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原理及应用简介

光固化原理及应用简介
光固化原理及应用简介

第一章

光固化原理及应用简介

第一节、光化学基础

光的透过和吸收光是具有特定频率(波长)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涵盖从宇宙射线到无线电波的范围(图1-1),通常所说的光指的是紫外光(UV)、可见光和红外光,波长范围分别在40~400nm、400~800nm和800nm以上。

图1-1各种电磁辐射的范围

紫外光是波长为40~400nm的光,又可分为真空紫外(<200nm)、中紫外(200~300nm)和近紫外(300~400nm)。在一般光化学研究和光固化应用中有实际意义的是中紫外和近紫外区的紫外光,通常1又划分为UVA (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00~280nm)三个波段。一般的光固化体系中应用较多的是UV A和UVB,集成电路制作的光刻技术中则用到UVC段甚至更短波长的光。光固化涂料应用中常常要考虑深层固化的问题,这是由于光穿过吸光物质时其强度会发生衰减。光衰减的程度可以用比尔朗伯(Beer Lambert)定律描述:

式中,I0为入射光的光强;I为透射光的光强;ε称为摩尔消光系数,与被透过物中吸光物质的性质和入射光的波长有关;c为该吸光物质的浓度;l为光程长。留意上式中吸光物质浓度越大,则光衰减越严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过高的光引发剂浓度不利于深层固化。光的吸收其本质是光的能量转移到吸光物质,使吸光物质分子由低能量状态转化到高能量状态,例如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有如下关系:

ΔE=hν=hc/λ

式中,ΔE为分子激发态和基态的能级差,单位J;h为Planck常数,其值为6.62×10-34J·s;ν为光的频率,单位s;c为光速,其值为3×108m/s=3×1017nm/s;λ为光的波长,单位nm。可见,波长越短则能量越高。紫外光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其能量较高,会对生物细胞产生破坏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紫外光对皮肤的辐照。远紫外线能量高,可用来杀菌消毒,通常用的杀菌灯就是主波长为200~300nm的紫外灯。

二、光化学的几个概念

生色团虽然光的吸收是一个分子整体的性质,但在有机分子中常常可将某一原子或原子集团看作是光吸收的一个单元,称之为生色团(或发色团)。典型的有机生色团有C=C,C=O和芳香基团等。表1-1列出了一些重要的有机生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消光系数和激发类型。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吸光性估计或判断分子含有怎样的生色团。反过来,也常常通过在分子中引入特定的生色团,从而改变物质的吸光特性。

表1-1一些重要的生色团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消光系数(εmax)和激发类型

在光引发剂的分子设计中,常常通过改变生色团的结构而实现其作用波长的改变。

量子产率一个光化学反应的量子产率Φ (或量子效率)可以定义为每吸收一个量子所产生的反应物的分子数,这通常是对于特定的波长而言,即

Φ=(生成产物的分子数)/(吸收的量子数)

同样,也可以将量子产率定义为每吸收一个量子发生反应的分子数。

量子产率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非常重要,例如,Φ>1表示存在着链式反应。另外,对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率,量子产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激发态和电子跃迁分子可因受热而获得进行化学反应所必需的活化能,而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由分子吸收光能而获得的,两种反应所依据的基本化学理论没有根本的区别,但两者在发生反应时分子的电子排布是完全不同的。热化学反应时分子处于基态,而光化学反应时分子处于激发态。

分子吸收光能后处于较低能级轨道的电子可以向较高能级的轨道跃迁,从而生成激发态分子。这种跃迁必须服从一定的规则。服从这些规则的跃迁是“允许跃迁”,否则是“禁阻跃迁”。图1-2中用箭头示出了4种可能的跃迁。

必须指出的是,所谓“禁阻跃迁”实际上并不是完全不能发生,只是其发生的概率很小,表现为其消光系数ε值很小,例如n跃迁是一种“禁阻跃迁”,其ε约为10~100L·mol-1·cm-1。

激发态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它们相对于基态而言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失去能量而回到基态,这称为失活。如果在失活过程中分子未发生变化,即回到基态的分子是原来的分子,则此过程称为光物理过程;如果分子在激发态发生了化学反应,此时回到基态的分子已不是原来的分子,则此过程为光化学(反应)过程。

激发单线态和激发三线态电子具有自旋,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可以相同(即自旋平行),也可以相反(即自旋

反平行),分别对应于三线态和单线态。通常以T表示三线态,以S表示单线态。几乎所有的分子在其基态时电子都是配对(自旋反平行)的,即处于单线态,一般以S0表示。然而激发态分子是由原来配对的2个电子之一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形成的,这2个电子的自旋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反平行的,相应地称为激发三线态(T1)和激发单线态(S1)。图1-3表示电子跃迁时自旋的情况。

三线态的能级常低于单线态的能级,但在分子吸收光能而产生的电子激发态多为单线态,这是因为分子激发时若其多重度保持不变则此跃迁的概率最大。

第二节光固化反应

通常所讲的光固化过程是指液态树脂经光照后变成固态的过程,所涉及的光固化反应大多数是光引发的链式聚合反应。更广义的光固化还包括可溶性固态树脂光照后变成不溶性的固态的过程,典型的例子是负性光刻胶,其所经历的反应是光交联反应,例如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的二聚环化反应。

光固化涂料通常是从液体树脂变成固态干膜,因而其所经历的光化学过程基本上是链式聚合反应,通过聚合使体系的分子量增加,并形成交联网络,从而变成固态干膜。光引发聚合反应主要包括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光引发阳离子聚合,其中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占大多数。本节介绍光固化涂料所涉及的上述两个主要的光引发聚合反应。

光引发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反应通常包括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过程。光引发自由基聚合与传统的热引发自由基聚合的差别在于引发的机理不同,后者是利用热引发剂受热分解得到具有引发活性的自由基,而前者则是利用光引发剂的光解反应得到活性自由基。具体的聚合过程如下。

光引发剂(PI)在光照下接受光能从基态变为激发态(PI*),进而分解成自由基。自由基与单体(M)的碳碳双键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链式增长,使碳碳双键发生聚合。其中伴随着增长链上的自由基的转移和终止。例如常用的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酮(HCPK,商品名Ir-gacure184),其光解反应如式(1-3)所示

