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山东段可能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山东段可能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

葛伟1,陆兆华2,田家怡 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环学院硕03环境班, (100083)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环学院恢复生态研究所, (100083)

3山东省滨州学院科研处, (256600)

E-mail(weiwei2891@)

摘要:南水北调东线跨区域调水有利于缓解山东省水资源短缺,促进山东省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实现协调发展。

但是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巨大而又复杂,存在很多直接和间接的、短期和长期的、诱发的或者积累的、一次性的或继发性的种种影响。可能给山东省生态系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如果规划欠妥,设计不当,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甚至引发流域性的生态安全问题,这也是山东人民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因此,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可能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及早提出控制对策,确保山东段生态安全,对于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山东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生态安全,山东省

1、南水北调东线山东省概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可分为两部分,东线工程干线汇水区和山东省西水东调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按调水线路依次经过山东省的南四湖流域、东平湖流域、小清河流域和省辖海河流域(上游),沿途经过韩庄运河、南四湖、梁济运河、东平湖、小运河、六五河等河流;以及光府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白马河、西支河、城郭河、大汶河、小运河等汇水河流。山东省西水东调工程按调水线路依次经过东平湖流域、小清河流域以及引黄济青和引黄济烟工程的小清河分洪道以后部分,其东段还包括黄水河以东经门楼水库抵达威海的输水工程[1]。

2、国内外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宏观上,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民族问题、军事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相互关系而展开。1996 年《地球公约》的《面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市民条约》中,约有100 多个国家的200 多万人签字。该条约建立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责任的基础之上,要求各成员国和各团体组织互相协调利益,履行责任和义务。1998 年发表的《生态安全与联合国体系》中,各国专家就生态安全的概念、不安全的成因、影响和发展趋势发。从微观角度看,目前国外关于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因工程生物的生态(环境) 风险与生态(环境) 安全;二是化学品的施用对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 安全的影响[2]。

同时,围绕生态环境与安全的相互关系,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以及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讨论,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研究报告和著述。如北约的《国际背景下的环境与安全》(Environmental & Security in the

- 1 -

international context 1999);德国外交部、环境部、经济合作部的《环境和安全:通过合作预防危机》(Environmental and Security: Crisis Prevention Through Corporation 2000);美国的《环境变化和安全:项目报告》(Environment Change & Security Project Report 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2000 );加拿大的《环境,短缺和暴力》(Environment and Scarcity Violence .1999)等[3]。

2.2、国内研究现状

相关理论的关系等方面内容,研究区域主要以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为主。

由于生态安全的概念尚未统一,生态安全呈多样化形式出现。国家环保总局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生物安全调查,制定了生物安全框架;一些学者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我国的生态安全状况;一些学者就一些具体的安全问题如粮食安全、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与发展和土地资源安全等做了阐述,提出了相关对策;还有一些学者把生态安全应用于生物保护的景观格局中,论述了景观生态安全。

俞孔坚和徐海根等学者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设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俞孔坚深入研究了自然保护区中基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景观规划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给出了案例研究实例。在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设计研究中,徐海根通过理论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及方法体系,并应用迭代法、整数规划、GIS技术等办法。

3、国内外跨流域调水出现的生态安全问题

跨流域调水会对工程全线的水质与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并随不同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而表现出不同的侧重面和影响程度。其影响按区域范围可归纳为[4]:

3.1、调水区的环境问题

通常,跨流域调水要求调水区的水质优良。调水区会因水量调出而产生以下环境问题:调水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水源局部地区的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水质恶化、泥沙淤积,诱发水库地震,水生生物发生变迁,淹没文物古迹,破坏自然景观;调水有利于减轻水源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但也会因下游水量的减少而导致下游河道的航深降低,河道冲淤规律变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功能降低甚至失效,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若引水口距河流人海口较近,还会改变河口水位,导致河口泥沙淤积,增加海水(盐水)入侵,引起河口与近海的生态系统变化;若从某流域的支流引水,则可能因该支流汇人干流的水量减少,导致支流受干流河水顶托而排污能力下降,在支流出口处发生水质恶化等。

3.2、水量通过区的环境问题

利用天然河道输水和湖泊调蓄,将改变原河流和湖泊的水文、水力特征;大型渠道输水有利于发展航运,改善自然景观;输水沿线水量的增多,可能使水生物和鱼类的数量、种类增多;输水沿线水量的增加,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沿线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如果输水沿线存在水污染源且向输水渠道或河道排放,将会导致调水量受到污染;输水沿线若存在膨胀土、滑坡、断层、地震多发区等不良地质条件,则容易导致渗漏和崩塌甚至诱发局部地震,给沿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