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20 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为准确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有效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深入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相关要求,评估危险因素变化,控制相关感染,20 年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了本次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科室1.2 调查对象2月21日0:00 —24:00的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患者。
1.3 调查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按每病区配备1名调查人员。
调查人员由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组成,按照院感科统一制定的调查计划,由专职人员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后,每2人一组,采取床旁逐人调查和翻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式,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
调查在当天完成。
1.4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所有在调查期间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2、调查结果2.1 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日住院患者703人,实查680人,实查率96.73%,发生医院感染7人,医院感染现患率1.03%,各科室医院感染存在差异。
2.1.1 医院感染现患率前六位科室(图1)2.1.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本次现患率调查共发现医院感染病例7人,医院感染发病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例,上呼吸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1例。
(图2)2.2 社区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实查住院患者680人,社区感染137人,社区医院感染现患率20.15%,各科室社区感染存在差异,儿科病房、呼吸内科、心内一病房为前三位;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为主。
2.2.1 社区感染现患率前十位科室(图3)2.2.2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图4)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680例调查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人数267例,使用率为39.2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64例,使用率2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163例,使用率为59%;Ⅰ联抗菌药物使用169例,使用率61%;Ⅱ联抗菌药物使用105例,使用率38;Ⅲ联抗菌药物使用2例,使用率0.7%。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医院感染指的是在医疗保健机构中,病人因治疗或接触医疗设备而感染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治疗规模的扩大,医院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医院感染患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因素,需要进行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横断面调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群体的特征进行观测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对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医院感染的患者是研究对象。
调查需要选择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医院感染患者样本,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
二、研究内容1.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调查需要收集医院感染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等。
通过统计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特征。
2.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研究调查需要记录患者的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
比较不同部位和病原体之间的差异,对筛查和控制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3.药敏试验的研究药敏试验是指将感染病原体分离出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药敏试验可以了解患者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4.危险因素的研究调查需要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导管使用、手术操作、患者免疫状态等。
比较不同危险因素之间的对比,可以初步掌握医院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对防控感染有实际帮助。
三、研究分析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揭示医院感染的相关特征和原因。
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常规的控制措施包括:1.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切实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采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隔离等方法,有效避免污染和抗生素的多余使用。
4.加强对高风险患者的重点监测和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疗。
四、调查展望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是掌握医院感染情况的重要方法,但也有局限性。
未来的调查应加强一下方面的研究:1.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分析不同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抗药性。
医院感染发生的横断面研究

(2 4 7 3 P 0 0 ) 1 医院感 染病例 中7例做 了病原 学检查 , = .9 , < .5 ;2例 病原体送 检 率为 5 .3 , 出病原体 主 14例, 6 使 8 抗菌 药物使用 率为 5 . 1 1 1 %。结论
院感染相关 因素中, 同年龄组 医院感染发 生率 的差 别具 有统计学意义(2 578P 00 )是否采取相 关导管操作 的 不 X = .0 ,< .5 ;
医院感染发生率 的差别具有 统计 学意义(2 5 9 9 P O 0 ) 是否为手 术操作 医院感染发 生率的差别具 有统计 学意义 X = .9 , < .5 ;
中 国医 院 统 计
2 1 年 9月 第 1 01 8卷 第 3期
・
2 7・ 3
医 院感 染 发 生 的横 断 面 研究
邹 国栋
【 要】 目的 了 医院感染 的现状及 抗菌 药物的使用 情况 , 摘 解 更加 有效地 预 防和 控制 医院感染 的发 生和流 行, 进
一
步提高 医院管理 工作 质量, 降低 医院感染发 生率。方法
p a e, e p e ae c ae o a . 3 .T e mo t r q e t i s o e e t el w rr s iao y t c , h p e e p r tr lc t r v n e r t fN1w s3 3 % h l h s fe u n t fN1w r h o e e p r tr a t t e u p rr s i o se r a y
医院感染横断调查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准备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 工作。调查人员2-4人为1组,感染专职 人员任小组组长,20日分6小组,21日 分5个小组,与各科监测小组共同完成 此项工作。
2018/7/28
调查方法与程序
• 1、各临床科室感染监控人员(特别是监控 医生)首先要熟悉本科室每一位病人的基 本情况,在调查日的上午按要求通过“院 感控制管理系统”填写本科室每位住院病 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科室 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组长或监控医生要对本 科室上报的每一份调查表填写的完整性进 行审核。
2018/7/28
调查前注意事项
调查前3-4日要完善所有病人特别是感染病人的各项检查 及病程记录。 请各科室认真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 如三大常规、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可考虑加做C反应蛋 白及前降钙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此次调查将作为本月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的重要内容。 调查日请各科室监控小组组长、监控医生预先安排好本 科室工作,调查日监控小组组长或监控医生必须在场, 以便协助调查。
2018/7/28
调查方法与程序
• 2、 每个调查小组在调查日下午再分成两小组 ①感染专职人员与调查科室监控人员或管床医生 组成,再次核对(通过电子病历或在架)科室填 写的“个案调查表” 是否正确。 • ②床旁调查与个案调查同时进行,由临床医师及 本科监控医生组成,到病人床旁以询问和体检的 方式进行调查,每一病人至少3分钟。主要询问 常见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咳痰、腹 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局部红肿、伤 (切)口流脓等,以及必要的体检。
2018/7/28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时间范围
调查分两个时间段: 6月20日(周二):综合病房楼、感染性 疾病科 6月21日(周三):内科1号楼、2号楼、3 号楼、急诊科、儿科楼、肿瘤科楼。
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全国范围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分布等信息,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本报告首先对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基本情况。
接着,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的总体发病率、不同医院类型间的感染差异、感染病原体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等。
报告还深入探讨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调查方法本次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按照地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大的调查区域。