自由基光固化体系是光固化涂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体系,优点是固化速度快,原料价格相对低廉。但该体系存在收缩大、氧阻聚等问题,尤其是后者,常常是配方设计中必须克服的问题。空气中的氧分子的阻聚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处于基态的三线态氧可以作为猝灭剂,将激发三线态的光引发剂猝灭,氧分子被激发至活泼的单线态,光引发剂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阻碍活性自由基的产生。幸而大多数裂解型(第Ⅰ型)光引发剂的激发三线态寿命较短,在激发态引发剂与分子氧作用前,引发剂就已经分解掉,氧分子与光引发剂发生双分子猝灭作用的概率相对较低,经常可以忽略。其二,基态的氧分子处于三线态,本质上是双自由基,因此对光引发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有较强的加成活性(k>109mol-1·s-11)[1..2],形成对乙烯基单体无加成活性的过氧自由基,此过程速率较快,可与活性自由基对单体的加成反应相竞争,对聚合过程的阻碍作用最显著。有关氧分子阻聚的反应如式(1-4)所示。

为克服氧阻聚,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以下物理及化学方法[3~7]。

(1)物理方法

浮蜡法。在体系中适当加入石蜡,当涂膜展开时,因石蜡与有机树脂体系的不相容性,石蜡成一层很薄的薄膜覆盖在涂层表面,起到阻隔外界氧分子向涂层扩散的作用。

覆膜法。当体系涂展完成后,在其上紧贴覆盖上一层表面惰性的塑料薄膜起隔氧作用,如聚乙烯薄膜,经UV光辐照固化后,揭去薄膜。当然,这样得到的固化涂层光泽度和光泽均匀性将受影响,更主要的是,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强光辐照法。采用强光辐照,光引发剂将同时大量分解,瞬间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活性自由基可对单体加成,也可与氧分子反应,从两反应所占比例来讲,是否用强光辐照,似乎前一反应都不占优势,但引发聚合的绝对速率增加了,而且一旦聚合发,涂层黏度将迅速增加,外界氧分子向高黏度体系的扩散将大大受阻,这就有利于自由基聚合的快速进行。在实际光固化工艺中使用的辐照光源动辄上千瓦,而且常常几只光管并排安装使用,相邻两只光管在重叠辐照区域上的光强具有可加和性。改善光源质量、增加辐照光强度已成为克服氧阻聚的常规手段之一。

两次辐照法。先用短波长(例如254nm)光源辐照涂层,因短波长光在有机涂层中穿透力差,故光能都在涂层的浅表层被吸收殆尽,相对而言,单位体积内吸收的光能较高,有利于抗氧聚合。这时,聚合固化只发生在涂层浅表层,浅表层固化膜一旦形成,就是底层涂层良好的阻氧膜,接着再用常规中压汞灯辐照,其中较长波长的光线可以穿透整个涂层,例如313nm、366nm等,引发完成聚合固化。这种辐照方法还可获得一些特别表面效果。

(2)化学方法

①添加氧清除剂,如叔胺、硫醇、膦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作为活泼的氢供体可与过氧自由基迅速反应,将活性自由基再生,同时过氧自由基夺氢生成烷基过氧化氢,并可进一步分解为烷氧自由基与羟基自由基。以叔胺为例,反应如式(1-5)所示。

所使用的活性胺都为至少含H的三级胺。夺氢反应再生出来的活泼胺烷基自由基引发聚合,烷基过氧化氢分解释放的烷氧基自由基对乙烯基单体也有一定引发活性,但它的进一步夺氢反应似乎更占主导地位。添加叔胺已成为自由基光固化配方中克服氧阻聚的重要手段。但含有胺的体系其固化产物容易产生黄变,而且体系的储存稳定性较差,这是使用胺类作为抗氧阻聚方法的一大缺点。

②采用Ⅰ型光引发剂和Ⅱ型光引发剂(关于Ⅰ型光引发剂和Ⅱ型光引发剂的概念参看第二章第一节)配合的光引发剂体系,例如Ciba公司的光引发剂Irgacure500即是含有等摩尔的Irgacure184和二苯甲酮的混合光引发剂,它在空气中有较好的使用效果。S.P.Pappas[8]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二苯甲酮的激发三线态能有效地促进氢过氧化物(ROOH)的分解,产生的烷氧自由基(R.O.)和羟基自由基(.OH)都具有引发作用,而Ⅰ型光引发剂光解产生的自由基与氧的反应消耗了氧,使氧对二苯甲酮激发三线态的猝灭作用受到抑制,可见两者有协同作用。

二、光引发阳离子聚合

光引发阳离子聚合一般是利用阳离子光引发剂在光照下产生的质子酸催化环氧基的开环聚合或富电子碳碳双键(如乙烯基醚)的阳离子聚合。这类阳离子光引发剂主要有硫盐、碘盐。以碘盐阳离子光引发剂为例,其光解过程可简单地用式(1-6)表示:

光解结果产生酸性很强的HPF6,可令环氧基团发生开环聚合[式(1-7)]。

阳离子光固化体系的单体或低聚物还可以是乙烯基醚类,在强酸催化下进行乙烯基醚双键的阳离子加成聚合[式

(1-8)]。但阳离子光固化涂料的实际应用中主要还是使用环氧化合物作为单体和低聚物。

阳离子光固化体系的最大优点是没有氧阻聚的问题,另外因为固化收缩较小而黏附力较强,尤其适合用作光固化胶黏剂。缺点是固化速度比自由基体系慢,且原料价格较贵,这是阳离子体系的推广应用远不如自由基体系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光固化技术应用简介

光固化技术的特点主要是环保和快速,其应用基本上是围绕这两个特点而展开的。光固化涂料和光固化油墨相对于传统的涂料、油墨来说主要优势就是环保,这是由于采用了活性稀释剂调节黏度,其有机挥发性组分含量极低。非光固化的涂料或油墨也有环保型的,例如水性涂料和水性油墨,双组分热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相对于这些应用来说,光固化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快速、低能耗。一些应用技术是把光固化技术和其他技术结合起来,例如光固化水性涂料、光固化粉末涂料,使其优势更加突出。

在其他一些领域的应用,例如光固化胶黏剂、光刻胶、激光三维成像、三维造型等,则更看重光固化技术的快速的特点。

(1)光固化涂料相对于其他应用来说,光固化涂料的技术门槛不高,它是光固化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按照应用的基材,光固化涂料可分为光固化竹木地板涂料、光固化塑料涂料、光固化纸品涂料、光固化金属涂料、光固化光纤涂料、光固化皮革涂料、光固化陶瓷、石材涂料等;按照用途,则有光固化阻燃涂料、光固化离型涂料、光固化防静电涂料、光/暗双固化保形涂料等。

(2)光固化油墨光固化油墨的应用推广情况明显不如光固化涂料,尤其在我国来说,光固化涂料的厂家众多,但真正能量产供应光固化油墨的厂家却不多。尽管价格较贵,很多用户都选用进口的光固化油墨。光固化油墨主要应用在包装装潢、印刷、电子(抗蚀油墨、阻焊油墨、标记油墨)等领域。

