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合集下载
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立体交叉的组成: 1.跨线构造物:它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 主体构造物,包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上跨 式)以及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下穿式)。
2.正线:它是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 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 引道和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
3.匝道:它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 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包括匝道 与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的跨线桥(或地道)。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相交道路等级高时应采用完全互通式立交; ➢交通量大、行车速度高的行车方向要求线形标准高、 路线短捷、纵坡平缓; ➢在城市道路上,若使机、非交通量都很大的车流分 离行驶,可采用三层或四层式立交。 2.立交形式应与环境相协调和周围建筑设施分布相 适应,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工程营运经济,造型美 观,结构新颖合理。 3.近远期结合。既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 用,又考虑远期交通需要而改建提高的可能。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立体交叉口的组成及设置条件 二、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适用条件 三、立交规划 四、立交设计
设计任务:正确立体交叉口形式和规模、完成线位设计, 包括匝道、端部和其他方法等。
2.正线:它是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 车行道。主要包括连接跨线构造物两端到地坪标高的 引道和交叉范围内引道以外的直行路段。
3.匝道:它是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供上、 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有时包括匝道 与正线以及匝道与匝道之间的的跨线桥(或地道)。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立交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确保行车安全畅通和车流的连续。 ➢相交道路等级高时应采用完全互通式立交; ➢交通量大、行车速度高的行车方向要求线形标准高、 路线短捷、纵坡平缓; ➢在城市道路上,若使机、非交通量都很大的车流分 离行驶,可采用三层或四层式立交。 2.立交形式应与环境相协调和周围建筑设施分布相 适应,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工程营运经济,造型美 观,结构新颖合理。 3.近远期结合。既考虑近期交通要求,减少投资费 用,又考虑远期交通需要而改建提高的可能。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立体交叉口的组成及设置条件 二、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及适用条件 三、立交规划 四、立交设计
设计任务:正确立体交叉口形式和规模、完成线位设计, 包括匝道、端部和其他方法等。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 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费用等条件选定。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2.匝道回旋线参数:
主线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常用收费立交的形式 1)三路收费立交:多采用喇叭形、y形及子叶式立交,只需 一个设在支线上的收费站。 2)四路收费立交: 一般只设1个收费站。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二、变速车道设计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 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 道。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 1.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 直接式
(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三)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第四节 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左转匝道。 1.右转匝道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9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

(1)加减速车道长度 (2)渐变段长度
变速车道的形式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3737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辅助车道 1、基本车道数 2、车道平衡原则
(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 道路上所有车道数的总和减一; (2)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以后分岔道路的所有车道数 总和减一; (3)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
Return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1515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October 13 October 13
T型喇叭式立体交叉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第一节 概 述
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铁路)在
不同高程相互交叉的连线方式。
立体交叉的作用:减少或消灭了冲突点。使通过交叉口
的交通安全、快速、经济、适用。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
1、正线(或主线);2、跨线构造物;3、匝道 4、出口与入口;5、变速车道;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环圈式左转匝道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2929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变速车道的形式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3737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辅助车道 1、基本车道数 2、车道平衡原则
(1)两条车流合流以后正线上的车道数应不少于合流前交汇 道路上所有车道数的总和减一; (2)正线上车道数应不少于分流以后分岔道路的所有车道数 总和减一; (3)正线上的车道数每次减少不应多于一条。
Return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1515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October 13 October 13
T型喇叭式立体交叉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第一节 概 述
立体交叉: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铁路)在
不同高程相互交叉的连线方式。
立体交叉的作用:减少或消灭了冲突点。使通过交叉口
的交通安全、快速、经济、适用。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
1、正线(或主线);2、跨线构造物;3、匝道 4、出口与入口;5、变速车道;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环圈式左转匝道
October 13 October 13
Yang L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EFU
2929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

