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考察报告
西宁塔尔寺感受中国西北的藏传佛教文化

西宁塔尔寺感受中国西北的藏传佛教文化西宁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也是我近期参观的目的地。
这个古老的寺庙位于青海省的西宁市,是我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重要一站。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西宁塔尔寺的感受与体会。
西宁塔尔寺坐落在盘旋于青海湖周围的一座小山上,气势宏伟。
一进入寺庙,我立刻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寺庙的红色墙壁上绘有金色的佛像和华丽的壁画。
充满着宗教气息的香烟从寺庙内不断升起,使整个空间更加神圣庄重。
在塔尔寺的中央,是一座巍峨的大殿。
当我迈入殿内,我看到了一尊金身高大的释迦摩尼佛像,佛像头戴宝冠,双手合十,让人感到崇敬和平静。
佛像周围供奉着其他重要的佛陀、菩萨和护法神像,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给人们带来祝福和保护。
香客和信众们在佛像面前虔诚地跪拜、烧香、念经,展现了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塔尔寺内还有许多庭院和小殿。
这些小殿供奉着不同的佛教圣人和历代高僧的塑像。
每个小殿都有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有些殿内挂满了彩旗,以纪念重要的节日;有些殿内陈列着佛家经典和珍贵的文物;还有些小殿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与智慧和救度众生相关的佛祖菩萨。
我在这些小殿中穿梭,感受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除了寺庙本身,塔尔寺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的角色。
在这里,我学习到了许多藏传佛教的知识。
塔尔寺的寺务人员向我解释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解读了壁画和佛像的寓意。
他们热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分享了他们对佛教信仰的心得和体会。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藏传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如慈悲、智慧和平等。
西宁塔尔寺不仅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西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寺庙的周围,我见到了不同民族的信众和游客在一起祈福。
藏族、回族、汉族等各个民族汇聚在这里,共同参与佛教仪式和庆典活动。
这种多民族的共融与和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现了中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青海塔尔寺作文

青海塔尔寺作文青海塔尔寺是一个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青海省最重要的宗教中心之一。
它背靠着巍峨壮观的悠久神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塔尔寺是西宁市蓝天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青海塔尔寺建于明代,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之一。
它最初只有一座草屋,后来经过多次扩建和修复,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塔尔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族和汉族的建筑特色,寺庙内部有大殿、经堂、尼院、佛塔和僧舍等建筑。
寺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殿,是寺庙最重要的场所,供奉着佛祖和各类菩萨。
在大殿内,香火缭绕,佛教经文的悠扬诵唱不绝,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青海塔尔寺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寺内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文化艺术品。
除了佛像、经典和佛具之外,还收藏了大量的唐卡、丹塔和各种经幡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塔尔寺,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壁画和瑰丽的佛像,感受到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和艺术魅力。
青海塔尔寺还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大规模的佛事和节庆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每年的班禅迎接和送行仪式,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的盛大仪式。
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会聚集在塔尔寺,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仪式,迎接和告别班禅额尔德尼。
青海塔尔寺不仅拥有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片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净土。
寺庙内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到宁神养性,散心放松。
无论信仰与否,游客们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青海塔尔寺是一座集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它承载着西宁市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也是藏汉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未来,青海塔尔寺将继续前行,在更多的人们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为西宁市的旅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宁塔尔寺的作文范文

西宁塔尔寺的作文范文西宁塔尔寺是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
