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

合集下载

焙烧反应的原理

焙烧反应的原理

焙烧反应的原理焙烧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用于将无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氧化物或酸化物产物。

焙烧反应主要发生在高温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

焙烧反应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焙烧反应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

在焙烧反应中,物质中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产物。

这个过程中,原子的氧化态得到改变,从而产生了新的化学物质。

第二,焙烧反应是一种解聚反应,其中物质通过高温分解生成较简单的化学物质。

高温下,物质的化学键会被断裂,分解为较小的组分。

这种分解过程可以由化学键的裂解和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来解释。

第三,焙烧反应是一种晶体生长反应,其中物质中的晶体结构在高温下发生改变。

焙烧反应可以促使晶体中的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结构。

这种结构改变可以通过晶体的晶格参数变化、晶体形状改变等来表征。

第四,焙烧反应是一种扩散反应,其中物质中的原子通过扩散作用在固体中迁移并重新排列。

高温下,固体中的原子会更加活跃,扩散的速度增加。

扩散过程可以改变物质的组分分布以及晶体结构。

总的来说,焙烧反应的原理涉及氧化反应、解聚反应、晶体生长反应和扩散反应等多个方面。

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决定了焙烧反应的最终产物和反应动力学。

焙烧反应在材料科学、冶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焙烧反应的原理,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得到理想的产物。

此外,焙烧反应的原理还对设计新型材料、控制污染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因此,深入理解焙烧反应的原理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焙烧工艺方法

陶瓷焙烧工艺方法

陶瓷焙烧工艺方法
陶瓷焙烧工艺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釉料制备工艺,也是最常见的陶瓷制作工艺之一。

它是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通过不断加热和冷却来实现目标硬度和耐热性能的。

下面介绍该工艺的步骤及关键要点:
1. 烧制前准备:调整釉料的PH值和振实密度;把釉料放入陶瓷片中,压实固定;打好烧砖;检测釉料的粘性水分,焙烧前需将5%以上的水分去除,以保证焙烧过程中热传递良好。

2. 初烧:在低温条件下,慢慢加热,使釉料均匀加温,避免局部热损。

此时成型加热温度为180-300℃;
3. 预焙:在380-450℃左右,釉料发生变形。

在此期间,可以进行抗裂、陶瓷颜色着色、气孔灭绝等处理;
4. 终脱:在600-800℃的温度下,釉料开始熔解,在此温度范围内,釉料表面形成熔渣,直至呈现熔融完全。

5. 冷却:在低温条件下,慢慢降温,直至成型,硬度和耐热性能到达要求。

总之,陶瓷焙烧工艺方法是一种釉料制备关键工艺,要求温度、湿度等运行环境良好,烤砖压实牢固,釉料具有良好的颜色和耐热性能,焙烧过程中要求温度控制精确,正确掌握上述步骤,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焙烧 煅烧

焙烧 煅烧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

焙烧常用于无机盐工业的原料处理中,是矿石处理或产品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便于后续工艺处理或制取原料气。

煅烧是在低于物料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两者共同点是都在低于炉料熔点的高温下进行,不同点是焙烧是原料与空气、氯气等气体及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而煅烧是失去结晶水或挥发组分。

烧结是固相化学矿物配加其他氧化剂或还原剂,并添加助熔剂,在高于炉料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烧结与焙烧、煅烧都是高温反应过程,不同之处在于烧结是在高于炉内物料的熔点,并配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和添加助熔剂,物料熔融状态下的化学反应过程。

煅烧,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煅烧,焙烧与烧结的区别

焙烧焙烧与煅烧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单元工艺。

焙烧是将矿石、精矿在空气、氯气、氢气、甲烷和氧化碳等气流中不加或配加一定的物料,加热至低于炉料的熔点,发生氧化、复原或其他化学变化的单元过程,常用于无机盐工业的原料处理中,其目的是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便于下一步处理或制取原料气。

煅烧是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在低于炉料熔点的高温下进展,不同点前者是原料与空气、氯气等气体以及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响,后者是物料发生分解反响,失去结晶水或挥发组分。

