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 . 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3 . 竞争激烈 ,挑战升级 4 . 区域 间协调不足
( 3 ) 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武汉; ( 4 ) 加强各地人才交流 , 优势产业 的沟通学习。 目 前 ,湖北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 劣势 ,并且机会与风险 同在 。湖北新兴产业想要快速健康发展下去 ,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 了解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 、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 发展水平 。与此 同时 更要紧紧抓住机 遇 , 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产业 发展环境 中的威胁 因 素。湖北新 兴产业 的发展还要立足本省实际情况 ,量力而为 ,切勿盲
湖北要大力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除 了借鉴分析经济较发达省市 的经验外还要对 自身有明确的定位 ,只有对 自 身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了 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对策 。下 面将对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
表 1七大 战略性新 兴产业概 述表
产业名称 节能环保 新兴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高效节能
3 . 1发 展对 策
国际经济发展 的宏观背景下 ,湖北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以促 进湖北 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发展 ,进而促进湖北经济跨域 式的崛起 。加 快培育 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推进我省产业 结构优化 升级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大举措 ,是支撑我省跨越式发展 、 体现 中部地 区崛起 战略支点作用 的必然选择 ,也是抢 占经济科 技制 高点 、构筑我
寰2 湖 北战略性 新兴产 业S W0 T l 分析
优势S 1 . 区位优势明显 2 .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3 _ 较好的科教优势 , 人才众多
机会O
根据S Wo T 分析法对湖北省战略陛新兴产业进行的定性分析如上图 3 所示 ,我们 可以得 出关于湖北新兴产业发展的s 0 战略、WO 战略 、s T 战略和wT 战略。 1 . S O 战略 ( 1 ) 紧紧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力度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全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全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研究XX F062.9 [XX] XX 1673-0461(20XX)12-0074-08 世界经济进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工业、商业及金融的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进展的方向。

在科技革新力量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成长,且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主要力量,并在危机之后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重心。

我国应该抓住机会,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

一、主要经济体大力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强调三个 1. 美国:“再工业化”和“新能源”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行了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经济促进相结合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其中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援助和减税,目的在于挽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和制造社会就业;长期经济进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再工业化”战略和“新能源”战略。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近期促进产业进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该战略主张重新加强国内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进展,通过促进制造业高速增长,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并力图转向“出口推动型”经济进展方式。

为此,美国政府主要采取了降低制造业成本和提升制造业创新水平两方面措施。

进展“新能源”战略是奥巴马政府近期经济进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投资进展“气候友好型能源”是核心。

美国计划在未来10年,通过投入1,500亿美元资金进行新能源开发,制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

另外,美政府还准备启动一项每年对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实行能源增效的计划。

2. 欧盟:“20XX战略”20XX年3月,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20XX战略》的正式文本,描述了未来10年欧盟的经济进展战略。

该战略文本认为,“后危机时代”欧盟的经济进展战略目标是,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舞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更加健康和更为“绿色”地进展。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国家,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也有着远大的目标。

本文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路径等方面,探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国家战略性优先发展的未来产业,是实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领域,其关注的是特定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潜力。

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装备等方面。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GDP的增长,同时还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整体实力。

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中国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一直非常重视。

2010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旨在实现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税务优惠政策、人才支持政策和专项基金等方面。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高新技术领域作为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助力。

三、产业的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驱动和应用,同时也要配备其它关键技术,如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网络通信安全等。

为了打造一流的核心技术和人才队伍,中国政府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培育和挖掘一批拥有全球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端科技企业。

四、发展路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大致包括了产业园区建设、新技术转化、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

为此,各地政府建立了众多的产业园区,包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区、新能源产业园等等,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为了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商业孵化器、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加速器等机构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开创性和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其技术和成果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七大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截至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2.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版图逐渐扩大,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等行业也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新兴产业中的“黑马”。

(二)技术创新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如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了近60万件,同比增长22.3%,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政策支持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为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环境。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随着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将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方面实现技术的突破,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苏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原因,如技术创新不足、市场开拓困难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包括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需求等。

