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本科学位论文

合集下载

益生菌论文

益生菌论文

新一代益生菌LGG领跑中国益生菌市场伊利集团酸奶事业部项目研发处(研发)北京101500目前消费者逐渐趋向理性的健康消费。

益生菌乳制品是以高营养的牛乳为载体,产品兼有营养和保健的双重功效,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益生菌乳制品的创新可以有效地满足所有年龄段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

中国奶业协会有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益生菌乳制品目前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年内还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所以有效的新型益生菌乳制品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途。

何谓益生菌?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为: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大数量时,对宿主有益健康作用(EFFCA,2003)。

Probiotics: living microorganism, which when ingested or locally applied in sufficient numbers, provide the consumer with one or more proven health benefits(EFFCA,2003)益生菌的最大特点就在一个’活’ 字上。

从饮用效果来说,普通乳酸菌要想到达肠胃产生良性作用,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在销售过程中要保持存活,而且在饮用后还要抵抗胃液、胆汁的强酸性消化作用,所以存活率很低。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3大类,其中,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乳杆菌类和双歧杆菌类。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长宋昆岗指出益生菌一般应符合以下标准:1、对宿主健康发挥有益作用;2、非致病菌且没有毒性作用;3、在生物学上应当具有活性,即包含大量活菌;4、可以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及代谢;5、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活性;6、必须采自于宿主。

益生菌的保健功效目前益生菌已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微生态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保健功能大致有以下几点:A、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人们对益生菌的认识是从酸奶开始的,酸奶是人体补充益生菌最常见的形式。

鸡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与特性研究

鸡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与特性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鸡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与特性研究姓名:陈琼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化工指导教师:杨汝德20040501摘要摘要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新型畜禽用微生态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文件编号为粤科技字[2002]141号。

本实验内容是该项目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从鸡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出五种肠道菌,初步鉴定为肠道益生菌,在此基础上对各菌株的发酵特性进行探讨,并对各菌株拮抗致病菌和抗生素进行了探讨。

同时也探讨了筛选出的菌株间的拮抗性及相容性。

选用Bs培养基,从15天龄小鸡的盲肠中分离筛选出双歧杆菌。

选用sL培养基,从lO天龄小鸡的小肠中分离筛选出乳酸杆菌。

选用Ec培养基,从30天龄小鸡的盲肠中分离筛选出屎肠球菌。

选用BLI培养基,从30天龄小鸡的盲肠中分离筛选出地衣芽孢杆菌。

选用麦芽汁培养基,从成年鸡的盲肠中分离筛选出酵母菌。

对分离筛选获得的五种菌株进行初步鉴定:菌株B17l是双歧杆菌,菌株M16是嗜酸乳杆菌,菌株w019是屎肠球菌,菌株YB02是地衣芽孢杆菌,菌株B12l是酵母菌。

双歧杆菌BL71为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菌,最佳培养条件是初始pH值7.0,最适培养温度为40℃。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0.9%.胰蛋白胨0.6%,大豆蛋白胨0.6%,葡萄糖2.5%,双歧因子0.2%,生氏因子lO%。

发酵培养时间18h。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B171的增殖菌数可达6.2×108个/mL。

嗜酸乳杆菌M16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发酵培养时间16h,增殖菌数可达7。

l×108个/mL。

屎肠球菌wOl9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发酵培养时间16h,增殖菌数可达8.3×10s/ml。

地衣芽孢杆菌YB02为革兰氏阳性好氧菌,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5,最适培养温度30~32℃。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优培养基为酵母膏1.5%,玉米淀粉2.0%,Nail2P04+Na2HPO40.2%+O.2%,玉米浆2.0%。

发酵食品中益生菌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方法研究

发酵食品中益生菌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方法研究

发酵食品中益生菌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方法研究发酵食品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来制造的食品,它具有多种益处,例如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口感和延长保质期等。

发酵食品中广泛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微生物,即益生菌。

这些益生菌,可以在人体内产生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对益生菌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益生菌菌种的筛选是发酵食品中益生菌菌种的最初选择阶段。

要求所筛选出的菌种具有以下特点:1)对人体安全无毒。

2)能够在食品基质中良好地存活和繁殖。

3)对于食品材料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

4)具有良好的抗性能力,能够在发酵过程中抵抗食品基质中的不良微生物的侵入。

目前,益生菌菌种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传统的筛选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纸片对菌株的形态、生长特点等进行观察和鉴定。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从表面上观察微生物型态,对于有些菌种来说,传统的方法很难有效区分。

第二种是生理和生化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通过菌株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判断和筛选。