烧结也是一种化工单元工艺。

烧结与焙烧不同,焙烧在低于固相炉料的熔点下进展反响,而烧结需在高于炉内物料的熔点下进展反响。

烧结也与煅烧不同,煅烧是固相物料在高温下的分解过程,而烧结是物料配加复原剂、助熔剂的化学转化过程。

烧结、焙烧、煅烧虽然都是高温反响过程,但烧结是在物料熔融状态下的化学转化,这是它与焙烧、煅烧的不同之处。

焙烧1. 焙烧的分类与工业应用矿石、精矿在低于熔点的高温下,与空气、氯气、氢气等气体或添加剂起反响,改变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焙烧。

在无机盐工业中它是矿石处理或产品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焙烧过程根据反响性质可分为以下六类,每类都有许多实际工业应用。

(1)氧化焙烧硫化精矿在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氧化,使矿石中局部或全部的金属硫化物变为氧化物,同时除去易于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

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的焙烧是最典型的应用实例。

硫化铜、硫化锌矿的火法冶炼也用氧化焙烧。

硫铁矿(FeS2)焙烧的反响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3FeS2+8O2=Fe3O4+6SO2↑生成的SO2就是硫酸生产的原料,而矿渣中Fe2O3与Fe3O4都存在,到底那一个比例大,要视焙烧时空气过剩量和炉温等因素而定。

一般工厂,空气过剩系数大,含Fe2O3较多;假设温度高,空气过剩系数较小,渣成黑色,且残硫高,渣中Fe3O4多。

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

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

灼烧、焙烧、煅烧的区别
1、目的不同
煅烧缓和了物质分子结构的内在张力,更加结实。

焙烧是在低于物料熔化温度下完成某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为炉料准备的组成部分。

灼烧是将固体物质加热到高温以达到脱水、分解或除去挥发性杂质、烧去有机物等。

2、使用设备不同
煅烧:煅烧在工业上使用的设备⼀般为回转窑等。

焙烧:焙烧的设备⼀般为固定床、移动床、反射炉、沸腾炉、焙烧炉等。

灼烧:灼烧的设备⼀般为煤气灯,在实验室中的灼烧⼀般会用电炉、电加热套、管式炉和马弗妒等。

所需温度内不同。

煅烧:煅烧在工业上的温度⼀般都是⼀于1200℃。

焙烧:焙烧的温度⼀般在500℃到1000℃之间。

灼烧:灼烧在实验室中的温度温度达1000℃左右。

3、适用不同
煅烧适于如锤打、扭转和弯曲等处理⼀式。

焙烧反应以固—气反应为主,有时兼有固—固、固—液及气—液的相互反应或作用。

灼烧在化学实验中灼烧通常除去试样中的有机物和铵盐。

其他:点燃和灼烧有什么不同?
点燃是指用明火使物体达到着火点燃烧然后撤离明⼀使其自行燃烧。

灼烧是指用明火对⼀物体进行加热灼烧过程中外部火源不撤离被灼烧物。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的工艺流程》
焙烧是一种古老的工艺,用于制造陶瓷、玻璃、金属等材料。

在焙烧过程中,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成品。

下面是焙烧的一般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例如粘土、石英、长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混合和加工,形成坯料。

2. 成型:坯料经过成型工艺,例如挤压、模压、注射等,形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这一步通常需要依靠设备和模具来完成。

3. 干燥:成型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通常通过自然晾晒或者烘干的方式完成。

4. 烧结:产品进入烧窑进行烧结,经过高温加热,原料中的结晶相和非晶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坚固的结构。

这一步需要控制好烧窑的温度和气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5. 冷却:烧结后的产品需要经过冷却,使其逐渐降温到室温。

这一步通常需要在烧窑中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

6. 鉴定:最后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鉴定,检查其外观、尺寸、性能等指标,确保其符合要求。

焙烧工艺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料和产品要求进行调整,但基
本的步骤通常是不变的。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成品,为各种行业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器件。

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

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

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焙烧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工艺,广泛应用于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矿石处理等行业。

焙烧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使原材料发生化学物理变化,从而达到预定的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重要参数。

