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

合集下载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

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

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1、繁殖性状指标(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 5头;(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7)、母猪年产窝数:2.2窝(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9)、一次情期受胎率 85.0%(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3、胴体性状指标(1)、屠宰率:75%(2)、背膘厚:1.4CM以下(3)、瘦肉率:60%以上4、经济技术指标(1)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8—1.0平方米。

(2)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

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与规划设计

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与规划设计

2006第 4 期
王新谋.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与规划设计
53
育床定型设备面积一般 0.3~0.4 m2 /头, 深度 1.8~2 m, 保育后期会 出 现 拥 挤 、猪 体 和 床 面 污 浊 , 建 议 产 床 和 保 育 床 采 用 相 同 尺 寸 ( 宽 1.95~2.0 m×深 2.2 m) 则保 温 箱 可 在 饲 喂 道 一 侧 一 字 横 向 摆 放 , 仅 在 饲喂道上即可方便管理仔猪, 且使仔猪有至少 0.9 m 宽的饮水、补料、活动区, 保育床既可增加活动面 积和便于分区, 也有利于产房和保育舍统一单元设 计。 1.2 生产指标和猪群组成
收稿日期: 2006- 05- 15 作者简介: 王新谋( 1936- ) , 男, 山东济南人, 教授, 主 要 从 事 家 畜 环境和畜牧工程的教学与科研.E- mail: w_xm361226@126.com
到“防重于治”, 才能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 从而提高 生产水平、减少医药费开支, 实现生产安全、产品 安 全 。场 址 选 择 应 与 居 民 点 、工 厂 、其 他 畜 牧 场 、交 通 干 线保持合理距离; 场地规划应区分并合理布置场前 区( 办公、生活和公共附属用房) 、生产区( 猪舍及生 产附属设施) 和隔离区( 隔离猪舍、剖检和尸体处理、 粪便和污水处理) ; 场内外道路应分为净道( 运送饲 料及管理用道) 和污道( 运送粪污、猪转群和 上市猪 出场) ; 搞好防风、隔离、道路清洁、遮阳绿化等。可采 用早期隔离断奶( SEW) 饲养工艺和“三点式”建场布 局方案; 管理区设人、车消毒设施, 生产区设消毒 淋 浴更衣室, 猪舍设人、车消毒池, 实行“三级防疫”; 饲 养 员 清 粪 不 出 猪 舍 、清 粪 工 清 粪 不 出 生 产 区 、贮 粪 场 ( 粪 污 处 理 场 ) 运 粪 车 不 进 生 产 区 的“三 不 ”清 粪 工 艺; 实行“全进全出”的转群工艺, 转群后空圈消毒 7 天, 可有效减少疫病传播, 万头以上规模可全场实行 单元或整舍全进全出, 万头以下的场可仅对产房和 保育舍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 设置出售种猪选猪间 和上市猪装猪台。 1.1.4 福利生产 高密度集约化生产引起的动物福 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受养猪效益和经 济技术条件等限制, 尚难实行欧洲某些福利养猪模 式, 但为减少应激、降低发病率和 死亡率、实现安全 生产, 尽可能考虑猪的福利是必要的。例如, 空怀、 妊娠、哺乳母猪均采用单体栏的工艺就值得商榷, 可否考虑空怀或妊娠母猪 4~5 头小群饲养, 或两者 均小群饲养? 又如, 猪栏的设计和定型设备也存在 面积小、深度浅的问题, 面积小则饲养密度大, 导致 舍 内 环 境 质 量 差 、应 激 发 生 率 高 、争 斗 和 恶 癖 增 加 、 发 病 和 死 亡 率 提 高 、生 产 力 降 低 ; 圈 浅 则 难 以 区 分 躺卧区和排粪区, 会导致猪体和栏圈污浊, 加剧舍 内环境恶化。我国群养大猪栏一般宽、深均 3 m 左 右, 每头成年猪 2 m2、肥猪 1 m2 左右, 建议将深度加 大到 3.5~3.7 m, 每头 成 年 猪 和 肥 猪 分 别 不 小 于 2.5 m2 和 1.1 m2。目前设备厂家生产的产床宽度一般为 1.8 m, 致使相邻两产床 的 保 温 箱 须 前 后 竖 放 , 不 仅 观 察 仔 猪 、打 针 投 药 等 管 理 不 便 , 且 使 母 猪 两 侧 仔 猪活动区仅 40~50 cm 宽, 不利于仔猪生长发育; 保

