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第九章 高速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应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高速公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 ➢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重要 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 (3)高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 ➢ (4)两条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 ➢ (5)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 时。 ➢ (6)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 交叉时。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教学内容:
1.立体交叉概述 2.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3.立体交叉的布置 4.匝道设计 5.端部设计 6.立体交叉的其他设计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9.1 概 述
▪ 定义: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 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 优点: ▪ 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 ▪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9.1.1 立体交叉的组成
组成部分: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集散车道等。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三路立交 喇叭形立体交叉是是用一个环圈式匝道(转向约为270°)和一个半定 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徐州市谷丰区收费站立交
1.完全互通式立交
(2)子叶式立交:三路立交 子叶式立体交叉是用两个环形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具体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原则、选型、方案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
[关键词]设置原则间距交通量出入口0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高速公路延线会与相邻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等交叉,交叉型式主要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较为复杂。
本文以泸州某高速公路的设计为例,研究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方案。
1高速公路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泸州市,区域内的隆纳高速公路发、厦蓉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均已建成通车,项目路线起点接泸州市泸县境内隆纳高速公路,延线经得胜镇、玄滩镇、毗卢镇等乡镇,向东布设止于毗卢镇,路线全长约41.6Km。
本项目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26m。
为带动及加速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据各路段的交通量调查及预测,结合路网和城镇规划,立体交叉处地形、环境、收费管理等因素,并征求当地政府意见,本项目分别在隆纳高速、荣泸高速、得胜镇、毗卢镇等乡镇共设置7处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研究设计2.1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设置原则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综合考虑交通量、远景规划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地质、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有如下方面:1.相交道路性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考虑相交道路的等级及任务。
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一般地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最小为4公里,最大为30公里。
3.地形地质条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等条件,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立体交叉(简称立交)设计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
1)喇叭形立交:
1)喇叭形立交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线)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线)
2)苜蓿叶式立交
2)苜蓿叶式立交:
(带集散车道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子叶式立交
定向Y形
4)定向Y形立交
4)Y形立交: 半定向Y形
5)半定向X形立交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环形立交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一立交位置的选定?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 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是高速道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统称)必不可 少的组成部分。 优点: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 少了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 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

二、匝道的形式
1.右转弯匝道。
a)斜行(对角线)式 b)平行式 c)外连式
2、左转弯匝道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 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 弯,从左侧汇人相交车 道
2)半直接式,为了克服直 接式匝道从左驶出、从 左驶入在运行上的缺点, 因此改为从右驶出,或 从右驶人的做法。
立交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 正线 匝道 出入口 变速车道第三节Βιβλιοθήκη 立交匝道及选型一、立交匝道
在一个互通式立交处车辆运行无非是两种方式。一 种是直通运行、另一种是转弯运行。这种转弯运行的 道路都应修成分离式的横断面,并给以专门的名称叫 做“匝道”。一条转弯匝道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离开原线的出口; (2)匝道经行的路段; (3)汇人另一路线的人口。
3)间接式——环圈形匝道。左转弯不向左转,却反向向右连续转 270o达到左转目的,形成一个环圈,因而特称为环圈式或反向式。 这种匝道从右侧驶出,从右侧汇入,
三、立交选型
(一)三肢立交
常用的三肢立交 1、小Y型(完全定向式直接式) 2、大Y型(半定向或半直接式) 3、喇叭式 4、子叶式