它是西宁市最重要的文化古迹之一,也是青海省最有影响力的寺庙之一。
西宁塔尔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西宁塔尔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始建于公元1379年,由明朝时期的藏传佛教高僧鲁珠彭措创立。
塔尔寺以其较为完整保存的明代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
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八大金刚殿、藏医堂等,每座建筑都展现了独特的藏式建筑特色。
整座寺庙布局严谨,建筑风格庄严肃穆,给人以深深的敬畏之感。
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西宁塔尔寺自建立以来就承担着宗教活动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数以千计的信众会聚集在塔尔寺举行盛大的藏传佛教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祈福祈禧”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僧侣们会高声诵经、放沙漏以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此外,塔尔寺还举办各种佛事活动和传统文化节庆,吸引了大量游客瞻仰和学习。
除了宗教活动,西宁塔尔寺还是藏传佛教教义、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
在寺庙内的藏经阁中,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典籍和历代高僧的手抄文献。
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西宁塔尔寺的文化内涵,也成为研究者们了解藏传佛教发展历程和藏族文化的重要资源。
西宁塔尔寺还通过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佛教知识和藏族文化,增强了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和精神内涵。
每年的藏历三月至五月,塔尔寺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节庆活动,如藏戏演出、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学习。
西宁塔尔寺是一座宏伟而庄严的寺庙,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当地藏族人民信仰和文化传承的中心。
作为西宁市的重要景点,西宁塔尔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这座寺庙深远的佛教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西宁塔尔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青海省的文化底蕴,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之,西宁塔尔寺是一座独具特色和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藏传佛教寺庙。
塔尔寺周边乡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11

塔尔寺周边乡村藏族民众宗教生活调查报告摘要:调查塔尔寺周边乡村民众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情况,了解其宗教组织活动及民众的宗教生活。
调查得出民众的宗教组织活动日益民主合理化,与此同时了解到佛教徒与其他宗教徒在各自的宗教的生活中没有太大的矛盾,总体处在相对和谐的状态。
并且民众对于判教或破坏者没有给予直面的处罚,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冷落隔绝以示处罚之意。
宗教生活的世俗现代化引来了更多的信仰者,民众对宗教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更加强烈,宗教生活较之以往更为丰富,总之民众的宗教生活随着各种原因变得简单世俗化。
关键词:塔尔寺塔尔寺周边民众藏传佛教信仰塔尔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城鲁沙尔镇。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
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方法本调查从民众宗教组织与活动、民众的宗教生活两个角度入手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对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周边民众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个案调查分析,辅之查阅了有关青海宗教信仰的大量文献资料,对塔尔寺周边民众的信仰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
从2010年8月初起展开调查历时21天,以个案调查的形式随机采访了塔尔寺周边的19位民众(其中藏族13人,汉族3人,回族2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访谈大纲如下;1宗教活动如何组织、主要活动、与官方的规范政策如何协调、宗教活动对教徒的影响、组织者的地位角色等。
2群体有哪些宗教仪式与仪式的意义,仪式如何进行,有哪些教义且如何遵守,对破坏者的惩罚,赏罚评定标准,不同信仰者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法等。
3(此条针对除喇嘛教信徒以外的其他宗教信徒)不同宗教教义和组织活动有何冲突,如何调节,对喇嘛教有何评价等。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塔尔寺周边民众情况;塔尔寺周边以藏汉居多,藏族所占比例有55%以上,有10%左右的回族同胞,其他少数民族约占5%~6%。
游塔尔寺感受佛教圣地别样的魅力

游塔尔寺感受佛教圣地别样的魅力九月五日,前往青海西宁。
西宁市四面环山绕水,形似一叶扁舟,坐落于青海省的东部,黄河支流湟水的上游。
市区里的南禅寺、北禅寺居高临下俯瞰着城市的全景,这座释迦牟尼晚年睡梦中都恋恋不舍的地方,自今还流传着许多感人的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给这一座古老、美丽、神秘的城市增添了许多灵动的魅力。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很早,昨晚下点小雨,街道有些湿滑。
漫步到市区内登高望远,看到黄河上游的龙羊峡,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以及那无边无际的盐湖风光。
那些雄伟壮观、庄重沉静的高山峻岭,让我的思绪澎湃,想象万千,心灵震荡,情绪昂然。
傍晚西宁的天空很蓝,空气清新,前几日在家乡哈市的暑热早已不再,人的心情格外地舒畅。
