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合集下载

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技术要求

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技术要求

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智能管控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化猪场环境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智能环控系统的组成、操作要求、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化环境控制下的猪场各阶段猪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32149规模猪场清洁生产技术规范GB/T 17824.2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 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NY/T 1755 畜禽舍通风系统技术规程JB/T 10294 湿帘降温装置JB/T 12450畜牧机械清粪系统3 术语和定义3.1猪场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技术与有线、无线网络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猪场养殖单元内的环境参数、设备运行参数、物料水电消耗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后实现对养殖单元内的通风、降温、照明、取暖、喂料、清粪等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的专门化系统。

3.2 变送器由处理器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通信单元组成,可以搭载温度、湿度、气体浓度传感器(如CO2传感器、NH3感器等),并经由RS485总线连接主控箱。

3.3 主控制器由微处理器、显示屏、时钟电路、RS485通信电路、按键电路、开关电源电路、报警电路、状态灯指示电路组成,实时读取变送器传送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数据,根据设定的控制逻辑,调节终端设备启停。

3.4电控箱由空气开关、浪涌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相序保护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控制系统组成,将主控箱的弱电信号转换为强电信号,用单相电控制三相工业用电。

4 智能环控系统组成与要求4.1 系统组成4.1.1感知模块各类传感器经由变送器、通过RS485总线与主控箱连接,负责采集单元内各种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养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养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方面介绍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标准。

首先,场地选址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排水条件。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排水能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后期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建筑设计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建筑设计应考虑猪舍的布局、通风采光、隔离防疫、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以确保猪舍的使用寿命和养猪环境的舒适度。

设备选购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猪设备包括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环控设备等,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并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养殖方式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

环境控制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氨气、粪气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猪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保障。

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养猪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养猪管理水平,确保养猪场的正常运营和养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到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才能实现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养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由于高密度饲养,畜舍常年温暖潮湿,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如何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1 营养环境控制1.1 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当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的过多生成,降低肠内容物,粪便中氨的含量,使肠道内容物中的甲酚.叫噪、粪臭素等含量减少,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

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均能减少动物的氨气排放量,净化猪舍内空气,降低粪尿中氮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配制氮基酸平衡日粮.实行阶段饲养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随着畜禽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组织液积增加,这样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

将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 4%。

如将粗蛋白含量从18%降到15%,即可将氮的排出量降低25%,而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所产生,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可以节省蛋白质资源,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猪舍环境的重要措施。

2 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2.1 温度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料肉比最低;怀孕母猪为22-25℃;哺乳母猪为17℃;而仔猪则为28℃; 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

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

同时寒冷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而当气温高于35℃时,个别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

所以在寒冷季节应对猪舍添加增热、保温措施。

而夏季应通过改变猪舍的屋顶设计,安装喷雾系统,饮电解质水或0.1%~0.2%的人工盐等,降低舍内和猪体本身的温度。

2.2 湿度猪舍内的湿度过高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肠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猪场是养殖猪的场所,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猪的健康生长,合理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场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猪场整体规划要点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地理位置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环境优美等因素。

最好远离居民区,以避免噪音和异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 土地面积和形状:猪场的土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建议每头猪配备4-6平方米的空间。

土地形状应方便管理和扩展,避免过于复杂的地形地貌。

3. 建筑布局:猪场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主要包括猪舍、饲料储存区、疫苗存放区、办公区等。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配合,便于管理和操作。

4. 环境保护:猪场应设有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设置垃圾处理区,定期清理和处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

二、猪舍建筑设计要点1. 建筑材料选择: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防腐、防潮、保温、隔音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结构和彩钢板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猪舍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2. 空间布局:猪舍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包括合理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

猪舍内的猪栏应根据猪的大小和养殖规模确定,每个猪栏的大小应保证猪的自由活动和休息。

3. 排污系统:猪舍应设有合理的排污系统,包括清洗设备和污水收集系统。

清洗设备可定期清洗猪栏和地面,污水收集系统可将污水集中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料供应:猪舍内应设有合适的饲料供应系统,包括饲料储存设备和自动投喂设备。

饲料储存设备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自动投喂设备可定时定量地给猪投喂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三、猪场管理要点1. 疫病防控: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疫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

