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ppt

合集下载

儿科学复习_PPT课件

儿科学复习_PPT课件
血钙 血磷渐恢复正常 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 正常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 无任何临床症状 血生化正常 X线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或残留不同程度的
骨骼变形 血生化和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 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 防止骨骼畸形 补充维生素D 补充钙剂 加强营养 坚持户外运动
常见并发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营养性贫血 易患 各种感染 自发性低血糖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母体胎儿转运 食物中的维生素D 皮肤的光照合成 病因5个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日照不足 生长速度快 需要增加 食物中维生素D不足
临床表现
分为四期 初期(早期) 活动期(激期)恢复 期 后遗症期
第二章 。有相 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 分化与成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 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
体重的变化:第一年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 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出生后3-4月是出生 时体重的2倍,12月龄时约是出生时的3倍(非等速 增加过程,存在个体差异)
关键年龄 出生
实际体重(kg) 体重增加( kg)
3
与出生时比较 (倍)
3月
3/(0-3月)
1
12月

3/(3-12月)
2
24月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期
2kg/年
胸围(1岁时,头围=胸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增长比头围显著增快)
关键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
呼吸暂停 是指呼吸停止大于20秒 伴心率小于 100次/分及发绀
婴儿在24小时内排胎便
婴儿白细胞分类先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后与淋巴 细胞相近 以后淋巴细胞占优势(两次交叉) 临床上婴儿的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婴儿常见的几种生理状态 生理性黄疸 马牙和螳螂嘴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新 生儿红斑和粟粒疹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与儿童保健PPT课件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体重测量法
身高(长)测量法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身高(长)
•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 •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 •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年
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 • 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5-
内因 外因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体格生长
❖体重(weight) 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 重量。
❖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由于摄人不足、 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可出现暂时性体重 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 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 重。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辛亥革命以后 20世纪4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设立儿科。 1943年著名儿科学家诸福棠教授出版首部《实 用儿科学》,并多次再版发行。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培养初级卫生人员,推广科学育儿。 – 发展保健网络,促进儿童发展。 –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疾病。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 – 扩大儿科队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
意义。 ❖ 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包括测量
方法、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儿科基础与儿童保健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点和难点】
• 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测量及评估。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演示课件【56页】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演示课件【56页】

❖ 肺大疱——多个肺泡扩大破裂而成,可出
现呼吸困难。
❖ 其 他——心包炎、败血症、肺脓肿等。
.
43
五、小儿支气管肺炎辅助检查
血 象——WBC↑(>1.5~2万/mm3) N↑(>60%) 或WBC正常、下降 L↑
细菌培养——血、痰 、脓液;PCR;病毒分离等
血气分析——CO2CP等 X 线——早期:肺纹增粗,透亮度↓,之后:
25%MgSO4 0.2~0.4 ml/kg/次 im Bid×2~3

