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课件
《两弹一星最新》PPT课件

考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跟哪些先进 人物相联系?
2、我们为什么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 究“两弹一星”?我们对待核武器的正 确态度?
3、请根据料,画出“两弹一星”年代尺。
4、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我国在航天事 业方面的成就多。
“两弹一星”指以核弹、导弹和人造 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尖端高科技 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 发展水平。
两弹一星研究的背景
• 美国封锁 • 苏联背信弃义 • 中国政治、经济面临着困难 • 研究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
我们研究“两弹一星”的原因:
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 器,当时只掌握在美国和苏联等少数 国家手中,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了严 重威胁。为了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 开始研究。
我们对待核武器的态度
地平线上出现了两颗火红的太阳,一颗在 上,一颗在下,上面那颗强烈的光芒,使 另一颗黯然失色。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凌晨,东方欲晓,微风轻拂,万里晴空。“点 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 顷刻,巨响隆隆,大地颤抖,火光冲天,导弹像一条巨龙,载着核 弹头,向千里之外的预定目标飞去。不久,落区报告,核弹精确命 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
核爆震惊了世界。西方报刊惊呼:“中国这种闪电般的进步, 是神话般地不可思议。”
是的,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诞生,美国用 了13年,而我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只用了2年。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 乐曲,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km、远地点高度2384km、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绕地球一圈114min、 卫星质量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 乐曲,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 空时代。
重核裂变课件

重核裂变课件一、引言核裂变是指重核在吸收中子后,发生核反应,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这一现象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在1938年发现,其研究成果为人类开发核能奠定了基础。
本课件旨在介绍重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反应类型、应用领域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二、重核裂变的基本原理1.核裂变过程重核裂变是指重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核反应,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裂变过程中,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形成一个复合核,该复合核处于激发态,不稳定。
随后,复合核发生形变,两个较轻的核在形变过程中分离,同时释放出两个或多个中子、大量的能量以及γ射线。
2.裂变链式反应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中子可以继续引发其他重核发生裂变,形成链式反应。
为了维持链式反应,必须满足临界条件,即裂变产生的中子数量等于或大于吸收的中子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控制棒等手段调节中子数量,实现对链式反应的控制。
3.裂变产物及能量释放重核裂变产物主要包括两个较轻的核(裂变碎片)、释放的中子、能量(包括裂变能和γ射线能量)。
裂变能是指裂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其大小约为200MeV。
这些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释放,可用于发电、供热等。
三、重核裂变的反应类型1.可控链式反应在核电站中,通过控制棒等手段调节中子数量,使裂变反应恰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实现可控链式反应。
这种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
2.不可控链式反应在核武器中,利用不可控链式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实现爆炸效果。
不可控链式反应的特点是裂变产生的中子数量迅速增加,导致反应速度急剧加快,直至燃料耗尽。
3.加速器驱动系统(ADS)加速器驱动系统是一种新型核裂变技术,通过粒子加速器产生高能中子,激发重核发生裂变。
AD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地处理核废料,同时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四、重核裂变的应用领域1.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重核裂变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核物理基础知识》课件

3
核安全保障的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通过国际组织和法律法规来促进核安全保障的国际合作。
4
核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核安全保障对防止核事故和核武器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与核不扩散
核武器的概念及种类
核武器是指利用核能释放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 和破坏的武器,包括原子弹和氢弹等。
核不扩散问题的背景
核不扩散问题是指阻止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 以维护全球核安全的问题。
3 核子的结合能
核子的结合能指的是原子核内核子相互结合 所释放的能量。
4 核能的转化
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或核衰变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量。
核裂变与核聚变
1
核裂变的定义及特点
核裂变是指重核被撞击或吸收中子后分
核裂变的过程
2
裂为两个或更多的轻核的过程。
核裂变过程涉及核反应,一般会释放出
巨大的能量。
3
核聚变的定义及特点
放射性衰变的特点
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在一定时间内衰变 为其他元素的过程,释放出辐射。
放射性的应用
放射性元素在医学、能源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 广泛的应用。
核反应堆与核能的利用
核反应堆的结 构和原理
核反应堆是一个能够 维持核链式反应的装 置,可以通过核裂变 产生大量热能。
核能的利用
核能可以被用于发电、 航天技术、农业和医 学等领域,为人类创 造了巨大的福利。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结合形成一个更重
核聚变的过程
4
的核的过程。
核聚变在太阳和恒星中发生,释放出巨 大的能量。
放射性核素的性质与应用
放射性核素的定义及分类
