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硫化汞的含量测定
本品含硫化汞不得少于96.0%。
附 注
• 人工朱砂 :又称“灵砂”,是以 水银、硫黄为原料,经加热升炼而 成。含硫化汞在99%以上。 • 银朱 : 与人工朱砂是同原料,同 方法,在同一罐内制成,只是结晶 的部位不同。
雄 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
源
•硫化物类雄黄族雄黄的矿 石
产地:湖南、湖北、贵州、云南
弹性和挠性
• 弹性是指片状矿物药受到外力能弯曲
而不断裂,外力解除后,又恢复原状 的性质,如云母片; • 如外力解除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称挠性,如金精石。
磁 性
指矿物可以被磁铁或电磁 铁吸引或其本身能够吸引物体 的性质。
气 味
二、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矿物学上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其阴 离子的种类进行分类,例如硫化物类的 朱砂;氧化物类的赭石;硫酸盐类的石 膏等。 从药学观点来看,是以阳离子为依 据进行分类,因为阳离子通常对药效起 重要的作用。如汞化合物类的朱砂等; 铁化合物类的赭石等;钙化合物类的石 膏等。
结晶习性
多数固体矿物为结晶体。其中有 些为含水矿物,比重小、硬度低。 水在矿物中存在的形式,直接影响 到矿物的性质。由于各种矿物含水 的存在形式不同,矿物的失水程度 也不一样,这种性质可以用来鉴别 矿物类中药。
透明度
•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按矿物磨 至0.03mm标准厚度时比较其透明度,分为3类: • 透明矿物,能容许绝大部分光线通过,隔着 它可以清晰地透视另一物体,如无色水晶。 • 半透明矿物,能通过一部分光线,隔着它不 能看清另一物体,如辰砂、雄黄等; • 不透明矿物,光线几乎完全不能通过,即使 是在边缘部分或薄片,也不透光,如代赭石。
医学中药鉴定学专题课件

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
6、《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3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 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4、粉末片 目 的:鉴定药材和以原粉入药的中成药 方 法:水合氯醛透化片
粉末少许,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2-3次,加稀甘油, 封片。 透化目的:
①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 ②使已收缩细胞膨胀。③水合氯醛是优良透明剂。 稀甘油目的:①避免析出结晶;②保新。 粉末片要求粉末细度: 药材80-100目,成药一般120目,粉碎时应全部过37筛。
中药鉴定学课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2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
著
2、《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
3、《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
药典
4、《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
5、《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
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 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毫升数。
如:蛤士蟆油水泡后可膨胀15倍。
49
4、酸败度检查 对象:含油脂类成分
5、色度检查 对象: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 “走油”
。 如:白术,药典规定检查色度,比色鉴
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 6、有害物质检查
有机农药、黄曲霉素、重金属、砷盐等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18
中药鉴定学 PPT

春麻:体形略薄,呈扁块状,肉较薄,有的中
空。“莺哥”嘴明显而较长,“芝麻点”比较明显, 余与冬麻相同。
家种天麻:呈扁长块状,多弯曲,表面黄白色,
皮质较细嫩,红棕色的“莺哥嘴”较明显,质坚实, 较少中空,余与野天麻相同。
据报道,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于家种天麻
一倍,所以野生天麻优于家种品,野生又以冬麻质 优。
一、别名:驴皮胶、东阿胶。 二、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马科动物驴Equns asinus L.的皮熬制成的胶 块。 三、采收加工:分三步 1、整料:将驴皮置水中漂洗,每日换水1~2 次,至能刮毛时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块用清水洗 净,放入沸水中煮约一刻钟,至皮卷起时取出。 2、化皮:将整理好的驴皮置锅中,加满水以 强火熬之,随时添水,约熬15~16小时取汁,反 复加水熬制和抽取胶汁。至胶原提净为止,合并胶 汁,过滤后加白矾使之沉淀(50公斤皮加白矾 250g)
五、贮存方法: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六、常见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1、骨胶类:系用骨胶厂生产的骨胶,经加水,加热溶化,浓缩, 再加色素仿制而成。
主要性状特征:为长方块形,表面棕黄色,不透明,无光泽,表
面可见小气泡和不规则的皱纹,质坚韧,不易打碎,断面棕色,无 光泽,气微臭。
2、明胶类:为化工厂生产的工业明胶或医用明胶,同上法仿制 而成。
4、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经加工伪造,有“莺哥嘴”、
纵皱纹,但无“肚脐眼”。表面无点状环纹,体重, 质坚实,味微甜,嚼之有马铃薯味。
5、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呈椭圆形,顶端具芽痕,表
面黄白色,有线状环纹及残存的牷皮,断面白色, 角质或粉性。味淡、有粘滑感,稍麻舌。
空。“莺哥”嘴明显而较长,“芝麻点”比较明显, 余与冬麻相同。
家种天麻:呈扁长块状,多弯曲,表面黄白色,
皮质较细嫩,红棕色的“莺哥嘴”较明显,质坚实, 较少中空,余与野天麻相同。
据报道,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于家种天麻
一倍,所以野生天麻优于家种品,野生又以冬麻质 优。
一、别名:驴皮胶、东阿胶。 二、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马科动物驴Equns asinus L.的皮熬制成的胶 块。 三、采收加工:分三步 1、整料:将驴皮置水中漂洗,每日换水1~2 次,至能刮毛时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块用清水洗 净,放入沸水中煮约一刻钟,至皮卷起时取出。 2、化皮:将整理好的驴皮置锅中,加满水以 强火熬之,随时添水,约熬15~16小时取汁,反 复加水熬制和抽取胶汁。至胶原提净为止,合并胶 汁,过滤后加白矾使之沉淀(50公斤皮加白矾 250g)