车辆驶出西宁,来到城郊,微风吹拂,夕阳余晖;柳枝舞动,风姿优雅,花儿盛开,清香娇羞;行人悠闲,快乐自在,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安详。
很快,客车便到了停车处,于是我们便步行前往塔尔寺。
走近塔尔寺,一股浓郁的藏文化风扑面而来。
依山而建的塔尔寺,像一道绚丽夺目的“光”,吸引着潮水一般的人群前来追逐。
过莲花湖,在八座平缓而形似莲花花瓣的山峰环抱着的地方,我们远远地看到了色彩绚丽的藏式寺群,寺院依山势而建,一间间,一座座,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布局严谨,雄壮巍峨,气势恢宏,从山沟一直延续到山坡上。
夕阳的余晖照射着寺院鎏金的瓦殿金顶,金碧辉煌,佛光四射,神秘吉祥。
这里先有塔,后建寺,俗称塔尔寺。
这里的寺曾经目睹过六百年来沧桑地历史,这里的塔曾经目睹过六百年来岁月变幻。
我不是那人潮中的宗教信徒,只是以一颗慕名的心,感受着它的气度恢宏、藏文化的深厚。
进入塔尔寺广场,远远望去,四周群山环抱,恰如八瓣莲花,这里如莲中花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宝如意宝塔,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业绩而建的。
也是塔尔寺独特的象征,俨然成为一张对外的名片。
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头人桑杰龙珠出资从新兴修,是覆钵式佛塔,每座宝塔都是尖顶,上圆下方的样式,均属于方形底座,圆身,为典型的藏式塔。
塔尔寺 观后感

塔尔寺观后感
塔尔寺观后感
我最近有幸去了塔尔寺,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塔尔寺位于中国青海省的西宁市,是藏传的重要寺庙之一。
一到达塔尔寺,我就被它壮丽的建筑和庄严的氛围所吸引。
穿
过宏伟的宫殿大门,进入寺庙的内部,我感受到了一种平静和宁静。
墙壁上的彩绘和雕刻精美绝伦,展示了寺庙的历史和文化。
我找了
一个地方坐下,闭上眼睛,沉浸在这个宁静的氛围中。
在寺庙里,我看到了很多在虔诚地祈祷和参拜。
他们的诚心和
虔诚让我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来到塔尔寺
仿佛能洗涤一身的尘埃,平复内心的焦虑和烦忧。
除了寺庙的内部,塔尔寺周围的自然景观也令人心旷神怡。
寺
庙建在高山之上,四周被青山环绕,远处可见绵延起伏的草原,如
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在周围漫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自己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与自然的亲近让我感到宁静和平静。
参观完塔尔寺,我不仅对藏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验到了藏
族文化的魅力。
在塔尔寺附近的村庄里,我看到了传统的藏族建筑
和生活方式。
与当地人交流,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和价值观。
这次
旅行让我对多元的文化和宗教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
塔尔寺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它让我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
宁静的净土。
我决定将这段经历深深地铭记在心,并推荐给其他人。
如果你想寻找心灵的慰藉和与自然的亲近,塔尔寺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参观塔尔寺的感受

参观塔尔寺的感受参观塔尔寺的感受近日,本人来到了藏区的拉萨。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这一次,我有幸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塔尔寺。
首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城区西北部的纳木错岸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
相传公元7世纪,吐蕃第33代王赞那松赞赐建该寺,由扎什伦布巴宗朵拉担任第一任住持。
如今,塔尔寺已成为藏传佛教教派、学术、文化、艺术中心。
进入寺内,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都被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所吸引。
一、寺庙的壮美与肃穆走进塔尔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寺庙的壮美和肃穆。
寺内建筑高耸,金壁辉煌,寺外则是白雪皑皑的雪山与蓝蓝的天空。
寺庙的氛围非常符合佛教的文化精神,游客们在寺庙里实行按规矩行动,安静恭敬的氛围更是让人感到肃穆。
二、壁画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塔尔寺内壁画极为精美,是世界级壁画艺术杰作的代表。
壁画描绘了宇宙的组成,上清天庭、西天极乐、下清天庭等各类佛教故事情节及宗教意象,通过作品让世人能够具体地了解到藏传佛教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游客们的视线和心灵。
三、观摩佛事,体验文化感受在塔尔寺内,游客们有幸能够观摩到佛教儀式,亲身体验新的文化感受。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僧人诵经念佛,清水洗经,转经轮等,像是在经历一场灵性和心灵的旅行,让人感到无限神秘。
总之,参观塔尔寺的感受,是一次难忘而深刻的旅行体验。
在这里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建筑的壮丽,更是文化的厚重,宗教的精神,以及那份肃穆安静的氛围所带来的舒散和超脱。
来到塔尔寺,让游客们重新审视他们的生活,并感到重新绽放自我的希望。
塔尔寺弥勒佛殿建筑彩画考察

转角处枋的截面上依木构方形作青色叠晕框,内贴金色框,如意形向内装饰四角。内绘金色梵文,青 色为地。在额枋的圆形截面绘金色法轮纹样?青绿色为地,法轮作沥粉贴金。在枋伸出的部分的侧面绘折 枝花卉或卷草花卉纹样,单独成形,与主体部分不相连(图10)。后檐与此相同(图¨)。
(6)额枋:依木构长度不同,方心长度不同,找头纹样简繁不一,但是基本结构一致,皆为三停式。 前檐方心内以青或绿为地,绘沥粉贴金梵文。找头为如意形与卷云纹相组合,在不同长度木构上稍作变化, 纹样绘制细致。红色作地,纹样青绿色叠晕,沥粉施金线条勾勒,在不同木构上交替施色。各色彩条为点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的莲花山,南距西宁26公里处。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智巴1 (1357.1419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2,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国家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五(1577)年,塔尔寺由建造弥勒佛殿开始,经过了四百多年不断地重修、扩建,规模逐渐扩 大。在它的全盛时期,寺僧多达三千六百人,大小殿堂五十二座,经堂、僧舍九千三百余间3。历史上,它 受到明清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而且也受到西藏宗教上层人物和历代喇嘛、班禅的重视和关注。4青 海湖蒙古各部和当地藏族五部一直是塔尔寺的主要经济支持者’。
