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数控技术,简称数控。
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数控机床在切割时稳定性研究2、数控机床机械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3、重型汽车纵梁数控冲孔机控制系统技改研究与应用4、基于数字化编码-播放体系结构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数控系统5、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机床多目标优选法研究6、基于CBR技术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7、面向PDC钻头的三轴数控机床改进模块研究8、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数控机床控制算法设计9、数控系统小线段平滑过渡算法的半硬件仿真与验证10、数控车床液压系统的设计分析11、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2、数控机床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方法13、数控机床系统稳定性研究14、数控机床专家诊断系统浅析15、双枪纵缝数控焊接机床控制系统设计16、数控机床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分析与实现17、数控加工中心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探讨18、巧用综合编程方式提高数控铣加工效率初探19、数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20、数控车床薄壁零件的加工21、浅谈数控铣加工要素及编制22、数控超精密加工精度控制研究23、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使用分析24、数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与增长研究26、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改进方法研究27、关于数控加工工艺标准化的探讨28、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策略29、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30、数控张拉技术在预应力梁预制工程中的应用3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32、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33、浅谈互联网技术在数控机床管理与维修中的应用34、数控机床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35、普通机床改造数控机床的技术要点36、模具制造的数控加工技术探讨37、谈便捷化学习在数控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38、提高数控编程加工效率的技术研究及其应用39、数控技术在木材加工装备中的运用40、软笔书法文字的数控加工技术41、数控机床电气安全检测技术探讨42、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现状与对策43、智能数控机床及其技术体系框架44、插补技术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45、浅论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制造的促进作用46、浅谈数控技术课程改革47、数控机床控制技术与机床维修48、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49、基于CATIA平底铣刀五轴数控编程技术研究50、浅谈《数控编程》课程的课件制作技巧51、数控编程的路径优化分析52、浅谈数控编程在教学中的体会53、数控编程实验的'分析和优化54、《数控编程学习与实践》课程建设及实施56、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关键问题分析57、一种数控编程阵列特征的识别算法58、运用参数化方法提升数控加工编程的效率59、优化数控编程提高加工效率60、梯形螺纹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研究61、新时期机械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探究62、非圆曲线数控编程技巧63、数控PLC编程常见问题64、数控考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65、高职高专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兴趣班研究66、数控程序编制中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67、数控设备操作检修工作中的几点体会68、研究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69、数控车床长盘液压缸漏油修复70、数控车间供电质量缺陷及对策71、编制CNC数控程序应注意的问题72、数控机床编码器的电池盒与电池更换73、浅谈数控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74、数控机床维修的具体措施分析75、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76、试论薄壁零件数控车工的加工工艺77、浅谈数控铣削的精度控制78、试论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维护79、数控机床综合误差补偿研究80、数控铣床手动对刀的常用方法81、浅谈数控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82、基于工艺特征的数控编程方法研究83、数控机床变频器故障维修84、移动式数控火焰切割机料架研制85、某航空整体叶轮高效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86、双凸板材件的数控渐进成形研究87、高精度数控丝杠车床母丝杠结构的设计88、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率的方法探讨89、影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因素及方法分析90、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综合分析91、数控机床气液增压式打刀缸结构改进研究92、数控加工实习课程改革浅谈93、薄壁管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94、机床数控部分硬件设计95、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控铣削加工切削参数优化96、如何在中职数控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97、数控加工机械零件中的专用夹具设计研究98、试论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99、数控液压缸控制性能的仿真与试验研究100、数控仿真软件及其在机床修调中的应用。
数控论文引言数控加工工艺论文

数控论文引言数控加工工艺论文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课程开发摘要:结合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课程开发,探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
在课程内容的开发方面,运用成组技术的相似性原理,提出以“复合零件法”和“复合路线法”进行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了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值得类似课程开发的借鉴。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工艺;教学载体;学习情境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受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种类型教育已呈现出独自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工学结合,这点已被职业教育、企业及社会认同。
从高等职业教育在数控加工技术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结合国家、省级和地方等级别的数控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以及现代制造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等方面来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探索一条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企业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的途径,改革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不仅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且切合实际。
国内高职院校已有开发类似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都比较明确,但课程开发的学习情境设计环节还有所欠缺。
文章结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培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的改革为实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流程的探讨1.1 课程开发要紧扣专业改革与建设开发和改革一门课程一定要立足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而定。
以此推论,课程是要分担或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而确定课程的性质,即该门课是一般课程、主干课程还是核心课程。
若课程的建设脱离专业建设,则课程只是孤立的培训教本。
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例。
2004年,社会紧缺数控机床操作工60万人,教育部已将数控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之一,从2005年安徽区域的2年制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至2008年就结束了2年制的招生。