五、贮存方法: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六、常见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1、骨胶类:系用骨胶厂生产的骨胶,经加水,加热溶化,浓缩, 再加色素仿制而成。
主要性状特征:为长方块形,表面棕黄色,不透明,无光泽,表
面可见小气泡和不规则的皱纹,质坚韧,不易打碎,断面棕色,无 光泽,气微臭。
2、明胶类:为化工厂生产的工业明胶或医用明胶,同上法仿制 而成。
4、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经加工伪造,有“莺哥嘴”、
纵皱纹,但无“肚脐眼”。表面无点状环纹,体重, 质坚实,味微甜,嚼之有马铃薯味。
5、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呈椭圆形,顶端具芽痕,表
面黄白色,有线状环纹及残存的牷皮,断面白色, 角质或粉性。味淡、有粘滑感,稍麻舌。
中药鉴定学培训课件

性状鉴定
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对中药的形状、 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 味等性状进行观察和描述。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如色谱法、光谱法、滴定 法等。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和内 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02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
06
中药鉴定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药鉴定学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
基因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品种鉴定、质量评价和遗传多样性研 究。
代谢组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药质量 控制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实现中药质量的全面控制和 评价。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质地、皱纹、皮孔、芽痕等表 面特征。
气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无刺激性或 异常味道。
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01 形状
观察茎的形态,如圆柱形 、方柱形、扁柱形等。
03 表面特征
注意颜色、粗细、节部膨
大及叶痕、皮孔等特征。
02 质地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如纤维性、裂片状等。
04 气味
颜色与光泽
注意全草的颜色及有无光泽。
质地与断面特征
通过手感判断全草的软硬程度 ,折断或切片观察断面特征。
形状与大小
观察全草的形态及大小。
表面特征
观察全草的表面纹理、毛茸等 特征。
气味与滋味
嗅其气味,尝其滋味,注意有 无特殊气味或味道。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形状与结构
《中药鉴定学》课件

通过观察或研究种子、干燥 植物的部分药用性状、农艺 和生态现象、显微形态以及 内生菌群等信息鉴别。
中药鉴定的应用
医药行业
饮食行业
确保选择的药材是符合标准的, 盘活天然资源,降低成本;对 于疑难杂症也可通过鉴定方法 瞄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中成药和中草药新制剂。
通过中药鉴定,寻找传统饮食 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美食,研究 天然营养元素的提取技术以及 如何降低糖、盐、油含量。
文化艺术
中药鉴定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许多国外博物馆购买古代中药 收藏,因此开展中药鉴定具有 一定的国际收藏价值。
总结
中药鉴定
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支撑, 是产品质量保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中药饮片制造
其中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对现代医学起到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加工
制成的中成药从区分中西药到根治疾病,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临床研究
是为了促进现代中药学的繁荣,进而实现中 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一环。
针灸鉴别
是针灸理论的基础,针灸医 生需要理解长短直弯、大小、 粗细、锋利等特征,还要掌 握针灸术语学,如竿针、银 针、针柄、切割针头等。
中药鉴定的目的
1
规范市场
通过鉴定程序规定中药的品质、纯度、成分,保证市场中的中药药材合法合规。
2
促进医学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医与现代药物学的交叉点,很多新疗法和新药物的研制都离不开中药的 鉴定。
3
防止中毒和误用
中药鉴定是防止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最后落脚点,也是保证中医药安全有效使用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鉴定的方法
外观鉴别法
观察药材或中药制剂,如形 态、色泽、气味、口感等进 行鉴别。
中药鉴定的应用
医药行业
饮食行业
确保选择的药材是符合标准的, 盘活天然资源,降低成本;对 于疑难杂症也可通过鉴定方法 瞄准病因,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中成药和中草药新制剂。
通过中药鉴定,寻找传统饮食 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美食,研究 天然营养元素的提取技术以及 如何降低糖、盐、油含量。
文化艺术
中药鉴定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 许多国外博物馆购买古代中药 收藏,因此开展中药鉴定具有 一定的国际收藏价值。
总结
中药鉴定
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支撑, 是产品质量保证和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
中药饮片制造
其中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对现代医学起到了重 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加工
制成的中成药从区分中西药到根治疾病,都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药临床研究