(二)、四肢立交
1、菱形 2、苜蓿叶式 3、带集散车道的苜蓿叶式 4、部分苜蓿叶式 5、 字式 6、四星式 7、涡轮式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交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三节 立交匝道及选型
第一节 概述
立交: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 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的作用: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 连续运行,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 间和燃料消耗;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 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摘要: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到了飞速发展,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互通式立体交叉能够疏通车流量,减少交通干扰,提升通行能力,相较于传统交通设计形式采取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车辆行驶安全性。
基于此,本文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主要形式与选择原则入手,讨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位置选择,最后提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车辆开始增多,使得交通压力加大,建设立交桥可以提升车辆通行效率,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城市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需要从交通需求、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主要形式与选择原则(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结合使用功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形式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以及枢纽交通互通式立体交叉,其中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和道路等级偏低,并且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当中,主要包括半直连式、喇叭形、环形、菱形,枢纽交通式立体交叉主要用于高速公路等级较高并且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结合项目设计经验常见形式包括涡轮型、三叉型、组合型。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原则互通式立体交叉建设规模和形式主要是分析公路所处地形、公路功能、安全性能以及拆迁可能性,还需要考虑收费站交通量,因此在选型中需要重视以下原则:其一,对于不同公路等级相交设置过程中可以采取菱形立交以及独象限式立交设计方法;其二,多条高速公路等级相同情况下优先选择混合式立交结构形式;其三,高速公路和其它等级公路相交时通常在低等级公路附近设置喇叭形立交或者半苜蓿叶形立交;其四,功能相似的高等级公路相连接由于公路设计车速快,因此转弯匝道也需要确保车辆控制转弯速度,如果高等级公路交通量不大可以设置成为环形匝道,该情况下需要应用混合式立交以及涡轮型立交结构形式;其五,路网密集情况下需要在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加以规划,尤其是对公路网络交通节点合理分配;其六,不同等级公路交叉并且需要设置收费站的情况下通常规划为双喇叭立交结构形式[1]。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1)

a
6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一、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分 分离式:仅设一座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上、下道路的连接不设匝道。这类立交结构简单、占 地少、造价低,但交叉口处车辆不能转弯。适于在高 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间的交叉口修建。 半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间至少有一个平面 冲突点的交叉。适用于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 建造及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受到 限制的交叉口处。部分互通式的代表型式有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a
7
互通式:相交道路中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 交叉。这类交叉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高级交叉型式,匝 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设有专用匝道。适 用于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间的交叉口。其代表 型式有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Y形立交、X形立 交等。
a
8
2.按跨越方式分 上跨:用跨线桥跨过相交道路上方的交叉型式。 这类立交便于施工,造价较低,排水处理容易, 但占地多,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 宜于在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选 用。 下穿:用地道(或隧道)穿过相交道路下方的交 叉型式。这类立交占地少,立面易处理,对视 线和市容影响不大,但工期较长,造价较高,
(1)平行式: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 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 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 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2)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 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并与行 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原则上减速 车道采用直接式。对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采 用直接式。
高速公路与立体交叉线形设计教学PPT

舒适性评价
考虑驾驶员的驾驶感受,评估 线形设计是否提供舒适的行车 环境,如直线段长度、平曲线 半径等。
经济性评价
评估线形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 响,如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 规模和数量。
环保性评价
考虑线形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
。
线形设计优化方法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线形设计参数,如平曲线半径、纵坡坡 度等,提高线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车辆行驶轨迹和线形连续性要求 ,合理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和曲率。
