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下限:是指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就是上新世(统)与更新世(统)的分界。

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的主要由冲积物构成的台地,高出平水期的河面,而在洪水期则被洪水淹没。

洪积扇: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

鼓丘:是由一个岩基核心和冰砾组成的一种小丘。

羊背岩(石):是冰蚀谷底部或大陆冰川的冰床上一种比较特殊的地形,由一系列(有时单个)长条形的石质小丘构成,形状与伏在地面的羊背相似,故称为羊背石。

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的时期。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丹霞地貌:是指厚层近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砂质泥岩沿着垂直节理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奇峰异石的总称。

雅丹地貌:又称为风蚀槽谷,在岩性软硬不同,岩层倾角较陡,或浅湖萎缩或干涸后,出路的湖滩地面干裂,风顺着裂隙或岩层走向吹蚀,使地表形成许多不规则的的脊形垄岗和宽浅的沟槽,这种地貌在雅丹发育最为典型故名为雅丹地貌。

新月形沙丘:是由盾形沙丘改造而来的,其平面形态为新月形。

黄土梁:原来长梁状低山、丘陵,覆盖黃土后成为缓坡的长岗状黃土丘陵,称为黃土梁。

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牛扼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离堆山:深切曲流通常原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

准平原:山地形成后,若地壳运动处于稳定的时期,外力作用的广泛剥蚀将使山地变成比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准平原。

戈壁:又称为砾漠,是指主要由砾石组成的开阔地带。

沙漠:是指地表面被大量流沙覆盖,并发育有不同时代的各种形态沙丘的荒漠。

河流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溶蚀基准面:指岩溶作用向地下深处所能达到的下限。

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重力地貌: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层,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位移,称为块体运动,这种作用称为重力地质作用,由此产生的各种地貌称为重力地貌。

冲积物: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

洪积物:是洪流在冲沟中或冲沟口沉积形成的堆积物。

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岩溶旋回:由上升的岩溶高地开始发育,经幼年期,壮年期,壮年后期和老年期,完成一个发展序列称为岩溶旋回。

干谷:在岩溶地貌区,由于落水洞、溶蚀漏斗的发育,它们常常成为一些地表河水转入地下的通道,造成一些地表河流的干枯,从而形成干谷。

盲谷:当河流的下游被石灰岩陡崖或山体所挡,河水就从陡崖底部或山脚的落水洞潜入地下而从地表消失,变成地下河,其地表的谷底就称为盲谷。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棕黄色的,甚至是棕红色的,由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的富含碳酸盐并具大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滑坡堆积:是斜坡上的岩石风化产物,被水分浸湿后,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形成的堆积物。

土壤: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

雪线:控制降雪积累区有一条界限,称为雪线,是指降雪区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此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一年中有降雪的积累,是积雪区,有可能形成冰川。

成冰作用:在积雪区降雪积累逐渐压实,经过一系列的变化阶段形成冰川冰,这个过程叫成冰作用。

波浪: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的局部质点受到扰动后,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运动,并向四周传播的现象

新构造运动:地质学中一般把新近纪和第四纪(前23Ma—现代)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是指自新近纪到第四纪初期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地质构造。

二、填空题、判断题

三、问答题

1.第四纪定义。

答: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滑坡的形成条件?

答:滑坡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气候、诱发条件等。岩性是影响滑坡的基本条件,地质构造的主要作用是为形成滑动面创造条件,影响滑坡的地貌条件最主要是斜坡的坡度和有效临空面,气候条件中的大雨和暴雨容易导致滑坡的产生,而诱发条件是指导致滑坡发生滑动的触发因素,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人类活动等。

3.土壤成层结构包括哪些?

答:土壤从上到下分为六个发生层,即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4.雪线定义及影响因素?

答:控制降雪积累区有一条界限,称为雪线,是指降雪区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此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一年中有降雪的积累,是积雪区,有可能形成冰川。雪线的高低在不同的地区变化很大,主要受气候、地形、坡向等因素的影响。

5.岩溶作用定义。

答: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6.黄土定义及特征。

答: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棕黄色的,甚至是棕红色的,由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主要由粉砂和黏土组成的富含碳酸盐并具大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黄土特征:1)在颜色上总体以黄色为基调,主要为灰黄、棕黄、早期的黄土为棕红色;2)质地均一,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富含碳酸盐,形成结核;3)疏松多孔,孔隙率高,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4)在剖面上,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互交替出现,代表了不同的古气候环境;5)黄土层中通常含有喜旱的动植物化石;6)黄土发育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即可覆盖在山脊和山坡上,也可发育在平地、盆地和谷地中。

7.海岸带主要的水动力作用是?

答:波浪和潮汐

四、简述题

1.按地貌规模划分,地球上的地貌可分为几种类型,试举例。

答:类型:星体地貌、巨型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和小型地貌

举例:星体地貌:地球形态大小

巨型地貌:大洋和陆地

大型地貌:海洋盆地、大洋脊、大陆边缘、山地高原平原

中型地貌:海底丘陵、中央裂谷、大陆基大陆坡、河谷山间盆地分水岭

小型地貌:平顶山、火山锥海底扇、阶地河漫滩洪积扇

2.简述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答: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具有可溶性岩层,

2)具溶蚀能力和流量足够的水,

3)地下水有下渗、流动的途径.

3.简述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

答:河流侵蚀按作用方向课分为下切侵蚀、侧向侵蚀和溯源侵蚀三种。下切侵蚀是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效果是加深河床或沟床;也有通过源头或瀑布的后退来实践,称为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侧向侵蚀又称旁蚀,是河流侧向侵蚀的一种现象,这种侵蚀的结果是使河岸后退,河谷加宽,河流的平面形态向曲流演变。

4.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答:热带岩性: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年均温度高于15°,岩溶作用强烈,热带地区的地表岩溶都很发育。

温带季风季候区岩溶:年降水分配不均,有明显的雨季,雨季降水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不发育,地下岩溶较为发育。

温带干旱区岩溶:降水很少,地表岩溶作用微弱,几乎看不见现代岩溶地貌。

寒带和高山寒冷地区岩溶:气温极低,有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岩溶作用极缓慢,但仍有岩溶发育。

5.简述河水破坏地表的作用。

答: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