出口的位置必须明显,最好设置在立交构造物之 前,以便驾驶员及早识别,顺利驶出。入口则以位于 立交构造物之后对行车安全较为有利。
二、匝道的形式
1.右转弯匝道。
a)斜行(对角线)式 b)平行式 c)外连式
2、左转弯匝道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 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 弯,从左侧汇人相交车 道
2)半直接式,为了克服直 接式匝道从左驶出、从 左驶入在运行上的缺点, 因此改为从右驶出,或 从右驶人的做法。
立交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 正线 匝道 出入口 变速车道第三节Βιβλιοθήκη 立交匝道及选型一、立交匝道
在一个互通式立交处车辆运行无非是两种方式。一 种是直通运行、另一种是转弯运行。这种转弯运行的 道路都应修成分离式的横断面,并给以专门的名称叫 做“匝道”。一条转弯匝道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离开原线的出口; (2)匝道经行的路段; (3)汇人另一路线的人口。
3)间接式——环圈形匝道。左转弯不向左转,却反向向右连续转 270o达到左转目的,形成一个环圈,因而特称为环圈式或反向式。 这种匝道从右侧驶出,从右侧汇入,
三、立交选型
(一)三肢立交
常用的三肢立交 1、小Y型(完全定向式直接式) 2、大Y型(半定向或半直接式) 3、喇叭式 4、子叶式
(二)、四肢立交
1、菱形 2、苜蓿叶式 3、带集散车道的苜蓿叶式 4、部分苜蓿叶式 5、 字式 6、四星式 7、涡轮式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交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三节 立交匝道及选型
第一节 概述
立交: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 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的作用: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 连续运行,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 间和燃料消耗;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 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二、匝道的形式
1.右转弯匝道。
a)斜行(对角线)式 b)平行式 c)外连式
2、左转弯匝道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 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 弯,从左侧汇人相交车 道
2)半直接式,为了克服直 接式匝道从左驶出、从 左驶入在运行上的缺点, 因此改为从右驶出,或 从右驶人的做法。
立交的组成:
跨线构造物 正线 匝道 出入口 变速车道第三节Βιβλιοθήκη 立交匝道及选型一、立交匝道
在一个互通式立交处车辆运行无非是两种方式。一 种是直通运行、另一种是转弯运行。这种转弯运行的 道路都应修成分离式的横断面,并给以专门的名称叫 做“匝道”。一条转弯匝道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离开原线的出口; (2)匝道经行的路段; (3)汇人另一路线的人口。
3)间接式——环圈形匝道。左转弯不向左转,却反向向右连续转 270o达到左转目的,形成一个环圈,因而特称为环圈式或反向式。 这种匝道从右侧驶出,从右侧汇入,
三、立交选型
(一)三肢立交
常用的三肢立交 1、小Y型(完全定向式直接式) 2、大Y型(半定向或半直接式) 3、喇叭式 4、子叶式
(二)、四肢立交
1、菱形 2、苜蓿叶式 3、带集散车道的苜蓿叶式 4、部分苜蓿叶式 5、 字式 6、四星式 7、涡轮式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交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第三节 立交匝道及选型
第一节 概述
立交: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 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立交的作用: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车流 连续运行,提高了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 间和燃料消耗;控制相交道路车辆的出 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第九章 立体交叉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Y形立体交叉
特点:用定向或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形似Y字。 适用条件:各方向交通量都很大的三路枢纽互通。
定向式Y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Y形立体交叉
半定向式Y形立体交叉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X形立体交叉
特点:又称半定向式立体交叉。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一、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1、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 2、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 叉方式。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二、按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分类
1、分离式立体交叉 1)特点: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上、下道路间无匝道 连接。 2)适用条件
1)相交道路的等级
2)相交道路的性质 3)相交道路的任务
4)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5)人口数量 6)地形条件
7)经济条件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2、立体交叉的间距:综合以下因素考虑确定
1)满足交通密度的要求
2)满足交织段长度的要求 3)满足设置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要求 4)满足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
(km/h)
相交道路的设计速度(km/h) 120 80 60 50 40
80
60 50 40
60-40
50-40 —— ——
50-40
45-35 40-30 ——
——
40-30 35-25 30-20
——
—— 30-20 30-20
——
—— —— 25-20
第四节 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设计依据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1)

a
6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
一、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分 分离式:仅设一座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上、下道路的连接不设匝道。这类立交结构简单、占 地少、造价低,但交叉口处车辆不能转弯。适于在高 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间的交叉口修建。 半互通式: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间至少有一个平面 冲突点的交叉。适用于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 建造及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受到 限制的交叉口处。部分互通式的代表型式有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a
7
互通式:相交道路中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 交叉。这类交叉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高级交叉型式,匝 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设有专用匝道。适 用于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间的交叉口。其代表 型式有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Y形立交、X形立 交等。
a
8
2.按跨越方式分 上跨:用跨线桥跨过相交道路上方的交叉型式。 这类立交便于施工,造价较低,排水处理容易, 但占地多,引道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 宜于在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选 用。 下穿:用地道(或隧道)穿过相交道路下方的交 叉型式。这类立交占地少,立面易处理,对视 线和市容影响不大,但工期较长,造价较高,
(1)平行式:是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 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 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 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2)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 成一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并与行 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原则上减速 车道采用直接式。对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采 用直接式。
交通运输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课件

