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炼:韩少功专练
2020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练:路遥专练

2020届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作品精练:路遥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路遥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
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
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
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
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
好,那就尽情地吃吧。
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
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安逸地仰靠在铺盖卷上,享乐的神态使我高兴。
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
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
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
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
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
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
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
我恨我。
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
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
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
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
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
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贾平凹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贾平凹专练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我回到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他病了,能否明日上午在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将钱装进裤兜里,转身往街西走去,又回来给我鞠了一躬。
我问他家远吗,他说就在德巴街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似乎要抵赖,脸色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这就好。
”“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走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精练:海明威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海明威专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士兵之家①海明威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教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
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
他在1917年入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直到1919年夏天第二师从莱茵河撤回来才回到美国。
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另一名军士同两个德国姑娘在莱茵河畔照的。
克莱勃斯和那个军士穿的军服都绷在身上显得太紧。
德国姑娘长得也不漂亮。
莱茵河在照片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克莱勃斯回到俄克拉何马家乡小镇的时候,向凯旋英雄致敬的热潮已经过去了。
他回得实在太晚,他的家乡对于有关战争暴行的故事听到得太多了,真实的情况反而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克莱勃斯发现,要人家肯听,他就得撒谎,因为撒了谎,战争中他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使他感到厌烦。
他明白自己一直处于病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中。
这样,他就丧失了一切。
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起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阴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
他喜欢打弹子。
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
他在他的两个妹妹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
他妈妈甚至会把早饭端到床上给他吃,要是他想这样的话。
他在床上时妈妈常到他房里来,要他把打仗的情况讲给她听。
不过她的注意力总不集中。
他父亲则什么意见都不表示。
镇上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姑娘们都长大了。
不过她们生活的天地挺复杂,既有已经确定的各种联合,又存在着变化不定的敌意,这使克莱勃斯觉得他缺乏精力和勇气闯进她们的天地里去。
不过他喜欢看她们。
漂亮的姑娘真不少。
大多数都剪短头发。
他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小姑娘或者赶时髦的姑娘才留那样的短发。
