癌会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情况,当出现此种症状后患者需要到妇科门诊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简单的阴道检查,用窥阴器扩开阴道壁暴露宫颈,观察宫颈情况,同时可以做宫颈细胞学采样和HPV
检查。

对于有糜烂严重、触碰出血、比较脆弱的宫颈,甚至可以直接观察到宫颈有赘生物,此时就需要结合阴道镜取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则一般可以确诊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决定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宫颈癌早期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中晚期的宫颈癌需要结合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

总之,平时女性应做好自身保护,注意个人卫生和性生活卫生,定期到医院体检。

如果有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

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

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宫颈癌的发展过程较为缓慢,通常从异常宫颈细胞开始,经过多年甚至十几年的演变,最终发展成宫颈癌。

因此,通过定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Pap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宫颈组织活检等。

首先,Pap涂片是目前最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之一、通过收集宫颈表面的细胞样本,经过染色和显微镜检查,可以评估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Pap涂片的优点是简单、无创和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存在误诊率较高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期病变时的敏感性较低。

其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对Pap涂片的改良和升级,通过将宫颈细胞样本收集到液基介质中,再进行细胞学检查,提高了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测率。

相比于Pap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同时进行HPV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

第三,HPV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通过采集宫颈上皮细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

HPV检测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早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最后,宫颈组织活检是最为准确的宫颈癌诊断手段,尤其适用于病理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当存在异常细胞或阳性的HPV检测结果时,或存在宫颈癌的高度怀疑时,可以进行宫颈活检,通过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确诊宫颈癌。

综上所述,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案是结合多种筛查方法,以提高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减少误诊率。

常规健康体检中可以进行Pap涂片和HPV联合检测,对于初潮期后的女性,每1-3年进行一次筛查,并根据个体情况和HPV感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宫颈组织活检。

如何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

如何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

如何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发布时间:2023-02-27T05:24:16.81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2期作者:许红丽[导读] 宫颈癌是目前妇女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指发生在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

许红丽四川省仪陇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仪陇,637600宫颈癌是目前妇女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指发生在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

一提到宫颈癌,就不得不说到它的始作俑者——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PV。

HPV有一百多种基因组合,是一种经性接触所传播的病毒,其传播面广,大约有7成以上的性活跃人士曾在不同阶段感染过HPV,不同种类的HPV也会引发不同的病症。

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

低危型的HPV病毒演变成宫颈癌的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高危型的HPV病毒经性接触传播至子宫颈后,易引发子宫颈细胞变异,从而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据研究,绝大多数的宫颈癌都是由HPV 16和18这两种病毒演变而来。

宫颈癌的好发年龄为35-45岁左右,但在临床上已发现有20多岁的年轻女性患者,可能的致病原因包括多个性伴侣、过早发生性行为、多次妊娠、非常年轻即怀孕、性病感染、吸烟、免疫力降低、长期服用避孕药者、维生素A及叶酸缺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各项原因中,尤以因性生活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般健康的女性在受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有八到九成能在自行排除病毒后痊愈?。

可是病毒继续留在体内超过一年以上就会引起细胞异常或轻度的前期癌病灶。

若能及早发现和适时治疗的话,就能消除病灶。

如果没有按时复查治疗的话,病灶会进行到前期癌,最后变成癌。

早期宫颈癌的症状并不明显,若已到晚期或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会越趋严重。

常见的症状包括:经期之后或两次月经期之间出现血斑或轻微出血;经期较长,以及出血量较多;性行为、冲洗或盆腔检查后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性行为时疼痛;绝经后出血;原因不明的持续性骨盆疼痛等。

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

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

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化程度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

早期发现宫颈癌的危险信号对于治疗和预防该疾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并识别早期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是每个女性应该主动了解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潜在的致命疾病。

1. 宫颈疼痛或不适:宫颈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宫颈疼痛或不适感。

这种疼痛可能是阴道内的隐痛或不适感,或者是疼痛的放射感。

一旦出现这种疼痛,尤其是持续性的疼痛,就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阴道出血:异常阴道出血是宫颈癌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在月经期外的不正常出血应引起女性们的警觉。