然后,在每个调查区域内,随机选择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问卷,由经过培训的专职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感染管理组织架构、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等。
同时,对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现场观察、病历查阅、实验室检测等多种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病原体分布、感染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的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调查结果本次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共涉及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家医疗机构,包括了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为制定进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调查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
结果调查住院患者612例,发生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1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6.1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8.46%,泌尿道及其他感染各占7.69%;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22.6%;抗生素使用率为 29.4%。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抗生素使用率较理想,心内科、ICU、脑外科、神经内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
应继续加强对临床医生抗生素应用教育,严格掌握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临床医护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给予高危人群保护性隔离。
【关键词】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患率抗生素消毒隔离每年在同一时间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能够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不足环节。
2011年10月31日至2011年11月4日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 2011年10月 31日0点—2011年11月4日24点期间住院患者(当日出院、转科、死亡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人员配合,采用床旁调查表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前由控感办专职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填写统一表格,由控感办专职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统计工作。
1.3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2 结果2.1一般情况本次应调查612例,实查612例,实查率 100%。
共查出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2%。
调查者均发生一次医院感染,感染率居前三位的科室是ICU、脑外科、心内科。
社区感染98例,社区感染率为16.01%。
2.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6.16%,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8.46%,泌尿道及其他感染各占7.69%。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完善防控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和感染危险因素 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提高防控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培训, 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确 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
强化多学科协作
加强感染科、临床科室、检验 科等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医 院感染防控工作,形成合力。
THANKS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调查结果概述 • 感染发生原因分析 • 感染防控措施评估与建议 • 针对重点科室感染防控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医院感染现状
01
02
03
感染发生率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医 院感染发生率普遍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 质量。
感染部位分布
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包括 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 系统、血液系统等。
病原菌种类
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 日益突出。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
通过横断面调查,全面了 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制定防控策略
针对调查结果,制定针对 性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降低感染发生率。
隔离患者管理
了解隔离患者管理措施,包括探视制度、患者转运等。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政策
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包括分级管理、处方 审核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
统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是否存在过度使用现象。
抗菌药物使用培训
了解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情况,包括培训频次、内容、效果等 。
占比X%,主要为尿路感 染。
中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中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目的了解某综合性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管理现状,探讨中医院医院感染的特点。
方法采用临床查房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分别对某综合性中医院2012~2013年6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结果6个时间点共调查患者6773例,发生医院感染362例、382次,6个时间点现患率分别为4.9%,5.9%,5.2%,6.3%,4.7%,4.9%,平均现患率5.3%,例次率分别为5.3%,5.9%,5.7%,6.7%,5.2%,5.0%,平均5.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系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全部例次的31.9%,29.1%和25.9%;382例次医院感染病例,罹患医院感染时间为1~39 d,平均(20.2±2.3)d。
结论与同级西医院比较,该中医院的医院感染病例病程较长,现患率偏高,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不足,在管理时应对此予以重视。
标签: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是对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医院感染进行的调查分析,是研究医院感染时常用的方法,可直观、具体地反映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体现医院感染情况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特点。
本文选取某综合性中医院2012~2013年的6个时间节点,采取多点调查方法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旨在避免上述局限性,探讨和总结中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及管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某综合性中医院2012年7月6日0:00~24:00,2012年10月15日0:00~24:00,2012年12月30日0:00~24:00,2013年1月23日0:00~24:00,2013年3月13日0:00~24:00,2013年6月6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转院的患者,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由专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及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质控医师经过培训后使用统一制式的表格,采用临床查房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患者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实际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的状况,微生物送检情况、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
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19日0点至24点期间医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结果应查1210人,实查1210人,实查率100%。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8%,感染例次率4.96%,感染部位由高到低依次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84%,治疗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为38.5%。
结论现患率调查可真实、全面反映我院医院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制定、落实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院感染横断面现患率抗菌药物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按照苏州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要求,我院于2011年5月20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即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1年5月19日(调查日)0点至24点期间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1.2.1 组成调查小组调查小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高年资临床医师及各病区的护士长组成。
