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太阳能电池相关的专利文献

太阳能电池相关的专利文献摘要:一、太阳能电池背板类专利文献二、太阳能光伏组件类专利文献三、多结太阳能电池类专利文献四、太阳能电池片类专利文献五、敏化太阳能电池类专利文献正文: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设备,通过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的能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太阳能电池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类太阳能电池相关的专利文献,以供您参考。
一、太阳能电池背板类专利文献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以下是几篇关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专利文献:1.一种高阻隔耐候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阻隔耐候太阳能电池背板,包括基膜和位于基膜外侧的耐候膜,耐候膜和基膜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为一体。
所述耐候膜包括一层PVDF 膜,PVDF 膜的两侧表面形成有多个等间隔平行排列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锯齿条。
二、太阳能光伏组件类专利文献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太阳能电池应用的主要形式,其结构和材料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几篇关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专利文献:1.一种可伸缩太阳能光伏组件用支架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伸缩太阳能光伏组件用支架,包括底板、调节机构设置在底板的顶部、第一安装组件设置在调节机构上。
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板的顶部、固定框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部、卡接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的顶部。
三、多结太阳能电池类专利文献多结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具有多个电池结的太阳能电池,其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以下是几篇关于多结太阳能电池的专利文献:1.一种多结太阳能电池带隙组合优化方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结太阳能电池带隙组合优化方法,通过设置每个结的带隙的计算步长、每个结的计算步数,细分带隙区间,精准地计算出不同带隙组合下的多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并比较各种带隙组合下的最大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最佳带隙组合。
太阳能电池技术综述

太阳能电池技术综述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它是一种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其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大量的研究表明,太阳能电池在环保、可再生和节能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两部分组成。
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类似于普通的半导体二极管,由两种材料组成,一种是n型半导体,另一种是p型半导体,它们构成了一个pn结,其中n型半导体中掺入了少量的受光激发的杂质,使其成为光生电池。
当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片上时,电子和空穴被激发进入半导体,形成电流和电势差,产生直流电流。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
最初的太阳能电池是1850年由法国科学家埃德蒙·贝克勒尔发明的,它是通过将两块金属片浸泡在电解质中,形成一个电化学单元,以产生电流的方法实现的。
1960年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此时,太阳能电池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能源供应。
现代太阳能电池基本上都是基于硅材料的。
目前,太阳能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领域。
国内外很多公司都继续研制太阳能电池,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太阳能电池技术: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由单晶硅片制成的,具有高效率和长寿命等优点。
其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左右。
这种太阳能电池适用于家庭和商业太阳能发电。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由多晶硅片制成的,相对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较低的转换效率,但制造成本更低。
目前,大量的太阳能组件和光伏系统都采用这种技术。
3.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是指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比如铜铟镓硒和有机材料。
这种技术的转换效率非常低,通常为10%以下。
但它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好的柔性,可以应用于行动电源和户外光伏系统中。
4.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由一种特殊的有机材料制成的。
这种太阳能电池较薄而灵活,便于移动和安装。
(完整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综述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引言21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明显。
目前,人们主要消耗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
而未来人类还需大量的能源,故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
而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分布广并且能量充分,是目前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
而光伏为开发太阳能的主要对象,主要其具有安全、清洁、成本低廉等优点。
目前,市场上主要为第一代硅基太阳能电池,大约占了90%,其余的约10%被CdTe和GIGS为代表的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据。
然而,硅基太阳能电池在原材料和制造上,其成本都比较高,工艺较复杂。
因此,人们正在努力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1]。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一些优异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如今广大研究人员正在大力研究,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正在不断突破、提高,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单晶硅太阳电池(25.6%)的水平。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被证实已达到了20. 1%[2],这项重大的成就于2013 年度,成功被Science 评选为十大科学突破之一[3]。
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人们从十年以前就开始研究钙钛矿型结构化合物,刚开始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子传导性以及半导体特性,而被应用于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中。
[4] 2009 年,Miyasaka 等[5]首先制得钙钛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它主要是以CH3NH3PbBr3和CH3NH3PbI3为光敏化剂。
这成功地跨出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第一步,也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1年,Park 等[6]以CH3NH3PbI3为光敏化剂,通过改善工艺及优化原料组分比,成功制备了光电转化效率为6. 54%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结构和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012年,Snaith 等[7]利用CH3NH3PbI2Cl作为光吸收剂,并且将结构中的TiO2层用Al2O3层进行替代,最终电池的效率增加到10.9%。