规模化工厂化养猪设备设计规范

规模化工厂化养猪设备设计规范

清粪 和转 群 ,一般分娩栏 都设在离
地 02 m左 右 的部 位 。 . 5
饲槽 、 饮水器等障碍物来影 响猪 的平 衡。( )母猪单体限位 3 栏: 目的是节约猪舍 的面积和便 于饲养 管理 , 但不 至于太 紧 凑 , 而影响了生产力 的发挥 , 反 母猪 单体 限位 栏设计 为前后
变化 。
2 分娩舍 分娩舍 内设 分娩栏及 局部保 温
设备。
21 基本要 求 .
分娩舍是猪场投入
对一些常用设备进行 了介绍 。 工厂化养猪设备将 随着科学技
术 的发展而得到不 断改进 和完善 , 由于各地 的实际情况和环
最大 , 要求最高 的建筑之一 。由于母
猪和初生仔 猪对环境 的要 求差距极 大 ,因此有 必要设立局部 人工小环
此 配 种 舍 设 计 成八 角 形 , 舍 地 面 为 防 滑 设 计 , 内 不 安 装 猪 舍
重, 母猪部 位采用铸铁漏 缝地板 , 乳
猪部 位采用编织漏缝 地板 ,既增 加
设备 使用寿命 ,又有 利于排粪 和清 洁消 毒。( )每个分娩栏 之间用铁 4
皮等板 材相隔 , 并紧靠床 面 , 不做栅 栏, 以防仔猪相互接触 。( )为便 于 5
了‘ I
Tt i . ,
般公猪栏的宽度不小于 2 m, . 长度不小于 3 围栏 高度 不 4 m,
低于 1 m。 . 舍外设有运动场 , 2 以增加运 动量 , 增长公猪的使 用
寿命 。 2 ( )配种栏 : 尽可能的设立单独 配种栏 , 由于种公猪 在
爬上母猪配种前接近母猪 的后驱 , 以猪舍 的长度至少应 为 所 种公猪和母猪的鼻子至尾部长度 的总 和。 由于种公 猪在 配 又 种前一直在猪 舍中追逐母猪 , 猪需要在猪舍 中有 向前行走 公 的空间 ,不至于使 其在转身时靠后肢为支点或拱着 背转身 。 根据上述原理 , 配种栏 的长度不小 于 35~ .m宽 度不低 于 . 4O , 3 m。由于公 猪在 猪舍 的角落要接近青年母猪 十分 困难 , . O 因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试行)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按每一头能繁母猪年产活仔猪20头建设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按年出栏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存栏量建设育肥猪舍。

猪舍可选择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

下面是双列式猪舍设计和建设尺寸,其它形式可参照。

一、圈舍建设尺寸1、每栋圈舍屋檐距地面高度为不低于2.6米。

2、圈舍长度因各场地形及养殖规模而定,每栋长度不宜超过70.0米,宽度8.0米以上为宜。

3、走道宽不低于1.2米。

4、每栋猪舍大门设消毒池,长度同走道宽,宽度不低于0.7米,深度不低于0.1米。

5、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6.0米。

6、猪舍距围墙不低于2.0米。

二、猪栏尺寸1、公猪栏公猪栏要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头,圈高1.2米以上,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

2、母猪栏空怀和妊娠采用限喂栏或小群饲养,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限喂栏长1.8米~2.2米,宽0.6米~0.7米。

小群饲养的圈栏宽度不低于2.4米。

3、母猪产床母猪分娩可采用母猪产床或在平养圈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两种模式可任选其一。

母猪产床长2.0米~2.2米,栏宽0.6米~0.7米;仔猪围栏左右宽各0.4米~0.6米。

平养圈舍内设置的仔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5米~0.6米,高0.6米~0.8米。

4、保育栏保育栏长2.1米~2.4米,栏宽1.7米~2.4米;设置1个保温箱长1.0米~1.1米,宽0.6米~0.8米,高0.6米~0.8米。

5、育肥猪栏圈长3.0米以上,宽3.2米以上;栏高0.8米~1.1米,圈栏门宽0.6米左右。

三、猪舍间距综合考虑防疫、采光、防火、排污条件要求,猪舍间距为6.0米以上。

四、猪场大门及猪舍门窗1、大门宽4.0米以上、高2.0米以上。

在大门处设置边小门。

2、在大门旁建设6.0平方米更衣消毒室,有紫外线消毒设施和消毒池。

在大门口建设车辆消毒池,消毒池长度必须保证汽车轮胎滚动一周以上。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docx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docx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母猪妊娠期
d
114
断奶至发情间隔d
W10
表1猪场设计技术指标(续)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母猪受胎分娩率
%
M85
母猪年产窝数 窝/年
>2.0
断奶日龄d
28
保育期
d
42
生长育肥期
d
90〜105
母猪我产活仔数

