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曲霉菌
曲霉检测标准

曲霉检测标准
曲霉菌是一种真菌,腐生真菌,常见于霉变谷物、霉变谷物或其他霉变有机物中。
关于曲霉的检测标准,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诊断需符合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和1项微生物学标准。
其中微生物学标准包括无菌标本微生物分析、无菌标本培养以及组织核酸检测等。
具体标准如下:
1. 无菌标本微生物分析:通过针吸或活检获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显微镜检,示菌丝或黑酵母样形态,同时伴随组织损伤证据。
2. 无菌标本培养:从临床或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部位(正常无菌部位),通过无菌操作位获取标本,示透明或着色的霉菌。
3. 血:同时存在感染的过程中,血培养示霉菌(注:血培养发现曲霉,多提示污染,此处霉菌不代表曲霉)。
4. 组织核酸诊断: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发现霉菌时,PCR和DNA 测序检测到真菌DNA。
此外,曲霉菌抗原检测的正常值通常在1到之间。
抗原在气道中的持续存在会诱发局部炎症并形成黏液栓塞,从而导致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黄曲霉菌生殖方式

黄曲霉菌生殖方式引言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植物和食品中。
黄曲霉菌对人类和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食品安全意义,因为它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了解黄曲霉菌的生殖方式是研究和防控其生长和毒素产生过程的重要基础。
二级标题1:黄曲霉菌的生殖方式概述黄曲霉菌的繁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别是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三级标题1: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黄曲霉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也是其主要的繁殖方式之一。
无性繁殖方式包括产孢体的产生和传播。
1.产孢体的产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黄曲霉菌会形成大量的孢子。
孢子是无性生殖的结果,它们具有很强的存活能力,并能快速繁殖。
2.产孢体的传播黄曲霉菌的孢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风、水、土壤以及动物和人体表面等。
一旦孢子附着在适宜的基质上,它们会迅速萌发并形成新的菌丝体。
三级标题2: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在黄曲霉菌的生命周期中相对较少见。
有性生殖会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一般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
1.有性生殖的触发条件有性生殖的发生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如食物充足、湿度适宜、温度适宜等。
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黄曲霉菌的有性生殖产生。
2.有性生殖的过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黄曲霉菌的两个菌丝体进行交配,将其细胞核互相融合,形成新的菌丝体。
这种有性生殖方式有助于增加黄曲霉菌的遗传多样性。
二级标题2:黄曲霉菌的繁殖周期黄曲霉菌的繁殖周期包括孢子的形成、孢子的传播以及新菌丝体的形成。
了解黄曲霉菌的繁殖周期有助于判断其繁殖能力和传播途径。
三级标题1:孢子的形成黄曲霉菌的无性生殖方式主要通过孢子的形成进行。
当环境条件适宜时,黄曲霉菌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这些孢子具有很强的存活能力,并能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发芽。
三级标题2:孢子的传播黄曲霉菌的孢子可以通过风、水和动物等途径传播。
风是孢子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因为孢子很轻,容易被风吹动并传播到远处的地方。
赛鸽曲霉菌病的诊治

赛鸽曲霉菌病的诊治赛鸽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鸽子疾病。
本文将介绍赛鸽曲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赛鸽曲霉菌病的症状包括鸽子体态不佳、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
主要的病变部位为消化道,可见消化道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
诊断赛鸽曲霉菌病需要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1. 粪便检查:采集患鸽的粪便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
曲霉菌孢子呈丝状,可见于粪便中。
2. 细菌培养:将粪便标本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中,培养曲霉菌,进行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
3.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如IgM和IgG。
二、治疗赛鸽曲霉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管理两个方面。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和抗生素(用于预防并发症)。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来确定。
2. 环境卫生管理赛鸽曲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卫生管理,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 鸽舍的清洁:定期清理鸽舍,清除鸟粪和残留饲料。
- 鸽舍的通风:保持鸽舍的通风良好,减少湿度,以防止病原菌滋生。
- 饮水设施的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施,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 饲料的储存和管理:储存饲料时应注意防潮、防尘和防霉,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鸽子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复查。
还需要加强鸽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预防预防赛鸽曲霉菌病的关键是加强鸽舍的管理和饲养管理。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鸽舍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 饮水设施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 饲料的防潮、防尘和防霉。
- 加强鸽子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 避免与已感染的鸽子接触。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增强鸽子的免疫力。
总结:赛鸽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鸽子疾病,诊治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管理。
预防赛鸽曲霉菌病的关键是加强鸽舍和饲养管理,并进行定期疫苗接种。
黄曲霉的介绍