如菌株的耐受性能力、酶活性、细胞物质代谢能力等。

通过这些特性的判断,可以初步了解菌株的优异性。

第三种是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到益生菌菌种的筛选中。

通过分析菌株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等,可以深入了解益生菌菌株的特点和功能。

特别是PCR技术的发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筛选出具有益生菌功能的菌株。

优化方法是指通过改变发酵条件来提高益生菌发酵食品生产的效果。

目的是尽量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益生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增强其功能特性。

具体优化方法如下:首先是调整发酵条件。

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发酵时间等因素。

通过调整这些条件,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提高益生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

第二种是添加培养基的改良剂。

培养基的改良剂主要是指添加有益菌株生长的微量元素、抗生素等。

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简述益生菌制剂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筛选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为水产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AbstractDeveloping history,mechanism of action and selec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The existing deficiency and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we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ealth aquaculture.Keywordsprobiotics;mechanism of action;selection methods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因抗生素等药物残留问题屡受挫折,经济损失巨大。

2006年,我国水产品又接连在港台和大陆等国内市场遭遇抗生素和孔雀石绿残留影响,给水产品质量安全蒙上阴影。

这些药物残留主要来自水产病害控制中使用的抗生素及饲料中添加的药物,而水产病害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越来越严重,与此相应,滥用水产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水产品中药物残留严重。

抗生素残留是阻碍水产品出口创汇和引起国内消费者担心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欧盟发布全面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禁令,损失6亿多美元。

2006年在销往台湾的大闸蟹中检出可疑致癌物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同年,在多宝鱼中也检出上述残留物,还查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禁用抗生素残留,从而引发国内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

毫无疑问,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抗生素残留已严重阻碍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

益生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是指一类通过添加到食品或饲料中能够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从而对人或动物产生有利影响的微生物。

益生菌综述

益生菌综述

河南科技学院2016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益生菌综述学生姓名:向松阳所在院系:生命科技学院所学专业:生物工程中药学导师姓名:武忠伟完成时间:2016-04-26摘要肠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的肠道内存在着严重的菌群失调,通过给予益生菌对局部的微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可缓解病情。

随着人们对肠道内微生物菌落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识与研究,益生菌作为一个新领域开始被了解和关注并且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日益剧增。

应用含有益生菌的功能性食品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极大的兴趣。

虽然大多数益生菌是GRAS菌株,但是不能排除其可能存在的耐药性转移、败血症、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的致病风险。

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的意义及益生菌的营养功效、作用机制和近几年来暴露的益生菌安全性问题及其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益生菌肠道疾病安全性AbstractIntestinal disease incidence in Chin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clin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se patients have serious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by giving probiotics on the micr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ocal regulation, can alleviate the condition.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ealth, as a probiotic the new field is known and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The use of functional foods containing probiotics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world. Although most probiotic GRAS strain, but can not rule out the transfer, the possible resistance to sepsis, toxic metabolism the risk of the produ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of probiotics on human nutrition and health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probiotics, an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afety problem and its application of exposure to probiotics.Keyword:probiotics Intestinal diseases safety目录1.绪论 (4)2.益生菌的概念 (4)2.1什么是益生菌 (4)2.2益生菌的定义 (4)3.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4)3.1与病原菌的竞争抑制 (4)3.2分泌消化酶和营养物质 (5)3.3改善宿主免疫系统 (5)3.4改善养殖体系的水体环境 (5)3.5提高宿主抗病毒能力 (5)4.益生菌的作用 (5)4.1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5)4.2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促进消化吸收 (6)4.3增强人体免疫力 (6)4.2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促进消化吸收 (6)4.3增强人体免疫力 (6)4.4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的生长 (6)4.5缓解过敏反应 (6)4.6降低血清胆固醇 (6)4.7益生菌对肥胖的作用 (6)4.8益生菌对糖尿病的作用 (7)4.9益生菌对肠道内环境的改善效果 (7)4.10益生菌对中药的影响 (7)5. 益生菌在治疗人类胃肠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7)5.1炎症性肠疾(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7)5.2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 (8)5.3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8)6. 益生菌的安全性 (8)6.1易位的可能性 (8)6.2感染 (9)6.3肠道毒性 (9)6.4耐药性 (9)总结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0)1.绪论在我们的肠道中大约有100万亿的细菌,它们给我们的体重大概增加了1千克左右。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学号**********分类号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院(系)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12级学生姓名陆金苗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提交时间二〇一四年十二月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陆金苗(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使用益生菌的经验。

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1.益生菌1.1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