(3)光固化胶黏剂光固化胶黏剂是利用光照射使胶黏剂快速固化而达到粘结、密封、固定等目的。与一般的胶黏剂不同,光固化胶黏剂一般要求基材至少有一面是透明的,以便让辐照光透过而引发胶黏剂的聚合固化。种类上可把光固化胶黏剂分为结构胶黏剂(无影胶)、密封胶黏剂、层合胶黏剂、压敏胶黏剂等。应用方面主要有光学镜头装配、水晶工艺品、微电子装配、金属和塑料支架接合、一次性医疗器械(针头等)、液晶显示屏装配(封口、引线固定、层间接合等)、玻璃器皿粘接等。

(4)光致抗蚀剂(光刻胶)光刻胶是用于光刻术的感光材料。光刻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当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诸如微处理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的价值和性能直接与其所包含的晶体管和电路联线的尺度(工艺尺寸,也称为制程)相关联。工艺尺寸越小,则芯片的集成度越高。因为光波有衍射效应,为了达到较小的工艺尺寸,必须采用较短的曝光波长。光刻胶与其他光固化材料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必须能够在较短的波长曝光固化。光刻波长从最初的365nm (i线)缩短到248nm(深紫外,DUV),然后是193nm (ArF激光)、157nm(F2激光),工艺尺寸也从过去的10μm减小到现在的0.09μm,每个中央处理器(CPU)中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也从最初的2300个增加到现在的1亿个左右。

(5)三维激光成型激光三维成型(LaserStereolithography ,LSL)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相比,激光三维成型技术的特点主要有[9]:

①制作速度快,从CAD设计到原型的制作完成只需几小时至几十小时,比传统的机械成型方法速度要快得多,这对于新产品的快速开发非常有利;

②由于不存在模具制作等分摊费用,因而产品的造价几乎与产品批量无关,这特别适合于小批量零部件的制造,尤其是一些独特零部件的制造,也适合基于订单生产的方式;

③产品的制作难度及成本几乎与产品的复杂性无关,这对于制造带有精细内部结构的复杂零部件极具优势,甚至能生产传统机械加工方法难以制造的部件。

LSL的原理就是利用激光引发感光树脂的聚合,通过电脑控制光束,逐层固化,最后得到所需的立体构件。LSL 对感光树脂的要求是低黏度、高固化速度、低收缩、低溶胀、层间黏附相容性好、对光的敏感度高等。

参考文献

1、Maillard B,Ingold K V,Scaiano C J.J AmchemSoc.1983,105:5095

2、Lewis L D,Lauterbach R T,Heine H-G,etal..J AmChemSoc.1975,97:1519

3、Senich G A,Florin R E.,Jmacromol.Sci,Macromol.ChemPhys.1984,C24(2):239

4、Decker C,Jenkins A D.Macromolecules.1985,18:1241

5、Hult A, Reanby B.PolymerPrepr.1984,25:329

6、Ali M Z,U S Patent 4988607.1989.assigned to 3M

7、Hageman H J,Jansen.Makromol.Chem.1988,189:2781

8、Pappas S P.Radiat.Phys.Chem.1985,25:633

9、刘东华,冯树强.激光快速造型技术及其应用.广西工学院学报,2002,11(2):26

光开关论文

集成电路专业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MEMS光开关的研究及市场分析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年级:2008级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姓名:刘欣 学号:20083410 指导教师:窦雁巍 2011年7月8日

摘要 光开关是光通信网络的重要功能器件,MEMS光开关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光开关之一。在简介不同种类光开关原理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主要的MEMS光开关的分类、结构、工艺与性能特点,并给出了研究与发展情况和采用MEMS体硅工艺制作的三种结构的微机械光开关。它们的工作原理都基于硅数字微镜技术。这三种光开关采用了静电力驱动,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在硅基上制作了光纤自对准耦合槽,并对光开关的开关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与分析,并进行结果分析。 关键词 微机械;光开关;开关阵列;微镜;硅-玻璃键合;光纤通信

Abstract Optical switch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device in optical fibr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EMS optical switch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eful optical switch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basic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s of several kinds of optical switches, and illustrates the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s,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s of current MEMS optical switch in details. And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n this research area are presented and three kinds of MEMS optical switches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structures are produced by the bulk-micromachining processes. Their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are all based on silicon digital micro mirrors technology. The electrostatic actuators with low driving voltage are used in the three kinds of optical switch. The grooves used for optical fibers being self-aligned coupling are made on silicon substrate for device.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on-off characteristic show tha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optical switches have switching time. Key words MEMS; optical switch; switch array; micro mirror; silicon-on-glass bonding; 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与现实.

“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与现实 1、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标准 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名称的英文缩写,是由多国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到目前为止,ISO 有正式成员国120 多个,我国是其中之一。ISO 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起草国际标准,对技术委员会(简称TC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进行团体表决,至少75%的成员表决同意后,才能正式发布为国际标准,即ISO 标准。 2、ISO 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 为吸收、传播国际先进理念,消除技术障碍,增进国际间技术交流,促进国际贸易往来,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同引进采用国际标准,形成中国国家标准,以 ISO9001:2000 版标准为例,即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其中IDT 即等同转换, GB 是国家标准的汉语拼音缩写,T 是说明标准的性质,即推荐性标准的汉语拼写缩写,19001 是标准顺序号,2000 是该标准等同转换发布年号。 3、ISO9000 族质量管理标准的发展、构成及用途 ISO 于1987 年发布了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1994 年ISO 对标准进行了首次修订,2000 年对质量管理标准又进行了一次修订。2000 版ISO9000 族标准由四个核心标准构成,即: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19011 基础和术语要求业绩改进指南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立体光固化成型

