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董加延

二0一四年四月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是充满自由的课堂,生态课堂是保护学生自尊的课堂,生态课堂是师生平等的课堂。生态课堂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效数学课堂

一、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并不是撒手不管的课堂,也不是不允许老师讲解的课堂。生态课堂追求学生主体,追求学生的学习体验,追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学习;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生态课堂能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动”、“娱乐” 、“好胜”、“成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应情感,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二、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

计教学过程,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生态课堂追求的正是学生自我的学习体验,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体验场。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并不表示教师应成为旁观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练习、观察、推理等一系列进行自主体验,激活学生原有经验自主探索、创造,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适度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如教学《克与千克》,让学生通过用手掂量1克、10克、100克、500克、1千克等,真正经历和感受这些重量,并且把克与千克的进率也贯穿在动手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操作建立单位质量既形象生动又进率分明。可以说,学生在操作中对新知进行了很好的建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经验共享的过程,互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自己形成数学概念、探索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包办代替,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要以伙伴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这种生态角色的转换,将有利于形成更为和谐的师生生态关系,并在这种生态关系之下产生更好的教育功能。

“生态的课堂”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小组合作学习,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让他们把自己在

自学中获得的多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小组其它成员进行无拘无束地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其它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我们还要善于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环境,合作学习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教师要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生态课堂下的实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使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过程、实践与体验。这就不仅要求现实生活进入教室小课堂,同样要求数学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数学教学中,教师宜将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知识获得过程的“脚手架”,从生活中提取源泉来丰富数学课堂,这样才会使生涩、抽象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才会使数学课堂生气盎然。要让数学学习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后,可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哪些事物是互相平行的,哪些事物是互相垂直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画平行线与垂线的重要作用,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了“ 折扣”,可把学生引到商场实际了解一下,一件衬衣198元,打八折后多少钱?为什么要打折?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课堂外,还了解了有关

经济规律方面的知识。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完美结合可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看、去想,还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问;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如,教学比较“高矮”,先呈现两位小孩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让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又如:在教学《分苹果》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老师根据学生的语言积累自编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行与不行,教师起关键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此,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