是为了促进现代中药学的繁荣,进而实现中 医药现代化的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 展的重要一环。
针灸鉴别
是针灸理论的基础,针灸医 生需要理解长短直弯、大小、 粗细、锋利等特征,还要掌 握针灸术语学,如竿针、银 针、针柄、切割针头等。
中药鉴定的目的
1
规范市场
通过鉴定程序规定中药的品质、纯度、成分,保证市场中的中药药材合法合规。
2
促进医学发展
中药鉴定是中医与现代药物学的交叉点,很多新疗法和新药物的研制都离不开中药的 鉴定。
3
防止中毒和误用
中药鉴定是防止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最后落脚点,也是保证中医药安全有效使用的 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鉴定的方法
外观鉴别法
观察药材或中药制剂,如形 态、色泽、气味、口感等进 行鉴别。
2024年度中药鉴定学课件

中药鉴定学有助于发掘和利用新的中药资源,通过对植物 、动物和矿物等中药资源的鉴定和研究,可以寻找具有药 用价值的新物种或新品种。
中药炮制与加工
中药鉴定学对中药炮制和加工过程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 原料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炮制品的质量和疗 效。
28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4/3/23
2024/3/23
花类中药
多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 有苞片、花萼、花冠等残留,质 地较松软。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多呈球形、扁球形或卵圆形 等形状;种子多呈肾形、卵形或 椭圆形等形状;表面颜色、纹理 及附属物等特征各异。
18
2024/3/23
05
CATALOGUE
中药理化鉴定
19
理化鉴定的基本内容
中药进行鉴别。
2024/3/23
显微鉴别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 造、细胞形状及其内含物等微 观特征进行鉴别。
理化鉴别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中药 中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 分析,以确定其真伪或优劣。
生物鉴别法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 基因测序、指纹图谱等分析,
以达到准确鉴别的目的。
6
02
中药的化学成分
包括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
中药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比重等。
中药的化学性质
包括溶解度、酸碱度、荧光性、氧化还原性等。
2024/3/23
20
理化鉴定的方法
显微鉴定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 。
2024/3/23
理化分析法
运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中药炮制与加工
中药鉴定学对中药炮制和加工过程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对 原料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炮制品的质量和疗 效。
28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4/3/23
2024/3/23
花类中药
多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 有苞片、花萼、花冠等残留,质 地较松软。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果实多呈球形、扁球形或卵圆形 等形状;种子多呈肾形、卵形或 椭圆形等形状;表面颜色、纹理 及附属物等特征各异。
18
2024/3/23
05
CATALOGUE
中药理化鉴定
19
理化鉴定的基本内容
中药进行鉴别。
2024/3/23
显微鉴别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 造、细胞形状及其内含物等微 观特征进行鉴别。
理化鉴别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中药 中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 分析,以确定其真伪或优劣。
生物鉴别法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 基因测序、指纹图谱等分析,
以达到准确鉴别的目的。
6
02
中药的化学成分
包括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等主要化学成分 。
中药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比重等。
中药的化学性质
包括溶解度、酸碱度、荧光性、氧化还原性等。
2024/3/23
20
理化鉴定的方法
显微鉴定法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 。
2024/3/23
理化分析法
运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中药鉴定学课件

质地:触摸药材的质地,判断其是否干燥、 柔软等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判断药材中含 有哪些有效成分
炮制方法:了解药材的炮制方法,判断其 是否经过正确的炮制过程
产地:了解药材的产地,判断其是否来自 正宗产地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
外观鉴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理化鉴别:利用化学方法检测药材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鉴别:利用生物技术检测药材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 安全性评价:检测药材的毒性、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等
中药的理化鉴定
性状鉴定:观察中药的外观、 颜色、气味等
显微鉴定:观察中药的细胞、 组织、粉末等微观结构
理化鉴定:测定中药的化学成 分、含量等
生物鉴定:利用生物技术鉴定 中药的活性成分、毒性等
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的常规技术
显微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 中药的组织结构
理化鉴定:利用化学方法测 定中药的化学成分
现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当代时期:以《 中药鉴定学》为 代表的中药鉴定 学著作
中药鉴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中药鉴定学需要生物学知识来识别和分类中药
化学:中药鉴定学需要化学知识来鉴定中药的成分和性质
药理学:中药鉴定学需要药理学知识来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临床医学:中药鉴定学需要临床医学知识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YOUR LOGO