她们都穿着毛衣和荷兰式圆领衬衫。
这是种流行式样。
他喜欢站在前廊看着她们在街对面走过。
他喜欢看她们在树荫下走路的身影。
他喜欢她们露在毛衣外的荷兰式圆领。
2020高考小说阅读精练:刘庆邦、陈忠实、阿成、李娟作品专练

2020高考小说阅读精练:刘庆邦、陈忠实、阿成、李娟作品专练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练:刘庆邦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遍地白花刘庆邦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
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
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
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
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
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
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
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
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
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
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
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
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
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
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
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
花样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冯积岐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冯积岐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代课老师冯积岐①上第一节课之前照例是升国旗。
那天清晨,代课老师刘太明的国歌吹得不只是悲壮而忧伤,而且艰涩、艰难、艰苦。
代课老师的嘴唇干裂,他不时地伸出舌尖在竹笛上舔动,从竹笛的眼孔里发出的每个音符似乎是用足了力气从泉眼里冒出的一个个水泡。
显然,代课老师的力气不够用,他的脸色跟身后坡地里的黄土差不多,额头上沁出了细密密的汗珠。
要是在往日,代课老师一边吹竹笛,一边摇晃着脑袋,右脚的脚尖在地上踩动着,他一个人仿佛是一支庞大的乐队,既是指挥者又是演奏者。
②代课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老师明天要出一趟远门,今天给你们上最后一课,明天就由你们的师母代替我。
师母和代课老师是村里多年来仅有的两个考上凤山县高中的高才生。
“武斗”开始后,他们回到这大山里当了代课老师。
二十多年过去了,窑沟公社变成了窑沟乡,其他代课点都撤销了,唯独四方山的这个代课点没有撤。
因为这里距离乡政府有四十多里路,况且小学里没有学生宿舍。
刘太明老师几次要求留在四方山,于是这个代课点就被留下来了。
他和爱人都是民办老师,两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元。
学生在逐年减少,后来刘老师的爱人不再代课了,她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照料着我们十几个。
③代课老师和师母耕种的二十多亩坡地,养活着他们的孩子们,也养活着我们十一个学生。
每当天气肆虐的日子,我们被困在教学点,吃住都在代课老师的家里。
当我们的爸妈试图给代课老师背二斗玉米或一斗小麦,都被代课老师拒绝了。
④下午上了课,代课老师给四个年级的十一个学生布置好上自习的作业以后就和师母一起到坡地里种玉米去了。
进了地,代课老师是农民;在教室里,他还是农民。
代课老师的人生太单调了——就像他手中那根竹笛,只能吹奏单调的乐声。
单调也是声音,代课老师就陶醉在这单调中。
⑤代课老师神情庄重地说,我代了二十多年课,还没有去野外上过课,今天是最后一课,我带你们去野外上课,好不好?代课老师教我们把野花做成四个花圈,一大堆花儿堆在代课老师的四周,那些花儿仿佛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冯积岐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冯积岐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代课老师冯积岐①上第一节课之前照例是升国旗。
那天清晨,代课老师刘太明的国歌吹得不只是悲壮而忧伤,而且艰涩、艰难、艰苦。
代课老师的嘴唇干裂,他不时地伸出舌尖在竹笛上舔动,从竹笛的眼孔里发出的每个音符似乎是用足了力气从泉眼里冒出的一个个水泡。
显然,代课老师的力气不够用,他的脸色跟身后坡地里的黄土差不多,额头上沁出了细密密的汗珠。
要是在往日,代课老师一边吹竹笛,一边摇晃着脑袋,右脚的脚尖在地上踩动着,他一个人仿佛是一支庞大的乐队,既是指挥者又是演奏者。
②代课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老师明天要出一趟远门,今天给你们上最后一课,明天就由你们的师母代替我。
师母和代课老师是村里多年来仅有的两个考上凤山县高中的高才生。
“武斗”开始后,他们回到这大山里当了代课老师。
二十多年过去了,窑沟公社变成了窑沟乡,其他代课点都撤销了,唯独四方山的这个代课点没有撤。
因为这里距离乡政府有四十多里路,况且小学里没有学生宿舍。
刘太明老师几次要求留在四方山,于是这个代课点就被留下来了。
他和爱人都是民办老师,两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元。
学生在逐年减少,后来刘老师的爱人不再代课了,她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照料着我们十几个。
③代课老师和师母耕种的二十多亩坡地,养活着他们的孩子们,也养活着我们十一个学生。
每当天气肆虐的日子,我们被困在教学点,吃住都在代课老师的家里。
当我们的爸妈试图给代课老师背二斗玉米或一斗小麦,都被代课老师拒绝了。
④下午上了课,代课老师给四个年级的十一个学生布置好上自习的作业以后就和师母一起到坡地里种玉米去了。
进了地,代课老师是农民;在教室里,他还是农民。
代课老师的人生太单调了——就像他手中那根竹笛,只能吹奏单调的乐声。
单调也是声音,代课老师就陶醉在这单调中。