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可以分 为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新版本]《核裂变与核聚变》PPT教学课件-人教版物理
![[新版本]《核裂变与核聚变》PPT教学课件-人教版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dbec5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4.png)
放能多少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3~4倍
核废料处理 难度
聚变反应的核废料处理要比裂变反应简单得多
核裂变时可能分裂为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但产生两部分的概率最大,A、
D错误,C正确;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B正确。
新知讲解
二、反应堆与核电站
核反应堆: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
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率
(浓缩铀) 核燃料
慢中子 (石墨、轻水、重水)
新知讲解
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新知讲解
BC 1、(多选)关于裂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生裂变,其一定分裂为质量差不多的两部分
B.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一定释放能量
C.铀核发生裂变时可能分裂成两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
D.所有重核用中子轰击均能发生裂变反应
解析:用中子轰击
235 92
U
和
239 94
Pu
等少数重核元素才能发生裂变反应,铀
方法: ①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②原子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108~109K
新知讲解
大阳是一个巨大的热 核反应堆
弹体
小 普通炸药 型
铀 235
原 子
外壳
弹
氘、氚、重
氢化钾等
引爆装置
氢弹结构示意图
释放核能
新知讲解
1、受控核聚 变
热核反应和裂变反应相比较,具有许多优越性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明实确际: 上“是中对流“”谁,主江沉解水浮中析”间的。巧:三妙句回铀大答意。棒是是:“还核记得燃吗?料当,年裂我们变一时同到可江心放游泳出,尽能管风量浪,巨故大,A连正行船确也很;镉困难棒,但吸我们收这中些人子以同的汹涌能的急力流拼很搏强为快,乐作。”用这里是以设调问句结尾,
两弹一星之歌课件-PPT课件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获得成功。仅隔三年(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 •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和 核讹诈,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 学技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远 远地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15
• 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 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 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 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 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 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 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 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 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 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 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 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 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 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 决策。
9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 来政策主轴,中国于2019年成立50周年时, 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 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 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 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 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 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 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邓稼先教学课件

理解: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
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邓稼先曾经说过:“如果让我再次选 择人生的话,我仍会走自己走过的道 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邓 稼先对自己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无怨 无悔、无比热爱的。这条人生之路虽 然充满坎坷,布满荆棘,但他胸怀祖 国、心系人民,再苦、再累、再险也 值得。
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局部研读,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
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
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 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概括事例
句式: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 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⑤一封短短的信
⑥1982年,“我不能走”。
பைடு நூலகம்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 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下属时的心情,虽 未作答,却不难想象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 的战友,心情该是何等悲痛,令人不忍思 量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 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 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表达了他怎样的精神?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 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 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 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 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 (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 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 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 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 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特殊武器伤救治 PPT课件