二、弥勒佛殿建筑彩画考察 1.外上檐: (1)飞檐、椽头:飞檐施橘红色,椽头通体旖群青色,皆无花纹(圈3)。从色彩和手法来看,应为
近年重新施色。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宗喀巴诞生于今塔尔寺所在地,父名龙本格:母名香萨阿趣,是纳书族人。三岁时由父母 送往湟中峡峻寺(现平安县境内)出家,拜高僧噶玛俄瑞多杰为师,法名公尕娘五。七岁时又拜端朱仁厌为师,去化隆县夏 琼寺学经十年,取经名罗桑智巴。16岁去西藏深造,在前后藏各教派寺院访师问道二十余年。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尔寺考察报告篇一:青海湖、塔尔寺二日考察篇二:考察报告考察报告——领略大西北的风采日光灼热,黄沙飞舞,有纯净无尘的蓝天,驼铃声忽近忽远,西出阳关,细数风声。
西北,是一个承载太多故事的地方,幸运的是,我们,曾经一起探访。
沿途路上风景各异,从绿树丛生,到寸草不生到戈壁沙滩。
本次考察路线较长,所到的地方也很多,先是到陕西的西安而后转到兰州又到敦煌,不同的地域给我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以前从各方面都听说过关于秦兵马俑的事情,但是当我真正接近它,了解它的时候,还是被它的历史意义和他的艺术水平震惊了。
秦始皇兵马佣博物馆是建立在原坑基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这是世界级的人类财富,这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象相媲美。
兵马佣坑中出土的大量兵佣都是彩绘陶佣,但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和空气的氧化作用,现在我们看到的都已经只是土的颜色了。
但是就是这样也是已经相当难得,听导游讲秦土如果是烧出一块砖,那这块砖可以和金砖等价,可见它的珍贵,很多外国元首来到中国一定要看兵马佣,也要求送他们一件,但都是用秦土仿制烧成的,毕竟这样的珍宝不能再让它外流了。
兵佣的千人千面是除气势宏大以外的又一亮点,兵佣中不时能发现一些与现代人物相似的面孔,真是不可思议,在几千年前的秦朝已经有如此高的陶艺和雕塑水平。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
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
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
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
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
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这种近距离的观察兵马俑,让我领略到古人技艺的高超。
参观过程中,听到导游说了这样的一句让人思考的话:“看了秦佣,让我们越看越惭愧,越看越心碎,越看越想流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和老祖宗相比,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在后退。
面对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奇迹,我们不得不叹服,他们的技艺很高超,而我们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虽说现在科技日益发达,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真的是需要提高的。
在秦兵马俑博物馆里除了看到兵马俑的一二三号坑之外,还看到“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以及出土的其他文物。
从外面看整个兵马俑陈列馆,我觉得是庄严而神圣的。
还好我们可以期待兵马俑的原貌,只要我们的技术发展到可以让兵马俑的色彩不再氧化,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藏品37万件,基本反映了陕西出土和传世文物个概貌,特别是其中的800多件一级文物(国宝级文物18件)以及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代墓室壁画等代表性文物分别在工艺技术、艺术创造等方面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并因其无以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灿烂和中国国代文明的博大精神。
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悠久文化。
在参观时我就在想,能把这些古老的东西保留下来,想必先人也费了一番功夫。
只能说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老祖宗留下来的,都是瑰宝啊!大雁塔——古都西安的象征慈恩寺的大雁塔,塔高七层。
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就是在此译经的,因此闻名。
我们没有进入里面只是在车上远观。
看看周围的环境。
塔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据说登塔后可以从四个方向俯瞰市容,其中包括号称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
塔内记载了唐僧同志的主要事迹及其与唐皇的往来函件等,里面有一些与大雁塔有关的字画。
这个塔看起来是歪的,实际上也是歪的,我就觉得很神奇,为什么歪的塔还能屹立至今。
那些喷泉也让我认识到人类技术的先进性。
从正面看,是很壮观的画面。
喷出来的水柱正如人们文思泉涌。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
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
“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
长长的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有小火车和电瓶车观光车给游客提供方便,不过那天我是自己走完的哦!茂陵——中国的金字塔茂陵是西汉五陵之一,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
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
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它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属咸阳,距西安约40公里,陵的封土,略呈方锥体形,平顶。
参观过茂陵的肯定知道茂陵的最奇—国宝级群雕。