立体光固化成型法 "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的缩写,即立体光固化成型法。 用特定波长与强度的激光聚焦到光固化材料表面,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顺序凝固,完成一个层面的绘图作业,然后升降台在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层片的高度,再固化另一个层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一个三维实体。 光固化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制造方法,它的成型原理[6~8]是:SLA将所设计零件的三维计算图像数据转换成一系列很薄的模型截面数据,然后在快速成型机上,用可控制的紫外线激光束,按计算机切片软件所得到的每层薄片的二维图形轮廓轨迹,对液态光敏树脂进行扫描固化,形成连续的固化点,从而构成模型的一个薄截面轮廓。下一层以同样的方法制造。该工艺从零件的底薄层截面开始,一次一层连续进行,直到三维立体模型制成。一般每层厚度为0.076~0.381mm,最后将制品从树脂液中取出,进行最终的硬化处理,再打光、电镀、喷涂或着色即可。 要实现光固化快速成型,感光树脂的选择也很关键。它必须具有合适的粘度,固化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固化时和固化后要有较小的收缩及扭曲变形等性能。更重要的是,为了高速、精密地制造一个零件,感光树脂必须具有合适的光敏性能,不仅要在较低的光照能量下固化,且树脂的固化深度也应合适。 成型过程及控制 光固化快速成型的过程分为前处理、分层叠加成型及后处理三个阶段。 快速成型机只能接受计算机构造的三维模型,然后才能进行切片处理。因此,应在计算机上采用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软件,根据产品的要求设计三维模型或将已有产品的二维三视图转换成三维模型。 对样品形状及尺寸设计进行直观分析 在新产品设计阶段,虽然可以借助设计图纸和计算模拟对产品进行评价,但不直观,特别是形状复杂产品,往往因难于想象其真实形貌而不能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采用SLA可以快速制造样品,供设计者和用户直观测量,并可迅速反复修改和制造,可大大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周期,使设计符合预期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用SLA制件进行产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在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由于SLA制件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可用于制品的部分性能测试与光固化成型的优势。 1. 光固化成型法是最早出现的快速原型制造工艺,成熟度高,经过时间的检验。 2. 由CAD数字模型直接制成原型,加工速度快,产品生产周期短,无需切削工具与模具。 3.可以加工结构外形复杂或使用传统手段难于成型的原型和模具。 4. 使CAD数字模型直观化,降低错误修复的成本。 5. 为实验提供试样,可以对计算机仿真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与校核。 6. 可联机操作,可远程控制,利于生产的自动化。

光固化原理及技术

一、光固化原理 UV涂料即紫外光固化涂料,紫外光固化涂料经紫外光照射后,首先光引发剂吸收紫外光辐射能量而被激活,其分子外层电子发生跳跃,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活性中心,然后活性中心与树脂中的不饱和基团作用,引发光固化树脂和活性稀释剂分子中的双键断开,发生连续聚合反应,从而相互交联成膜。化学动力学研究表明,紫外光促使UV涂料固化的机理属于自由基连锁聚合。首先是光引发阶段;其次是链增长反应阶段,这一阶段随着链增长的进行,体系会出现交联,固化成膜;最后链自由基会通过偶合或歧化而完成链终止。 二、什么是(UV)固化技术 它是指通过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使液态的树脂高速聚合而成固态的一种光加工工艺。光固化反应本质上是光引发的聚合、交联反应。 光固化涂料是光固化技术在工业上大规模成功应用的最早范例,也是目前光固化产业领域产销量最大的产品,规模远大于光固化油墨和光固化胶粘剂。早期的光固化涂料主要应用于木器涂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光固化涂料所适用于的基材已由单一的木材扩展至纸张、各类塑料、金属、水泥制品、织物、皮革、石材(防护胶)等,外观也由最初的高光型,发展为亚光型、磨砂型(仿金属蚀刻)金属闪光型、珠光型、烫金型、纹理型等等。适宜涂装方式包括淋涂、辊涂、喷涂、浸涂等。 (UV)技术已一步一步的渗透到传统商品的方方面面,使商品变得更美,使厂家更能获益。 (UV)固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首先(UV)固化采用(UV)光波原理,使(UV)涂料渗透到石材内部与石质发生连接.当固化反应完成后(UV)面也同时有较高的硬度,石材在使用中表面不与外界接触,而是(UV)涂层与外界接触,而当(UV)涂层受损时,非常容易修补,恢复原貌;所以(UV)养护技术必将在石材界引起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使养护更加快捷、方便、环保、并且成本更低。

麦克风指向性基础知识

麦克风指向性基础知识 1开始:什么是指向性? 麦克风的指向性指的是麦克风从不同的方向拾取声音。在现场设置中,最重要的是确认你所使用的麦克风的类型,从而降低声音的反馈以及依据指向性的使用哪里是放置监听的最佳位置。在工作室,你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传感器去做出改变。就像在录音时布置一定的装饰品,或者临近效应。 指向性麦克风:根据极性形式来分类,对前面传来的声音比后面传来的声音反应敏感得多。指向性麦克风有两个开口在膜片的两端,一边一个。膜片的振动根据相位关系,取决于两端的压力差。在后声孔的前端置一细密的声学滤网起延时作用,这样从后面传来的声音可同时从前后两个声孔到达振膜并抵消,因而指向性麦克风的极性图呈心形状。

名词解释:邻近效应 每个指向型话筒(心形、超心形)都有所谓的邻近效应,当话筒靠近声源时,低音频率响应增加,因此声音更加饱满,从而产生邻近效应。专业歌手经常利用这种效果。若想测试效果,则试着在唱歌时把话筒逐步靠近嘴唇,然后聆听声音的变化。 2.心型:只会拾取面对麦克风的这个方向 这是歌手最经常遇见的麦克风类型。常常被描述成为具有一个心型的图案,通常被用在工作室录制人声中。在你不想拾取观众的声音或者从你的监控器中传出的声音,心型麦克风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适用的(使用心型麦克风时监听应该放在你的对面,和你是180度)。在工作室中,使用心型麦克风可以有效的降低环绕声和麦克风反射回来的声音。这一点可以帮助你在不理想的环境中录音,或者减少收录你周围其他音乐的声音。

这种指向得名于它的拾音围很像是一颗心:在话筒的正前方,其对音频信号的灵敏度非常高;而到了话筒的侧面(90度处),其灵敏度也不错,但是比正前方要低6个分贝;最后,对于来自话筒后方的声音,它则具有非常好的屏蔽作用。而正是由于这种对话筒后方声音的屏蔽作用,心形指向话筒在多重录音环境中,尤其是需要剔除大量室环境声的情况下,非常有用。除此之外,这种话筒还可以用于现场演出,因为其屏蔽功能能够切断演出过程中产生的回音和环境噪音。在实际中,心形指向话筒也是各类话筒中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但是要记住,像所有的非全向形话筒一样,心形指向话筒也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临近效应。