>10.5
哺乳期存活率
%
M90
保育期存活率
%
M95
生长育肥期存活率
%
年提供育成仔猪数

M19
141
281
422
562
703
843
注:斜体字部分为自繁自养场的猪群结构,带卜划线的为仔猪繁殖场的猪群结构,其余部分为两类
型猪场共有部分。以下同。
6. 3.3商品猪育肥场
不同存栏规模商品育肥场年出栏商品猪数见表4。
表4不同存栏规模场年可岀栏商品猪数
存栏 头
50
100
150
200
300
500
1000
年出栏
7.3饲养密度
每个猪栏的饲养密度符合GB/T 17824.1的要求。
7.4猪舍应配置单元数与猪栏数
7. 4.1猪舍单元配置
存栏能繁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可采用以“周”为单位的繁殖节律,其分娩舍、保育舍推荐采用 单元式设计,便于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其最低单元数分娩舍不宜低于6个单元,保育车间不宜低于7个 单元。
猪场选址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其地势地貌、通风、交通、防疫距离等符合NY5033要求。
5功能分区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 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卞风及 地势较低处。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m,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

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高效生产和优质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设施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管理、疫病控制以及商品猪的优质、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824.1—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GB/T 17824.2—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GB/T 17824.4—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 16569—1996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T 252—2000 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标准3 定义和术语3.1 自繁自养规模化养猪场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实行集约化、高效率,连续均衡生产的专业化养猪场。

3.2 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全年分娩窝数3.2.1 猪场分娩指数=──────────全年月平均母猪数保育期末(63日龄)幼猪成活数3.2.2 仔猪保育率(%)=─────────────────×100断奶时仔猪数育肥猪出栏数3.2.3 育肥率(%)=──────────×100保育期幼猪数3.3 无害化处理将病死猪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屠体或其病变组织、器官等,经过处理,达到对人、畜无害的要求。

(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猪场场址选择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 60-70M2 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3-4M2 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 0.8-0.9,中型猪场 1.0,小型猪场 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 1-1基数母猪数/头年出栏商品猪/头猪场总占地面积/M220 340-360 1560-168050 850-900 3800-4000100 1700-1800 7100-7800200 3400-3600 13600-14800300 5100-5400 19500-21400400 6800-7200 24700-27200500 8500-9000 29200-32500600 10200-10800 33100-37000一亩=666.6M2猪场规划布局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

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

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

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规模化猪场相关参数

规模化猪场相关参数

规模化猪场相关参数如下参数均是建立在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基础上,各参数值均较咼。

一、生产性能参数(一)基本参数(以年出栏10000头的规模猪场为准)以一个仔猪28日龄断奶的万头猪场为例。

下表中后部分的数据由前部分推算出, 该猪场需要生产母猪551头。

本表是后继参数计算的基础注:1“校正空怀期”系本文给定的名词,是指在普通意义“空怀期”的基础上考虑了情期受胎率、发情期偏差等因素给出能较实际代表母猪平均非妊娠和哺乳时间的参数,为了便于本文后继指标的计算。

2本表中年产胎次计算方法:年产胎次= 365/ (妊娠期+哺乳期+校正空怀期),而不是按通常意义上的计算公式,二者计算结果相近。

(二)每头商品猪各阶段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全期料肉比2.59:1,每头商品猪达100kg出栏体重全期总耗料约255kg,这是指优良猪种在良好管理条件、营养水平高的饲粮的条件下可达到的指标。

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情况下,全期采食量可能会达到300kg以上,料肉比达3:1。

(三)每头生产母猪年耗料量下表空怀期日耗料量在生产中通常变动较大,具体给食量以母猪的体况决定,高者可达4kg以上,也可饲喂哺乳母猪料,本资料中供给 2.5kg妊娠料。