1. 工艺流程焙烧的定义工艺流程焙烧是指对原材料进行热处理的过程。

在焙烧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原材料中的水分、有机物和杂质等会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改变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焙烧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2.1 去除水分和有机物许多原材料中含有水分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对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有不良影响。

通过焙烧,可以将原材料中的水分和有机物除去,减少制品在烧结或其它后续工艺中可能出现的气泡、缩孔等问题,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2.2 烧结和结晶在焙烧过程中,原材料的颗粒可以通过高温下的烧结和结晶现象互相固结,从而得到致密的物质结构。

这种致密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温或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产品。

2.3 格构调整焙烧还可以通过改变原材料的物理结构,实现对制品的格构调整。

例如,在某些陶瓷制造中,通过控制焙烧温度和时间,可以调整原材料的晶体尺寸和排列方式,从而改变产品的热胀冷缩性能,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

2.4 活化和去除杂质对于一些矿石和金属矿石,焙烧可以起到活化和去除杂质的作用。

焙烧过程中,高温下的化学反应可以使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得到活化,提高其提取效率。

同时,焙烧还可以将矿石中的杂质氧化或挥发,从而净化金属矿石。

3. 相关参数的控制为了实现工艺流程焙烧的目的,需要合理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参数:3.1 温度焙烧温度是影响焙烧效果的最重要参数之一。

温度过高会导致原材料熔化或发生非预期的反应,温度过低则可能无法实现所需的焙烧效果。

因此,选择适当的焙烧温度对于确保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3.2 时间焙烧时间决定了焙烧过程中的实际热处理时间。

煅烧焙烧灼烧的区别高中化学

煅烧焙烧灼烧的区别高中化学

煅烧焙烧灼烧的区别高中化学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煅烧”、“焙烧”和“灼烧”这三个化学过程的区别。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这三者听起来差不多,怎么区分呢?其实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就像三兄弟虽然长得像,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哈哈!咱们一起看看这些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吧。

咱们从“煅烧”开始说起。

听到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不是吗?其实“煅烧”就是指在高温下把某些物质加热,让它们发生一些化学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灰石。

你是不是听过那种白白的石灰粉?它就是由石灰石煅烧而成的。

石灰石经过高温处理,变成了氧化钙,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说白了,煅烧就是让某些物质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经过高温,发生分解反应或者其他变化。

煅烧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控制温度,让物质在适当的温度下“发生点什么”。

所以,煅烧有个特点:高温、没有氧气、发生分解。

这就像是你放个鸡蛋进锅里,外面火旺了,里面的蛋黄就开始变化了,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其实它正在悄悄地改变。

要是搞得不好,鸡蛋就煎焦了,哈哈!我们来看看“焙烧”。

这个词你是不是会觉得它听起来就像是“焙”在“烧”?嗯,这个比喻还挺形象的。

焙烧嘛,说白了就是把物质加热到高温,并且通常是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时候,物质会和氧气发生反应,通常是氧化反应。

例如,咱们常见的焙烧铁矿石的过程。

铁矿石里面有很多杂质,焙烧一会儿,氧气把这些杂质给去掉了,剩下的就是纯铁。

焙烧通常会使物质的体积变小,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有点像你拿块面包在烤箱里烤,开始的时候是软乎乎的,后来变得脆脆的。

焙烧不仅仅是热的“烧”,而且是要跟氧气亲密接触的那种。

最后说到“灼烧”,这就更加直白了,灼烧就是在高温下把物质烧得发热,通常还是直接和空气接触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时候你是不是有过用火烧过纸的经历?纸一接触到火焰,立马就燃烧起来,发出热量。