单晶硅太阳电池基本特性(论文)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研究院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姓名:学号:专业:物理学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2014年5月12日摘要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人类利用太阳进行光伏发电的最早的一类电池,以高纯的单晶硅棒为原料,也是当前开发的最快的一种电池。
鉴于此,在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基础上,首先综述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阐述相关理论,利用origin绘图软件,观察不同情况下(温度、光照等)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拟合曲线的变化,分析温度和光照对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得出提高光转化率的措施。
关键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最大输出功率;光转化率AbstractSingle crystal silicon solar cell is one of the earliest human use of solar batteries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with high purity of silicon rod as raw material, a battery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fastest. In view of this, in the consult massive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first summarize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expounds relevant theories, using origin drawing softwar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temperature, illumination etc.) changes in the solar battery volt ampere characteristics curve fitting analysis, temperature and light effect on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ight conversion efficiency measures.Key words:Single crystal silicon solar cell;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目录1绪论 (1)1.1 太阳能电池的产生背景 (1)1.2 太阳能电池发展史 (1)1.2.1单晶硅太阳光伏发电发展史 (2)1.2.2中国现状及研究意义 (2)1.3 主要研究内容 (3)2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简介 (4)2.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4)2.2 PN结 (5)3单晶硅基本特性研究 (6)3.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参数 (6)3.1.1 短路电流 (6)3.1.2开路电压 (7)3.1.3 填充因子 (7)3.1.4 转换效率 (7)3.2 光照特性 (8)3.3 温度特性 (13)3.4 提高效率的措施 (14)4 结论与展望 (16)4.1 结论 (16)4.2 展望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1 绪论1.1太阳能电池的产生背景自从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相继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太阳能论文

太阳能论文第一篇:太阳能论文综述纳米结构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作者:Elham n Afsha 摘要:近年来,纳米结构材料,为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开辟了一条很有前途的路线,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
本文考虑了纳米结构材料在提高太阳能电池结构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这些结构已被用于各种性能/能量控制的版本增强策略。
在这里,我们已经调查了四种类型的纳米结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其中所有被命名为量子太阳能电池。
我们还讨论了量子点纳米颗粒和碳碳纳米管量子太阳能电池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竞争的新发展。
此外,优点,缺点和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行了挑战。
关键词: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换;光伏设备 1.介绍太阳能电池(SCS)或光伏(PV)的设备,收获阳光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化石燃料,如石油、焦油等,已作为能源的主要来源,但化石燃料资源有限,由于环境退化,每年增加的供应成本。
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电,核电等。
光伏技术是唯一的替代性可再生能源如风力、生物质能、核能和水电。
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从阳光直接产生电力,在便携式模块的形式提供电力,具有小型到大型兆瓦的发电厂,而不被特殊区域限制。
所有这些技术都有望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对世界的能源供应作出显着贡献。
通过开发技术和理念提高PVS的能量转换效率必须不断扩大为我们未来全球能源的补充,但关键部件,PVS的主要问题是其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2.光伏的历史和发展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光伏是基于晶体硅的,它是1954年2月由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制,第一个硅电池的效率约为4%,然后,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尝试演示的效率约为3 25%非常接近理论极限,在一个阳光下照射31%。
如今,今天的大多数商业化的晶体硅基SCS是封装在模块中有14–20%太阳光转换效率。
今天,采用硅作为光伏行业最常用的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氧)地壳的相对廉价的半导体。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讲解

重庆理工大学文献综述二级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班级112160101学生姓名陈珊珊学号11216010101太阳能电池表面减反膜的研究陈珊珊摘要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形成一层减反射薄膜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可行且降低成本的方法。
减反膜能减少太阳电池表面反射,提高电池效率,因此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太阳能减反膜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减反膜的基本原理,叙述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减反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特点,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展望太阳能电池减反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减反膜原理制备方法及工艺发展前景1.引言随着世界传统能源供应短缺的危机日益严重,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愈发得到重视,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的光电转化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影响电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池对入射光的利用率。
根据菲涅尔反射原理,在电池表面制备减反射膜,可以减小入射光反射,增加光子有效吸收[1]。
