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校园文化及其当代启示
寻访黄埔军校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教育机构,其创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和军事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黄埔军校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春季组织了一次寻访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详细内容。
二、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动荡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为了培养一支有理想、有纪律、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创办黄埔军校的设想。
三、实践活动的准备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查阅了黄埔军校的历史资料,了解了其创立、发展及重要历史事件。
其次,制定了详细的行程安排,包括参观路线、时间分配等。
最后,准备了必要的物资,如相机、笔记本等。
四、实践活动的过程2023年4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黄埔军校旧址。
首先,我们参观了校史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物和文字资料,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创立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培养出的众多优秀军事人才。
接着,我们参观了黄埔军校的校园。
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
我们沿着校园的小路,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军校大门、宿舍楼、课堂等历史建筑。
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革命先辈的英勇。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几位年长的黄埔军校校友,他们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学习生活以及革命斗争的经历。
他们的讲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
五、实践活动的收获通过本次寻访活动,我们收获颇丰:1. 历史知识的丰富:通过参观和了解,我们对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革命精神的传承: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众多优秀军事人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黄埔军校,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

黄埔军校参观感想【实用版】目录一、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二、黄埔军校的创立与发展三、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参观黄埔军校的感想正文一、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全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下,为培养民族革命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开始,也为中国革命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二、黄埔军校的创立与发展黄埔军校成立于 1924 年 5 月,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建校初期,黄埔军校秉持“忠诚、团结、勇敢、牺牲”的校训,以培养忠诚于民族革命事业的军事指挥人才为宗旨,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投身其中。
从创立到 1949 年,黄埔军校共培养了 20 余万毕业生,其中不乏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杰出将领。
三、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黄埔军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毕业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黄埔军校也是国共合作的重要象征。
从建校初期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到后来的国共对峙,黄埔军校的历史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四、参观黄埔军校的感想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走在校园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些热血青年的激情与决心。
黄埔军校的创建,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为那些为国家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们感到敬佩。
总之,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学校。
它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也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参观黄埔军校观后感简短 参观黄埔军校观后感简短一点优秀3篇

参观黄埔军校观后感简短参观黄埔军校观后感简短一点优秀3篇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作文篇一在历史老师的号召下,12月3号下午,我们几个人一组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孙中山亲任校,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
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所以单就一所军校对自己国家的深远影响、对决定历史走向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众所周知,历史上黄埔军校可谓是精英云集,名将辈出,而这些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带着一份豪情壮志,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
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
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
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往里,就是校本部,俗称走马楼,建筑方正,共两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左右对称,这里就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都按照原貌加以复原。
沿着走廊,可以参观到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还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军需处等等,楼上还有学生宿舍和阅览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设施简陋,从中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局限、教员与学生生活的俭朴。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学院之一,也是国共两党幸志邦领导的军校,对于中国军事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观黄埔军校,我深受感慨和启示。
首先,黄埔军校的建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有些建筑已经受损,但在维护和修缮的过程中,仍能感受到建筑所蕴藏的历史和庄严。
学校内部的各个景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校门前的钟楼、校园内的纪念碑、沿湖而建的教师楼等等。
这些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参观黄埔军校增强了我对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事学院,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
学校内的展馆和陈列品,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这些革命家的事迹和贡献。
特别是通过参观苏联助教官指导队的教学楼和教室,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当时中苏两国友好合作的氛围和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再次,黄埔军校的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在学校内部的纪念碑墙上,展示了黄埔军校的名人名言和校训,《实践出真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让我印象深刻。
这些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的。
特别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参观黄埔军校还让我更加明确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黄埔军校是为培养革命领导者而设立的,培养的干部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能力,更要具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正是因为这些军校所培养出来的干部,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观黄埔军校,我对中国近代历史和军事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黄埔军校的建筑、历史和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参观体验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参观黄埔军校的总结