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

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

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

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

功能益生菌的筛选及产品开发

功能益生菌的筛选及产品开发
3 结论
由 于 益 生 菌 具 备 多 种 优 点, 所 以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 对其进行筛选,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 对含有益生菌的产品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 孙庆申 , 周丽楠 . 益生菌类保健食 品研究进展 [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 36(2):21-26,34.
通过观察存储阶段中的存活量也 可以对其进行观察和测定,在实验前 应当准备微生物悬液,将所选用的菌 株添加到液体培养基中。以酸奶的制 作为例,在正常的酸奶比例中,加入 适量的发酵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实验菌株。整个实验需要在稳定的环 境下进行,适宜的温度应该保证在 40 ℃以下,当 pH 检测值到达到 4.7 上下 时,就可以将其进行存储,并且根据 平板测法的方式,对内部的微生物存 活数量进行评定。每隔一周的时间对 其进行样品上的测定,分析内在的菌 株数量。通过此方法可以将不同种类 的益生菌进行测试,在产品投入市场
益 生 菌 的 种 类 有 很 多 种, 例 如: 乳酸乳杆菌、格氏乳杆菌、干酪乳杆 菌等,都具备多种的优势,能够通过 在体内的大量繁殖,有效地抑制有害 菌的生长,促进益菌的成长,能够促
进人体免疫力的提升,增强对食物的 消化能力,帮助人体吸收。另外,由 于能够在人体中产生大量的有机成分, 所以针对此情况,益生菌也会用在补 充剂中。根据市场上的调查,带有益 生菌的补充剂性价比都会高一点,针 对此项研究的企业也有很多,在市场 上补充剂的形式也分为很多种。由于 具备多项优点,并且市场上需求量大, 补充剂正在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2.3 饮料
1 功能益生菌的筛选
1.1 冷冻干燥存活率的测定
益生菌是在乳制品当中运用最广 的一种微生物,并且占据市场的比例 较多,所以在大量投入生产的过程中, 应当对不同种类的益生菌进行筛选, 并制定不用的方案和配比对产品进行 生产,从而形成较好的市场销售效果。 为了保证益生菌能够适用与产品的生 产,加强对于益生菌的高效使用,通 过会使用冷冻干燥的方式对其进行测 定。例如:在实验室中的培养皿中先 后对菌类进行三次的活化,并在 19 小 时后采集菌类,制作成三个标准管, 添加冻干保护剂,在 -80 ℃的环境中 进行冷冻,然后通过干燥机对其进行 冷冻干燥处理,根据上述实验即可观 察到细菌活跃数量的变化,并针对上 述数据对种类进行筛选。 1.2 存储过程中的存活量评定

《益生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范文

《益生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范文

《益生性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拮抗沙门氏菌感染功能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益生菌的保健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益生性乳酸菌因其对宿主健康的多种益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分离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性乳酸菌,并探讨其拮抗沙门氏菌感染的功能。

这将对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主要包括:各种发酵食品样品、培养基、沙门氏菌等。

2. 方法(1)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从各种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

(2)拮抗沙门氏菌试验采用体外试验方法,将筛选出的乳酸菌与沙门氏菌共同培养,观察乳酸菌对沙门氏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3)功能分析通过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乳酸菌的拮抗机制及功能特点。

三、结果与讨论1.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结果经过多次试验,我们从不同发酵食品中成功分离出多种乳酸菌。

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

这些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大量乳酸,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等特性。

2. 拮抗沙门氏菌试验结果在体外试验中,我们发现筛选出的乳酸菌对沙门氏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通过观察共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发现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物质,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

这表明乳酸菌具有拮抗沙门氏菌的功能。

3. 功能分析结果通过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分析了乳酸菌的拮抗机制及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乳酸菌通过产生某种抗菌物质、竞争营养、降低环境pH值等方式,有效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

这为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从不同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并发现这些乳酸菌具有拮抗沙门氏菌的功能。