如果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光利用率,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而太阳能电池减反膜能有效地减少光的反射,对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
减反射膜必须具备较强的耐磨性,才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光透过率,获得理想的光电转换效果。
目前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硅表面制备减反膜,降低对光的反射,以及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超白玻璃上镀减反膜,增加太阳光的透过率,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2.太阳电池减反膜的原理及设计策略减反膜设计的理论基础就是薄膜的干涉[3,4]。
如图1a所示,对于理想均匀单层减反膜的n1必须满足以下两条件: (1)n1=(n0n s)1/2,n0和n s分别是空气和基底的折射率。
(2)n1d =λ/4,d是薄膜厚度,λ是入射光波长。
对于多层薄膜,它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差异,如图1b所示。
对于玻璃基底(n s= 1.5) ,减反膜材料的n1理论值等于1.22。
太阳能热发电的经济性分析文献综述

太阳能热发电的经济性分析1.研究课题的背景与意义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具有即时性,必须即时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才能利用和贮存。
而且,作为一种能源,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年之中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能的能量相当于 137 万亿吨标准煤所产生热量,大约为目前全球一年内利用各种能源所产生能量的两万倍。
而且,太阳能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
更为方便的是,太阳能资源遍及全球,可以分散地、区域性地开采。
目前成熟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两种。
前者是利用光学系统聚集太阳辐射能,用以加热工质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后者是通过光电转换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作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利用太阳能发电具有环保等优点,而且不必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只要有阳光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太阳能。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暖和社会发展两大课题,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价格大幅波动。
经济发展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
因此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太阳能发电的研究,纷纷制定有关法规和相关鼓励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探讨和发展,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初步实现了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
太阳能总量巨大,是使用不会枯竭的能源;没有影响环境的排泄物,是最清洁的能源;不集中在某个地方,是在整个地球上都可以利用的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成为发电首选。
不管从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还是从清洁性、技术的可靠性来看,太阳能都比其它可再生能源更具有优越性。
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两种,当前这两种技术虽然均有商业化的业绩,但投资大、成本高仍然是影响太阳能发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
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更为明显1)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2)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3)价格昂贵。
太阳能电池论文6篇

多晶硅是制备单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是全球电子工业及光伏产业的基石。
按照硅含量纯度可分为太阳能级硅和电子级硅。
过去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主要来自电子级硅的等外品以及单晶硅头尾料、锅底料等年供应量很小。
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到年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需求量将超过电子级多晶硅。
因此世界各国都竞相开发低成本、低能耗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新制备技术与工艺并趋向于把制备低纯度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艺与制备高纯度的电子级多晶硅工艺区别开来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本文将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技术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综述以便为我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改良西门子法年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还原 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门子法。
在西门子法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 氢化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于是形成了改良西门子法——闭环式 氢还原法。
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流程是利用氯气和氢气合成 或外购 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 然后对 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 在氢还原炉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得到高纯多晶硅。
改良西门子法包括五个主要环节即 合成、 精馏提纯、 的氢还原、尾气的回收和 的氢化分离。
该方法通过采用大型还原炉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
通过采用 氢化和尾气干法回收工艺明显降低了原辅材料的消耗。
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生产多晶硅最为成熟、投资风险最小、最容易扩建的工艺国内外现有的多晶硅厂大多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技术与工艺◇冯瑞华马廷灿姜山黄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 前沿新材料产业前沿采用此法生产太阳能级与电子级多晶硅。
所生产的多晶硅占当今世界生产总量的。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属高能耗的产业其中电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左右。
硅烷热分解法年英国标准电讯实验所成功研发出了硅烷热分解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硅烷法。
年日本的石冢研究所也同样成功地开发出了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电池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分析文献综述
1.1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研究现状:
根据材料的种类和状态的不同,太阳能电池主要有以下几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电池、薄膜型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下面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1.1.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开发得最早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硅的禁带宽度为1.leV,是间接迁移型半导体,本来不是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最合适材料。