持续或间歇性的阴道出血可能是宫颈癌早期的信号之一,因此,任何不正常的阴道出血都应该受到重视,并及时就医。

3. 异味或异常分泌物:宫颈癌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阴道分泌物,包括异味、颜色的改变或增加的量。

这些异常分泌物可能是宫颈病变的信号,因此,如发现阴道分泌物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 排尿困难:宫颈癌可以对尿道产生压迫,导致排尿困难或痛苦。

女性在尿道排尿时感受到任何异常或困难都应该引起警觉,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5. 性生活带来的疼痛: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在性生活中经历疼痛或不适感。

如果性生活带来的疼痛是新近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就应该尽快咨询医生以排除宫颈癌的可能性。

6. 深夜盗汗:一些宫颈癌患者在深夜或睡觉时会出现盗汗症状。

这种夜间盗汗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的信号,因此应引起女性的警觉,并找医生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7. 其他不适感:宫颈癌的早期症状还包括腹痛、背痛、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

这些不适感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也应该引起女性的关注,并及时就医。

虽然以上症状可能与宫颈癌相关,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诊断宫颈癌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或其他不适感,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非常重要。

面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我的医学实习心得分享

面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我的医学实习心得分享

面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我的医学实习心得分享2023年了,作为一名参与医学实习的学生,我深刻地意识到宫颈癌这一疾病对女性的危害。

在我的实习过程中,我确实了解了很多关于宫颈癌的信息,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1. 宫颈癌的诊断首先,我想谈谈宫颈癌的诊断。

早期诊断是治疗宫颈癌的关键。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阴道镜检查、涂片检查、宫颈穴位癌前病变筛查等。

其中,涂片检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能够在癌前阶段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还了解到了另一种新型宫颈癌筛查方法——无创DNA检测。

这种方法是通过检测宫颈刮片中的DNA来发现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这种方法虽然价格昂贵,但相比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更高。

2. 宫颈癌的治疗接下来,我想谈谈宫颈癌的治疗。

宫颈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对于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目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宫颈癌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比传统手术更加轻微,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

当然,放疗和化疗也是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比手术治疗,这两种方法更适合晚期宫颈癌患者。

我在实习中了解到,放疗和化疗往往会同时进行,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3. 宫颈癌的预防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宫颈癌的预防。

预防宫颈癌的关键在于定期检查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检查是预防宫颈癌的基本步骤,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饮食要健康、合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充足的睡眠和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作为一名参与医学实习的学生,我深刻地体会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在治疗宫颈癌中的重要性。

在未来,我将认真学习和践行医德医风,为保障女性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怎样发现早期宫颈癌

怎样发现早期宫颈癌

怎样发现早期宫颈癌早期宫颈癌是指癌变仅限于宫颈上皮层、内膜下层和浆膜下层,且仅有少量癌细胞,未累及深层和淋巴结核肿的病变。

早期宫颈癌患者病情较轻,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早期宫颈癌的发现、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早期宫颈癌的发现1. 定期妇科检查宫颈癌的筛查可以通过定期的妇科检查实现。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及时治疗,避免恶化。

通常建议20岁及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或采用HPV病毒检测技术。

2. 注意早期症状早期宫颈癌的症状不明显,但仍有以下表现:(1) 阴道出血:不与月经周期有关,经期前或经期后均可能出现。

(2)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异常,可能呈黄色、棕色、血性等。

(3) 阴道异味:臭味浓重。

(4) 其他不适症状:例如腹痛、盆腔不适、排尿、排便异常等。

凡是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会进行宫颈涂片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活检,以确定是否患有宫颈癌。

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和化疗三种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剖宫产术或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去除宫颈肿瘤。

剖宫产术适用于未生育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

对于已经生育的女性,子宫颈锥形切除术更适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创伤较小,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功能,但可能会导致宫颈管狭窄和早产。

2. 放疗放疗对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很好。

放疗分为外放和内放两种。

外放射线照射范围较广,可以覆盖癌变组织和旁边的淋巴结,一般需要接受4-6周的治疗。

内放是将放射源放入宫腔内,直接照射宫颈癌。

放疗的优点是可以保留女性的生育能力,但可能会导致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皮肤损伤等副作用。

3. 化疗化疗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抗肿瘤药物,杀死癌细胞。

化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

化疗的副作用较大,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三、注意事项1. 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