2. 饲养管理: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规模猪舍的设计及环境控制

规模猪舍的设计及环境控制
场地面积的粗略计算方法
• 猪舍总建筑面积: —— 按每出栏一头育肥猪0.8—1.0m2计算。 • 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 —— 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12—0.15m2计 算。 • 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 —— 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4.0m2或按 每头繁殖母猪40~50m2计算。 • 猪场建筑物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 (建筑物实际面积占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数)为 20-35%。
• 猪舍门的设计要考虑猪的类型、门的用途决 定其尺寸。 —— 1、专供人出入的门,一般高2.0-2.4米, 宽0.9-1.0米; —— 2、人、猪共用的门,一般高2.0-2.4米, 宽1.2-2.0米。 —— 3、专供猪出入的圈栏门,高度取决于隔 栏的高度,宽度一般为0.6-0.8米。 • 墙的厚度:考虑冬、夏季的隔热、保温要求, 通 常 做 0.24m 厚 的 一 砖 墙 , 屋 架 下 设 370mm×370mm的砖垛。

猪舍地面:
猪舍内采用硬化地面 ,舍内比舍外地面高 30cm,场地低洼时提高到45-60cm。地面 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 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注意:猪舍地面不宜过于光滑
供猪、车出入的大门前不设台阶而设15%以下 的坡道。畜床应向排水沟呈2-3%的坡度, 地面(包括通道)也应有0.5%-1.0%的坡 度。
1 2-4 10-16 10-16
40-50 30-35 30-35 35-40
30-40 30-35 30-35 35-40
12米
1
2
3
4
5
48米
第一栋:先建定位栏,产床和保育栏
公 猪 栏 母 猪 空 怀 栏 母 猪 空 怀 栏 定位栏 保育栏
产床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的控制措施猪场外部环境的控制⑴ 植树种草进行绿化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植树种草进行环境绿化,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作用。

在猪场内的道路两侧全部栽植行道树,每栋猪舍之间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速生杨树等,场区内的空地种上蔬菜、花草和灌木,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宽的防风林。

这样在寒冷的冬季,当外界风速为每秒4.6-5.2m时,可使场内的风速减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30-40~(2)下降3~8℃,还可将场区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减少20%-80%。

当然,这些数值因防风林的高度、树的品种、栽植的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⑵ 搞好粪污处理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kg计,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约达2.5t。

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

1个千头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t,年排泄粪尿达2500t;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达30t,年排污水1万多吨。

据测定成年猪每日粪尿中的BOD(生化需气量)是人粪尿的13倍。

这些高浓度的有机污水若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屯积场内,必然造成粪污漫溢,臭气熏天,蚊蝇孳生。

其中超标的酸、碱、酚、醛和氯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可致死鱼、虾,能使植物枯萎。

如果忽视或没有搞好猪场的粪污处理,不仅直接危害到猪群的健康,也影响到附近人们的生活环境田。

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

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

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⑴ 温度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规模化猪场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快速增长的猪群对空气、水质等环境的影响需得到重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规模化猪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环境。

一、空气环境控制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规模化猪场的猪只密集,容易带来一些废气和异味,如粪便味、氨气味等。

为了保证空气质量,猪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造合理的围墙和罩棚。

合理的围墙和罩棚能够遮蔽猪场部分废气散发出去,同时也能够保护猪只免受风吹晒雨淋的影响。

2.加强猪舍通风系统。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能够使猪只舍内的废气散发出去,保持猪舍内部的空气清新。

3.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地去除猪舍内的异味和微生物,并能够净化空气,确保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二、水环境控制猪场需要大量的水,不仅用于喂水和清洗猪圈,还用于农田灌溉。

猪场的污水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以免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污染。

以下是水环境控制需要采取的措施:1.猪舍内的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

猪只需要干净的饮用水,每天需要定时更换饮水器中的水。

2.建造过滤池。

过滤池是指通过芦苇等水生植物来净化富含有机废物和氨氮的污水。

此外,还可将过滤池中的水再进行活性炭过滤,使污水处理更有效彻底。

3.利用污水进行废水农田利用。

规模化猪场产生大量污水,可以通过农田灌溉方式,让污水变成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营养。

三、噪声抑制控制随着猪场的规模,机械作业和动物噪声对周围社区造成的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减少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机械噪音。

当使用机器设备时,应该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并保持设备维护,以减少噪声污染。

2.控制动物噪音。

一般而言,猪只噪音可以通过优化猪舍设计和改进饲料等手段来减少。

四、废弃物处理规模化猪场的废弃物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和重要的问题。

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液、废料等,如果不得当处理,猪粪等废弃物可能成为一种臭味和污染的源头。

以下是处理废弃物需要采取的措施:1.建造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猪场规划设计、设备与环境控制综述