人员被高速风暴 卷离地面跌落成 伤及飞散空中的 砖块,玻璃所伤害
热辐射以光速进行,但凡 可遮蔽太阳的物质,均能
对 人 员
防护热辐射穿透,因此部 灼
份可被大气分子吸收,减 伤
低其破坏能量,当接触到 类
云层,烟雾及地面常造成 热射线反射
型 与 程
度
直
一级灼伤
接 灼
二级灼伤
伤
三级灼伤
间 接
引起火灾
核武器早期治疗措施
• 对呼吸道阻塞严重的伤员,清除异物无效 时,可行气管造口术。
• 放射性复合伤的外科处理,应尽量在极期 前或恢复期完成。对沾染伤口,可用等渗 盐水、消毒液体充分冲洗,根据情况进行 彻底清创。
核武器早期治疗措施
• 根据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等判断 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的程度。轻度放射病有症状者给 予对症治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中度、重度放射 病和放射复合伤,初期止吐、镇静药物和尽早使用抗 放射药物;假逾期要重视预防感染、出血、保护造血 功能;当进入极期以后,在大力抗感染、抗出血的同 时,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进行输血和综合性治 疗;恢复期加强营养,促进康复。极重度骨髓型放射 病和极重度放射复合伤、肠型和脑型放射病,特别注 意尽早采取抗感染、抗出血等措施,注意纠正水、电 解质紊乱。
核武器早期治疗措施
• 休克和烧伤,按一般战伤处理原则进行处 置 。应争取在假愈期施行三度焦痂切除植 皮术。
• 重度以上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伤• (一)对有严重体表沾染者进行彻底洗消,对体内放 射性污染的伤员给予口服药物。
• (二)继续诊治重度以上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进 入极期的伤员应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伤情严重者输 注新鲜全血、血细胞、血小板悬液,必要时在伤后早 期进行骨髓移植或太肝细胞移植。
高中物理4核裂变与核聚变图片ppt课件

核医学
展示核医学在诊断和治 疗疾病方面的应用的图
片。
核科学研究设施
展示用于核科学研究的 大型实验设施及其实验
过程的图片。
05 核能利用现状、 问题与挑战
当前能利用现状分析
全球核能发电量占比
核能发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发达国 家,核能发电占比相对较高。
核能技术应用领域
除了发电,核能还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 用,如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清洁能源
与裂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料不同,核聚变的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一种清洁、 安全、可持续的能源来源。通过可控核聚变技术,人类有望在未来实现能源的自由利用,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04 核裂变与核聚变 图片展示
实验室中核裂变实验装置图片
粒子加速器
用于加速中子或质子等粒子,以引发 核裂变反应。
爆炸过程
氢弹爆炸时,首先由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聚变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氢核发生聚变,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发更多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形成连锁反应,使爆炸威力急 剧增加。
可控核聚变技术挑战
01 02
高温高压环境
实现可控核聚变需要创造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以克服库仑斥力,使 轻核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发生聚变反应。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长时间 稳定地维持这种极端环境。
裂变产物与放射性污染
裂变产物
裂变产生的中等质量核素,具有放射 性。
放射性污染
裂变产物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 造成的污染。包括α、β、γ射线等, 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危害。需要采取严 格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放射性污染的影 响。
03 核聚变反应过程 及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波
核爆炸时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周围空气由爆心向外被急剧推 压而形成高速运动的高压气浪。
核爆炸的外观景象
按出现的时间顺序依次是: 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 在离爆炸中心一定的距离内,还能听到巨大的爆 炸声响。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 (1)光辐射 (2)冲击波 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前4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只出现 爆炸开始后几十秒时间内,因此 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 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 或更长时间.
核武器、 对核武器袭击的防护
资料阅读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B-29轰炸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吨重的 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核战争.当时广岛人口为 34 万 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 ,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全市 7.6 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 的有 4.8 万幢,严重毁坏的有 2.2 万幢。1945年年底,死亡人 数已达14万,由于辐射的长期影响死亡人数5年后增加到20万,截 止2008年8月7日因广岛原子弹爆炸而死亡的人数上升至 258310人 . 核轰炸的消息传来,大多数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 却心情沉重。爱因斯坦便痛心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 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 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人类下一次战争若使用核武器,再下一次战争就只能使用木 棒了
小组讨论
问题一 :核武器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中 国为什么还要研究和发展核武器? 问题二:设想一下未来核武器使用的可能性?
