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前方遭遇塌方》阅读题的答案

《前方遭遇塌方》阅读题的答案篇一: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前方遭遇塌方肖复兴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
路上,大家的情绪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一时间,雨幕和暮色叠加在一起,像蝙蝠的翅膀一样压来:走着走着,车子忽然停了下来。
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发现前面蜿蜒的山路上早已长蛇一般停了好长一串的车子。
下车一打听,才知道前面的路因为大雨的缘故塌方了,路面一下子变窄了,而且非常滑。
刚才,一辆运木材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滚进了道旁的江里,一眨眼的工夫就淹没在湍急的漩涡中,连影子都找不着了;紧跟着,另一辆卡车也掉了下去,幸好被半山腰的树卡住,人们正在搭救司机。
大家都担心起来,今晚还能不能到达九寨沟呀?③终于,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
等我们开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
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
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
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
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满车的人都乖乖地下了车,撑起了雨伞,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只见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两眼直直地望着前方。
雨刷使劲地刷着,车灯明晃晃地照着,前面的雨水、山石和树木,阴森森的,格外瘳人。
⑥车子开动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
⑦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⑧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
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拉了拉我的手。
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里也一样。
⑨车子启动了。
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
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卷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一个月以来,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
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绿的,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所有那些像农夫身体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
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1.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正确答案: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
涉及知识点:小说2.这段文字寄寓着人们怎样的感情?正确答案:寄寓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后代对壮烈牲牺的米老爹的怀念之情。
涉及知识点:小说3.从全文来看,这是怎样的叙述方式?正确答案:倒叙。
涉及知识点:小说阅读《苦恼》最后一段,同答文后问题。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4.姚纳为什么要向马诉说苦恼?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没有人愿意听姚纳诉说苦恼,只好对马说,反映了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涉及知识点:小说5.文巾什么地方运用了类比手法?正确答案:用母马死了小崽儿来类比自己死了儿子。
涉及知识点:小说6.为什么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正确答案: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
可见“人与人”的关系还不如“人与马”的关系,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涉及知识点:小说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2019-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2页)

2019-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 黑泥) ,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 xiǔ,臭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临百仞之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其渐之滫,君子不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庶人不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子加粗的“其”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A.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B. 其质非不美也C.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2023年河北省雄安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 20 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在李大 钊北京故居悬挂着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改自明代忠臣杨继盛“铁肩担道 义,妙手著文章”这一诗句,请你说说这样改的妙处?
2023 年河北省雄安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今,一条 zhǎn xīn 的河北大道,把古城正定和革命圣地西柏坡紧紧连接起来。西柏坡,山 峦吐绿,碧水东流。“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进京赶考”从这里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石家庄正努力填写成绩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zhǎn xīn) ______ ②山峦 ______ (2) 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二字词语。
(《李生论善学者》)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9. 阅读下面从《红岩》中摘录的文字,回答问题。
摘录一: 许云峰丢开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现危险似的,缓步向甫志 高走去。直到叛徒卑劣的目光对准了他时,许云峰才不慌不忙地高声招呼道:“甫志高!你 来了?这边坐吧!” 立刻,所有便衣特务的目光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突然从人丛中出现的许云峰身上。 李敬原从容地离开茶桌,和进出的人群一道,从旁门的几个正全神注视着许云峰的特务身边 走过,出了茶馆。他在门边,又回头望望许云峰的背影,虽然脸上毫无表情,可是亲眼看见 多年战友的丧失,这种痛苦是任何人也无法忍受的啊!他的眼睛潮湿了,视线也模糊了,终 于怀着沉重的心情,通过特务林立的警戒线,大步跨出了新生市场。 摘录二: 妈妈的声音很大。她从来没有这样大声讲过话。大概是希望让儿子听到。成岗一惊,突然站 起来。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 自己逃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此刻他需要做的,是宁肯牺牲自己, 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失!他立刻拉开夜里用来遮灯光的窗帘,然 后轻轻推开了窗户,把一把经常放在储藏室里备用的扫帚,小心地挂到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 上去——有了这个暗号,来找他的同志,远远地就可以发现危险的警号,不会再进厂里来。 (1) 根据摘录文字的内容,说说许云峰和成岗的共同点。 (2) 阅读名著,可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汲取人生经验、提升思想境界。请你联系生 活实际,谈谈对《红岩》中许云峰和成岗精神的感悟。 (3) 探究摘录文字,你发现小说《红岩》的人物塑造具有哪些特点?
《这个“毅”字很重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宗璞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
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
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
这在昆明是很少见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
各样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
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宽了。
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仿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
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地赶来的。
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
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其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
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
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
中华民族要自强——”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不含着烟斗上课。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
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
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
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
这是他的习惯,带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
江昉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
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死。
《昆虫记》练习及解析答案