参观黄埔军校的总结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黄埔军校。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黄埔军校见证了中华民族艰苦探索的历程,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
在参观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座校园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积淀,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年代的革命烈士们的决心与牺牲。
一进入军校,就能看见一尊红色大字雕刻的“抗敌先锋”,它无时无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革命的中心,黄埔军校的所处的位置也因此备受瞩目,我们参观了当时黄埔军校里的许多建筑物和装备。
军校内部的建筑物大多是欧式建筑,有着严密规划和刻度的梯田,它们深深地扎根在土地上,在风雨历经中展现着她们透着古老的生命力。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了解到了建筑内部的装饰非常考究,很多地方都是带着历史印记和具有深远意义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参观了当时的军校教学区、士官区、武器存储区和党组织区。
那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有着历史的印迹,展现着那个时期的困境和绝望。
另外,在这里还有很多珍贵的书籍、图片、文字和实物。
这些珍贵的资料非常珍贵和难得,无疑为我们展示海量历史知识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
参观军校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战斗中无怨无悔、英勇殉国。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抗战的时期,党和国家逼不得已才利用其他国家的支持展开了这场艰苦、残酷的战争。
而他们,就是这场战争中浴血奋战的前沿,将自己生命的宝贵货币付出了。
参观黄埔军校,让我不仅仅是感受到了这里的积淀和厚重,更是了解到了那些革命烈士的骨干们为大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压力。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有着强大的国家实力,不过,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片祖国的凝聚力,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发扬光大黄埔精神,为我们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加努力和贡献!总之,这次参观之旅让我对黄埔军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磅礴气魄和强大实力,同时,也要时刻铭记那些革命烈士的无私奉献和英勇行为,为祖国的强势崛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加油!。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我最近有幸参观了黄埔军校,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且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在这次参观中,我对黄埔军校的历史、精神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训练机构之一。
它于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旨在培养出一支为国服务、为人民担当的现代化军队。
黄埔军校的创建,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它为中国的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军事才能的军官。
在参观黄埔军校的过程中,我发现此地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庄重。
高大的石墙、宽广的广场以及雄伟壮观的建筑,都显现出军人应有的战斗精神和荣耀感。
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学员们历经艰苦训练时的铁血气息和忠诚精神。
整个校园被保持得十分完整,展示了当年那段历史的珍贵文物和照片。
除了建筑,黄埔军校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历史意义。
这里不仅孕育了中国共产党,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政治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烈都曾在此学习、工作并磨砺自己的革命理念。
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参观黄埔军校的过程中,我还特别留意到了这里的纪念碑和雕塑。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元帅雕像。
这座雕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风采和威严。
他手持刀剑,目光坚毅,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一种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此外,我还看到了许多纪念牌匾和浮雕,记录着学员们的名字和奋斗历程。
这些纪念碑和雕塑不仅展示了黄埔军校丰硕的成果,也唤起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敬仰。
参观完黄埔军校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黄埔军校的历史教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军事人才上,更在于传承先辈们的精神。
如今的中国军队在和平年代中,更加注重军事训练和科技创新,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黄埔精神中汲取力量,将忠诚和奉献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参观黄埔军校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黄埔军校校园文化及其当代启示_高天飞

(南京政治学院 进修系 , 江苏 南京 210003)
[ 摘 要] 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和苏联的 推动与 帮助下 , 由孙 中山倡 导组建 的 。 它不仅 培养了 大量的 军事 政治人才 , 而且在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 具有时代性 、导向性 、创新性及丰富 性的特色校 园文化对 今天仍 然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 在中国军校与军队建 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二 、 黄埔军校校园文化的特点透视
(一)时代性 。黄埔军校的筹建时期 ,正是中国处在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的铁蹄统治之下各派军阀割据一方 、连年混战 , 国家民族处在深重灾难的危难时期 ,挽救民族的危亡无疑成为 时代的最强音 。 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时 , 孙中山在演说时指 出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 , 独一无二的希望 , 就是创造 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 2] 47 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是黄埔 军校校园文化的最鲜明特色 。一方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 所有校园文化多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需要 , 紧扣中国革 命的主题 , 反映时代文化的本质特征 。另一方面 , 这一时期的 校园文化还担负起引领和辐射大众文化的历史重任 。 黄埔军 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黄埔三期开学讲话指出 :“ 我们这一年 多的历史光辉 ,从诸位的思想行动上 , 传到全国革命青年的身 上 ,我相信将来中国的革命 ,一定有成功的可能 。......这完全 希望各位作无线电机 , 将革命的思想传到全中国 , 使全国的民 众革命化 。”[ 2] 225 同时 , 黄埔军校深受苏联红军影响 , 无论是编 制体制还是军事 、教育 、训练都深深地打上苏军的烙印 。“ 中国 国民党的改组 ,开中国革命史上一新纪元 ;而黄埔军官学校的 成立 , 也同样在中国革命战史上划一新时期”[ 2] 85 。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3篇)