由本表可见,每头生产母猪年耗料约1吨,妊娠料和哺乳料基本各占一半(四)生产种公猪和后备公母猪耗料量本资料中后备公母猪的采食量依据商品猪计算。

一些猪场后备公母猪有专用的饲(五)年出栏万头猪场饲料需要量万头猪场(551头生产母猪)年需要配合饲料3180.7吨,即包括种猪饲料在内,全群料肉比3.18:1,是在良好条件下可实现的指标,特别是本资料中母猪的年产仔数高,需要的母猪少,节约了饲料。

生产实践中,各方面均差的条件会使该指标达到 3.6:1以上。

(六)100头母猪猪场年饲料需要量一个规模的猪场饲料需要量用前表数据(万头猪场)除 5.51即可得到。

二、环境参数(一)温度(二)湿度相对湿度要求为5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摘要我国养猪生产已进入到规模化、集约型养猪的新时代。

针对社会典型规模量年产1.5、1.0、0.5、0.3万头商品猪场建设的特点, 华中农业大学“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的专题研究小组,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工作。

对“规模化养猪场建设进行系统规划与工艺技术参数的系列化研究”与《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

主要内容包括:规模化养猪场的厂址选择、系统规划与布局、建筑工艺与技术设备、设施参数、环境调控以及猪群规模量与栏位需求数的配置等。

并且,在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地区十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得到了推广利用。

应用此项技术设计规模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受益规模量达到10.7万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利用效果!关键词: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系统规划工艺参数管理技术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标志1),是采用类似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实施流水式作业,在单位时间内常年均衡地进行高密度、高效率的生产。

实现资金、技术、管理的高度集成。

它的基本特点是: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善的技术设施、设备,对环境和生产节律进行有效地控制;用性能优良的品种或品系进行配套繁育,提高产品的规格化程度;用现代营养科学的最新成就,配制系列日粮,饲养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免疫程序,保证猪群健康。

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单位时限内生产规格化产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

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2)。

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一)、繁殖性状指标①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②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③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④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⑤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⑥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⑦母猪年产窝数:2.2窝⑧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⑨一次情期受胎率85.0%⑩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二)、生长肥育性状指标①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②出栏率:160.0%③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④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三)、眮体性状指标①屠宰率:75%②背膘厚:1.4CM以下③瘦肉率:60%以上(四)、经济技术指标①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8—1.0平方米。

②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

二、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先进的生产工艺是确保规模化养猪生产进行高效率运行的重要条件2-3)。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国内多数采用“五段式”的版块式建场工艺模式。

主要生产过程包括:“空怀配种——单体妊娠——产仔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几个主要的生产环节。

各环节有其特点,相互关联,形成流水式生产作业,构成一条循环往复的生产链式结构。

每道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分工明细,指标明确,设备、设施能得以充分利用,保障“全进全出”制得以实现(流程图如图一)。

图一、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三、规模化养猪生产群体构成的技术参数流水式生产有节律的商品猪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猪群、猪舍和设备为原则。

以精确计算猪群规模和栏位数为基础的4)。

为此,首先要求将猪群按工艺划分为不同的工艺群,计算其存栏数,并将它们配置在相应的专门化车间和栏位,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参数(见表2)。

四、规模化养猪场“繁殖节律”与栏位配置技术参数确定各种生产猪群的栏位需要量。

流水式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畅通循环,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各专门车间是否具有足够的栏位数。

计算栏位数时除了要考虑各生产群实际饲养期外,还要考虑猪舍的消毒和准备时间,以即机动备用期,以免生产线运行中发生栏位不足的现象。

万头养猪场各生产车间栏位需要量见表三: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相衔接的群体周转速率与栏位计划五、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技术参数5、1、养猪场规划与功能性区域布局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在远离主要交通干道1.5-2.0KM以上。

不与其他畜牧场或加工厂相处。

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几个功能性区域。

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种猪舍、各种类型的生产车间、消毒室、消毒池、药房、兽医室、出猪台、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维修室及仓库、值班室、粪便处理区;2、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锅炉房、屠宰加工厂、车库等;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其中生产区应建在有利于防疫和生产操作的位置(如图三)。

5.2 各类猪群的有效建筑面积(平方米/头)猪群种类有效面积饲养方式种公猪12.5 地面平养空怀配种母猪 2.5—3.0 地面平养单体妊娠母猪 1.3 限位饲养产仔哺乳母猪 1.3 高床养猪哺乳仔猪0.30 高床养猪保育幼猪0.40 高床养猪生长育肥猪0.9---1.0 地面平养六、规模化养猪车间小气环境参数工厂化养猪主要利用人工的方法调控生产小气候环境。