⑤代课老师神情庄重地说,我代了二十多年课,还没有去野外上过课,今天是最后一课,我带你们去野外上课,好不好?代课老师教我们把野花做成四个花圈,一大堆花儿堆在代课老师的四周,那些花儿仿佛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实秋专练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梁实秋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旅行梁实秋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
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
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
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
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
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
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
在某些国度,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
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
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
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
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
“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
⑥旅行是一种逃避。
“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
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
成年圈在四合房里,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城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城专练傻子阿城在北京,没事了,在路上看傻子。
见多了,心里就给他们分了等儿。
不是傻的程度,而是身上干净的程度。
第一等是四季一身儿衣裳,脏得赛铁,皮肉也见不着原色。
第二等是有四季衣服,但脏是第一等的。
第三等是不太脏,有四季衣服,但是旧。
第四等是衣服皮肉与常人一样,只剩下一个傻。
夫妻恩爱,终于生下一个孩子,欢喜不尽。
可万一生下来的是个傻子,就不大妙。
父母家人纵然百般怜爱,可傻儿愣愣磕磕、咿咿呀呀,不甚知觉,大人们终究不是滋味儿。
也许就生出百般嫌隙,诸种不和,最终是傻儿倒霉。
我第五次搬家,搬到一条不小的街上。
几天了,却还没有发现一个傻子。
于是上班就和对面的老李说起来。
老李听了,笑一笑,用手抚一抚稀了的头发,说:“你太认真。
各家有各家的事儿,哪儿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我知道老李有一个极漂亮的女儿小雯儿,常来单位走动,于是不再说什么。
一天,临到下班,老李慢慢地对我说:“怎么样?上我那儿喝点儿去?”老李喝了酒,便会说些让人觉得又对又不对的字经。
以前和他喝酒时,我先评他写的匾额,他就注意听。
听完了,用手抚一抚顶,笑一笑,细细地呷一口酒,说:“是啊。
其实这个字,就像人。
不是说字如其人的那个像,而是体面。
人都要体面,字就是人的一面旗。
这旗要漂亮、体面。
骨力?写出骨力自然高。
可一个匾,三教九流,人来人往,谁看骨力呢?其实就是看个顺眼。
要是人,骨架好,可穿个鸡腿裤,刀螂似的在街上走,变成字,能上匾吗?写字就是写衣。
”我觉得有点酒上头,弄不清楚老李的道理,也不和他争辩。
下班了,就骑车随他一起走。
老李的北屋是这个院子里最体面的房。
虽然院子里高高低低盖了一些砖棚,北屋还是维持着昔日四合院儿上房的体面,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的累赘。
屋里更是素雅。
墙有些黄,但绝没有灰尘。
大方砖漫地,暗暗地衬着屋里的沉静。
一张大漆有些残的条案上有两个胆瓶,彩绘着群仙祝寿、麒麟送子,清末的格式。
胆瓶里插着一个奇大的鸡毛掸子,油亮蓬松,还插着几个字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练:韩少功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⑴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⑵“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⑶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⑷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⑸“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⑹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⑺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⑻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⑼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⑽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二个发型,就是刨光头,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⑾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⒀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冷静地表述:“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人土了……”诙谐地表现出村庄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境况。 B. 文章中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将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人化的刀法。作者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极力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精湛,各种发型无所不精。 