按每40-5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5名调查人员为一组,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或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任组长,各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参与本科室的调查,每组负责调查4-6个病区。
1.2.2 前期准备调查前一周内对所有住院患者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检查及病历书写。
并在调查前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意义、调查方法、调查注意事项、相关表格填写说明以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3 实施调查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已出院的患者仅查阅住院病历),逐一填写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登记表,所有调查在5月20日l天内完成。
1.3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所有在调查日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1.4 资料处理与统计应用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2.1 医院感染情况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查1210人,实查1210人,实查率100%,符合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规定的≥96%的要求。
调查日共发生医院感染59人,6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8%,感染例次率4.96%。
2.2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本次现患率调查感染例次率最高为术后监护病房,为75%。
其次是重症监护病房,为71.43%。
其余依次是呼吸内科(20%)、神经外科(16.67%)、新生儿科(16.67%)、消化内科(12.24%)、内分泌科(7.32%)、神经内科(6.67%)、外科友谊院区(6.67%)、急诊医学科(5.88%)、血液科(5.13%)、等。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居首位,共发生40例次,占全部医院感染例次数的66.67%;其次是泌尿道感染,为6例次,占10%;其余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4例次,占6.67%)、胃肠道感染(3例次,占5%)、腹腔内组织感染(3例次,占5%)、等。
2.4 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本次调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8株,以阴性菌为主,与肖永红等报道的一致[1]。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20.83%;革兰阴性菌26株,占54.17%;真菌12株,占25%。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共7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共7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为6株。
48株医院感染病原体中,有40株来源于下呼吸道,占83.33%;3株来源于泌尿道,占6.25%;胆囊胆管、腹腔内组织均为2株,各占4.17%;深部切口1株,占2.08%。
2.5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微生物送检调查显示,1210名住院病人(调查对象)中,有712名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58.84%。
其中治疗用药占36.66%,治疗+预防用药占1.68%,预防用药占61.66%;一联用药61.10%,二联用药38.76%,三联用药0.14%,无四联用药。
本次调查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共有273人,病原学送检105人,送检率38.46%。
3讨论3.1 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本次现患率调查显示,我院调查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8%,例次现患率为4.96%,未超过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10%的要求,但较去年同期全院综合性监测2.5%的例次感染率明显升高。
分析原因,以往全院综合性监测感染率低与临床医师不能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存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现象有一定关联。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较全院综合性监测诊断更规范、调查范围更全面,并几乎无漏报,其调查结果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本院现阶段医院感染情况。
3.2 科室感染情况术后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发病率最高,分别是75%、71.43%,远远高于任南《2009年湖南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中29.28%的综合ICU医院感染现患率。
监护病房都为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大多长期卧床或呈深昏迷状态,并大量使用抗菌药物[2],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
我科从去年8月份、今年6月份开始分别对重症监护病房、术后监护病房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上个月监测显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32.5%,例次感染率47.5%,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分别是:27.27%、13.7%,可见,接受侵袭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一致[3,4]。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对这二个监护病房进行相关监测,规范侵袭性操作流程,落实预防感染相关措施,完善每日拔管评估制度,及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与国内报道的一致[5],调查日共发现下呼吸道感染40例次,占所有医院感染的66.67%。
泌尿道感染位居第二位,占10%。
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室空气质量有密切关联,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是其高危因素。
因此应加强病室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新鲜;同时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呼吸机管路的消毒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管道直接吸入,尽量避免或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率。
泌尿道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长期卧床,抵抗力降低以及泌尿道插管等有关,可以通过加强消毒灭菌、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加强监测等进行预防和控制。
3.4 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发现,1210名患者中有712名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84%,超过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抗菌药物使用率≤50%的要求。
同时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现象仍较普遍,达到61.66%;联合用药达到38.9%。
可见,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今后我们要加强对抗菌药物日常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要求,并加强多部门沟通和合作,对不合理用药现象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从而达到合理正确地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目标。
3.5 病原学送检情况调查同时显示,全院治疗用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为38.5%,远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50%要求,提示我院抗菌药物经验用药较多,大多无药敏试验结果支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严重。
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强临床医师业务知识培训,严格抗感染药物使用适应症,提高病原学送检意识,减少经验性用药,并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在抗菌药物选择方面,建议药剂科、微生物室与临床医师加强沟通,定时公布本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统计,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感染药物,并根据本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引进一些耐药性低的抗感染药物。
通过这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我们对我院医院感染实际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的状况,微生物送检情况、重要病原体的检出以及耐药情况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为今后制定、落实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同时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水平,增加了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透明度,这对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今后和临床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沟通与协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2]王琳,程曦,杨红薇,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192-3194.[3]任南,文细毛,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1(6):16-17.[4]丁丽丽,热衣汗,巴吾东,李云秋.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9): 1268-1270.[5]徐欣欣,杨雪松,申玉玲,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