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该地区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苏北地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现状,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总结,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产业在各个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苏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1.2 研究意义苏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苏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依据。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障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苏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研究对于促进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苏北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极。

近年来,苏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涵盖了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拥有先进技术和强大的产业链优势的国家必然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在竞争中胜出的国家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和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当前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安全价值,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的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加速世界科技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内涵和原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具体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政策导向。

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应该始终保持科学理性和前瞻性,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进行制定和实施,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实现政策协调。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同时涉及到多个领域、多个政策目标,必须协调各部门、各政策,做到整体推进和协同发展。

3.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提出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政策思路,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财税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准入等方面。

4.注重市场机制。

政策支持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竞争规则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介入和扭曲。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1. 概括总要求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时,要概括出总的要求。

这一要求具有指导性质,能够作为政策研究过程中的导向,明确工作的考虑方向。

例如,要求政策在站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国民总福利角度出发,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保障国家安全。

2. 确定产业重点方向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确定产业重点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研究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韩民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研究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韩民春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文章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在其基础之上遴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并根据目前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采用主因子分析与logistic 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得出了更加能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标内容。

最后,根据摘选出的指标内容,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由新科技新技术引导下,催生出的行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这种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能力强,辐射相关产业范围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钱纳里指数,钱纳里指数中突出反映了在这个阶段工业结构发生转变,技术取代劳动力,引领这种变革的产业被成为高技术产业。

后来,Solow和Swan建立了著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MartinR.L.应用内生的技术解释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类产业能够集聚技术,形成区域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这是对高新技术产业作用的第一次明确的解释。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理论不再是单纯的从科技出发,而更多的重视对社会和经济的带动。

Nadvi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效应体现在产业集聚和技术外溢,他认为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够形成竞争与合作,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与协作,以核心技术体现地区综合竞争力。

WangJC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是产业升级,而且是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升级。

林毅夫认为高新技术产业会因为自身规模的扩大带动产业发展,而受高新技术产业影响波及的企业也会通过“干中学”扩大地方就业能力。

形成产业内的新型价值链和分工组织,创造新的制度安排。

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起步较晚,学者们普遍都是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文件之后才开始有所理论研究。

万钢认为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从发展特点入手,只要具备前瞻性、长远性和导向性的产业都具有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质。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围绕“十四五”和 203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并从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4 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兴产业 ; 特征定位 ; 发展方向 ; 十四五 ; 2035一、前言201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经过十年发展,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已经成为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为推动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 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引,研判国际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梳理各个重点领域的系统性技术、产业瓶颈突破技术、跨领域技术,凝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面向 2035 年的新兴产业技术预见及产业体系前瞻研究。

项目注重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及方法创新,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6 个专题组,以及政策组、综合组的组织结构开展深化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及中长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方向及对策建议。

本文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项目成果的学术性展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炼产业发展特征及定位,提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就产业重点领域的“十四五”和 2035 年主要发展方向、政策措施建议等开展论述,以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 产 业 的 初 衷 。 因 此 , 明 确 战有 重 大 引 领 带 动 作 用 , 知 识 技 术 密 集 、物 质 资 源 消 耗 少 、 成 长 潜 力 大 、综 合 效 益 好 的
未来 的经济 发展重心相 一致 ; 四 是 具 有 动 态 性 , 即产 业 发 展 能 够 根 据 时代变 迁和环境 变化做 出调 整 ; 五
危机 爆 发 后经 济 领域 m现 的 新词 ,
理 论 界 、产 业 界 、政 界 关 于 战 略 性
点 领 域 应 当适 时 进 行 调 整 。 1 . 2战略性 新兴产 业的基本 特征
选 择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必 须 准 确 把 握 好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献是 长期 的 ; 三 是 具 有 导 向性 ,即 产 业 的 发 展方 向与 政 府 的政 策 导向 、
导致 新 的产业结 构不合 理。有些 地 重 大 发 展 需 求 为 基 础 , 对 经 济 社 会
方还 存在 一些诸 如 “ 腾 笼 换 鸟 ” 的 错 误 指 导 思 想 ,违 背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是 具 有 创 新 性 , 即产 业 技 术 和 商 业 模式 的创新 ; 六 是 具 有 需 求 性 ,即 产 品要 有 稳 定 且 前 景 可 观 的 市场 需
术 能 力 的 关 键 技 术 ,并 对 其 研 发 给
新 联盟 。
为1 址界 主 要 国 家 复 苏 经 济 、抢 占新