黄曲霉菌的介绍黄曲霉菌(学名:Aspergillus flavus)或称为黄曲菌、黄曲霉等,是一种真菌。
在自然环境中,它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在储存的榖类中会造成储存的问题。
它也是一种人类的病原,会造成肺的曲菌症(Aspergillosis),有时候也会引起角膜、耳与鼻眼框的感染。
许多菌种会产生足量的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有致癌性且有剧烈毒性的化合物。
黄曲霉菌的孢子是一种过敏原(Allergen)。
黄曲霉菌有时候也会造成蚕孵卵所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的介绍黄曲霉毒素,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和m1,m2。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上,通常温度在5℃到45℃之间之间都能形成,尤其是在潮湿或者是病虫害等情况下会加剧形成速度。
一旦形成繁殖速度通常也是比较快的。
而且环境的酸碱性对其影响不大,在pH2—9的条件下都能生成黄曲霉毒素。
另外简单的高温杀毒也很难起效,只有温度接近300℃分解才明显。
而且黄曲霉还能在含氧量极低的环境中生长,在缺氧环境中发酵。
即使在充填二氧化碳的冷库中,黄曲霉的生长也不受影响,不过能明显地延缓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所以一旦黄曲霉毒素在食物中形成,通常的加工手段都很难将其杀死。
这种霉菌大多数存在于不新鲜的种子及食物当中,尤其是在花生和玉米种子中更为常见。
黄曲霉菌,想要拒绝你真的很难!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
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
黄曲霉毒素对鸡产生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另外如果长期小剂量的毒素还会造成慢性肝炎,雏鸡与青年鸡生长缓慢,大肠杆菌长期泛滥难以控制,甚至青年鸡出现负增长,越来越多的瘦弱鸡(干巴瘦鸡)。
鸡内脏表现为肝脏变大,脾脏肿大,严重的还可出现肾肿。
曲霉菌和二相性真菌

进行疑似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学清学诊断时,有 诊断意义的单份血清标本的显微镜凝集效价为
• A. ≥1:160 • B. ≥1:80 • C. ≥1:320 • D. ≥1:400 • E. ≥1:16
动物试验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敏感方法, 常用的动物是
• A. 幼龄豚鼠 • B. 鸡 • C. 小白鼠 • D. 大鼠 • E. 土拨鼠
黑曲霉镜下形态(顶囊球形, 双层孢子梗,第一层粗大, 第二层短小,链状孢子头)
烟曲霉肺炎实验室 检查
③顶囊烧瓶状、单层孢子 梗排列成木栅状、分生孢 子头圆柱形链状排列。
①痰中看到完整的分生孢子头 有诊断意义
②菌落开始白色,2-3天后转为 绿色,数日后变为烟绿色,呈 粉末状。
1例烟曲霉性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概述
• 1956年,越南竹鼠中首先发现马尔尼菲青霉 菌
• 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 感染。
• 泰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已成 为继肺结核、隐球菌感染后的第三种最常见 的机会性感染。
• 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
临床意义
• 条件致病 • 致病过程 吸入 肺部感染
• 意义:临床多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鉴定真菌范围比较
分离培养和镜检
(菌落形态差异大,培 养物涂片镜下菌丝和孢 子菌头落形黄态绿特色征对诊断意 义羊大毛)状
分生孢子头:顶囊球形或 近球形,多为双层孢子梗 (第一层长,布满顶囊表 面,呈放射状排列),链 状孢子头
黑曲霉菌落(菌落初始为白色 羊毛状,继而为黑或黑褐色粗 绒状)
• 起病14个月时,患者先后在右踝关节、臀部、右上腹部、 头额部出现皮下结节,并最终破溃形成溃疡,有黄色脓 液流出。
曲霉菌病诊治指南