宫颈癌如何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

宫颈癌如何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

宫颈癌如何早期发现与治疗方法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是一种恶性肿瘤病。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早期发现宫颈癌尤其关键。

1.宫颈癌早期症状宫颈癌如何早期发现?首先需要广大女性朋友对宫颈癌的早期症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对比自己的身体情况分析,若发现存在有宫颈癌的类似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筛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

而宫颈癌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1)阴道不规则流血,但血量不多:这是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许多患者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时出血、妇科检查时出血;2)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也是宫颈癌早期症状之一,尤其是在育龄期的女性,常常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而绝经后的女性也会表现出不规则出血的症状。

由于许多女性对宫颈癌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往往会将上述情况看作是月经不调,所以并不重视,最终导致病症越来越严重;3)阴道排液异常:阴道排液异常主要必须为白带增多,呈血水样和脓样。

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阴道出现臭味;4)腰酸腹痛、乏力、精神不振等,这些症状均属于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转移症状。

1.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要想早点发现宫颈癌,还需要了解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HPV病毒感染:众所周知,HPV病毒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

HPV 有100多个亚型,其中约有30个亚型可引起肝门感染和生殖道传播。

低危亚型引起生殖道湿疣,高危亚型则导致上皮内瘤样病变。

目前HPV感染主要通过生殖器感染、母婴传播和间接感染引起。

其中,生殖器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途径,如性生活,所以女性应注意在性生活期间使用避孕套。

另外,HPV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会3-6个月,若女性长时间没有性生活,潜伏期会更长。

母婴传播则是孕期通过胎盘进行HPV病毒的传播,同时产妇在生产时,胎儿与孕妇的血液、羊水接触,也会引起HPV病毒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方法,明确其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早期筛查与诊断来判断该组患者的统计情况。

结果原位癌及癌前病变可发生在女性各个时期,经早期筛查可发现如下疾病,包括:原位癌、癌前病变、人乳突瘤病毒、生殖道感染等。

对36例原位癌与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后发现其中34例患者逐渐康复(94.44%)。

结论对早期宫颈癌进行筛查可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为患者的临床治愈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早期宫颈癌;筛查;诊断
宫颈癌作为妇科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可分为原位癌及侵润癌两种,发病率较高,且逐渐趋于低龄化,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的同时,为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1]。

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宫颈癌发病需要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过程,而早期宫颈癌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流血或伴有疼痛等,并未出现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经过有效治疗可保证存活率高达90%以上[2]。

而晚期宫颈癌则表现为尿频、尿急等症状,甚至引起尿毒症及恶病质,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要求临床工作人员能够对早期宫颈癌进行准确筛查与判断,以提高临床治愈率,现针对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宫颈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接受宫颈检查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未处在经期,未处于孕期,且不具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符合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受检查。

该组患者的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7.9±3.5)岁;其中37例未婚(33.64%),63例有过婚姻史(57.27%);23例患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20.91%),28例患者为高中学历(25.45%),32例患者为大专学历(29.09%),27例患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24.55%);34例患者有阴道炎病史(30.91%),9例患者有淋病等病史(8.18%)。

该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异味,尿频,尿急等,部分患者伴有下肢水肿或轻度贫血等。

1.2方法对该组患者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目的是为了非宫颈癌及癌变患者进行早期排除。

其中检查过程中的主要步骤为:①检查人员帮助患者取卧位,将臀部抬高,双腿弯曲,充分暴露外阴部。

②检查人员将插入患者子宫颈管内1cm左右的宫颈刷进行5w的顺时针旋转,以确保能够将检查者表皮宫颈细胞进行刮取采样。

③后为了减少样本的损失对宫颈刷进行漂洗后采用细胞全自动检测仪器将过滤细胞进行分离。

④将细胞做成薄层细胞涂片后行固定染色处理,后进行细胞学检查,且在将标本送检期间避免其受到污染,以干扰检查结果。

⑤若在检查结果中发现异常,则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是否出现癌变。

若未发现异常则进行进一步确诊是否出现生殖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1.3观察指标对该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作出统计处理,包括在31~40岁、41~50岁及50岁以上的人群分布情况;并明确记录筛查结果并排除其他患患者群及治疗预后情况。