红外线光控开关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红外线光控开关电路图及工作原理一、特点 该装置采用锁相环单音检测电路LM567构成自发射自接收的闭环控制形式。就是说,把LM567产生的方波电信号调制在红外线光信号上并发射出去,红外线光敏二极管接收该信号,并把其变为电信号,经放大,又被该LM567自身检测。这样,LM567自身的振荡频率与要接收的信号频率永远相同,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使LM567的振荡频率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的频带宽度内,由于LM567只对与自身振荡频率非常接近的信号产生响应,而对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不响应,所以,该装置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安装调试简单的特点。该装置可应用于自动门、自动水龙头、防盗报警、危险区域误入报警、警戒区域侵入报警等控制。 二、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见图1。红外线光敏二极管PH检测到由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发出的红外线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经由IC1A构成有源高通滤波器,滤除外界低频干扰信号;再经IC1B、IC1C两级固定增益放大器的放大、以及IC1D可调增益限幅放大器的放大,进入锁相环单音检测电路 IC2的第③脚。IC2检测到与自身振荡频率相同的信号后,其第⑧脚输出低电平,使继电器DL吸合,触点S1、S2接通,控制其他设备。IC2第⑧脚的最大吸入电流为100mA。IC2第⑤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C8、R16组成的微分电路和N1、N2驱动电路,使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发出该频率调制的红外线光信号。微分电路使正方波信号变为低占空比的方波信号。用低占空比方波调制红外线发射管,可提高红外线发射管的工作效率,即其峰值电流很大,而平均工作电流却很小。这样,有利于红外线光敏二极管的接收。电阻R12、R13和电解电容E3是集成电路IC1的中点电位偏置电路,使IC1工作于单电源方式。该装置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红外线光敏二极管都在同一侧,构成反射检测方式,见图2。另一种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在一侧,而红外线光敏二极管在另一侧,构成对射式检测方式,见图3。一般情况下,反射式控制距离可达两米,对射式控制距离可达五米。控制距离的远近可由调节电位器W来控制,W的阻值越大,IC1D放大器的增益越大,控制距离越远。反之,控制距离越近。如果给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或光敏二极管一方加上光学透镜,可增加控制距离;给双方都加上光学透镜,更可增加控制距离。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外面要套上长度为50mm左右的金属管,以防止其散射光干扰红外接收管。 电解电容E5的容量越大,抗干扰性越好,但响应的时间也越长,一般E5的选取范围是10μF~100μF。由于该装置工作在闭环状态,所以对IC2工作频率的稳定度要求不严格,并且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设定频率值,范围可达5kHz~40kHz,频率由电

MIC基础知识简介

MIC基础知识简介 一、传声器的定义:: 传声器是一个声-电转换器件(也可以称为换能器或传感器),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是声音设备的两个终端,传声器是输入,喇叭是输出。 传声器又名麦克风,话筒,咪头,咪胆等。 二、传声器的分类: 1、从工作原理上分: 炭精粒式 电磁式 电容式 驻极体电容式(以下介绍以驻极体式为主) 压电晶体式,压电陶瓷式 二氧化硅式等 2、从尺寸大小分,驻极体式又可分为若干种. Φ9.7系列产品Φ8系列产品Φ6系列产品 Φ4.5系列产品Φ4系列产品Φ3系列产品 每个系列中又有不同的高度 3、从传声器的方向性,可分为全向,单向,双向(又称为消噪式) 4、从极化方式上分,振膜式,背极式,前极式 从结构上分又可以分为栅极点焊式,栅极压接式,极环连接式等 5、从对外连接方式分 普通焊点式:L型 带PIN脚式:P型 同心圆式: S型 三、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 以全向MIC,振膜式极环连接式为例 1、防尘网: 保护传声器,防止灰尘落到振膜上,防止外部物体刺破振膜,还有短时间的防水作用。 2、外壳: 整个传声器的支撑件,其它件封装在外壳之中,是传声器的接地点,还可以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3、振膜:是一个声-电转换的主要零件,是一个绷紧的特氟窿塑料薄膜粘在一个金属薄圆环上,薄膜与金属环接触的一面镀有一层很薄的金属层,薄膜可以充有电荷,也是组成一个可变电容的一个电极板,而且是可以振动的极板。 4、垫片:

支撑电容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留有间隙,为振膜振动提供一个空间,从而改变电容量。 5、极板: 电容的另一个电极,并且连接到了FET的G极上。 6、极环: 连接极板与FET的G极,并且起到支撑作用。 7、腔体: 固定极板和极环,从而防止极板和极环对外壳短路(FET的S,G极短路)。 8、PCB组件: 装有FET,电容等器件,同时也起到固定其它件的作用。 9、PIN:有的传声器在PCB上带有PIN,可以通过PIN与其他PCB焊接在一起,起连接另外前极式,背极式在结构上也略有不同。 四、传声器的电原理图: FET(场效应管)MIC的主要器件,起到阻抗变换或放大的作用, C;是一个可以通过膜片震动而改变电容量的电容,声电转换的主要部件。 C1,C2是为了防止射频干扰而设置的,可以分别对两个射频频段的干扰起到抑制作用。 RL:负载电阻,它的大小决定灵敏度的高低。 VS:工作电压,MIC提供工作电压 :CO:隔直电容,信号输出端. 五、驻极体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由静电学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如下的关系式:C=ε?S/L……①即电容的容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个极板的面积成正比,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另外,当一个电容器充有Q量的电荷,那麽电容器两个极板要形成一定的电压,有如下关系式:C=Q/V ……② 对于一个驻极体传声器,内部存在一个由振膜,垫片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因为膜片上充有电荷,并且是一个塑料膜,因此当膜片受到声压强的作用,膜片要产生振动,从而改变了膜片与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个Δd的变化,因此由公式①可知,必然要产生一个ΔC的变化,由公式②又知,由于ΔC的变化,充电电荷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然产生一个ΔV的变化。 这样初步完成了一个由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由于这个信号非常微弱,内阻非常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要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 FET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元件,漏极的输出电流受源极与栅极电压的控制。 由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是接到FET的S极和G极的,因此相当于FET的S极与G极之间加了一个Δv的变化量,FET的漏极电流I就产生一个ΔID的变化量,因此这个电流的变化量就在电阻RL上产生一个ΔVD的变化量,这个电压的变化量就可以通过电容C0输出,这个电压的变化量是由声压引起的,因此整个传声器就完成了一个声电的转换过程。

