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分类:中国文学通论(2)2010-06-08 23:17

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小说《缀网劳蛛》中的女主人公尚洁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底网。”

2.“_鲁迅_”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

3.丰子恺的童真散文,与_冰心_不同,与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4.在小说《_伤逝_》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新的生路”一词达12次之多。

5.“落华生”是作家许地山的笔名。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张资平_的《冲积期化石》。

7.在20世纪初,文学是革命家手中最为有力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武器,而革命则是文学家心中最为迫切也最为崇高的目标和理想。

8.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是由文学研究会主办的《诗》月刊。

9.《苍蝇》一文已经具有了“文抄公体”的雏形。

10.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11.现代派诗歌的真正崛起,是在1929年_戴望舒_的诗集《我的记忆》出版之后。12.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_欧阳予倩_。

13.《原野》中“仇虎逃人森林中,在焦母不舍的追杀中,终于精神崩溃”,与_洪深_的《赵阎王》中“赵大在森林里乱窜,精神发生错乱”这一情节,同是模仿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名剧《琼斯王》。

14. _郁达夫_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回信。

15.在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16.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17.作者倾诉的对象是儿童,歌颂的对象是母亲的作品是《寄小读者》。

18.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题材上的突破。

19.1993年末,北京作家打出了“新体验小说”的旗号。于1994年初,在《北京文学》正式登台亮相。

20.入选鲁迅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四位乡土小说家中,除许钦文和王鲁彦外,还有来自贵州的蹇先艾和来自湖南的黎锦明。

21.话剧《茶馆》的结构形式,被称为“图卷戏”,或“横断面连缀式”。

22.如果说朦胧诗是时代“风云”记录,那么第三代诗就属个人“风月”白描。

23.《女神》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歌”时期的结束。

24.“第一次文代会”于 1949 年7月在北平召开。

25.北岛《古寺》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30.从20世纪下中叶开始,许多文学史家们热衷于用“启蒙”一词来描述20世纪百年中国文学。

31.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32.丁西林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

33. 1897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民的觉悟。

34. 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35.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36.“政治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37.“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

38.“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战争的直接产物。

39.战国时代韩国的聂政舍身刺杀相国侠累的故事,被郭沫若先后写成同名的诗剧和历史剧《棠棣之花》。

40.1990年代出现了一批情节组装、故事拼贴的戏剧,如林兆华导演的《中国孤儿》。41.《梵峨嶙与蔷薇》是田汉发表的第一个剧本。

42.第三代诗歌形形色色的特点,基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追求反诗,一是追求纯诗。43.艾青与郭沫若、闻一多并称中国新诗史上的三大爱国主义诗人。

44.“京派”与“京味”无关,却与“乡土文学”有着重要的血缘联系。

45.“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

战争的直接产物。

46.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47.《灭亡》中的杜大心是“恨”的化身,而李淑静是“爱”的化身。

48.以“淦女士”的笔名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是冯沅君。

49.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分期,以前,人们习惯于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征将其分割为

三个时期。

50.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总的大背景是“文革”。

51.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52.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汪静之纯情,徐志摩欢乐,闻一多执著,李金发则充满异国情调。

53.《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

54.1937年8月,《文学》、《文丛》、《中流》和《译文》四家上海著名的文学刊物合并为《呐喊》。

10.“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是“文协”提出的。

55.茅盾的《子夜》原题为《_夕阳_》。

56.著名的“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57.九叶派诗人袁可嘉曾说:“卞之琳上承‘新月’(徐、闻),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尤其是四十年代西南联大的一些年轻诗人),五六十年代以后对海外华人(包括港台诗人)有广泛影响……”

58.独幕剧《酒后》根据著名女作家凌叔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59.在30年代中期,曹禺话剧的出现,给中国的职业话剧带来了生机。

60. 张承志的小说中常出现一个蒙古草原母亲或奶奶“额吉”的形象。

61.被称为“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是丁玲。

62. 新感觉派又称为“现代派”。

63. 孙甘露最早引人注目的小说是《访问梦境》。

64.《柏子》是沈从文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部作品。

65.巴金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新生》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

66.《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和《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

67.1987年池莉发表了《烦恼人生》,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发端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