轮经济科 技发 展制高点 的重 大战
1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内涵 及 特 征
1 . 1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内涵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是 在 国 际 金 融
业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概 念 ,是 根 据 现 阶 段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和 科 学 技
新 兴 产 业 的定 义 尚未 形 成 一 致 意 见 。 同 内 外 研 究 成 果 普 遍 认 为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业 是 指 随 着 信 息 、 生物 、 纳米 、 新 能 源 、环 保 、海 洋 和 空 间 等 新 技
术 的 进 步 而 出 现 的 一 系 列 新 兴 的 产
和 新 兴 产 业 的深 度 融合 ,具 有 全 局 性 、长 远 性 、动 态性 等 八 大 基 本特 征 。科 学选 择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非 常 重要 ,选 对 了能 够 实现 跨 越 发 展 ,选 错 了将 会 贻误 大好 时机 .本 文根 据 区域 特 点 及 市场 需 求 来 重 点论 述 如 何 科 学 选择 重 点产 业 和 优 先 发 展 领 域 ,并 加 强 政 策 的 引 导 与扶 持 ,努 力形 成 具 有 本 地 区特 色的 战略 性
新 兴 产业 的 内涵 ,结 合地 区经 济 、 产 业 ,并 提 出 了 节 能 环 保 、新 一 代
社 会 发 展 情 况 ,确 定 适 宜 地 区发 展 信 息 技 术 、生 物 产 业 、 高 端 装 备 制
r 研究与探讨 A c a d e m i c R e s e a r c h l
结 构 优 化 的 重 大 经 济 举 措 ,各 级 地 方 政 府也 纷 纷 结合 各 自发展 基 础 , 制 定 了相 应 的 区域 性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意 见或 规 划 。但 在 实 际操 作 中,
许 多 地 方 政 府 由 于 担 心 失 去 发 展 机 会 ,在 没 有 经 过 充 分 论 证 的 情 况 下 ,
r 研究与探讨 A c a d e m i c R e s e a r c h I
区域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战略 研 究
刘 毅 李志 强 陈忠 阳 王万 林
1 l 3 0 0 8) ( 抚 顺 市科 学抄 术情 报 研 究所 ,辽 宁抚 顺
摘 要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 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 带动作 用的产业,是新兴科技
基本特 征 ,} 午多 学 者 从 不 同角 度 埘
战略性 新兴产业 的特征 提 出 J ’ 已 的 见 解 。 本 文 认 为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仅 仅 凭 借 主 观 感 觉 来 选 择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策 略 ,造 成 了 各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同构 化 、碎 片 化 发 展 的 现 象 ,
略 在 这 个 背 景 下 ,我 国 政 府 开 始 提f f { 发展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这 一 构 想 ,并 将 其 作 为 我 国破 解 资 源 约
束 、突 破 发 展 瓶 颈 、提 升 我 国产 业
术 进 步 的 实 际 情 况 而 确 定 的 随 着
形 势 的 发 展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重
新 兴产 业 。
关键词 : 区域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发 展 战 略
2 0 ( ) 8年 世 界 金 融 危 机 爆 发 以
来 ,大 力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已 成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和 发 展 战 略具 有 极
其重大的意义。
造 、新 能 源 、新 材 料 、新 能 源 汽 等 七 大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重 点 发 展 领 域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国务院 《 关 于 加 快 培 育 和 发 展
业 应 具 备 以下 八 方 面 特 征 : 一 是 具
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决定 》将 战略性 有 全 局 性 , 即产 业 发 展 关 系 罔 民 经
新 兴 产 业 定 义 为 以 重 大 技 术 突 破 和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 全 局 ; 二 是 具 有 长 远 性 , 即 产 业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