光开关的原理及种类

一、前言 光纤通信技术的问世和发展给通信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目前世界大约85%的通信业务经光纤传输,长途干线网和本地中继网也已广泛使用光纤。同时,密集波分复用(DWDM) 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充分应用光纤传输的带宽和容量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具有高速率、大带宽明显优势的DWDM 光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目前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以IP 为主的Internet 业务呈现爆炸性增长,这种增长趋势不仅改变了IP 网络层与底层传输网络的关系,而且对整个网络的组网方式、节点设计、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智能化网络体系结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s) 成为当今系统研究的热点,它的核心节点由光交叉连接(OXC :optical cross connect) 设备构成,通过OXC ,可实现动态波长选路和对光网络灵活、有效的管理。光交叉互连(OXC) 技术在日益复杂的DWDM 网中是关键技术之一,而光开关作为切换光路的功能器件,则是OXC 中的关键部分。光开关矩阵是OXC 的核心部分,它可实现动态光路径管理、光网络的故障保护、波长动态分配等功能,对解决目前复杂网络中的波长争用,提高波长重用率,进行网络灵活配置均有重要的意义。 光开关不仅是OXC 中的核心器件,它还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光网络的保护倒换系统,实际的光缆传输系统中都留有备用光纤,当工作通道传输中断或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光开关将主信号自动转至备用光纤系统传输,从而使接收端能接收到正常信号而感觉不到网路已出了故障,其会将网络节点连成环形以进一步改善网络的生存性。 (2)网络性能的实时监控系统,在远端光纤测试点,通过1XN多路光开关把多根 光纤接到光时域反射仪上,进行实时网络监控,通过计算机控制光开关倒换顺序和时间,实现对所有光纤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回网络控制中心,一旦发现某一路出现问题,可在网管中心直接进行处理。 ( 3)光开关还应用在光纤通信器件测试系统以及城域网、接入网的差/分复用和交 换设备中。光开关的引入使未来全光网络更具灵活性、智能性、生存性。光开关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光联网、光交换的关键技术,在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种类的光开关中,微机械(MEMS) 光开关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光开关的主流器件。本文在概述多种光开关原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几种主要的MEMS 光开关,并阐述了各自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二、光开关的原理及种类 光开关性能参数有多种,如:快切换速度、高隔离度、小插入损耗、对偏振不敏感及可靠性,不同领域对它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其种类有保护、切换系统中常用的传统光机械开关,也有这几年飞速发展的新型光开关,如:热光开关、液晶开关、电光开关、声光开关、微光机电系统光开关(MOEMS ,micro optic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 气泡开关等。在超高速光通信领域,还有马赫-曾德尔(Maeh-Zehnder) 干涉型光开关、非线性环路镜(NOLM ,nonlinear optical fiber loop mirror) 光开关等光控开关。 1、机械光开关 传统机械光开关的工作原理:通过热、静电等动力,旋转微反射镜,将光直接送到或反射到

三合一体系基础知识

“三合一”管理体系,即国家采用公认的现代国际标准,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综合管理体系,进行检验,合格后给予颁发证书。 现代企业大都集上述三大管理体系于一身,简称“三合一”管理体系。 因为通过这几个管理体系认证,也就证明你这个公司有能力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又能关注职工的生活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才能立在当代功在千秋! 第一章概述 一、三个标准的名称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要求》; GB/T24001-1996 idt ISO14000: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OHSMS1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二、ISO的概念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代号,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标准代号。如ISO9001、ISO14001即为该组织颁布的顺序号为9001和14001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标准化团体,其成员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00多个技术组织。中国是ISO的成员国并且是ISO的发起国之一。 三、三个体系的相同点 □ 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 都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善的系统标准,在组织内建立并保持一个完善而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 □ 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的相关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方针、目标; □ 三个体系在结构和要素等内容上存在相同和相近之处; □ 目的均在于消除贸易壁垒,又都可以成为贸易准入条件; □ 三个体系均在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审核的要求下,三个体系的实施均涉及认证审核、认证机构、审核员以及对认证机构及审核员的认可等内容。三个体系的审核“三合一”,是大势所趋。 四、三个体系的不同点 ☆三个标准的目的、对象和适用范围互不相同; ☆对三个体系的要求不同。质量体系要满足质量管理和对顾客满意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服从众多相关方的需求,特别是法规的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组织内部员工的人身权利;ISO9000标准是对顾客承诺,ISO14000标准是对政府、社会和众多相关方(包括股东、贷款方、保险公司等等)承诺;OHSMA18000是对员工及社会等相关方承诺。 ☆审核准则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要素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要素差别较大。 五、三个体系的兼容性 尽管三套标准和三个体系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并不影响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相同点所提供的条件,努力实现体系之间的协调、整合以及总体系的一体化,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系统的功能。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

光固化D打印的几种技术

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 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1.DLP工艺 一、DLP工艺的原理 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是近年出现的3D打印技术,与SLA的成型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SLA的变种形式。在加工产品时,利用数字微镜元件将产品截面图形投影到液体光明树脂表面,使照射的树脂逐层进行光固化。DLP 3D打印由于每层固化时通过幻灯片似的片状固化,速度比同类型的SLA速度更快。这项技术非常适合高分辨率成型,代表是德国的Envisiontec公司。 SLA工艺主要是将特定强度的激光聚焦到3D打印材料的表面,使其凝固成型。SLA成型主要是点到线、线到面逐渐成型的过程。与SLA不同,DLP技术主要利用DLP投影,投影过程中将整个面的激光聚焦到3D打印材料表面。所以DLP技术的机型打印速度更快。 优点 光固化3D打印机的几种技术

1)产品性能与SLA工艺相近,成型速度更块。 缺点 2)受数字光镜分辨率限制,只能打印尺寸较小产品。 3)因为使用的光源是投影仪,所以他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到一定的时间就必须更换。他的更换成本也比较贵。 2.SLA工艺 一.SLA工艺原理 在液槽中充满液态光敏树脂,其在激光器所发射的紫外激光束照射下,会快速固化(SLA 与SLS所用的激光不同,SLA用的是紫外激光,而SLS用的是红外激光)。在成型开始时,可升降工作台处于液面以下,刚好一个截面层厚的高度。通过透镜聚焦后的激光束,按照机器指令将截面轮廓沿液面进行扫描。扫描区域的树脂快速固化,从而完成一层截面的加工过程,得到一层塑料薄片。然后,工作台下降一层截面层厚的高度,再固化另一层截面。这样层层叠加构成建构三维实体 优点 1)发展时间长,工艺成熟,应用广泛。在全世界安装的快速成型机中,光固化成型系统约占60%。 2)精度很高,可以做到微米级别,比如0.025mm。 3)表面质量好,比较光滑:适合做精细零件。 缺点

光固化基础知识简介

光固化胶粘剂基础 Tian xing jian Photo‐curing Adhesives 2012-04 辐射固化是指在光(紫外光UV、可见光Visible Light)或高能射线(电子束EB)的作用下,液态的组合物(树脂,单体,光引发剂等)发生交联聚合形成固态高分子的过程。光固化是辐射固化的一类。由于光固化大多使用紫外光(UV)为光源进行辐射固化,所以许多人把光固化胶粘剂称为UV 胶。UV 胶在玻璃水晶等透明材料粘接中经常使用,而且大多数胶水是透明的,固化后看不出痕迹,又被形象地叫作无影胶。 紫外光固化广泛地应用在涂料、油墨、胶粘剂、电子工业、微细加工和快速成型等领域。知识点:什么是UV? UV 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 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 的范围.通常按其性质的不同又细为以下几 段: 真空紫外线Vacuum UV 10--200nm 短波紫外线UVC 200--280nm 中波紫外线UVB 280--315nm 长波紫外线UVA 315--400nm 可见光Visible light 400--760nm 紫外光固化利用的是200-400mm 这一波段,部分光引剂也可以在可见光下引发固化。 紫外线会损害皮肤和眼睛,UVA 会使皮肤变黑、松驰、皱纹;UVB 会产生 急性皮炎(即晒伤)等症,皮肤会变红、发痛,长期照射还容易导致皮肤癌变,因此在进行光固化作业时,应注意防护: ? 固化机应有适当屏敝装备,紫外光不易透出 ? 戴防紫外线眼镜、面罩,不要直视灯具 ? 适当的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布工作手套 ? 注意环境通风,以防臭氧积聚 光固化胶粘剂优点 环境/安全: ? 无VOC 挥发物,对环境空气无污染; ? 胶粘剂成分在环保法规中限制或禁止的比较少; ? 无溶剂,可燃性低 经济性: ? 固化速度快,几秒至几十秒即可完成固化,有利于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 固化后即可进行检测以及搬运,节约空间 ? 室温固化,节省能源,例如生产1g 光固化压敏胶的所需能量仅需相应水性胶粘剂的1%,溶剂型胶粘剂的4%。可用于不宜高温固化的材料,紫外光固化所消耗的能量与热固化树脂