应该说这里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汉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空前启后的“国之瑰宝”。
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开渠,著名作家贾平凹以及前辈文史大师郭沫若等,都曾对其有“叹为观止”的赞赏。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批巨雕中的“马踏匈奴”、“跃马”、“卧马”,最受历代学者和游人的推崇,并认为这些“马”的作品,可能出自汉武帝的授意。
汉武帝痴爱马,天下闻名。
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
麦积山石窟——东方的雕塑馆沿着天水城区向东南行进大约三十五公里,便到麦积山风景区入口了。
一拔地而起的形如场院中的麦垛的孤峰在苍松翠柏、野花茂草中犹如鹤立鸡群,内心不禁一阵激动,我们已经来到了中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的脚下了。
麦积山,因其形状像堆积起来的麦垛而得名。
远远的便可看到那凿在石壁上的佛像和半山腰回廊上小如黑豆的人影。
到得近前,更是生动宏伟,不得不叹先人手艺的精湛。
所有的石像、石窟均开凿在一座形如麦垛的山头上,因为这座山,也便有了好多好多美好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文人骚客的千古佳句,所以自古以来,这儿的人文之气就很浓厚。
东崖三大摩崖佛像是麦积山的标志,中间为佛,高16米,两边各有菩萨像一尊略小于大佛。
麦积山大佛,肃穆庄严,当你在他脚下仰视的时候,震撼你的不仅是他的高大。
篇三:西北考察报告郑州轻工易斯顿美术学院考察报告(XX-XX年学期)系部:造型艺术系班级: 08级雕塑学生姓名:王统蒙指导教师:朗济明考察时间:XX年5月8日一·考察目的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历代美术遗产十分丰富,通过对我国典型的文化艺术遗址、遗迹和博物院、博物馆或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更深入、更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二·考察地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秦始皇陵遗址公园)、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茂陵、霍去病墓、茂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馆、汉阳陵。
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省博物馆、炳灵寺石窟、青海湖、塔尔寺、嘉峪关、雅丹地貌魔鬼城、玉门关、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地。
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三·考察内容过程XX年4月30日,结束了历时11天的西北之行,踏上了回程的火车,然而思绪却又回到了11天前: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们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建筑.艺术风格。
刚出火车站的瞬间,看到了西安的明故城墙,中国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
1974年3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属国宝级18件,一级品近800件;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400多幅。
我们从古代的建筑、书画、歌舞、手工业、农牧业等多种角度上,感受了中国古代史前的艺术形式与内容,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古人的先进科学技术、聪明与才智,有些方面现代文明的人类都自愧不如,至今都赶超不上,甚至是现代的科学知识都无法解释。
西安美术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校园占地三百多亩,校舍建筑面积十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民间石刻艺术品.拴马桩遍地林立,人文气氛浓厚。
茂陵,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不仅文物宝贵、陈列内容丰富、四周环境也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贡献。
霍去病墓石刻中“马踏匈奴”为墓前石刻的主像,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长 1.9 米,高 1.68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尾长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跼蹙挣扎的匈奴人形象它凝重、庄严、蕴含着高昂饱满的刚毅气概,以卓然屹立的神情意态,散放出强劲的艺术感染力。
这匹战马形象被赋予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威武有力的人格象征,透过造型的表达,它向人们传递着两千多年前汉军严阵以待,维护安定和无坚不摧的军容信息,使观者感到振奋、壮美、仿佛是对年轻将领的气魄之写照。
墓前列置石人、石马、石象、石虎等石刻,对以后中国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一直为汉以后历代陵墓石刻艺术所继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咸阳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秦汉历史文物为主。
馆藏文物 1万余件。
现陈列着:秦咸阳历史文物,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咸阳碑石,宗教文物,以及咸阳出土历代马俑珍品,都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
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给予我深深地震撼。
麦积山石窟也为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不可或缺的资料,我相信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将会永放光芒。
甘肃博物馆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我馆都有丰富的收藏。
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这里,凝固深厚历史将与流动的现代信息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这里,它为我呈现甘肃省博物馆的另一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