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实验报告成本性态分析实验一

合集下载

高三上册语文第三课《边城》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三课《边城》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边城》是沈从⽂创作的中篇⼩说,⾸次出版于1934年。

该⼩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品⽂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情;借船家少⼥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性的善良美好。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三课《边城》课⽂原⽂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塔下,看天空被⼣阳烘成桃花⾊的薄云。

⼗四中寨逢场,城中⽣意⼈过中寨收买⼭货的很多,过渡⼈也特别多。

祖⽗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鹊叫个不息。

⽯头泥⼟为⽩⽇晒了⼀整天,草⽊为⽩⽇晒了⼀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种热⽓。

空⽓中有泥⼟⽓味,有草⽊⽓味,还有各种甲⾍类⽓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飘来乡⽣意⼈的杂乱声⾳,⼼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个⼈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过去了,想要在⼀件新的⼈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把去找我。

” 她便同祖⽗故意⽣⽓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像她出⾛后,祖⽗⽤各种⽅法寻觅她都⽆结果,到后⽆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家喊:‘过渡,过渡,⽼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放在包袱⾥,搭下⽔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锐声喊着她的祖⽗,⼀⾯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去。

见到了祖⽗正把船拉在溪中⼼,船上⼈喃喃说着话,⼩⼩⼼⼦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船夫不明⽩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 “翠翠,等⼀等,我就回来!” “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为暮⾊所笼罩的⼀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群过渡⼈,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宅经》原文全卷

《宅经》原文全卷

《宅经》原⽂全卷《宅经》原⽂全卷四库全书提要⾂等谨案:《宅经》⼆卷,旧本题⽬⽈黄帝撰。

案:《汉志》形法家有《宫宅地形》⼆⼗卷,则相宅之书,较招墓为古。

然《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

考书中称《黄帝⼆宅经》及淮南⼦、李淳风、吕才等《宅经》⼆⼗有九种,则作书之时,本不伪称黄帝,特⽅技之流欲神菘说,诡题黄帝作⽿。

其法分⼆⼗四路考寻休咎,以⼋势之位向乾坎⾉震及⾠为阳,巽离坤兑及戌为阴,阳为亥为⾸,巳为尾,阴以巳为⾸,亥为尾,⽽主于阴阳相得,颇有义理,⽂辞亦皆雅驯。

《宋史.艺⽂志》五⾏类有《相宅经》⼀卷,疑即此书,在术数之中犹最为近古者矣。

乾隆四⼗六年⼗⽉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毅总校官⾂陆费墀卷上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伦之轨模,⾮夫博物明贤⽽能悟斯道也。

就此五种,其最要者,唯有宅法⽽真秘术。

凡⼈所居,⽆不在客,虽只⼤⼩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室之中,亦有善恶。

⼤者⼤训,⼩者⼩论,犯者有灾,镇⽽祸⽌,犹药病之效也。

故宅者⼈之本。

⼈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

坟墓川冈,并同兹说。

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下之村坊署栅乃⾄⼭居,但⼈所处,皆其例焉。

⽬见⽿闻,古制⾮⼀。

《黄帝⼆宅经》、《地典宅经》、《三元宅经》、《⽂王宅经》、《孔⼦宅经》、《宅锦》、《宅挠》、《宅统》、《宅镜》、《天⽼宅经》、《刘根宅经》、《⽞⼥宅经》、《司马天师宅经》、《淮南⼦宅经》、《王微宅经》、《司最宅经》、《刘晋平宅经》、《张⼦毫宅经》、《⼋分宅经》、《五兆宅经》、《⽞悟宅经》、《六⼗四卦宅经》、《右盘龙宅经》、《李淳风宅经》、《五姓宅经》、《吕才宅经》、《飞阴乱伏宅经》、《⼦夏⾦门宅经》、《刁县宅经》。

已上诸经,其皆⼤同⼩异,亦皆⾃⾔秘妙,互推短长,若不遍求,即⽤之不⾜。

近来学者,多攻五姓⼋宅,黄道⽩⽅,便皆违犯.⼤经,未免灾咎,所以我犯修动,致令造者不居,却毁阴阳⽽⽆据效,岂不痛哉!况先贤垂籍,诫勖昭彰,⼈⾃冥蒙,⽇⽤⽽不识其象者。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许慎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三章:尽己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三章:尽己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原文注音】zhī rén zhě zhì zì zhī zhě míng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shèng rén zhě yǒu lì zì shèng zhě qiáng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zhī zúzhě fù知足者富。

qiáng xíng zhě yǒu zhì强行者有志。

bùshī qísuǒ zhě jiǔ不失其所者久。

sǐér bùwáng zhě shòu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白话译文】能了解别人长短善恶,乃是智慧,能了解自己,才是高明。

能够战胜别人,乃是有力,能够克服自己,才是坚强。

能够知足常乐,就是富裕,能够勤行大道而恒久不息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根本,能常处于道的,才能长久。

人既能以道为处所,自然也能和它同长久;既能以道为依归,虽死,却能与道同存,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逐句译文]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是贤明)。

胜人者有力(能战胜别人的人有一定的实力),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坚强无比)。

知足者富(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富裕),强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形体消失而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