麦克风基本知识汇总

实际人声频率 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录音时各频率效果: 男歌声 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 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 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二、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频率响应又称带宽(frequency range),是指麦克风感应声波频率的范围,并将声波能量忠实的转换为电子讯号的能力。麦克风接受到不同频率声音时,输出信号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放大或衰减。一般以频率响应曲线图标之。 三、灵敏度( Sensitivity) 灵敏度代表麦克风将声音能量转换成电压后所产生的输出讯号强度,是在麦克风单位声压激励下输出电压与输入声压的比值。当输入信号固定时(1kHz),输出讯号越强,代表麦克风灵敏度越高。 测试麦克风的灵敏度是将1kHz的讯号在94dB的音压电平位准( SPL)下量测开路的麦克风,取得的毫伏特( millivolt )值,单位为mV / Pa。 四、等效噪音电平( Equivalent noise level) 等效噪音电平又称内部噪声( self noise)。麦克风的内部噪声在无声音讯号输入状态时可来自若干个方面: 1.供给麦克风电源的电压波动(偏置电压)引起的电子噪音

光开关的工作原理

光开关,光开关的分类,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是 什么? 2010 年03 月20 日 17:30 www.elecfans.co 作者:佚名用户评论(0) 关键字:光开关(7) 光开关,光开关的分类,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光开关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可选择的传输窗口,可对光传输线路或集成光路中的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或逻辑操作的器件。 机械式光开关:插入损耗低;隔离度高;不受偏振和波长影响;开关时间长(ms),重复性较差。 其它光开关:开关时间短(ms);体积小;插入损耗大;隔离度低。 光开关的特性参数 1.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2.回波损耗(Return loss) 从输入端返回的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比值。

3.隔离度 两个相隔离的输出端口光功率的比值。 4. 串扰 输入光功率与从非导通端口输出的光功率的比值。 5.消光比 两个端口处于导通和非导通状态的插入损耗之差。 ER=IL-IL0 6.开关时间 开关端口从某一初状态转为通或者断所需的时间。从在开关上施加或撤去能量的时刻算起。 光开关的工作原理: 1. 机械式光开关

移动光纤式光开关 移动反射镜式光开关 以上两种体积大,难实现集成化的开关网络。近年正大力发展一种集成的微机电系统(MEMS)开关,在硅片上用微加工技术做出大量可移动的微型镜片构成的开关阵列。 用16 个移动反射镜光开关构成的两组4 4MEMS开关阵列 2 电光开关

电光开关的原理一般是利用材料的电光效应或电吸收效应,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材料的折射率和光的相位,再利用光的干涉或偏振等使光强突变或光路转变。 电光开关一般利用泡克耳斯(Pockels) 效应,即折射率 n随光场E而变化的电光效应。 折射率变化与光场的变化关系为: 而光波传输距离L相应的相位变化为: 定向耦合型光开关 定向耦合器中两耦合波导光功率周期性相互转换

UV光固化的原理

UV光固设备的原理 UV光固设备的原理 近几年来,无论是丝印行业还是胶印行业,UV光固化油墨的使用越来越多。众所周知,与传统的溶剂型油墨相比,UV光固化油墨有光泽度好、立体感强、无有害溶剂挥发等优点,特别是在油墨的干燥方面,UV光固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即可瞬间固化,避免了传统的溶剂型油墨干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UV光固化油墨印刷后需经过UV光固设备实现瞬间固化。影响光固质量的主要因素有UV灯的波长、能量、传送带的速度、UV机冷却系统等。 一、UV固化原理、UV灯及相关技术参数: 1、UV固化原理:在特殊配方的树脂中加入光引发剂(或光敏剂),经过吸收紫外线(UV)光固化设备中的高强度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树脂在数秒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2、UV固化灯:目前工业上使用的UV设备光源,主要是气体放电灯(汞灯)。根据灯内腔气体的压强大小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几种,工业上的生产固化通常使用高压汞灯。高压汞灯可以产生辐射强烈的310nm、365nm、410nm等波长的特征紫外光(UV)、可见光及红外光(IR),其中365nm为主峰的波长是世界各国常用的用于固化干燥的波段(以下称谓的UV灯即指365nm的高压汞灯)。 二、相关参数对固化质量的影响 1、 UV机波长:365nm波段的光谱适合于一般的光固化油墨(不适用于冰花、起皱等特殊光谱要求的油墨)。UV灯管的杂光过多,会影响光固效果, 2、 UV机的功率:一般UV光固油墨要求的功率为80-120w/cm,光固能量过高会造成油墨的脆化,光固能量过低达不到光固效果。 3、吸风装置:UV灯在散发紫外线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机体内的温度不断升高,光固机在UV灯管上方装有抽风装置,并通过抽风管道将固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排出室外,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当承印物太薄或耐温要求很低时,需经光固试验确定是否能满足要求。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承印物,我们可承接特殊加工,在灯管的下方装置石英玻璃板,以达到降温和进一步过滤杂光的作用。

(完整版)传声器基础知识简介:

传声器基础知识简介: 一,传声器的定义:: 传声器是一个声-电转换器件(也可以称为换能器或传感器),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一声)。是声音设备的两个终端,传声器是输 入,喇叭是输出。 传声器又名麦克风,话筒,咪头,咪胆等? 二, 传声器的分类: 1,从工作原理上分: 炭精粒式 电磁式 电容式驻极体电容式(以下介绍以驻极体式为主)压电晶体式,压电陶 瓷式 二氧化硅式等 2,从尺寸大小分,驻极体式又可分为若干种? ①9.7系列产品①8系列产品①6系列产品 ①4.5系列产品①4系列产品每个系列中又有不同的高度 3,从传声器的方向性,可分为全向,单向,双向(又称为消噪式) 4,从极化方式上分,振膜式,背极式,前极式 从结构上分又可以分为栅极点焊式,栅极压接式,极环连接式等5,从对外连接方式分 普通焊点式:L型 带PIN脚式:P型 同心圆式: S型 三, 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 以全向MIC,振膜式极环连接式为例 EE 1,防尘网: 保护传声器,防止灰尘落到振膜上,防止外部物体刺破振膜,还有短时间 的防水作用。 2,外壳: 整个传声器的支撑件,其它件封装在外壳之中,是传声器的接地点,还可 以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3, 振膜: 是一个声-电转换的主要零件,是一个绷紧的特氟窿塑料薄膜粘在一个金 属薄圆环上,薄膜与金属环接触的一面镀有一层很薄的金属层,薄膜可以 充有电荷,也是组成一个可变电容的一个电极板,而且是可以振动的极 板。 4 :垫片: 支撑电容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留有间隙,为振膜振动提供一个空间,从而 改变电容量。 5: 极板: 电容的另一个电极,并且连接到了 FET的G极上。 6: 极环: 连接极板与FET的G极,并且起到支撑作用。 7: 腔体: 固定极板和极环,从而防止极板和极环对外壳短路(FET的S,G极短 路)。 8: PCB组件: 装有FET,电容等器件,同时也起到固定其它件的作用。 9: PIN :有的传声器在 PCB上带有PIN,可以通过PIN与其他PCB焊接在一起,起连接 另外前极式,,背极式在结构上也略有不同? 四,、传声器的电原理图: FET -D ------- 1L V S G C O O UTPUT C C I C2 * MIC G FET(场效应管)MIC的主要器件,起到阻抗变换或放大的作用, C;是一个可以通过膜片震动而改变电容量的电容,声电转换的主要部件. C1,C2是为了防止射频干扰而设置的,可以分别对两个射频频段的干扰起到抑制作用. R L:负载电阻,它的大小决定灵敏度的高低. V S:工作电压,MIC提供工作电压 :C O:隔直电容,信号输出端. 五,驻极体传声器的工作原理: 由静电学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如下的关系式: C=「S/L……① 即电容的容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个极板的面积成正比,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光开关的工作原理

光开关,光开关得分类,光开关得工作原理就 是什么? 2010年03月20日 17:30 作者:佚名用户评论(0) 关键字:光开关(7) 光开关,光开关得分类,光开关得工作原理就是什么? 光开关就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可选择得传输窗口,可对光传输线路或集成光路中得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或逻辑操作得器件。 机械式光开关:插入损耗低;隔离度高;不受偏振与波长影响;开关时间长(ms),重复性较差。 其它光开关:开关时间短(ms);体积小;插入损耗大;隔离度低。 光开关得特性参数 1、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2、回波损耗(Return loss) 从输入端返回得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得比值。 3、隔离度 两个相隔离得输出端口光功率得比值. 4、串扰 输入光功率与从非导通端口输出得光功率得比值。

5、消光比 两个端口处于导通与非导通状态得插入损耗之差。 ER=IL-IL0 6、开关时间 开关端口从某一初状态转为通或者断所需得时间.从在开关上施加或撤去能量得时刻算起。 光开关得工作原理: 1、机械式光开关 移动光纤式光开关 移动反射镜式光开关

以上两种体积大,难实现集成化得开关网络.近年正大力发展一种集成得微机电系统(MEMS)开关,在硅片上用微加工技术做出大量可移动得微型镜片构成得开关阵列. 用16 个移动反射镜光开关构成得两组4 4MEMS开关阵列 2 电光开关 电光开关得原理一般就是利用材料得电光效应或电吸收效应,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材料 得折射率与光得相位,再利用光得干涉或偏振等使光强突变或光路转变。 电光开关一般利用泡克耳斯(Pockels)效应,即折射率n随光场E而变化得电光效应。折射率变化与光场得变化关系为: 而光波传输距离L相应得相位变化为: 定向耦合型光开关

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

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射线,其特性如同无线电波和X射线,传递速度约为300000千米/秒,因此它可以在发射的一瞬间被其接收。红外线光电开关是利用人眼不可见(波长为780nm-1mm)的近红外线和红外线的来检测、判别物体。通过光电装置瞬间发射的微弱光束能被安全可靠的准确的发射和接收。 光电开关的重要功能是能够处理光的强度变化:利用光学元件,在传播媒介中间使光束发生变化;利用光束来反射物体;使光束发射经过长距离后瞬间返回。 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 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是光电接近开关的简称,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多数光电开关选用的是波长接近可见光的红外线光波型。 光电开关是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发射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受脉冲调制的光束辐射强度在发射中经过多次选择,朝着目标不间接地运行。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的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此外,光电开关的结构元件中还有发射板和光导纤维。三角反射板是结构牢固的发射装置。它由很小的三角锥体反射材料组成,能够使光束准确地从反射板中返回,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在与光轴0到25的范围改变发射角,使光束几乎是从一根发射线,经过反射后,还是从这根反射线返回。 光电开关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回差特性,因而即使被检测物在小范围内晃动也不会影响驱动器的输出状态,从而可使其保持在稳定工作区。同时,自诊断系统还可以显示受光状态和稳定工作区,以随时监视光电开关的工作。 光电开关的类型 按检测方式可分为反射式、对射式和镜面反射式三种类型。对射式检测距离远,可检测半透明物体的密度(透光度)。反射式的工作距离被限定在光束的交点附近,以避免背景影响。镜面反射式的反射距离较远,适宜作远距离检测,也可检测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可分为对射型、漫反射型、镜面反射型。 对射型光电开关(如图1所示):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结构上是两者相互分离的,在光束被中断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个开关信号变化,典型的方式是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光电开关可以相互分开达50米。特征:辨别不透明的反光物体;有效距离大,因为光束跨越感应距离的时间仅一次;不易受干扰,可以可靠合适的使用在野外或者有灰尘的环境中;装置的消耗高,两个单元都必须敷设电缆。 漫反射型光电开关:是当开关发射光束时,目标产生漫反射,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单个的标准部件,当有足够的组合光返回接收器时,开关状态发生变化,作用距离的典型值一直到3米。特征:有效作用距离是由目标的反射能力决定,由目标表面性质和和颜色决定;较小的装配开支,当开关由单个元件组成时,通常是可以达到粗定位;采用背景抑制功能调节测量距离;对目标上的灰尘敏感和对目标变化了的反射性能敏感。 镜面反射型光电开关(如图2所示):由发射器和接收器构成的情况是一种标准配置,从发射器发出的光束在对面的反射镜被反射,即返回接收器,当光束被中断时会产生一个开关信号的变化。光的通过时间是两倍的信号持续时间,有效作用距离从0.1米至20米。特征:辨别不透明的物体;借助反射镜部件,形成高的有效距离范围;不易受干扰,可以可靠合适的使用在野外或者有灰尘的环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