第四节 匝道设计
1.右转匝道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第31页/共38页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 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第32页/共38页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 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第35页/共38页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 达到左转的目的。 特点: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形指标差。
第36页/共38页
第37页/共38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38页/共38页
三路立交
第26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 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第27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第28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第29页/共38页
3.环形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 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
多路立交
第30页/共38页
第11页/共38页
9.2 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特点
9.2.2 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
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
方向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第12页/共38页
1. 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

(五)、匝道的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六)、匝道的横断面设计 1、宽度的确定 2、横坡、超高与加宽的确定 3、超高缓和段的长度 4、超高过度方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七)、匝道的最小净距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变速车道的设计 1)直接式 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 条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其特点是线形平顺 并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 识别。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对加速车 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2)、四岔立交 a、菱形立交
菱形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b、苜蓿叶形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c、部分苜蓿叶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d、定向型立交 e、半定向型立交 f、环形立交
环形立交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匝道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2、左转匝道 (1)、直接式
左出左进式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2)、半直接式
右出右进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左出右进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右出左进式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三)、匝道的设计速度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四)、匝道的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二、立交的组成部分 1、跨线构造物 2、正线 3、匝道 4、出口与入口 5、变速车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5)X形立交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对角左转匝道拉开布置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
织路段的交叉 。
三路立交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使用,且有交
织路段的交叉 。
四路立交
3.环形立交 ▪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道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一级公路同其它公路交叉,应尽量采用立体交叉。交叉类型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分离式立体交叉。(部 分立交)
一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可采 用立体交叉。(个别立交)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往 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要港口、 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交。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 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方向 行车干扰较小,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1.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修建时,高速道 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用地和地形等限制时可采用这种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
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 入口
出口
二、 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一、按结构物形式分类 1.上跨式:用跨线桥从相交道路上方跨过的交叉方式。 特点: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排水易处理,但占地大,引道 较长,高架桥影响视线和市容,宜用于市区以外或周围有高 大建筑物处。 2.下穿式:用地道(或隧道)从相交道路下方穿过的交叉 方式。 特点:占地较少,立面易处理,对视线和市容影响小,但施 工期较长,造价较高,排水困难。多用于市区。
(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主要线形设计
第一部分: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 右转匝道、左转匝道。 ▪ 1.右转匝道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车辆直接从左 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织路段的交叉 。
多路立交
3.环形立交
3.环形立交
4.涡轮式立交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规划与选型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一)立交位置的选定
一般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 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二)立交的间距
公路: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10km; 一般地 区为15km~25kmm。最大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最小 间距不应小于4km。
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的间距一般比公路小,但最小间距 按正线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60km和50km/h,分别采用 1km、0.9km和0.8km。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二)宜采用立体交叉的情况
高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除在控 制出入的地点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 (全部立交)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一)分离式立交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 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 辆不能转弯行驶。 适用: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的交叉。
二、按交通功能分类
(一)分离式立交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 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立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 辆不能转弯行驶。 适用: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的交叉。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大, 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市道路 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 4000辆/小时~6000辆/小时 (小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 3.经济条件:经对投资成本、运营费用和安全性分析,设置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效益投资比和社会效益等大于设置平面交 叉时。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线)
1)喇叭形立交: 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线)
1)喇叭形立交:
1)喇叭形立交:
2)苜蓿叶式立交:
2)苜蓿叶式立交: (带集散车道形)
2)苜蓿叶式立交:
3)子叶式立交:
3)子叶式立交:
4)Y形立交:
定向Y形
4)Y形立交:
4)Y形立交:
半定向Y形
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 第一节 概 述 ▪ 定义:立体交叉(简称立交)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
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 立交是高速道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统称)必不可
少的组成部分。
▪ 优点:①使各方向车流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行驶,消除或减 少了冲突点;
▪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