中药鉴定学PPT 课件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中药鉴定技术与 方法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材的鉴别与 评价
中药鉴定基础知 识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与评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中药鉴定学概述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作用
中药鉴定学培训讲座实用PPT解析课件

中药研究的始终,位置特殊。
中药鉴定学
三位 一体
(来源与开发) (品种)
(质标)
(质量)
本草 →→→→→→→→ 有效成分
→→→→→→→→ 临床
中药药理学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花一枝独秀,我们在花园中尽情漫步,菊花慷慨大方地送上淳朴的花香。小动物们无暇顾及这这菊花的幽香,而忙着去采集过冬的食物,为度过难熬的冬天而忙碌着。小松鼠将食物藏在树洞中,熊将自己缩成一团,熟睡起来,青蛙也躲在了自己的洞中,不再出来演唱自己那洪亮的歌声。 中药化学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中药鉴定学
三位 一体
(来源与开发) (品种)
(质标)
(质量)
本草 →→→→→→→→ 有效成分
→→→→→→→→ 临床
中药药理学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花一枝独秀,我们在花园中尽情漫步,菊花慷慨大方地送上淳朴的花香。小动物们无暇顾及这这菊花的幽香,而忙着去采集过冬的食物,为度过难熬的冬天而忙碌着。小松鼠将食物藏在树洞中,熊将自己缩成一团,熟睡起来,青蛙也躲在了自己的洞中,不再出来演唱自己那洪亮的歌声。 中药化学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秋天,漫步花园。万树枯竭,唯独菊 花一枝 独秀, 我们在 花园中 尽情漫 步,菊 花慷慨 大方地 送上淳 朴的花 香。小 动物们 无暇顾 及这这 菊花的 幽香, 而忙着 去采集 过冬的 食物, 为度过 难熬的 冬天而 忙碌着 。小松 鼠将食 物藏在 树洞中 ,熊将 自己缩 成一团 ,熟睡 起来, 青蛙也 躲在了 自己的 洞中, 不再出 来演唱 自己那 洪亮的 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二、性状鉴定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 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也叫经验鉴定. 十要素: 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21
二、性状鉴定
1.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骨碎补呈扁平长
条状)
2.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 )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变质现象
(1)虫蛀 (2)霉变:含糖类 (3)变色 (4)走油 (5)风化 (6)自燃: (7)挥发性成分挥散
15Biblioteka 第四章 中药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三、中药鉴定方法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6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成药部颁标准 》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24
二、性状鉴定
6、断面: 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 胶丝、裂隙、断面的特征 如:防风的凤眼;
防风的凤眼
25
二、性状鉴定
7.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8.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气味。
如:乌梅 黄连、黄柏、甘草、党参
26
二、性状鉴定
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 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西红花:水泡后柱头呈喇叭状,水染成橙 黄色。
11.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的放射状纹理,有 时指放射状的维管束,如丹参;有时指放 射状裂隙,如防风。
12.隔瓤:指木瓜剖面中心部分所见凹陷的 棕黄色子房室,常与果肉相连,把种子隔 开成数室。女贞子有时具有双仁,也称隔 瓤。
中药鉴定学优秀课件
1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
著
2、《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
3、《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
药典
4、《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
5、《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
4.瘤状突起:药材表面的较粗大的不规则类圆 形或半圆形突起
28
5.种脐:种子脱离果实留下的疤痕。 6.粉尘:药材折断或破碎后飞扬出来的粉状
物 质。 7.粉性:药材含丰富的淀粉,呈细微的颗粒
状。 8.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如三
七 9.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
的颜色,如三七
29
10.黏性:药材含有黏液质或糖类,具有黏 手感。
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
6、《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2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 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11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拣选 (2)漂洗 (3)切片 (4)去壳 (5)蒸、煮、烫 (6)熏硫 (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
波干燥 (8)发汗
12
2、常见的加工方法
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 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 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有利于干燥。 如:茯苓个 7~9月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摊开晒干,反复再“发汗”至干 13