2 结果
2.1原位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该组患者共110例,在23?郯30岁之间共7例患者,占6.36%;在31?郯40岁之间共31例患者,占28.18%;41~50岁之间共46例患者,占41.82%;在50岁以上共26例患者,占2
3.64%。

结果可见,原位癌及癌前病变可分布在各个年龄层,在该组患者中,41~50岁的发病率最高,高达41.82%,且以23~30岁之间的患者人数较少,仅有6.36%。

因此,41~50岁的妇女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来院进行检查,以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

2.2宫颈癌筛查结果该组患者共110例,其中原位癌患者7例,占6.36%;癌前病变患者29例,占26.36%;人乳突瘤病毒患者25例,占22.73%;生殖道感染患者32例,占29.09%;正常患者17例,占15.45%。

原位癌与癌前病变患者共36例,占32.73%。

结果可见,该组患者中出现生殖道感染的患者较多,占29.06%,且存在部分宫颈正常的患者,推测可能由于误诊所致。

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将人乳突瘤病毒患者、生殖道感染患者及正常患者进行排除,仅对原位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2.3治疗结果我院对原位癌患者与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分为两种:①对于尚未结婚或有生育的年轻患者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②对于中老年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3年,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宫颈癌复发,复发率为5.56%,其余34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占94.44%,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结果可见,经早期筛查及诊断后,治愈原位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数较多,治愈率高达94.44%,临床效果较为突出,且复发率较低。

因此,对于原位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3 讨论
宫颈癌作为妇科疾病中一类多发病及高发病,可发生于妇女各个年龄层,其中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要发患者群,但目前发现,该病症已逐渐趋于低龄化。

宫颈癌在临床上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两种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接触性流血或出现不规则流血等现象,阴道排液异常,出现浑浊或血色,甚至伴有腥臭味,而晚期宫颈癌患者则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贫血、尿毒症等。

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诱发宫颈癌的常见原因如下:①病毒感染因素因90%以上的宫颈癌常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可见其可作为诱发宫颈癌最为常见的一类因素。

②性行为过早或分娩次数过多部分患者因性行为过早,小于16岁即发生多次性行为或性伴侣过多;另外一部分患者因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则有生产或流产经历等,经多次清宫导致宫颈较薄,抵抗力较薄弱。

③生物因素诱发宫颈癌另一类
常见因素即为生物因素,包括滴虫病原体、沙眼衣原体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④行为因素小部分患者则具有不良生活史,包括吸烟、营养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等,也常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因早期宫颈癌患者初期并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常易被检查者所忽略。

但随着该疾病的不断进展,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出现质与量的改变,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腹部疼痛等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有部分患者的月经周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恶病质或贫血等症状。

在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为女性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如过度担心疾病是否治愈,是否出现恶化等紧张焦虑情绪。

因此,这就要求广大临床工作人员能够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尽早的筛查与诊断,并对呼吁女性加强对宫颈癌的认知与预防。

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阴道镜检查、宫颈碘试验、宫颈锥切术、宫颈管活组织检查等,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较以往的常规性涂片操作方法相比,不但保证了样本受到的污染较小,还避免了细胞样本的损失,对于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伤害较小,为临床上一类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案。

从上述试验数据中可知,原位癌或癌前病变常发生于年龄在41~50岁的中老年妇女之中,经有效治疗手段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治愈率较高,高达94.44%复发率较低,仅出现6.36%的复发患者。

另外,出现类似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常出现误诊,应作出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最终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宫颈癌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较大,若对其进行早期发现与治疗,可极大程度的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因此,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工作当中至关重要。

总之,要求妇产科工作人员在呼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宫颈癌期间,还需提高人们对宫颈癌的认知,同时也可利用媒体或院内黑板报等途径宣传相关教育知识,并能做到主动来院对宫颈癌进行筛查与诊断,以此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除此之外,在患者结束治疗后,可为患者制定随访制度,将主治医师的联系方式留给患者,并嘱其随时来院复查。

而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进一步提升其存活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小蓉,汪键,Alfred Boecking.DNA倍体分析系统用于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预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7).
[2]孙小蓉,李玉兰,车东媛,等.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宫颈癌普查的临床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12-16.编辑/许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