竖曲线设计
01
02
03Leabharlann 竖曲线半径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速度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确保视线良好和行车安 全。
前后坡比值
根据地形变化和设计要求 ,合理确定前后坡的坡度 和坡长,确保线形连续性 和排水顺畅。
竖曲线长度
根据前后坡的坡度和设计 速度,合理确定竖曲线的 长度,确保车辆行驶平稳 。
缓和曲线
在平曲线设计中设置缓和曲线,以减 小车辆行驶的离心力,提高行驶的舒 适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半径
根据车速、车型和交通量等条件确定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 安全性。
坡度与坡长限制
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限制,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 性和安全性。
立体交叉的横断面设计
某立体交叉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流量大,线形设计需充分考虑交通流畅
和行车安全。
02
设计要点
采用合理的交织方式和匝道设计,以提高交通流畅度;注重行车安全,
设置合理的交织区出口和入口;考虑城市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03
案例评价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立体交叉线形设计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
道路立体交叉口设计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第一节概述立体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时,利用“跨线”结构物使其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连接,达到避免车流交叉行驶的目的。
作用: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一、立体交叉的组成1、跨线构造物跨线桥(上跨式)和地下通道(下穿式)(工大一区地下通道)2、正线相交道路的直行车道(见图9-1),组成立交的主体。
3、匝道供进出相交道路(正线)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口与出口进、出正线与匝道相连接的部位5、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在正线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
出口前端为减速车道,入口后端为加速车道。
立体交叉范围:从有与正线有不同之处起所包含的全部区域。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1、目前公路立交一般附设收费站,两立交的间距较大,形式简单规整,但由于车速高,占地大。
2、城市立交一般不收费,间距小,形式各异,受空间限制多,需解决非机动车及行人问题,排水困难,费用高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按结构物形式分类1、上跨式:用跨线桥跨过相交道路(优缺点?)2、下穿式:用地道(隧道)从相交道路下面穿过二、按交通功能分类分离式互通式图$-2分帆式壷玄1、分离式仅设跨线构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无匝道。
2、互通式立交(1)部分互通式立交(各方向不能完全“互通”)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立交。
适用: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安排分期修建时(留好地和接口),高速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或受地形限制无法采用其它形式时。
代表形式:菱形、苜蓿叶式立交①菱形立交保证直行车流的安全、快速通过。
平面交叉设在次线上,仅需一座桥或地道,占地省,经济根据转向交通量的大小和场地条件设置。
尽可能安排车辆右转,平面交叉安 排在次线上。
(2)完全互通式立交所有行车路线均分离交叉,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所有转向车辆均有专 用匝道,各方向“互通”。
通常的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 型、X 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根据相交道路的类别和等级
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铁路、各类道 路交叉; 一级公路与其他公路交叉; 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铁路交叉; 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 大城市机场路与一般路相交。
(2)根据交通量的需要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 路和主干路相交的路口,当进入路口的现况 交通量超过4000~6000(辆/h)(当量小客 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 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 时,可设置立体交叉。
司机判别交通标志的时间 相邻的立体交叉之间应保证足够的距离,使司机预先 看到交通标志。德国规定为600m • 在城市中,主要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与司机的反应 时间等因素来定; • 对高速公路,除主要根据交通使用及交通经济的 观点外,尚要考虑交通技术条件,增加路口的通 行能力,减少路口对干线的交通阻塞影响等因素。 我国规范规定: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互通式立交最小间 距不小于4km,最大间距不大于30km
上跨式立交
下穿式立交
三、立交的分类及其特点
(2)按交通功能分类 分离式立交 ——将主线与相交道路分离,无匝道联系,不能组织转向交通。 互通式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 ——满足全部转向交通要求,各方面车流间无任何冲突点的立交。 苜蓿叶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 定向式、部分定向式立交 部分互通式立交 ——仅能满足部分转向交通或者某些转向交通之间有冲突点的立交。 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立交 部分定向式立交 环形立交 ——从平面环形交叉口发展而来的,全部转向交通放在单独一层, 以环岛形式组织交通。
高速公路各项设计要求均很高,因此,通常要求在立 交范围内,高速公路主线平纵线形尽可能不变或少变。
三、立交的分类及其特点
(1)按主线与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类 上跨式 ——主线(或相交道路)以跨线桥的方式上跨相 交道路(或主线)。 • 优点:线形视距条件好,施工方便,工期较短,对地 下管线影响小,排水容易处理; • 缺点:对环境影响较大,污染相对严重。 下穿式 ——主线(或相交道路)以下挖的地道方式穿越相 交道路(或主线) • 优点: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 • 缺点:排水困难,施工周期长,对地下管线影响大。
立体交叉的组成
下穿式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二、高速公路立交的特点
高速公路立交在我国大多数附设收费口,如何有利于 收费口的设置与管理,是高速公路立交选型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 高速公路所经地区一般建筑物较稀,用地限制不大, 土地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立交占地面积大与立交 结构物多这两者往往取前者; 高速公路设计车速高,因此,立交匝道的设计车速也 较高,选型中要充分考虑行车安全;