猪场规划设计、设备与环境控制综述
b 生长猪:1848 (56+7) /56 = 2079 原窝生长,2079/8.6= 242 个圈栏
c 育肥猪:1585 (49+7)/49 = 1812 原窝育肥,1812/8.4= 216 个圈栏
表2 600头基础母猪场猪群组成及猪舍和圈栏设置
猪群及猪舍
存栏 占栏 每栏 所需 单元 每单元 头数 头数 头数 圈栏 数 圈数
卫生防疫条件:地形,地势,地点(要远离居民区、
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粪污处理及环保条件:菜地、鱼塘、果场、农田
土地面积大小:符合规模要求
(三)猪场设计
1 饲养工艺设计
✓ 饲养工艺是规模化养猪的总纲,是猪舍建筑设计的 依据,是投产后的生产指南。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 饲养工艺,不能生搬硬套、盲目追求先进
做好、后做大。一般以年出栏10000头、 基础母猪600头规模为宜
(二)场址选择
生存发展环境
(1)长远规划:养猪业是长期产业,必须从长计议 (2)水、电、交通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耗水量150~
250t,水质要合乎饮用标准;用电量除饲料加工外,自装机 容量80~100kw;物料运输量大(>20t),交通运输要方便
应根据种猪群的遗传基础、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 经营管理水平、物质保障条件、已有的历年生产记录 和各项信息资料等,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参数
表1 规模化猪场工艺参数(600头基础母猪)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妊娠期 哺乳期 断奶至受胎 受胎率 分娩率 窝产活仔数 哺乳期成活率 保育期 保育期成活率 繁殖周期 年产胎次 年总产窝数
二、猪场的规划设计
目 的
(1)打好基础:选好场地、猪舍、设备、种猪 (2)节约投资:依靠科学、因地制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

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

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

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

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

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

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

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

(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

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

对环境变化敏感。

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一)温度和湿度: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

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二)通风: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2。

表2 猪舍通风量参数(三)光照:自然采光系数(窗地比)要达到如下标准: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公猪舍、产房、带仔母猪舍为1:10-12,断奶至4月龄育成猪舍、后备猪舍1:10,育肥猪舍1:15-20。

三、猪舍设计的建设和建筑标准(一)猪场建设标准:可按如下标准大致估算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m2—1.0m2计算。

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12m2—0.15m2计算。

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m2—4.0m2或每头繁殖母猪40~50m2计算。

猪场建筑物一般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建筑物实际面积占猪场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数)为20-35%。

(二)猪舍建筑标准:1、猪群大小及占栏面积(表3):表3 各类猪栏常用面积2、采食和饮水宽度标准(表4):表4 不同阶段猪的采食宽度3、通道设置标准:饲喂通道,100-120cm,用于手推车喂料;清粪及管理通道,100-150cm,用于清粪、助产等。

对于较长的双列式或多列式猪舍,每隔30-40米,沿跨度方向设置横向通道,宽度为1.5米。

4、猪舍的高度:寒冷地区,猪舍檐下高度以2.2-2.7米为宜,跨度超过9米时适当加高。

炎热地区为有利通风,猪舍不宜过低,以2.7-3.3米为适宜。

猪栏高度:哺乳仔猪0.4-0.5米,育成猪0.6-0.8米,育肥猪0.8-1.0米,空怀母猪1.0-1.1米,孕后期及哺乳期母猪0.8-1.0米,公猪1.1-1.3米。

四、猪场生产工艺与猪舍设计(一)猪场主要工艺参数在采用外种猪进行常年均衡生产的情况下,可参考表5中的工艺参数。

表5 猪场主要工艺参数*:按每年产2.2胎计,每头母猪每年的空怀妊娠天数为273天,哺乳天数为92天。

(二)猪群组成:在各类猪群进行流水式周转时,人为地确定一段时间,将该时间的各类猪分别作为一组进行转群,这段时间称为生产节律或者转群节律。

根据猪场大小,生产节律通常确定为7天。

以上九项之和即为全场各类群猪的存栏总头数(常年均衡生产的猪场的存栏总头数一般为基础母猪数的10倍左右,肥猪存栏数略微超过全场存栏总头数的50%)。

(三)猪舍幢数的确定为实现“全进全出”,便于管理和防疫,提倡按转群节律将猪舍设计为相互隔离的单元式结构,每个单元恰好容纳某类群猪一个生产节律的猪数或窝数,各猪舍所需的单元数取决于各类猪的饲养天数和空圈消毒时间。

单元式猪舍既可使每个单元的猪在转群时“全进全出”,又可保证猪群转出后的单元有7天的空圈消毒时间,且可将猪舍设计成大跨度的封闭式猪舍,节约建筑投资和猪场占地。

(四)粪污处理利用设备:必须与猪场其他建筑和设施同时建成投产。

例:年产2500-3000头商品肉猪场的总体设计一、集约化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安排4-5个车间:配种车间、怀孕车间、产仔哺乳车间、断奶仔猪保育车间和生长肥育车间。

二、猪群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养管理(一)、各类猪的饲养:1、公猪:常年在有运动场的单栏。