但是由于硅蕴藏量非常丰富,已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有很完善的技术基础,有利干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应用。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比较高的转换效率,规模生产的电池组件的效率可以达到 12一16%,而实验室记录的最高转换效率为24.4%。
1.1.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单晶硅比较,多晶硅半导体材料的价格比较低廉,相应的电池单元成本低,非常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由于多晶硅材料存在着较多的晶拉间界而有较多的缺点,转换效率不够高,提高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是目前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稳定性都不够好,对其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
非晶硅及其合金的光暗电导率随着光照的时间加长而减少,经过170℃一200℃的退火处理,又可以恢复到光照之前的值。
这一现象首先由Staebler和Wronski发现,被称为S—K效应。
S—K效应使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由于光照时间加长而衰退,长期以来成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的主要障碍。
1.1.3化合物太阳能电池
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包括III—V族化合物电池和II—VI族化合物电池。
III —V族化合物电池主要有GaAs电池、InP 电池、Gasb电池等;II—VI族化合物电池主要有CaS/Culnse电池、CaS/CdTe电池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GaAs 为代表的III—V族化合物电池材料(包括叠层电池材料),因具有很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而受到重视,发展很快。
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就是在加利福尼亚获得了一种变质处理的三叠层GaInP /GaInAs /Ge材料,它在240个太阳辐射,AM1.5情况下的转换效率为40.7%。
1.1.4膜型太阳能电池
膜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主要有铜铟镓硒(CulnGase)、碲化镉(cdTe)等。
铜锢稼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发时间还不长,是较有前途而被寄予厚望的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该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备是先用溅射、喷涂或蒸发法在基片上沉积Cu,In和Ga层,再在Se气氛中硒化。
碲化镉(CdTe)已成为公认的高效、稳定、廉价的薄膜光伏器件材料,而且在各种制备条件下都可以得到较好的电池结果,包括非常粗糙的工艺,如电镀。
1.1.5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柔韧性和成本低廉的优势,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太阳电池。
与结构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光电压受光强影响波动大的传统半导体固结太阳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简单,可采用真空蒸镀或涂敷的方法制备成膜,且可以制备在可弯曲折香的衬底上形成柔性太阳能电池。
有机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分子结构还可以自行设计合成.材料选择余地大,加工容易,毒性小,成本低,可制造面积大,在太阳能电池产业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1.1.6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是最近二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植物叶绿素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的太阳能电池。
这是一种使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太阳电池,宽带隙半导体有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化学稳定性,不过本身捕获太阳光的能力非常差,但将适当的染料吸附到半导体表面上,借助于染料对可见光的强吸收,可以将半导体的光谱响应拓宽到可见区,这种现象称为半导体的染料敏化作用,而载有染料的半导体称为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
1.2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仍然是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大趋势。
在降低成本方面,硅太阳能电池主要还是通过减少硅片厚度实现;而在提高转换效率方面,对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探索已经开始:
(1)叠层电池技术
将不同带隙宽度(Eg)的材料,按Eg大小从上到下迭合起来制成。
选择性的吸收太阳光谱的不同区域,可大幅度的提高转换效率。
计算表明,两结叠层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为50%,三结电池为56%,36结为72%,无限多结为86.6%。
(2)多光谱太阳电池技术
将太阳光的多光谱变为相对窄的、适应单结电池的光谱,而不用多结,可降低成本。
先利用热激发光发射二极管产生窄带光谱,再通过热光和光电转换,理论效率为50%;还能利用特殊的能带结构,吸收一个高能光子而产生两个电子空穴对,提高转换效率。
(3)多能级、多带技术
利用耦合多量子阱和量子点结构形成的子带,可充分利用太阳光谱,提高转换效率。
在带隙中引入N个带会扩大吸收长波光子的能量范围,理论预测其效率为86.8%。
参考文献:
[1] 施敏著,黄振岗译,《半导体器件物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年
12月第一版。
[2] 马丁·格林著,李秀文,谢洪礼,赵海滨等译,《太阳电池工作原理、工
艺和系统的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
[3] C.H.Henry,“Limiting Efficiency of Ideal Single and Multiple Energy
Gap Terrestrial Solar Cells,”[M].J. Appl. Phvs.51 4494 (1980).
[4] 陈海全,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6.
[5] J.Zhao,A.Wang,M.A.Green,F.Ferrazza,APPI.PhyS,Lett [M].1998,73,
1991。
[6] D.E.Carlson,S.Wanger,“Rene waable Energy”[M].1993,Island Press,
Washington.
[7] R. R. King , D. C. Law, K. M. Edmondson, C. M. Fetzer, G. S. Kinsey,
H. Yoon,R. A. Sherif, and N. H. Karam. “40% efficient metamorphic
GaInP /GaInAs /Ge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0, 183516 (2007).
[8] 何杰,苏忠集,向丽,王剑,汪映寒,《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J].《高分子通报》,第4期.
[9] 卢金军,《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产业发展》[J].《科技资讯》, 2007
NO.18.
[10] 王占国,中科院院士,《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M].
[11] 蒋荣华,徐远林,甘居富,杨卫东,备战多晶硅[M].新材料产业,2006;1:
52
[12] 鲁瑾,光伏产业驱动硅材料业高速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5-8-5
[13] 罗海基,2005年世界多晶硅产量计划5%[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11-18
[14] 任爱青,市场短缺引发我国多晶硅产业热[N].中国电子报2005年11月4
日
[15] 改变我国多晶硅严重短缺局面迫在眉睫[N].中国电子报,2005-8-5
[16] 陈哲艮,国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现状[N].中国电子报,2006-10-24
[17] 李本成,提速我国多晶硅产业正逢其时[N].中国电子报,2006-10-24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