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信》阅读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15分)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5.阅读①、②段,分析作者摆出了敌方什么样的论据和论点。
(4分)敌方论据:敌方论点:16.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针锋相对的论点?(2分)17.阅读第⑨段,文中画线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18.文中加黑的字是文章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检察机关删去的,试着说说被删去的原因和重新发表又加以恢复的作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答案

量为目 标,全 面实施 素质教 育。
本 学期教
研组重 点加强 对教师 评课的 指导, 使教师
的评课 规范化 ,系统 化,定 期举行 主题教
学沙龙 和“会 诊式行 动研究 ”,促 进新教
师的成 长,加 快我镇 小学语 文教师 队伍成
长速度 和小学 语文教 育质量 的全面 提高。
结合区 里的活 动安排 ,开展 各项有 意义的
情讴歌和赞美。 16.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 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 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 20 年献血 6 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 区群众捐款 12 万元,先后资助了 180 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 洗。最美教师张丽莉放学时在路边疏导学生, 一辆客车失控轧向学生, 她奋力将 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压在车底,失去了双腿。罗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 歼 -15 研制现场总指挥,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六 月份: 、收集课
、组织 好高考 题活动 材料。
的复习 迎考工 作。
20 19学 年春季
学期小 学语 文组教
研计划
坚 持以《 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纲 要》为 指导, 认真学 习贯彻
课程改 革精神 ,以贯 彻实施 基础教 育课程
一 、指导 思想 改革为 核心, 以研究
课堂教
学为重 点,以
促进教 师队伍 建设为 根本, 以提高 教学质
教研组
工作计 划范文 工作计 划 计划
计划 作计划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20X 年化 学生物 教研组 中 学生物 教研组 工作计 第 一学期 生物教 研组工
计划 计划 划 作计划
部编版教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题答案

也不是“自信”。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 力”,现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 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 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仿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有一身正气 的人,有为民图利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即使岁月流 逝,也掩不住他们明珠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精神。
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 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 与同学交流。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 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 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奋起反抗反动统治的革 命者和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如陈涉、李自成、 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 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 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 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参考答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二、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 论证过程。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 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三、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交代时代背景,表明自己为何而写。(2)先摆 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 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以及答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以及答案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小题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分析: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命审题单位:武汉六中语文学科组审题单位:圆创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第一中学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1日上午8:00—10:30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属于在认识和实践、言论和行为相结合的基础上,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它的主体是民族、国家、政党及其成员。
有三层内涵:一是文化自知。
领悟自身历史发展精髓,尊重自身优良传统禀赋,肯定自身有价值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自信的前提,是要知道昨天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今天承享着什么样的文化,明天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自知,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二是文化自行。
努力在日常行为和社会实践中从容躬行和实践被自己认可的文化规范,具体展示其风貌特征。
文化自信不只是个理论认识问题,自信的表现也不光在如何讲、怎样看,关键还在怎样行。
文化犹如空气,人们时时呼吸而不觉,对某种文化的自信,必然潜移默化于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当中。
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是文化自新。
文化自信与重复式的墨守成规不是一回事情。
要根据时代条件、与时俱进地对既有文化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之所以可贵,在于它能激发原有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由此,文化自信不是固定人群对既有文化规范的被动承担,而是一种科学态度。
2023届高三t8联考语文