Patients’ values & preferences
Resources and cost
精选ppt
3
3. Implication of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
Strong 1. Population: Most people in this
situation would want the recommended course of action and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would not
精选ppt
21
(34)若中性粒细胞减少的 IA 患者行标准治疗无效,或预计 该状态可能会持续超过 1 周,可考虑行粒细胞输血治疗(较 弱推荐;证据级别低)。
(35)对于慢性肉芽肿病患者,推荐使用重组γ-干扰素作为 预防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
(36)对于病灶易于清除的患者,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曲霉菌病 (如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或局部皮肤病)(强烈推荐;证据级 别低)。
2 如何确立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 3 选用何种抗真菌药治疗及预防侵袭性曲霉菌病? 4 侵袭性曲霉菌病推荐治疗方案和辅助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有哪些预防性治疗推荐方案、治疗适宜人群以及 5 如何处理突破性感染? 6 何时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
7 如何处理慢性曲霉菌病、过敏综合征或非侵袭性综合征?
?
精选ppt
(19)棘白菌素是补救治疗 IA 的有效药物(单用或联合用 药),但不建议作为 IA 常规单药治疗用药(强烈推荐;证据 级别中等)。
精选ppt
15
(20)多数患者可优选三唑类药物防治 IA(强烈推荐;证据 级别高)。
(21)唑类用药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推荐进行治疗药物监 测(TDM)(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
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
导语:黄曲霉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细菌,在食物当中是非常容易繁殖的,而且黄曲霉菌具有非常强大的毒性,能够造成人们食物中毒,进而威胁生命健康,因
黄曲霉菌是一种比较常见细菌,在食物当中是非常容易繁殖的,而且黄曲霉菌具有非常强大的毒性,能够造成人们食物中毒,进而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人们应该重视黄曲霉菌感染这个问题,黄曲霉在生活中存在也是比较广泛的,需要我们排查。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黄曲霉菌感染的危害,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黄曲霉菌具有很强的毒性,特别是它的强致癌性,世界各国对于其污染食品的情况都很重视,并对其在食品中含量做了严格限制。
黄曲霉菌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上。
肝癌与黄曲霉菌含量高有直接关系。
为了防止产生黄曲霉菌,最好将桃仁、果仁、谷物贮藏在密封和干燥的地方,不要吃发霉的食品,尤其是发霉的干果、桃仁和粮食。
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
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
黄曲霉菌致癌危害是:
A 致癌范围广,能诱发鱼类、禽类,各种实验动物、家畜及灵长类等多种动物的实验肿瘤;
B 致癌强度大,其致癌能力比六氯环己烷大1万倍;
C 可诱发多种癌,AFT主要诱发肝癌,还可话互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还可出现畸胎。
黄曲霉菌感染这种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食物上面,因此,。
黄曲霉菌生殖方式