那就是“灼烧”。

它的重点就是高温直接作用,发生的是剧烈的燃烧现象。

灼烧通常让物质表面烧焦、燃烧,甚至完全变成灰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矿物难以浸出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而言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矿物自身的难浸性; 二是经济上的难浸性; 三是环保限制上的难浸性。
对矿物原料进行预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或减少上述因素的 影响,使目的组分能经济的、对环境友好的进行化学浸出。
矿物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焙烧法、化学预处理法和生物预处理法等
焙烧法是有色金属选冶中的传统工艺,其目的是使某些矿物发生分解或转化成 其它易浸出的化合物,以便为下一步的浸出提供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化学预处 理是通过加压、加温和添加化学试剂对矿石中的有关矿物进行氧化和处理是目 的矿物暴露,以便下一步浸出操作。生物预处理是借助于微生物的代谢来氧化 某些矿物(如黄铁矿、砷黄铁矿)使包裹在其中的矿物或有价元素暴露出来供 16:29 下一步浸出。
• 研究化学动力学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为此必须研 究各种外界条件对于反应进度的影响,查明化学反应的历 程,定量地研究反应的各个步骤及总反应,从而找出提高 反应速度的有效途径。 • 由于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很复杂,除温度、压力、浓度等 条件之外,催化、杂质甚至容器的材质与形状也会显著地 改变反应的速度,加之在同一体系中常常有几种反应同时 发生而使过程的分析更为困难。 。
0.36
56.8
830
8.0

0.6
37.0
50.0
0.4
4.0
2430
21
16:29
金属硫化矿的石灰还原焙烧制取金属
• 新工艺:即在有硫的吸收、净化剂石灰存在下, 用气 体和固体还原剂,直接还原金属硫化矿以制取金属。 • 无石灰的反应:MeS+H2=Me+H2S • MeS+CO=Me+COS • MeS+0.5C=Me+0.5CS2 • 石灰的作用:CaO+H2S=CaS+H2O • CaO+COS=CaS+CO2 • CaO+0.5CS2=CaS+0.5CO2 • 除CdS 和ZnS外,其他的石灰强化还原均可实现; CaS可煅烧再生石灰,同时回收硫。
1
2. Roasting: Basics
• Definition: 焙烧是物料在适宜的气氛和熔点以下加热,使原料中的目的 组分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和物 理性质,以便于下一步处理。Namely, 使原料中的某些难溶目的矿物转变 为易于溶出的化合物;除出有机质或某些含杂质的组分的矿物转变为难于 浸出的形态;改善被浸物料的结构、构造,etc.. • 焙砂: 焙烧后的产品。 • 焙烧:为多相化学反应, 由气体的扩散和吸附-反应两个步骤来控制。 • 影响因素有:气体成分和浓度、气体的运动特性、温度以及物料的物理及 化学性质(如粒度、孔隙度、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等)。 • 焙烧过程一般能耗高、不易控制、劳动条件差、环境污染、投资经费高。
影响焙烧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 (1)焙烧反应中的气相传质过程
• (2)固体反应物粒度与致密度
• (3)温度的影响 • (4)反应气体浓度(分压)的影响
16:29 14
化学动力学
讨论焙烧过程的动力学,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矿物原料的试验研究查明过程的 控制步骤,从而找出加速反应过程的途径。 首先必须用实验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内产物的数量或反应物浓度(分压)变化的数据,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的级数(n),并将反应级数n代人相应的反应速度的微分方 程式,积分便可求出速度常数K。再通过实验确定若干温度下的K值,即可由阿仑尼乌 期公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并可由logK-1/T坐标曲线分析速度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关 系。根据E值便能判定反应是在什么区域进行,也就是说可以查明反应的控制步骤。