C. 何爹一生固守传统的技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愿趋时而适应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的需要,不肯敷衍应付而是精益求精,但生意却一天天冷清,手艺面临淘汰。 D. 小说中风趣活泼的方言俚语与小说人物身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在描写何爹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时,三言两语,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人读罢忍俊不禁。 答案:B 解析:B项,“极力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精湛,各种发型无所不精”分析有误。文中描写了何爹的刀法,未描写“各种发型无所不精”。故选B项。 2. 《三国演义》中关帝爷的“青龙偃月刀”是一把杀人利器,其作为标题的意蕴和作用是什么?(6分)
答案:(1)意蕴:一是表层含义。作者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表现何爹剃刀手法精妙,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二是内涵的情感。作者旨在赞美何爹为人讲信义,霞感情的高尚品德,有如关帝爷“义绝”的美名。 (2)作用:题目运用比喻手法,既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又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内涵和结构安排的能力。考生可从表层含义、内在情感与结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小说中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是为了表现何爹剃刀手法精妙。在表达情感方面,以关羽用的刀来命名何爹的刀,有如关帝爷“义绝”的美名,作者旨在赞美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的高尚品德。作用方面,以“青龙偃月刀”为小说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青龙偃月刀”比何爹的剃刀,又是小说的行文线索。 3. 文章结尾处细写何爹给三明爹最后一次剃头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何妙处?(6分)
答案:情节安排:以何爹为三明爹剃头结尾,这是将故事推向高潮,使小说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人物形象:它从正、侧两方面又一次体现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进一步塑造何爹承情重义的形象。 主旨理解:它深化了小说主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何爹高尚人格的敬重赞颂之情,也隐含着对像传统剃头法这样的传统文化日益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或:剃头让三明爹快乐而安详地离世,其中既包含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赞美,也隐喻曰睹它走向没落而无力挽回的无奈和悲凉。)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结尾处细写何爹给三明爹最后一次剃头的作用。答题时可从情节、人物、主旨等方向进行分析。情节方面,何爹是个专业又敬业的剃头匠,他的剃头生意日渐冷清,结尾发他为生命垂危的三明爹剃头,送何爹人生最后一程,将小说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对表现人物形象方面,又一次表现何爹高超的剃头技艺,突出其重情重义的形象。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对何爹的人品表达了敬重和赞扬。也暗含着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的担忧和无奈悲哀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塌鼻子 韩少功 ①山那边有一郎中,塌鼻子,读书不多,每天上午不做事,只是咕嘟咕嘟吸水烟,直到铜烟筒烧红了才熄火。午饭后睡觉,睡到一个大哈欠起床才开始门诊,但限定人数,只看三四十个号子——他晚上要去喝茶,从来不可耽误。 ②没有人看见他采药,但他总能拿出一种黑药丸,据说那是他半夜里采集和泡制的,几乎包治百病,神效十分了得。这种药丸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其中区别只有他自己知道,连贴身的帮手也不大明白。 ③不光是药,他还有很多旁门左道。比如有个病人高烧不退,见郎中来了就大喊大叫,跳起来朝门外跑。塌鼻子追上去一拳就把病人打倒在地,再把对方拖入水塘,不论对方如何惨叫,不论病人的亲属如何哀求,他死死揪住病人的头发,一次次把脑袋按入水中。直到没有什么动静了,才把几乎半死的病人拖上岸。人们遵他的指示,用好几重茧棉包裹病人,抬到床上去发汗。不到一个时辰,病人果然发出汗来,高烧渐退,神志恢复,亲属们无不欢天喜地。 ④更奇特的是,某家的一匹马右腿折断,村里人都等着吃马肉。塌鼻子走到屠夫前一举手说不可。他仔细看看腿伤,要马主人找来铜钱一枚,放在火里烧红,再下醋淬火,如是三番,用刀背将铜钱研为粉末,和着谷酒,灌入马口。五六天之后,马腿竟然奇迹般地复原如初。更奇怪的是,几年后这匹马死了,屠马者割开皮肉,还发现有一铜圈箍在当年的骨折之处。 ⑤塌鼻子的故事越传越多,最神的事莫过有些人曾偷偷地看他采药——他们后来大惊失色地说,他们看见了,看见了塌鼻子晚上出门,驾船过湖的时候根本不用桨,只拿一根草在水里扰两下,船就走得飞快! ⑥他的门前常常求医者如云。我大姐的晕眩症发作时,我曾经开车拉她去过那里,但发现路边停了好几台汽车,屋里人头攒动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踮起脚来,也只看见一排背影那边的一顶破呢帽,也算是一瞥他的尊容。当天的号子已经发放完了,没给我们留下机会。 ⑦人们说他门诊的一大规矩,就是任何人都得排号,谁也没有优先权。那一次是来了一辆小轿车,是县里某大人物的太太求诊,陪同前来的乡干部笑脸求情,连塌鼻子自己的侄儿也来拉衣袖,想让官太太破例优先。塌鼻子不答应,说官有大小,病无贵贱,他这里是铁规矩。 ⑧但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打击非法游医的时候,县卫生局说他既无执照,更无文凭,有时还搞迷信,江湖游医的黑诊所必须马上关闭。这一禁令是不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