炎热季节除良好的通风外,还可采用喷雾降温(或使用降温水帘);寒冷季节注意保温。

2、配种母猪:母猪28天断奶后转入配种车间的群养栏。

将当天(或连续2-3天)已配种的母猪编组,经一个情期观察,确定受胎后,全组经清洁消毒后转入怀孕舍。

3、怀孕母猪:限位饲养,一猪一栏一槽,定时投料,粪尿干稀分流。

产前7天,母猪经体表清洁消毒后,按单元集体转入产仔车间。

4、产仔母猪、哺乳期仔猪:单栏限位饲养。

28日龄断奶时,母猪调离产仔舍,仔猪原圈留一周后转入保育车间。

5、保育仔猪:同窝一栏,高床饲养,在养35天。

舍温保持在20-25℃。

35天后猪群消毒后转入生长舍。

6、生长肥育猪:1)、生长期猪:一窝一栏群养,在养6周,舍温保持在15-20℃,炎热季节通风、喷雾降温。

粪尿干稀分流,自动饮水。

6周后同圈转入肥育舍。

2)、肥育期猪:在养10周,自由采食或适当限食。

舍温保持在15℃左右,自由饮水,炎热季节通风喷雾降温。

体重110千克出栏。

三、猪场的平面布局:(一)、猪场选址原则:1、交通方便:临近交通干线,又距交通干线不少于500米,有车道与交通干线相通。

2、接近市场:城市近郊为宜,但要远离名胜古迹、居民集中区和工业区,符合城市建设规划要求。

3、其他:接近水源,供水充足,水质良好;地势高燥,利于排污;供电方便。

(二)、建筑类别:1、生产性建筑:包括种猪舍、产仔哺乳舍、断奶仔猪保育舍、生长肥育舍、隔离舍、人工授精室、兽医室等,是猪场的核心。

2、后勤保障建筑:包括饲料加工厂、饲料原料和成品仓库、车库、机械维修室、配电房和水塔等。

3、管理和生活区建筑:主要有办公用房、招待所、职工宿舍、食堂等。

以上三类建筑物,以生产性建筑为中心,在布局上应以保证安全生产、方便管理为原则,各类建筑间的间距不少于50米,并设防疫带或隔墙。

(三)、各类建筑物的平面布局:1、猪场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1)、生产性建筑区,各种猪舍安排要符号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并处于核心位置;后勤保障建筑布局应有利于物资供应,接近生产区;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2)、圈舍及其附属设施布局以安全生产为原则,舍与舍的间距不少于10米;生产区和管理区及生活区应安排在主风方向的上风位置;消毒卫生设施应设置在每一生产小区的出入口;病猪隔离舍、焚尸坑应该远离生产区,并处在下风处。

2、猪场的平面布局:(1)、猪场总体平面布局:猪场的总体平面布局受制于场址的平坦开阔程度。

平坝地区布局安排容易,丘陵、山区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生产线系统猪舍平面布局:规模较小的集约化猪场可完全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延伸,猪移动方便,建筑用地少,投资省。

对于年出栏2500-3000头商品肉猪的猪场:生产母猪:150头(年产2.2胎/头);配种怀孕限位栏:116栏;产仔栏: 44栏;保育栏: 38栏;生长栏: 44栏;肥育栏: 70栏;公猪栏: 8栏(四)、各车间栏位面积:1、配种车间:公猪栏:3*2.4=7.2平方米;母猪栏:3*2.4=7.2平方米(群养栏); 2.1*0.6=1.26平方米(限位栏)2、怀孕栏:2.1*0.6=1.26平方米3、产仔哺乳栏:1)、对角线限位栏:2.2*1.5=3.3平方米,适于保温条件好的产仔舍;2)、垂直限位栏:1.8*2.1=3.78平方米,两个产仔栏共用一个仔猪保温区。

4、断奶仔猪保育栏:2.6*1.5=3.9平方米5、生长肥育栏:1)、生长舍:4.5*3.0=13.5平方米;2)、肥育栏:5.5*3.6=19.8平方米第二部分、猪舍的粪便污水处理利用及环境控制猪场对环境的污染表现为:粪尿中有机质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形成污染;粪尿中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各种有害物质对水和土壤形成污染。

猪场粪便污水处理利用的原则是做到无害化和资源化,不产生二次污染,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促进生态平衡并取得经济效益。

养猪场粪污处理的目的:将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物质。

粪污处理后,须达到相应国家标准。

例如,《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984)、《渔业用水水质标准》(GB1160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304-200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等。

一、猪场固体粪污的处理和利用(一)猪场固体粪污的产量和性质猪场固体粪污主要由粪便和垫料构成,其产量和性质因猪场性质、饲养管理工艺、气候、季节等的不同而改变(表6,表7,表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