16:29
Modern blast furnaces are as large as 60 m in height and 14 m in diameter. They are designed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and produce up to 10,000 tons of iron per day. Note: the approximate temperatures and the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occur in the various 20 regions of the furnace.
多相反应的动力学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在总反应的步骤多而各步骤的速度又相差不大时, 每一步骤的速度都对总反应速度有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只是某个步骤的速度要比其 16:29 13 它步骤速度小得多而成为总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它决定了总反应的速度。因此必须首先 查明在一定条件下的控制步骤以便采取措施加速总反应速度。
16:29
12
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多相反应及其步骤
• 上述焙烧过程之固-气反应的共同特征,整个反应过程包 括几种中间步骤(亦称“环节”)。典型的中间步骤可归纳 如下: • (1)反应气体从气流本体通过围绕着固体反应物表面的气 膜层扩散到固体的外表面,即外扩散; • (2)反应气体进一步通过固体反应产物层的孔隙扩散到固体 产物-固体反应物之间的界面,即内扩散; • (3)反应气体在固-固界面上的化学吸附并与固体反应物发 生化学反应,然后气体产物从反应界面上解吸; • (4)气体产物通过固体产物层的孔隙(内扩散)排到固体产物 层的外表面; • (5)反应气体产物通过固体的气膜层扩散到气流本体中去。
1、若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则常用的措施是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反应气体浓度(分 压)、活化反应界面与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固体孔隙率以及采用催化剂等; 2、若过程受外扩散限制,那么较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气流速度,增加气流的紊流程度; 3、如果固体中的内扩散是控制步骤,那么强化过程速度的方法是减小物料粒度以及 16:29 15 增大孔隙率。
还原焙烧
还原焙烧是在低于炉料熔点和还原气氛条件下,使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转 变为相应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过程。
除了汞和银的氧化物在低于400℃温度条件下于空气中加热可分解析出金属外, 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不能用热分解的方法还原,只能采用添加还原剂的方法将其 还原,其中最常用的是CO、氢气和固体碳.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可用下式表示:
16:29
8
化学动力学的某些基本概念
• 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速度与各个反应物浓度的若干次方成正比 aA+bB=gG+hH
dC dC A a b a b KC A C B 或 G KC A C B dt dt
只有当化学反应式能表示反应的真实过程时才能应用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大多 数反应方程式并不知道它是否代表反应的真实过程,因而只能用实验来测定反 应物浓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测反应速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将反应分 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分数级。反应的级数即质量作用定律中各反应物 浓度的指数之和 16:29
9
化学动力学的某些基本概念
•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
关系可用著名的阿仑尼乌斯方程(ArrLenius)表示
K=A e E logK=logART
E 2.303 RT
logK-1/T成直线关系,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反应的活化能E;直 线的截距给出了logA,从而可求出A值
16:29 10
16:29
11
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多相反应及其步骤
• 依照焙烧过程主要化学反应的不同,可进一步将 焙烧反应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固体+气体(Ⅰ)→气体(Ⅱ)+气体(Ⅲ) (2) 固体(Ⅰ)+气体→固体(Ⅱ) 高温氯化焙烧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的硫酸化焙烧
(3) 固体(Ⅰ)+气体(Ⅰ)→固体(Ⅱ)+气体(Ⅱ)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焙烧和金属硫化物的氧化焙烧 (4)固体(Ⅰ)→固体(Ⅱ)+气体 加热条件下金属化合物的分解反应
16:29
2
2. Roasting: Basics
• 实质上是在适当气氛中加热矿物原料至低 于矿物组分熔点温度,使目的组分与炉气 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适于续后处理作业所 要求的形态 。
16:29
3
焙烧过程的分类
• 根据焙烧在化学选矿过程中的作用和其主要化学 反应性质可分为: • 还原焙烧 • 氧化焙烧 • 氯化焙烧 (Chlorination) • 氯化离析 • 加盐焙烧 • 煅烧
16:29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还原焙烧
• 金属氧化物矿石等在还原剂(氢、碳等)作用下 的焙烧。目的在于将物料还原为较低价的氧化物 或金属,以便于分离和富集,如镍矿石还原成金 属后利于浸出;难选氧化铜的还原焙烧;贫赤铁 矿还原为磁铁矿石可以弱磁选富集。 • 凡是对氧的化学亲和力比被还原金属对氧的亲和 力大的物质,均可作为该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剂。
16:29
18
examples
• 1、氧化铁矿石的磁化焙烧 • 2、结合氧化铜(e.g. CuO.Fe2O3)的还原焙 烧(原生硫化铜. 次生硫化铜. 自由氧化铜. 结合氧化铜 )
16:29
19
A diagram of a blast furnace for reduction of iron ore.
化学热力学指出了一个解决化学反应方向问题的方法,同 16:29 时也表明了化学反应等温式的重要性。
6
2. Roasting:焙烧过程的理论基础
• 焙烧过程动力学:在给定的焙烧条件下,若ΔG<0,只能说明焙烧反
应可能发生,但反应实际进行的速度如何,热力学并不能回答,而是属于化 学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
16:29
7
化学动力学的某些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速度和速度控制步骤 • 化学反应速度可定义为反应物浓度减小的 速度或反应产物浓度增大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