由于猪群是在生产车间封闭式环境中高密度饲养,因而对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和有害气体的浓度都有严格的要求5)。

这些环境因素对猪群的生理过程、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的高低,起到重要的作用。

只有各类猪群处在最适宜的环境下,才有可能达到繁殖率高,増重快和最经济的利用饲料之目的。

猪舍内的小气候环境参数见表四。

七、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技术设备配置参数7.1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技术设备猪在繁殖、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工厂化养猪就是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

为此,就必须有成套的养猪设备和合理的生产设施等。

特别应注意设备、设施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集成化。

7.1.1.猪栏①公猪栏与配种栏可采用待配母猪与公猪分别相对隔通道配置;②母猪栏:以大小相结合的群养,并有群外运动场较好;③产仔栏:采用高床母猪产仔栏,这种栏设在离地面20CM高处。

金属网上装有限位架、仔猪围栏、仔猪保温箱、饮水器、补料槽等;④保育栏和育成栏:我国广泛采用高床网上保育栏,它能给小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空气清新的生长环境。

7.2.1 饲料供给:现在我国采用的有金属食槽、水泥食槽等。

在国内有条件的地方,引进了ACEMA饲料自动饲喂系统,每栏圈花费约为一万美元左右,可以自动计量。

7.3.1 通风降温及保暖设备:通风设备有排风扇,湿帘降温系统,雾化降温系统,滴水降温等;保暖设备有热风炉,热水循环供暖等。

7.4.2 粪便处理设备:主要用水冲清粪,由翻斗式水箱、地沟组成。

设备简单,效率高,故障少。

但舍内湿度大,在水源缺乏地区使用较困难。

7.5.1 清洁消毒设备①人员消毒设施:消毒室,更衣室等。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甚至洗澡更换专门的衣服才能进入猪舍。

②车辆消毒设施:猪场尽量做到场内料车不出场,场外车辆不进场。

如要进出应经过消毒池,池的长度是车轮周长的3--5倍。

③环境清洁消毒设施:可采用地面冲洗消毒机(如P4×P220型冲洗喷雾机),工作时由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

八、规模化养猪场建筑工艺及设施的配置工厂化养猪要求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先进、合理、实用。

规模化养猪的猪舍通常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

以双列封闭式为主,并且因群体而异。

现对猪舍的建筑设计参数提出如下:⑴猪舍规格:深度8-8.5米,开间隔3-4米,长度50-70米(视地形而定),沿口(滴水)高度3.2-3.5米。

⑵猪舍屋顶式样:多数是人字形或平顶形。

人字形采用木材或水泥钢筋混凝土屋架,屋面盖瓦,瓦下是一层油毡和篾垫或纤维板等物。

平顶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务必要保暖防漏。

新建的单位还可以采用轻钢结构活动厂房,既经济,又耐用。

⑶墙体:东、西山墙,南、北围墙以及舍内猪栏隔墙:在1.2米高的范围内为实砖墙,其上部为空斗砖墙。

集约化养猪对种猪和成品肉猪群也可砌半墙,上面采用转帘。

⑷门窗设计:集约化养猪南北墙设移窗,规格为宽1.5米,高1.2米,也可不设窗而设半墙围布。

最好每房子南北墙设地窗,规格为长0.5米,宽0.2米,窗门面积可参考采光系数标准,即种猪舍窗门的有效采光面积应占舍内总面积的8.5--10%,肥猪舍应占7-8.5%。

⑸门:设东西两扇门,宽1.4米,高2米。

猪栏通运动场的门宽0.6米,高1.2米。

⑹走道:一般设三条走道,中间一条(1米),两边各一条(0.8米)。

⑺运动场:集约化养猪一般不设运动场,但根据经验,空怀配种舍和育肥舍设运动场为好,运动场与猪舍宽度相同,长度2-3米。

⑻猪栏:内设60-80CM的漏缝地板,下设地下排粪沟,自动饮水器装在离漏缝地板40-60CM的高度。

九、结论本规程制定的《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工艺技术参数规程》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符合各生长阶段猪群的生理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基础上,满足其对空间、面积以及小气候环境、兽医防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并对养猪生产的性能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提高现代养猪生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