3.颜色: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 观察药材形状(呈棕褐色或暗褐色 )
22
二、性状鉴定
4.表面: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
23
二、性状鉴定
5.质地 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 颗粒性; 致密; 疏松; 角质性; 质轻; 质硬; 纤维性; 质重; 质软; 树脂性; 粉性;
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 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 蕾,芦丁 (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 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
如:牡丹皮,丹皮酚5年=3年
安徽铜陵牡丹皮采收年限在移栽第4年的8月下旬-9月中旬
6
1、确定适宜采收期
(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 确定: 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17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18
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
四大鉴别方法 一、来源(基源) 二、性状 三、显微 四、理化
19
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 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 分三步: 1. 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 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 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 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7
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
(1)根及根茎类:秋、冬
(2)茎木:秋、冬或全年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 (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 (6)果实种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女贞子(冬季) 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
3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 究
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 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4
第二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 一、中药的采收 二、中药的加工 三、中药的贮藏
5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1、确定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
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 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
27
二、性状鉴定
1.油点:药材断面或柑类果皮上呈现的油润点 状,为含挥发油的分泌腔。
2.亮银星:指有些药材的表面常析出结晶,在 阳光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
3.疣点:药材表面较细小的不规则类圆形或半 圆形突起。
种子---果实成熟 :牵牛子
(7)全草:茎叶茂盛时 墨旱莲:夏秋季
(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 茯苓:立秋
8
2、采收的一般原则
动物
一般规律:全年采收 其 它:依品种而定
矿物 全年可采
9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10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一、加工的意义
(1)保证质量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二、性状鉴定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 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也叫经验鉴定. 十要素: 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21
二、性状鉴定
1.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骨碎补呈扁平长
条状)
2.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 )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变质现象
(1)虫蛀 (2)霉变:含糖类 (3)变色 (4)走油 (5)风化 (6)自燃: (7)挥发性成分挥散
15Biblioteka 第四章 中药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三、中药鉴定方法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6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成药部颁标准 》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24
二、性状鉴定
6、断面: 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 胶丝、裂隙、断面的特征 如:防风的凤眼;
防风的凤眼
25
二、性状鉴定
7.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8.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气味。
如:乌梅 黄连、黄柏、甘草、党参
26
二、性状鉴定
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 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西红花:水泡后柱头呈喇叭状,水染成橙 黄色。
11.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的放射状纹理,有 时指放射状的维管束,如丹参;有时指放 射状裂隙,如防风。
12.隔瓤:指木瓜剖面中心部分所见凹陷的 棕黄色子房室,常与果肉相连,把种子隔 开成数室。女贞子有时具有双仁,也称隔 瓤。
中药鉴定学优秀课件
1