昆虫记阅读测试姓名得分一、按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对生理结构合理的昆虫,它是多么奇特呀!它就像是蠕动的小肠。
每年的这个时节,我都能看见两种不同年龄的它,有一根手指粗的是年长的幼虫,粉笔大小的是年幼的。
此外,我还看见颜色深浅不同的它的蛹和一些成虫的它,它们的成虫腹部呈鼓胀状,一旦天气转暖,它们就会从树干中出来。
它在树干中要生活三四年,它们是如何度过这漫长而又孤独的囚徒生活的呢?它在橡树树干内缓慢的爬行,挖掘通道把挖掘留下的木屑作为食物。
(1)这段文字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幼虫。
(2)《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之美誉。
(3)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2.周作人曾评价《昆虫记》“以人性关照虫性”,法布尔把小小的昆虫写得如人一样富有情感,请以某一种昆虫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3.根据名著《昆虫记》(法布尔)回答问题。
①《昆虫记》中提到,对于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是。
②罗曼·罗兰说法布尔“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举两例说明该作者掌握的小虫子的秘密。
③鲁迅说《昆虫记》“很有益”,该书的“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4.下列对文学名著《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情趣盎然。
B.《昆虫记》中的蟋蟀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的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5.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昆虫。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2024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哪一类作品?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答案:B2. 《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A. 《呐喊》B. 《彷徨》C. 《旧事重提》D. 《野草》答案:C3. 《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童年时在哪个城市的生活?B. 上海C. 杭州D. 绍兴答案:D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提到的“三味书屋”是他的什么场所?A. 家B. 学校C. 书店D. 朋友家答案:B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鲁迅的什么人?A. 父亲B. 母亲C. 姐姐答案:D6.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哪个国家的老师?A. 中国B. 日本C. 英国D. 法国答案:B7. 《范爱农》中,范爱农是鲁迅的什么人?A. 同学B. 朋友C. 老师D. 亲戚答案:B8. 《五猖会》中,鲁迅提到的主要节日是什么?A. 春节B. 中秋节C. 端午节D. 迎神赛会答案:D9. 《狗·猫·鼠》中,鲁迅主要表达了对哪种动物的喜爱?A. 狗B. 猫C. 鼠D. 兔答案:C10. 《父亲的病》中,鲁迅提到父亲患的是什么病?A. 肺病B. 肝病C. 脑病D. 心脏病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鲁迅的______篇散文。
答案:102. 《朝花夕拾》中的《______》描写了鲁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乐趣。
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______》中,鲁迅回忆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和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答案:藤野先生4. 《______》中,鲁迅通过描写迎神赛会的情景,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答案:五猖会5. 《______》中,鲁迅回忆了保姆阿长为他买《山海经》的事情。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6. 《______》中,鲁迅通过描写猫的行为,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
答案:狗·猫·鼠7. 《______》中,鲁迅回忆了父亲生病和去世的过程。
2022河南淮阳语文中考答案

2022河南淮阳语文中考答案一、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铸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huāng mò)②逾越(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兼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
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簇俱寂。
此时此地我心中溢满了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陶渊明的名篇《》。
3.鲁迅先生是修改文章的典范,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4.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寻找最美对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一位同学抄录了一副对联:风调雨顺年年丰稔,国泰民安岁岁祥和。
请你帮助同学解法下列问题。
(1)班里有同学不认识上联中的“稔”子,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查到这个字读“rě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①母亲今春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
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我眼
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
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
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
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
《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
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
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
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
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
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
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
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
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
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
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到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又。母亲翻
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
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④我想让母亲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
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
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上演的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磐石湾)
《海港》等的片段。当舞台上出现穿着蓝军服、戴着红袖标的娘子军时,母亲直摇
头。而到了《磐石湾>的演员演唱“负伤痛冲破千层巨浪”时,她干脆堵起了耳朵。好
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这样板戏有什么好看的?太难听了!现在怎么
还演这个?这东西怎么还成了‘经典’了?”母亲接着说了一大堆传统折子戏的名字,什
么<打渔杀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杜十娘》《空城计》等,1她说:“还得是这
些老戏是个东西啊,样板戏那叫什么玩意啊。”听了她的话,我回去后给她放梅兰芳
的唱碟,谁知她对我说:“换了换了,我最不喜欢梅兰芳的戏了。”我诧异,问她为
什么?她说:“我不喜欢男人扮女声,听起来不舒服。”母亲真是本色到家了。
⑤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
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母亲伸出手来,绘声绘色地学
着演员:“这边观众的掌声不热烈呀,给点掌声好不好啦?”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
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
母亲说得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
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
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
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
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
花着钱遭着罪,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⑥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
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
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
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
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
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
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
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
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文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
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
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
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
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
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
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⑧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
么犬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
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注: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14.文章第①段划线句中“温暖”一词包含哪两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说“看来温暖是最
好的良药啊”?
15.文章主要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反映在哪些生活小事中?
16.文章标题是“两个人的电影”,但作者却花大量的笔墨写陪母亲进剧场看京剧,
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戏,这是否有离题之嫌?为什么?
17.文章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