黄曲霉菌生殖方式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腐败菌。
黄曲霉菌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曲霉菌的生殖方式。
一、无性生殖1.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黄曲霉菌最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
它们是由原始菌丝分裂而成的,大小约为原始菌丝直径的1/4-1/2。
分生孢子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可以迅速发芽成长,并形成新的真菌体。
2. 侧枝孢子侧枝孢子是由原始菌丝侧枝上形成的小球状体,大小与分生孢子相似。
侧枝孢子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可以迅速发芽成长,并形成新的真菌体。
3. 球囊孢子球囊孢子是由两个相互融合的单核细胞形成的,大小约为分生孢子直径的1/2-1倍。
球囊孢子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可以迅速发芽成长,并形成新的真菌体。
4. 原生质体分裂原生质体分裂是黄曲霉菌的一种特殊无性繁殖方式。
它们是由单个原生质体分裂而成的,大小约为分生孢子直径的1/2-1倍。
原生质体分裂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可以迅速发芽成长,并形成新的真菌体。
二、有性生殖黄曲霉菌也具有有性生殖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两个不同菌株之间的交配来实现。
以下是黄曲霉菌的有性繁殖过程:1. 配子形成在适宜环境下,两个不同菌株之间会产生配子。
雄配子和雌配子都是由单个细胞核形成的。
2. 接合雄配子和雌配子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叫做接合子的细胞。
接合子包含了两个不同菌株的细胞核。
3. 产孢接合子会经过几轮细胞分裂,最后形成球囊孢子或其他类型的孢子。
这些孢子是由两个不同菌株之间的交配所产生的,因此具有遗传变异性。
总结黄曲霉菌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主要包括分生孢子、侧枝孢子、球囊孢子和原生质体分裂等方式。
有性繁殖则是通过两个不同菌株之间的交配来实现,主要包括配子形成、接合和产孢等过程。
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使黄曲霉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曲霉—菌落及镜下表现
20倍镜 乳酸酚棉蓝染色
烟曲霉—临床意义
烟曲霉在曲霉菌中致病力最强,可寄生于肺内,发 生肺结核样症状,是肺曲霉病的主要病原菌,还可产 生烟曲霉毒素。
小分生孢子呈球形。
黑曲霉—菌落及镜下表现
黑曲霉—临床意义
黑曲霉能引起曲霉菌病,还能产生黑曲霉毒素。
谢谢聆听!
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壁光滑,孢子圆形 到卵圆形。
土曲霉—菌落及镜下表现
黑曲霉
黑曲霉
黑曲霉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上; 可引起食物、谷物和果蔬的霉腐变质。
黑曲霉—镜下表现
分生孢子头开始为球形,逐渐变为放射状,黑褐 色,分生孢子梗无色或上部为浅黄色,光滑。
顶囊有单层和双层瓶梗,无色或黄褐色。双层小 梗布满顶囊,呈褐色,梗基呈放射状,有时有横 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曲霉
黄曲霉
黄曲霉最为常见的曲霉菌,属于腐生真菌; 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制品及其他霉腐的有机物
上; 菌落生长快,结构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无色
或略呈褐色。
黄曲霉—镜下表现
✓ 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随后可变为疏松柱状; ✓ 小梗为单层、双层或单、双层同时着生于一个
顶囊上,呈放射状。 ✓ 小分生孢子呈球形或洋梨形,表面粗糙,有些
菌系产生褐色的菌核。
黄曲霉—菌落及镜下表现
黄曲霉—临床意义
黄曲霉可引起肺、外耳道、皮肤脓皮病样曲霉病 等,有些菌系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引起中毒或致癌。
土曲霉
土曲霉
土曲霉菌落肉桂色或土黄色; 菌落生长快,小,圆形。
土曲霉—镜下表现
分生孢子头致密圆柱状,分生孢子梗细长而 歪歪扭扭,顶囊半球状,其上1/2或2/3处有 双层小梗;
CONTENT 目录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烟曲霉 黄曲霉 土曲霉 黑曲霉
烟曲霉
烟曲霉
➢烟曲霉存在于:谷物、污染的食品、土壤和霉腐物 中;
➢是引起人和动物曲霉病的重要病原菌; ➢感染肺部和其他器官,也能引起敏症。
烟曲霉--镜下形态
分生孢子头短柱形,长短不一,呈深浅不同的 绿色。
常见曲霉菌简介
概述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菌,占空气中真菌的12% 左右;
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动物尸体为 营养源,为寄生于土壤中的腐生菌。
概述
典型镜下表现:
1. 曲霉菌丝有隔膜,直径3-6um; 2. 分支呈锐角45°; 3. 菌丝两侧平行。
1
3
2
荧光显微镜下曲霉菌图(40倍镜)
电镜下曲霉菌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