.
52
七、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
血管扩张药——酚妥拉明、654-2、东莨菪碱、 硝普钠、多巴胺等,改善微循环, 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衰。
其他: 20%甘露醇——适用于中毒性脑病时,
5~10 ml/kg/次 iV q4~8h重复 激 素——适用于中毒症重、严重喘憋、中
3、气急:R60~80次/分,鼻翼搧动,三凹征,
点头样呼吸,紫绀
4、肺部体征:(新生儿可无)
a、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脊柱两侧明显)
b、肺实变体征:叩浊、语颤、呼吸音减弱等
.
38
三、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
(二)重症表现
1、循环系统表现
A、中毒性心肌炎 心率↑、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 EKG:S-T、P-R延长,T波低平及 倒置等 X线: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
14
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 无并发症时病程3~5天(<1周)
❖ 年长儿——多并发鼻窦炎、风湿 热、肾炎等
❖ 婴幼儿——多并发中耳炎、支气 管炎、肺炎等
.
15
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
❖流感:全身症状重
❖急性传染病早期:结合流行病学史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力。
03
中医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感冒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风邪所致 。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解表散寒
、清热解毒等。
咳嗽
咳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中 医认为咳嗽多由肺热、肺燥或肺气 虚所致。治疗咳嗽的方法包括清肺 止咳、润肺止咳等。
腹泻
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虚弱、消化 不良所致。治疗腹泻的方法包括健 脾止泻、消食导滞等。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儿科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差异。中 医儿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小儿的体质调理 和个体化治疗;而西医儿科则更注重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 制的研究,强调病因治疗和标准化治疗。此外,中医儿科 学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小儿推拿 、穴位敷贴等,在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方面具有显 著效果。
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医学的交叉研究
中西医结合
01
中医儿科学与西医儿科在临床实践中相互借鉴,中西医结合治
疗小儿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跨学科研究
02
中医儿科学与心理学、环境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
域和治疗方法。
国际化交流
03
中医儿科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为全球儿
童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5
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中医儿科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1 2
针灸治疗
针灸在中医儿科学中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证实针 灸对小儿常见疾病如哮喘、腹泻等有显著疗效。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帝曰:乳 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 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 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 则生,急则死”。
《灵枢·论疾诊尺篇》也说:“婴儿病,其头 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 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 脉小,手足温,泄易已”。
病者,多是胎毒,并宜解毒为急”。朱丹溪著《幼科
全书》,对麻疹理论的阐述甚详,具有不少创见,对
“麻疹合并肺炎”症状病机他形容为“胸高气促肺家
炎”,符合临床实际。
医学课件
19
元代名医曾世荣从医60年,编著《活幼心书》3卷、 《活幼口议》20卷。详论初生诸疾,是中医新生 儿学较早的集中论述。曾氏以调元散、补肾地黄 丸治疗胎怯,并对多种儿科疾病证候分类治法作 了详尽的论述,如将急惊风归纳为“四证八候”, 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 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沿用至今。
他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 〔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 创134方,其中丸剂70方、散剂45方、膏剂6方、 汤剂6方、外用7方,许多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医师 所习用。
钱乙对中医儿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
医学课件
16
北宋时期,各地天花、麻疹等时行疾病流行, 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撰写了《小儿 斑疹备急方论》,书中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 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是为天花、麻疹类专 著之始。
医学课件
4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 北朝~隋朝)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宋朝~)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成熟期(金元 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摄入不足 胎粪排出 水分丢失
体重下降(3%-9%)
第三节 体格生长
体重增长规律 1. 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
2. 生后3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
3. 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
4. 2岁时约为出生时的4倍
5. 2岁至青春期前年增长约为2kg
小儿体重估算公式:
1-6Y
出生体重+月龄x7
7-12Y
6+月龄x0.25
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授课教师:张三
儿童年龄分期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 天)
特点 ① 各系统的器官发育迅速,重要器官发育已见
雏形。 ② 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对母体不利因素均
影响胎儿发育。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到28天之前。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二)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1. 遗传:最重要因素,决定轨迹,特征,潜力 外在因素 1. 营养: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2. 孕母情况:宫内生长环境 3. 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 4.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二)感知发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7-8个月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3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温觉精细分化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乳牙 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正常范围4-10 个月,一般在3岁前出齐 乳牙萌出顺序:下颌早于上颌,自前向后

儿科学基础 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 ppt课件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牙齿
乳牙萌出: 4~10个月
通常2.5岁~3岁出齐
婴幼儿乳牙个数可 用以下公式推算:
乳牙数=月龄-4 (或6)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牙齿
牙齿发育异常
萌出延迟(>12月) 正常延迟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排列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脑发育不全
•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常提 示脑积水(解颅)。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三、小儿体格生长
•胸围是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1周的长度, 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 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一般营养不良小儿由于胸部肌肉、脂肪发育差,胸围 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 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则提前。
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左手无名指)
测定骨龄临床应用
骨龄与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
据骨龄发育水平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减、肾小管酸中 毒等。
骨龄超前: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 生症 。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牙齿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 乳牙(共20个) 恒牙(共32个)
•身高是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一般3岁以下小儿量卧位时身长,3岁以上小儿 测量身高。
•新生儿身长约为50cm。
•2~12岁身高(cm)=7*年龄+70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 育
三、小儿体格生长
•头围是软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节结绕头一周的长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