实验课教学改革及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课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因此,实验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从实验课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实践验证了改革的效果。
一、实验课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陈旧当前,许多高校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仍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实验内容与实际生产、科学研究联系不大,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培养。
3. 实验资源不足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资源往往不足,导致实验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同时,部分高校实验课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实验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缓慢。
4.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实验课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对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必要性1.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实验课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2. 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课教学改革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验课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1)增加实验课的实践性、创新性,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
(2)调整实验课课程体系,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理论(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课程教学改革旨在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及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1. 优化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优化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减少重复性、低效性课程。
(2)加强课程整合。
打破学科界限,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能力、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创新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开展项目式教学。
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提高教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意识。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教学改革理论1. 系统论系统论认为,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
系统论强调课程改革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协同性。
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认为,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高职数控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129·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0-0129-01高职数控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赵艳芝,张瑞敏(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3)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由于电工电子知识内容抽象,涉及面较广,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好、不好学。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一些实操的技能,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数控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16.20.129《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数控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在课程设置结构中,它处在“专业基础课”位置,是一门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校数控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这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繁多、内容重复,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必需、够用、简明、精干”的指导思想;实践性重视不够,反映最新技术内容少;过多强调各部分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占用了相当多的学时,因而无法讲授更多的新知识,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实验内容单一,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少,因而学了许多东西仍不会用,动手能力仍较差。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追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组织注重基本知识和实例教学相结合,基础知识为实例服务,在实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促进知识消化理解。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出发 ,不断改革课程实践教 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 提高教学质量。
一
、
目前 实践教 学现 状
目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 题 主要有 以下 几方 面 。 1 . 课程实践性强 , 实践环节学时少 , 以保证在有 难 限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 的工程意识 、 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内实验学时少 , . 课 开设的实验 内容 以验证性实 验为主, 缺少 自主性 、 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由于 课时少 , 可设实验内容多 , 国内一些高校该课程不包括 课 内实验闭 。
收稿 日期 :0 卜 0 — 3 2 1 9 1
图 1机 械制 造技 术基 础课程 实践 教 学 内容体 系
作者简介 : 朱从容 (99 )男, 16一 , 浙江舟山人 , 浙江海洋学院机 电学院教授 , 主要从 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 动化研究。 基金 项 目 : 江省新世 纪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革项 目“ 向应 用型人 才培 养的机械 制 造技 术基 础课 程教 学 改革 与 实践” 浙 面
S ra O.9 eilN 9 3
■教 学改革 与创新
机械 制造 技术基础 课程 实践教 学 改革探讨
朱 从容
( 江海洋学院, 浙 浙江 舟 山 3 60 ) 10 0 摘 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 术基础课程 , 该课程在机械 类专业学生的知
识结构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针对 目前机械制造技 术基础课程 实践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 , 构建 了实践教 学
关于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基 本 保 障 , 学 校 积 极 调 整 办 学 思 路 , 加 大 投 入 ,不 断 完
一
体化教学 IN E R TO E C Ia T G A I N A HH l T
善 实 习 实 训 场 所 。 2 0 年 ,投 入 了 几 百 万 元 , 引 进 了 一 08 批 数 控 操 作 实 训 设 备 , 建 立 了 实 习 实 训 车 间 和 数 控 加 工 仿 真 实 训 机 房 , 2 1 又 构 建 了 一 体 化 教 室 ,包 括 资 讯 0l 年
础 能 力 为 核 心 , 以发 展 迁 移 能 力 为 最 高层 次 。 实 践 教 学 设
立 基 本 技 能 、 专 业 技 能 、 创 新 技 能和 职 业 技 能 四 大 模 块 。
5. 体 化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的 选 用 一
区 、 工 具 区 、 教 学 区 、 研 讨 区 等 区 域 ,采 取 多 种 措 施 ,
一
法 。通过
‘ 化 教 学 , 可 以达 到 以 下 几 个 转 变 : 教 学 从 体
“知 识 的 传 递 ” 向 “知 识的 处 理 和 转 换 ”转 变 ; 教 师 从 “单 一 型 ” 向 “行 为 引 导 型 ” 转 变 ; 学 生 由 “被 动 接 受
的模 仿型 ” 向 “ 动实 践、手 脑 并用 的创新 型 ”转变 ; 主
施 是:
教 育 者 的综 合 素 质 , 采 用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往 往 由 一位 教 师 或 一 组 教 师 在 共 同 制 定 教 学 内 容 、 教 学 方 法 与 进 度 内 容 的 情 况 下 实 施 教 学 , 使 受 教 育 者 能 将 所 学 的 理 论 知 识 及 时 消 化 吸 收 ,这 是 一 种 立 竿 见 影 的 教 学 方