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历代重要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
著
2、《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
3、《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
药典
4、《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
5、《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
4.瘤状突起:药材表面的较粗大的不规则类圆 形或半圆形突起
28
5.种脐:种子脱离果实留下的疤痕。 6.粉尘:药材折断或破碎后飞扬出来的粉状
物 质。 7.粉性:药材含丰富的淀粉,呈细微的颗粒
状。 8.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如三
七 9.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
的颜色,如三七
29
10.黏性:药材含有黏液质或糖类,具有黏 手感。
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
6、《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
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2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 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11
2、常见的加工方法
(1)拣选 (2)漂洗 (3)切片 (4)去壳 (5)蒸、煮、烫 (6)熏硫 (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
波干燥 (8)发汗
12
2、常见的加工方法
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 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 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有利于干燥。 如:茯苓个 7~9月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摊开晒干,反复再“发汗”至干 13
3.颜色: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 观察药材形状(呈棕褐色或暗褐色 )
22
二、性状鉴定
4.表面: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要部分。 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
23
二、性状鉴定
5.质地 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 颗粒性; 致密; 疏松; 角质性; 质轻; 质硬; 纤维性; 质重; 质软; 树脂性; 粉性;
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 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 蕾,芦丁 (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 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
如:牡丹皮,丹皮酚5年=3年
安徽铜陵牡丹皮采收年限在移栽第4年的8月下旬-9月中旬
6
1、确定适宜采收期
(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 确定: 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17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18
第三节 中药鉴定方法
四大鉴别方法 一、来源(基源) 二、性状 三、显微 四、理化
19
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 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 分三步: 1. 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 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 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 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
7
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
(1)根及根茎类:秋、冬
(2)茎木:秋、冬或全年
(3)皮类:春末夏初
(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 (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 (6)果实种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女贞子(冬季) 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
3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 究
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 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4
第二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 一、中药的采收 二、中药的加工 三、中药的贮藏
5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1、确定适宜采收期 (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
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 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
27
二、性状鉴定
1.油点:药材断面或柑类果皮上呈现的油润点 状,为含挥发油的分泌腔。
2.亮银星:指有些药材的表面常析出结晶,在 阳光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
3.疣点:药材表面较细小的不规则类圆形或半 圆形突起。
种子---果实成熟 :牵牛子
(7)全草:茎叶茂盛时 墨旱莲:夏秋季
(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 茯苓:立秋
8
2、采收的一般原则
动物
一般规律:全年采收 其 它:依品种而定
矿物 全年可采
9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10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一、加工的意义
(1)保证质量 (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