核武器的种类
核武器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 反物质弹等与核反应有关系的杀伤武器。 第一代:原子弹:以重核 铀或钚裂变的核弹。原子 弹的原理是核裂变链式反 应——由中子轰击铀-235 或钚-239,使其原子核裂 开产生能量。
第四代:即核定向能武器:以核爆炸能 作为动力源的定向能武器,称为核定向 能武器。这类武器利用核弹释放的巨大 能量激励或驱动产生高能的激光束、粒 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等,并使其 定向发射,固而可有选择地攻击目标, 能量也更集中,具有可控的特殊杀伤破 坏目的。这类武器正在研制过程中,如 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核电磁脉冲弹等。
第三代:中子弹(增强辐射弹):中子弹 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 当量小型氢弹。只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 物和设施破坏很小,也不会带来长期放射 性污染,尽管从来未曾在实战中使用过, 但军事家仍将之称为战场上的“战神 ”──一种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战 术武器。中子弹最适合杀灭坦克、碉堡、 地下指挥部里的有生力量。,“对人不对 物”是它的一大特点。假如哪天中子弹真 的投入到战场上,也代表着有限核战争的 来临。
光辐射
核爆炸时的闪光(太阳光强度的13倍)以及从高温火球中辐射出 强光和高温(几千万摄氏度)。 对人:迅速使人致盲,使皮肤大面积灼伤和溃烂,吸入被光辐 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而窒息。 对物:引起大面积火灾,引燃、引爆易燃易爆物,同时造成人 员的间接伤害。 作用时间:闪光和火球阶段约30秒钟 作用范围:1枚当量为2万吨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后,距爆心7000 米会受到比阳光强13倍的光照射,范围达2800米。 大家想一想如何有效防护?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效果除了由核武器的种类决定 之外,还跟人们所选用的爆炸方式有关系,大致可分 为空中爆炸、地面爆炸、地下爆炸、水下爆炸、高空 爆炸等。在实施核袭击时,会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 质、地形以及气象条件等来选择核爆炸方式,以充分 发挥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的作用。为了摧毁地下重要 设施或迟滞部队行动,可采用浅层地下核爆炸;为了 摧毁地面和浅地下设施,则可采用触地核爆炸。为了 大面积杀伤地面有生力量、摧毁城市,一般采用空中 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可用于破坏敌方指挥、控制、通 信系统,也可用于反导、摧毁其它飞行器。水面核爆 炸和水下核爆炸主要用于海上作战,毁伤敌方舰船、 海上设施和兵员等。
第二代:氢弹:氢弹是核裂变加核聚变——由原 子弹引爆氢弹,原子弹放出来的高能中子与氘化 锂反应生成氚,氚和氘聚合产生能量。氢弹爆炸 实际上是两颗核弹爆炸(原子弹和氢弹),所以 说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 百至几万吨级 TNT 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 千万吨级 TNT 当量。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 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 好。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岛上试爆成功了 第一枚氢弹,这枚氢弹为104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投向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威力的 800 倍 .1954 年 , 美国又试验了一颗代 号为“麦克”的超级氢弹当量约为1500万吨,是广岛原子弹的 1000多倍,爆炸时的冲击波在岛上炸出了一个深达 50米、直径 1.5公里的巨坑.就在当年美国又连续爆炸了3颗1000万-1500万 吨当量的氢弹 . 至 1958 年底 , 苏联总共进行了 72 次这种核试验 . 美国总共进行了 196 次 . 为了缩小差距 ,1961 年苏联人引爆了一 颗当量为5000万吨的”核弹之王”,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3000多倍 , 爆炸冲击波甚至作用到距爆心 700 公里外的季斯科沃 , 地面所 有通讯联络中断达一个多小时 , 它令身经百战的苏联核试验部 队的官兵为之咋舌 .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感受到这次爆炸 的恐怖 , 认为它带有明显的政治恫吓色彩 . 之后 , 赫鲁晓夫还不 肯罢休,他想再给美国人一点颜色看看,计划再爆炸一颗当量为 1亿吨的超级氢弹.然而,考虑到巨大的破坏力和严重后果,科学 家们坚决反对 , 赫鲁晓夫只好作罢 . 至此 , 人类围绕发明研制氢 弹的竞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今,全世界的核弹头大约有5.7万枚,约180亿吨TNT当量 ,平均每人可分到 3.5 吨,足可把地球摧毁 10 多次。其中美、 俄两国的核弹头数约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