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设想(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然而,当前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
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目标1. 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优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完善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三、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1)更新教材: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2)引入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
(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让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场所进行实际操作。
2. 改进教学方法(1)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参与讨论,课后巩固知识。
(3)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提高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优化师资队伍(1)引进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师等担任实践课程教师。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践课程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合作等,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4. 完善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建立实践课程评价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在本科“数控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融合科研成果,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构建了新型交互式教学模式;综合应用软件、半实物仿真与实际操作,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环节。
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制造业领域的重大变革。
数控技术的水准和普及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将会逐步提高,同时也拉动了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本科教学,为社会培养所急需的数控人才义不容辞。
本科教学不同于高职高专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目标,既要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学术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应用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数控技术”教学组对该课程进行了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但更强调培养思维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 了解学生特点和知识结构
大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但也个性十足。
如果不能激发其对课程的兴趣,对该课程的热情会很快衰退。
“数控技术”是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现代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及光电磁等多学科技术的融合,需要多学科的预备知识。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对学生前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我校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几经修订后,以前的先修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机电控制系统”等已经不能在“数控技术”课程讲授前修完。
针对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现状,我们修改了教学大纲和计划,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
例如,在引入伺服控制系统之前,先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并对教学大纲做相应的调整,为成功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提供了前提条件。
2. 课程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
大学授课不能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所学知识的融合,这也正是启发式教学的主旨。
但启发式教学绝不是课堂提问那么简单,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而思考的问题必须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数控技术”的授课中,我们将授课内容与教师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实施启发式教学。
例如,当前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发展神速,促进了数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们将我校正在研究的开放数控、STEP-NC(面向对象
的新型数控编程数据接口国际标准)等成果介绍给大家,启发学生对数控技术发展方向和国内外数控技术差距的思考。
又如,学生普遍对机器人技术比较感兴趣,我们将我校在机器人方面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机器人这种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与课程所讲授的数控机床的区别,两者能不能进行融合。
再如,在伺服系统一章,讲授了交流伺服相对于直流伺服的优越性,反过来启发学生思考当前直流伺服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
科研成果的引入,启发性问题的提出,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但思考的结果如何来体现?我们采用的是大作业的形式,将问题布置给学生。
通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以大作业的形式来实施启发性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调研、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考核。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
为了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在“数控技术”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 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避免板书内容的直接转移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重点放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形象化的知识点上。
例如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自动装夹、对刀操作及光栅尺、编码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应用影像或flash动画替代干巴巴的文字描述,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力求重点突出,文字精练。
包含章节的全部知识细节和大量文字的课件,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也容易造成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
课件的制作要小巧、方便、简捷,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发挥教学艺术。
3. 综合应用多种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交互式课件。
交互式课件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人机交互,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网络时代。
“数控技术”授课必须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课堂外的交互式教学。
我们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网站。
利用网站实现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公开,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展示,教师与学生的在线或离线交互。
在网站上,我们提供和链接了许多对课程教学有益的教学资源,并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共性问题建立了专题。
鼓励学生登录国外网站,利用世界范围的教学资源。
采用BBS和留言板,了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另外,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了“数控技术”QQ群,方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综合应用软件、半实物仿真与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