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 (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

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四、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