2023届高三t8联考语文2023届高三t8联考语文 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小俊语文”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材料二:“小俊语文”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儒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2. 文中第二、三节中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吗?请写出其具体含义。
(2分)3.上面语段的敌论据是什么(2分)4.为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5.前人用他们的青春诠释了“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含义。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呢?当看到高手举重若轻时,人们会心生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快速成为高手,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一点儿天赋或者运气,前期学得不错,有些人就认为自己对某些技能已经有手到擒来的本领,自视过高,却常常在实际操作中出问题,这种现象被称为“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似乎是专门为了“坑人”而诞生的,它不仅会让人高估自己的优势,还会让人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变得越来越盲目。
比如,有些人自学几套拳法,就觉得自己是武林高手,找人挑战,没过几招就被对手打倒在地。
可见,在没有扎实掌握一项技能时,就急着进行实战,表面上看提高了效率,但出错率也变高了,反而让成功之路更加艰难。
不过,只要一个人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就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能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不足。
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简称尊重需要。
当尊重需要无法被满足时,就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自卑感。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会让人心情舒畅,进而给人带来力量和信心,但是过度看重这种需要,反而会让自己变得脆弱。
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尊心,过度关注并赞扬自己,结果发展成了“自恋者”。
自恋者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
自恋,最早出现在一个人的婴儿期,因为婴儿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太多认知,会处于一种“全世界围着自己转”的自恋状态中。
随着婴儿长大,与外界接触逐渐增多,大部分人会变得不那么自恋。
然而,有些人在成年后依旧过度自恋,幻想自己拥有巨大的成就,同时,内心深处还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十分需要他人的关注和赞美,也不会将心比心地关心他人,常常难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自恋发展成为其性格中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人就患上了“自恋型人格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信》阅读答案
论自信
①萨特说过:“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林肯一生屡遭挫败,
他曾经两次经商失利,八次竞选落败,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着自信和坚持,最
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②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自信心最为重要。古今中外,已不知有多少人谈及过
这一条关于成功的格言。正因为讲得太多了,就被视为老生常谈,因而又为多数
人忽视。
③当然,成功的准则并不是说,只要你相信自己伟大,你就必定能成功,而
仅仅是说,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你就无法成功。实际情况确是如此。如果
你认为自己平平庸庸,你就会自视为平平庸庸,别人也就把你看作平平庸庸,而
结果你就果真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终生被埋没在平平庸庸之中;如果你自认
为优秀,或至少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优秀的,那么你这种自我感
觉会从你的表现中流露出来,别人就会有所感受,你也将为他们的感受所影响,
从而增强你的自信,结果你就真可能变得优秀了——虽然事实上你也许并不一定
具备那种优秀的条件。
④常言道:自信方能自强。能自信才能有知难而进的斗士勇气,才能有临渊
不惊、不惧的英雄本色。 自信的卞和即使被斩去了双腿,也坚称怀里的石头是
美玉;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比赛中,坚持组委会给自己的乐谱出了错,这份自
信为他赢得了大赛的桂冠; ……你想成功,就应当开始培育你的自信心,直到
你有了成功的记录使它得到支持为止。
⑤现实生活中,要保持你的自信完整而不受损伤,往往并不容易。大凡有价
值的工作,均难免有使你的自信心受到各种打击的遭遇:挫折,失败,当面的指
责,别人把你的创见攻击得体无完肤,还要嘲弄你,在你采取你认为有效的措施
埋头苦干一番之后,却被人证明是错误的等等。当你面对这些情况时,好的方法
就是保持你的心理平衡。你必须牢牢记住,在你似乎进展最小的时候,却正是你
进展最大的时候。实际的情况通常是,你在事业生涯中摇摆不稳时,往往正是你
的一个转折点,你将由某一种情况过渡到另一种更佳的情况中去。“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正是这种情形。
⑥从另一方面看,某些人的问题倒不在于自信心的不够,而在于过分自信。
过分的自信,将使你步入考虑欠周的冒险,为你带来永久的损害。缺乏自信固然
阻碍成功,过分自信却足以扼杀成功的事业。在事业的高峰期,控制自己过于膨
胀的自信心,对很多成功者而言都是极有益处的。
⑦当然,从整体上说,一个自认为优秀的人,通常会有优秀的表现;一个认
定自己为优秀的人,几乎必然都会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原文有删改)
小题1:针对自信,作者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论点。(2分)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萨特的名言和林肯的故事有哪些作用?(3分)
小题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请给文章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小题5:文章认为“一个自认为优秀的人,通常会有优秀的表现”,请你另选
角度写一段议论的话,表述你个性的见解。(不少于80字)(5分)
一个_______的人,通常会有优秀的表现。
参考答案:
小题1: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自信心最为重要。 (共2分)
小题1:引出下面的论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大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你就无法成功的观
点。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小题1:示例1:自信的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军,稳坐空城,直至吓跑了对
手;
示例2: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坚信中国有石油,他的自信最终为我国摘去
了“贫油国”的帽子。
小题1:示例1:一个乐观的人,通常会有优秀的表现。乐观可以打败斤斤计
较、患得患失的小气;乐观可以甩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的自我封闭;乐观可以
消除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的怯懦。乐观者在忧患中总能看到一线闪光的希望,自
然也就会有优秀的表现,得到成功的机遇。
示例2:一个宽容的人,通常会有优秀的表现。蔺相如宽容了廉颇的羞辱,
为后世留下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曼德拉邀请住监狱时的看守参加自己的总统就职
典礼,成为了他引领南非走向和平发展的起点。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
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 人获取更大的成功。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1分,内容具体且能支撑观点2分,语言表
述2分。共5分)
略
搜集整理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