参观黄埔军校心得体会(精选3篇)参观黄埔军校篇1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黄埔军校。
导游的热情详细讲解,校内的文物景观都让我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在参观之前就停了导游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由来: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0xx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中国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
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大门。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xx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xx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事军校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天 飞 : 黄 埔 军 校 校 园 文 化 及 其 当 代 宕 示
中共 桂林 市 委党校 学报
第 3期
军纪来管理学校各级官兵和各项事务, 使学校管理具有法制
化、 正规化特色” [ 引。军校颁布了《 学生队学生遵守规则》《 、革 命军连坐法》《 、革命军刑事条例》 以及各部门的服务细则等。
织, 在政治部的指导下, 起到了丰富学生生活、 宣传革命以及团
结革命军人的作用。 ( 环境熏陶。黄埔军校在环境设施建设上, 四) 立足于本校 特色, 保持浓郁文化风格。他们宣扬革命口 张贴标语, 号、 注重 灌输爱国 革命、 奋斗牺牲的精神。 为了更好开展学术研究和丰
富师生业余生活, 还于12 年 l 月建立军人俱乐部礼堂。 96 1
( 创办刊物。国共合作时期, 五) 黄埔军校先后出版报刊杂 志1 多种, 0 这些刊物围绕反帝反封建的主题, 生动而真实地谱 写了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的历史篇章。 较著名的有:黄埔 日 《
2 世纪2 年代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o 0 黄埔军校的校园文 化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充分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特色和永不泯
外发行, 政治影响很大。 ( 制度文化。黄埔军校“ 六) 实施以法治校, 用严格的校规
[ 者 简 介] 高天 飞( 9 3 ) 男 , 作 1 8 一 , 吉林 桦 句人 , 放 军 南 京政 治 学 院进 修 系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解 研 军队 思 想政 治教 育 。
[ 键 词 ] 黄 埔 军 校 ;校 园文 化 ; 学生 社 团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G13 2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1 5 (0 00 —0 5 —0 文 6 1 7021)3 02 3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 十月革命” 的影响下, 在共产
J0L -
中 共桂林 市委党 校 学报
文 化研究
第1 o卷第 3期
21 0 0年 9月
C . P . & 2 1 0 0
黄 埔 军 校 校 园 文 化 及 其 当代 启 示
。 高 天 飞
( 南京政 治 学 院 进 修 系, 江 苏 南 京 2 0 0 ) 1 0 3
0.羹 ::::臻:黧蒸誊誊蔓萎嚣 =点碡够 豢等 :畦事蔓臻; ;雾 一人 _历瞥黟鏊参::萋 ≤ :誉臻 下:拳 零篓誊毒蓦臻蓦蠹 : 鬃黟: 商.麓 枣謦爨:豢攀 ;季 羹 :廖够 孽 :.萋霉 j :耋在峥蠢豢。: 差 薯毒 爨 薹共 孝予 税 睁 : :薹罄 害 敢 攀的每:臻麓 莺::: 爨 拳 特 史謦墼 誊 避 毒黪辑童 尊而 治 甚 霉尊 焉 薹 谬喽 窍 毫善善 霉
方各弱小民族学习革命方略及战术的一个总机关, ] ,他们 ,9“ [。 。 通常以同志的资格站在党的观点上, 如兄弟一般地研求革命的
可以把有疑问的问题投入‘ 政治问答箱’由主任、 , 教授分别以 书面或口头答复质问者虻 ] “ z , 。 恽代英、 萧楚女、 张秋人还将答
、
黄 埔 军 校 及 其 校 园 文化 概 况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依靠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屡 遭失败, 给他留下了惨痛教训。“ 如果没有革命军, 中国的革命 永远还是要失败虻 , 妇 因此他决定建立一支“ 和革命党的奋斗 相同虻 ] 的革命军队“ 2 盯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412 年 6 一 ] 94 月 1 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6日, 黄 埔军校”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国共两党本着“ 亲爱精诚” 的 校训, 为黄埔军校的工作尽心竭力, 使它迅速发展成为“ 体制健 全、 组织严密、 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组织虹 , 被誉为“ 国民革 命的中心’ ] , [ 。据军史专家王永均所著《 2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
灭的黄埔精神, 成为中华先进文化特定时代的标记。
( 军事、 一) 政治演讲 军事演讲分为普通和特别两种,普 “ 通演讲期在灌输军官必要知识”] “ [¨ ,特别演讲专为介绍军事 z
[ 稿 日期 ] 2 1 定 0 0一O 一l 8 7
刊》《 、 青年军人》 革命军》《 、 《 、黄埔潮》《 、革命画报》 向校内 等,
传》 记述, 后来我军开国的2 位元帅、 位大将、 位上将、 位中 3 8 6 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
案编成《 政治问答集》长达十余万言, , 对学员影响很大蜓 。 胡。
( 学生社团。活跃的学生社团是黄埔军校校园文化的 三) 又一特色。火星社、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血花剧社等学生组
上特别或新学识虻 ]。 6。黄埔军校政治部经常组织就具体问题 l
由当事人来学校做政治演讲, 孙中山、 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国际和中国 共产党积极帮助下在广州创办的。它不仅首创了 崭新的革命制度, 完成了东征、 北伐, 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
面, 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 而且在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所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对今天仍然产生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追 寻黄埔军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
扬黄埔精神,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恽代英、 鲁迅等人都曾经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学生做了精彩讲 座, 使学生大开眼界, 增强了大家对革命前途的信心。
( 讨论会。黄埔军校政治部经常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 二) 点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意见, 政治教员
可以现场解释。 学生干部还深入学生当中分发调查表,学生 “
这些具体的法规加强了对师生的纪律管理, 为黄埔师生先锋模 范作用的发挥作了准备。
军校为荣。‘ 到黄埔去! ’ 一时成为胸怀大志男儿的最时尚舡 ,
“ 黄埔实在是现代中国青年一个重要而实际的出路, 不仅中国 而且是东方各弱小民族革命青年的一个集合场, 黄埔既能解决
一
般青年的各种困难问题, 又能满足他们革命的要求, 更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