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与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一章 方法论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 第一章 方法论部分

3 抽象与具体
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
包括感性的具体和思维的具体。
感性的具体: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
对感觉具体的否定。
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人们认识的起 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
点。
成各个部分,区分开
思维的具体:事物自身各方面的矛盾 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
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偶然的现象的方面,
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
可靠性
较差 强
创造性
强 一般
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 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归纳的目的和方向。
- 归纳和演绎互为补充。 归纳虽然能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性,但不能区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不能摒弃片面性和表面性,所得结论还不是充分可靠的,因此,归纳必须靠 演绎来补充和修正。
发散思维
陶行知
收敛思维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 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1 系统方法 2 控制论
3 信息论
- 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 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 证思维方法
4 突变论 * 混沌理论
*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发展程序和自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
普普 通通 地化 质学 学
生物学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个体 - 类(种群)
逻辑发展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过程相一致。





力 学
量热学 - 热力学(热一、热二、热三)
动力学
运动学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和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和意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二、世界的普遍联与发展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让学生认识世界的物质性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掌握物质意识及其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7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辩证唯物论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辩证唯物论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填空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复习填空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分为()和()两大派别,其中()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主张正好与之相反。

5、()和()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

6*、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7、辩证法坚持用()、()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形而上学则坚持用()、()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的存在和作用。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是唯物主义世界的基石,()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和(),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特别是()在意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意识在()上是主观的,在()上是客观的。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2、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和(),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和()。

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某种(),运动的绝对性体现在体现在物质运动的()、(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在物质运动的()、()。

4、()和()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实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时间的特点是(),空间的特点是()。

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6、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

7、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和()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论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论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论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是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种方法论强调以物质为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唯有通过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包括辩证思维方法、辩证的认识论和辩证的方法论等。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找出矛盾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改造世界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其次,唯物辩证法提出了辩证的认识论。

辩证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有限而相对的,但并不是主观的无知。

辩证的认识论强调我们对事物和世界的认识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来进行,通过实践进行调整和发展。

辩证的认识论认为,我们的认识是相对的,是渐进的,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发展和调整。

只有通过辩证的认识方法,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最后,唯物辩证法主张辩证的方法论。

辩证的方法论强调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的矛盾和斗争,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辩证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改造世界时要善于找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矛盾,并通过斗争和实践来解决矛盾。

辩证的方法论认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斗争,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能够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强调通过辩证思维方法、辩证的认识论和辩证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出问题的矛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唯物辩证法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创造美好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第一章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章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牛顿
华莱士
达尔文
焦耳
11
三(一) 2(2)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 趋势
– (不能“守株待兔”,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
• (2)重视偶然性的作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
–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 关
弗莱明
伦琴发现X射线
三(一) 2(3)现实性与可能性
现实性:己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 性的存在。 可能性: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 途的种种趋势 两者的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 没有新的现实
三(一) 2(3)现实性与可能性:方法论意义
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三、(一) 1、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表现形式不同:
客观辩证法: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 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的思维的 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
偶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它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 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 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
三(一) 2(2)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
辩证关系: 两者相联结而存在——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 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必然与偶然(最难,最抽象)
• 太原的伙伴们注意了: • 以后坐1、813、809、855、611、863、865、859、822、848、308、38、
路等等,谁要是敢不在站点强行下车与司机吵架的,全车人揍它…… • 因为这几条公交线路都路过汾河,特别注意,不要影响公交驾驶员心情。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 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 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一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二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地看问题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辩证法逻辑结构图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两大特征 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企业的社会生存系统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蚕沙
蚕 沙
鱼 沼气渣
桑基鱼塘
一、两大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万物互联时代悄然而至 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世界图景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3.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实践
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 联系 的观 点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涵义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猫、田鼠、熊蜂和三 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1)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2)夸大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2、时间、空间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客观实在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 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的代表:笛卡儿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反映论 可知论

哲学史上,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精神才 是运动的主体。
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3)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范围内所处的暂时稳 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4)静止的表现形式
第一、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第二、没有发生质变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 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 的。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辩证发展和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武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唯物辩证法是如何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

首先,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把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对立统一规律,认为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因此,唯物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成为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改造世界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指出只有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唯物辩证法通过对实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成为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实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指引着人类不断前行。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 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 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 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 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 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 或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 “偶然性”的。
马克思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 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车祸
2.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
第一,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原 因不同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 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存在形 式不同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性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共处于事物发展同一过程中。
火箭升空
四、 内容和形式
1. 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内容和形式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 的总和。 事物的形式是指把内容的诸要素统一 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2)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3)事物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的无限多样性 事物所包含的内容是无限多样的,与之
相适应,它所呈现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
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 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 又带有偶然性。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 互转化。
飞 机 坠 落 苹果落地
3.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 可靠基础之上。
不能 把希望寄 托在侥幸 的偶然事 件上。
守株待兔
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 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弗莱明
伦琴发现X射线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 偶然因素紧密相关。
三、 可能性和现实性
1.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现实性
现实性:现实性是指现在实 际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或现 象,是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 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2)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存事物之中的预示事物 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能性与现实性有一定的联系。
2.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
现实性作为现在的客观实在, 它着眼于“现在”,标志事物当 前的状况。
可能性作为事物潜在的趋势, 它着眼于“未来”,标志事物未 来发展的方向。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可能性… 现实性… 可能性…现实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转 化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性。
3.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意义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全面估计到 各种可能性。
要求我们做到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止坏的可能变为现实,创 造条件,争取好的前途。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
否定
劳动发展过程:
否定之否定
体力劳动与 脑力劳动原 始统一
体力劳动 与脑力劳 动的分离
体力劳动 与脑力劳 动统一
扑骨不 鼻,经 香哪一 。 得番
梅寒 花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和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 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风 吹 草 动
熟 能 生 巧
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 因果关系的特点
因果联系往往具有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的时间顺序性。
想一想: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都是因果联系吗?
闪电之后必然伴有雷声,但闪电不是打雷的原 因,闪电和打雷都是云层中正电与负电碰撞的结果。
打雷
闪电
3.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质量互变规律

唯物辩 唯 证法基 物 本规律 辩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大 规 律
证 法
原因和结果

的 科 学

必然和偶然

体 系
唯物辩 证法基
可能和现实

本范畴
内容和形式
本质和现象
联系发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 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 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 结果。
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内容和形式的对立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 方式,内容不是形式,形式也不是内容,二者存在着确定 的差别,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人的体形、外 貌、衣着是形式
对于人 体而言
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一方面,内容和形式作为事物所固有的 两个侧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三、唯物辩观辩证法 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唯物主义 辩证法 认识论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 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 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1)相互区别(对立):在特定
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有自己的确定 内容,不可混淆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压迫,哪里就 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
(2)相互联系(统一):
① 相互依存② 相互作用(互为因果)③ 相互转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
草低
见牛羊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 进行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前提。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 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 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质量互变规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嫌禾苗长得慢而用手向上 拔,以助其生长。比喻不 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搞 坏。
——《孟子·公孙丑上》
(2)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是 避免盲目性、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预见性的重要条件。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 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 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 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 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 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 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