这为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其产品制备及储存期间能保持活性及稳定性,能用于大量生产并具有经济价
值。
2
2.1 益生菌的来源
益生菌的来源非常广泛,除了新鲜的蔬菜、水果自身带有少量的益生菌之外,还有来自人体粪便样本、黏膜样本和母乳,有些则来自发酵乳制品、传统发酵植物食品等。但其主要来源是动物肠道正常生理性菌和非肠道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益生菌来源与其特殊的商业化应用关系非常密切;但FAO/WHO专家建议,益生菌特定的生理作用较其来源更重要。因为婴儿出生时肠道实际上是无菌的,人体肠道菌群的来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到现在为止,市场上还未出现基因工程改造的益生菌。
1.3 益生菌作用基本机理概述
益生菌被摄入宿主肠道后,在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与近400种正常菌群汇合,显现出栖生、偏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的关系,改变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宿主的健康(杜震宇,2002)。但是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进展还不够成熟,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①优势种群学说;②菌群屏障学说;③微生物夺氧学说。
人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宿主的影响有利和弊。一方面,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AFC),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可为人体提供一定能量,影响肠粘膜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调节肠腔pH,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途径;人体内复杂且相当稳定的微生物可通过竞争性定植而使外来有机体,包括病原体,很难在体内定居,从而形成一道抵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6] [8]。另一方面,在少数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可能发展成一种病原关系,并可能引起宿主的疾病或死亡。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基因毒性,诱变性或致癌的活性,经过一个长期的释放阶段后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7];而且当有某些因素,如宿主生理、食物、用药等破坏了体内微生物菌相之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衡时,会使某些有害菌或条件致病菌由受抑制状态转为优势菌,引起自体感染[9] [10]。正是出于对人体微生物作用的认识和要发挥微生物区系的有利作用而避免其有害作用的想法,促使了益生菌理论的产生。
1.2 益生菌的定义
益生菌(probiotics),也有译为“益生素、原生菌”等,它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for life——对生命有益,与Antibioties相对立。而它的现代定义则最早在1965年被Lilley和Stillwell阐述为“由一种微生物分泌的刺激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或组织提取物”。后来Fuller又将此定义修改为“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微生物活体制品”[15]。Havenaar等进一步扩展此定义为“单一或混合发酵的微生物,能通过改善内源微生物的性质而对人或动物有益”。而Guarner等提出的更精炼的定义为“当摄入一定量时能对宿主健康有作用的微生物活体”[12]。此后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深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益生菌的含义日趋完善,其定义也屡次被修订,益生菌数量及保健功效方面也都得到进一步丰实[13]。生菌是指“经适量服用后,有益于其宿主健康的活的微生物”,这一定义是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专家组给出的。而国际营养学界则普遍认可益生菌系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此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14]。
虽然目前益生菌保健作用特性的研究并不充分,作用机制理论也不够成熟。还不能确定益生菌能否给人类健康状况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的公众健康的危机,如空肠弯曲杆菌、艰难梭菌、轮状病毒等感染的恶化;免疫妥协人数的增加;病原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等问题,日益要求一种安全、低风险的天然屏障来抑制微生物感染及内源微生物产生的负面影响[11]。因此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无毒副作用,又具有强大生理功效的益生菌制品的研究可能会满足这一要求而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意义。
内存在并正常生活;
能有效的定植于胃肠道中,从而抑制肠内病原体的粘附、定植、复制或有活性;
通过产生抗菌的代谢产物或细菌素,选择性调节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并能对食
物中的病原体起一定抑制作用;
是公认安全的微生物;
准确识别菌(基因、种属、菌株)及其特性,保证具有己证明的安全性;
其制品按合理剂量服用时能具有临床有效性;
1.4 益生菌的特征
益生菌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并非所有益生菌都必须具备所有特点,但用于益生菌制剂时应选择尽可能更多地满足特点的菌株,对研究实践中鉴定益生菌是很好的标准[15] [16] [17] [18],其特征归纳如下:
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胃酸、胃肠内或胰的酶及胆汁消化作用表现出一定抵抗力,从而能在胃肠道
1
1.1 益生菌的产生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总数可达1014个,分别定居于人的肠道、皮肤、阴道、口腔、鼻腔等部位[5]。其中数百种微生物己被确定为与人体共生,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可能简单,也可能很复杂。通过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证实,体内微生物的共栖并不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但与普通动物相比,无菌动物又表现出许多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并且无菌动物对感染更加敏感[6],部分原因是由于免疫系统低下和缺乏所谓的“竞争性定植(Competitive cofonization,是用来描述共栖微生物对外来侵入的病毒产生干扰作用的一个名词)”。正是这些普通动物与无菌动物之间的差异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人体内定居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7]。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益生菌的筛选
姓名:江福萍
学号:211110111
系别:生物工程
专业:生物工程
年级:2011级
指导教师:(签名)
2015年1月5日
前言
益生菌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类人体的生态调节剂[1],可以维持肠道的菌落平衡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2]。其有着重要的理论定义和广泛的生理作用,目前关于益生菌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它的作用机理大都归结为产生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物质[3]。益生菌可以是单一菌株、多种菌株,也可以是他们的代谢产物。目前认为作为益生菌应具备的条件有:无毒性作用和无致病作用,且对宿主细胞有益,能在消化道存活,能在消化道表面定植,能适应胆汁和胃液,可以产生有用的酶类和代谢物,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活性,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