[场景解释]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

文言文:韩愈《师说》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韩愈《师说》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韩愈《师说》原文译文赏析《师说》唐代: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修改版: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木兰辞》原文及注释

《木兰辞》原文及注释

《木兰辞》原文及注释《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辞》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木兰辞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通: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过万重山漫想》原文

《过万重山漫想》原文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

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

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

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头脑里一无所有。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

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三峡是大禹开凿的,那是古代神话,不是事实。

考诸文献,《禹贡》里已有四川某些山川的记载,这篇最早的地理志,多数学者认为成于战国时期。

巴郡和蜀郡也是战国财的秦开始设置的。

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

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

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成本性态分析
实验时间:2013年4月
实验班组:11级会计四班
实验地点:启智楼80808
姓 名:陈敏
学 号:2011051443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裴宏波
实验目的
通过本项实验,使学生熟悉成本的基本分类,了解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和程序,
掌握混合成本分解的各种公式,从而熟练准确掌握计算机环境下混合成本分解的
技巧。

实验基本原理及基本步骤
基本原理:
混合成本的分解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本题用的就
是回归直线法,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发生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将成本分解有
助于分析成本的组成,有利于企业做出相关成本分析,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实验步骤:
(1)根据有关工时和制造费用的资料确定计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数据。
(2)利用上述相关实验资料和回归分析法原理,建立公式计算固定成本和变动
成本。
(3)建立公式预测该企业2012年12月份直接工时为95千小时下的制造用。

实验记录
(实验条件记录,如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和环境等;实验数据记录,如结果

数据记录;实验过程意外情况记录等)
备注:纸张不够请自备纸张贴在后面。
实验地点:启智楼80808
实验材料:电脑,教材管理会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数据:
(1)1-10月份直接工时及制造费用总额表中业务量x 的总和为9500千工时,
制造费用总和为23930千元,xy总和为233150000,x的平方的总和为9310000。
(2)利用上述相关实验资料和回归分析法原理,建立公式计算固定成本和变动
成本。
b=(n*∑x*y-∑x*∑y)/(n∑x^2-(∑x)^2)
=(10*23315000-9500*23930)/(10*9310000-9500^2)
=(233150000-227335000)/(93100000-90250000)
=2.04(元/时)
a=(∑y-b*∑x)/n=(23930-b*9500)/10=455(元)
因此,混合成本制造费用可归结为
y=455+2.04x
(3)建立公式预测该企业2012年12月份直接工时为95千小时下的制造用。
y=455+2.04x
即x=95时 y=648.8元
实验过程意外:因为电脑突然出问题了,导致实验成果不能保留下来,这让我知
道了在以后的过程中直接在U盘中做题,随时保存。
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此次用回归直线法计算分析成本性态的实验中最后计算出b=2.04,
a=454.67,利用y=454.67+2.04x来分析混合成本的制造费用,2012年12月份的
直接工时为95千小时的时候,制造费用为648.5元,这就是根据以往1-10月份
直接工时及制造费用总额利用一个数学模型来估算以后年份的制造费用,用次方
法可以帮助企业来进行成本的分析,还变化了2012年的直接工时为1320千工时,
来预测制造费用总额为3147.93元,这样进行分析对比,,一个是直接工时95,
一个是1320,而对应的制造费用总额却是648.5元、3147.93元,这样企业就可
以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销售能力来确定企业是要继续生产还是扩大生产等
决策。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对excel的运用不熟悉。导致实验进展速度缓慢。
(2)在输入公式时不够准确,导致数据结果显示错误
(3)对一些数值、数据格式的设置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多练多用多问,通过这些步骤回顾excel的知识,熟练掌握excel的
运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更加认真细致。

实验思考题解答
1.什么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有哪些?
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

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三种方法。
2.最小平方法分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最小平方法的原理是对所观测的全部数据加以计算,从而勾画出最能代表平
均成本水平的直线,这条通过回归分析而得到的直线就称为回归直线。即回归直
线法是根据一定期间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一
条最能反应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法,借以分析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
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1-10月份直接工时及制造费用总额表
月份 业务量(千工时) 制造费用(千元) XY X2 X Y
1 800 2000 1600000 640000
2 600 1700 1020000 360000
3 900 2250 2025000 810000
4 1000 2550 2550000 1000000
5 800 2150 1720000 640000
6 1100 2750 3025000 1210000
7 1000 2460 2460000 1000000
8 1000 2520 2520000 1000000
9 1100 2650 2915000 1210000
10 1200 2900 3480000 1440000
∑ 9500 23930 23315000 9310000

(2)利用上述相关实验资料和回归分析法原理,建立公式计算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

b= 2.040351 元/千瓦时
a= 454.6667 元
因此,混合成本制造费用可归结为 y=454.67+2.04x

(3)建立公式预测该企业2012年12月份直接工时为95千小时下的制造用。
y=454.67+2.04x

即x=95时 y= 648.5 元
2、该企业2012年12月份耗用直接工时1320千小时,预测2012年12月份所
需制造费用总额。

y=454.67+2.04x
即x=1320时 y= 3147.93 元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
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
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
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
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
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
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
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
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