A型以外环作为流出匝道,线形指标较高,利于行车。以内环匝道作为流入 匝道,行驶速度由低变高,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较为安全,但内环匝道半径较小, 速度较低,影响车辆进入主线车道,需增长加速车道。 B型以内环匝道为流出匝道,因内环半径小,对从主线车道高速驶出的车辆 存有隐患。但外环线形好,视线开阔,有利流入车辆加速进入高速公路。因此 选择A型或B型应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及地形地物等具体情况选定。通常交通流 量大的应使用外环匝道,路程短捷流畅,交通流量小的应用内环匝道。若流出 流入交通量相当,宜采用A型。在特殊条件下,也可灵活布设为变异喇叭形。
菱形立交
通常用于高速公路与其他次要道路交 叉的情形,在主要道路上直行畅通,左 转交通通过次要道路上的平面交叉口组 织交通。 优点:占地、层次和结构物均很少,造 价低; 缺点:次要道路上交通有冲突,利于集 中收费。
适用于转向交通不平衡且差 别较大的交叉口
优点:充分结合实际交通需求, 节约造价; 缺点:次要方向的交通要绕行。
两层式
三层式 常用于行车要求较高的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或其他等 级较高的道路的立交。 优点:转向匝道行车方向直接明确、线形顺畅,车速 高、通行能力大,地小;
定向式立体交叉
缺点:立交层次多、结构物多、造价高,不便于设置 收费口。
部分定向式立体交叉
常用某些方向交通量较小、行车要 求稍低的立交
优点:将直接式的定向匝道作适当的 绕行,避免多条匝道集中相交,从而 降低立交层次,减少结构造价 缺点:立交的纵断面线形起伏较大, 半直接式匝道的行车条件稍差。(Fra bibliotek)按立交层次数分类
二层式 三层式 四层式 多层式
密云路立交桥
(四层全互通式立交桥)
京津公路立交桥
该立交为大型三层互通立交,为一级枢纽立交。
第三节 、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
——所有进入立交的各向通行能力之和。 主线和相交道路通行能力 参照路段通行能力计算,适当考虑匝道进出口对 直行车的影响。 匝道通行能力 与主线和相交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量、货车比 例、车道数等有关,取下列三值中最小值。 匝道入口处的通行能力 匝道路段的通行能力 匝道出口处的通行能力 交织区段通行能力 与交织区段长度、行车速度、交织区段的交通量 有关。(P.118.图8-19)
1、立交设置考虑的因素
相交道路的类别与等级、设计车速、交通流量和流向、周 边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工程技术与经济、交通安全、环 境和生态
2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公路立交分为:
公路与公路立交 公路与铁路立交 公路与城市道路立交 公路与乡村道路立交
这里所指的是公路与公路立交,包括分离 式和互通式两种
• 交织段长度——是在前一个立体交叉的匝道上车辆 驶入主干线的合流点到后一个立体交叉的主干线车 辆驶出至分流点之间的长度。 • 根据交通量来定,日本最少为150~200m.德国为 2700m
相邻的立体交叉之间应保证足够的距离
• 在城市中,主要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与司机的反应时 间等因素来定; • 对高速公路,除主要根据交通使用及交通经济的观 点外,尚要考虑交通技术条件,增加路口的通行能 力,减少路口对干线的交通阻塞影响等因素。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 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 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 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 转弯行驶。 适用: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 路之间的交叉。
分离式立交
适用于两条高等级公路相 交及开放式收费方式。
优点:功能齐全、通行能力 大、安全、车速较高。 缺点:占地大、左转绕行距 离稍长;
3、公路设置立交的条件
高速公路与其他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交,交叉类型除 在控制出入的地点设置互通式以外,其他都为分离式; 高速与其他城市道路交叉,必须是立交; 一级与其他公路交叉,尽量采用立体交叉,类型可用分离 或互通式
4、公路设置互通立交的条件
高速与一级或其他繁忙的等级公路交叉时需采用互通式立交 高速、一级与通往重要港口、机场、车站或旅游胜地的公路 高速、一级同通往大城市、重要政治与经济中心。重点矿区 的公路; 高速、一级与通往重要交通源的支线起点处。
直连式互通式立交就是左转弯匝道均从左方分流后左转而从 左汇流的直连式匝道组成的互通式立交,使左转弯车辆在直 接定向型匝道上由一个方向的车道左侧驶出,以较好的线形 和较短捷的路线直接进入另一方向的连接车道而完成左转运 行,如图所示。由于车辆直接左转弯,方向明确,结构紧凑, 路线短捷,利于行车,通行能力大,但跨线桥较多,把两层 跨线桥分设在三处,造价较高,适用于两条高速公路相交、 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交,京福高速公路南平南互通就是 采用该型式。
• 设置间距若太大,不能满足其交通需要,且对高速路的 潜在功能发挥不充分; • 反之,间距过密,降低交通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增加 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一般考虑以下几方面:
立交服务区域的大小
• 交通的需求和其服务的城镇或其他节点的规模大小 • 一般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区周围的立交间距为5~10km
要有足够的交织段长度
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长条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带集散车道形)
子叶式立交
适用于三路交叉的情形。
优点:在相交道路上设置一 个收费口即可解决全 部方向的收费; 缺点:匝道绕行距离相对 较长,当相交道路 下穿时视距常受限 制。
喇叭形立体交叉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线)
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
子牙河立交桥
环形立交(三层)
适用于高速公路与一条或多条次要道路相交的情况。 优点:占地少、层次相对少、 结构简单; 缺点:环岛上行驶车速慢、通行能力不大。
三路环形立交
四路环形立交
城市环形立交(四层)
多路立交
三、立交的分类及其特点
(3)按相交道路条数分类
三路交叉——“T”形或“Y”形 四路交叉——“十”形或“X”形 多路交叉——采用环形立交 采用喇叭形、 苜蓿叶形立交
三、高速公路立交设置的位置
1、立交位置选择: 考虑因素: 现状公路网 规划公路网 地形与地物条件 立交前后的其他立交、桥梁、隧道等构造物 立交附近的城镇规划 立交周围其他运输设施等
2、立交的间距 考虑原则如下:保证主线的行车质量同时满足周 边的服务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立交:
第九章 高速公路 立体交叉设计
第九章 高速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第二节 高速公路立交的常用形式 第三节 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 第四节 高速公路立交设计
第一节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概述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高速公路立交设置的位置
一、概述
立体交叉:
指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相互交 叉时,用跨线桥或地道使两条路线在不 同的水平面上通过的交叉形式。
半直连式互通式立交是设置半直接定向型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 弯的,即车辆先从右方分流略作右转弯后左转并从右方汇流的 半直连式匝道组成的互通式立交,如图所示。行车条件较好, 通行能力较大,但跨线桥较多,造价较高,适用于两条高速公 路相交,交通量相对较小的枢纽互通式立交,京福高速公路青 口互通就是采用这种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