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三下第17课《会说话的石头》ppt课件1
浙美版小学美术 17 会说话的石头 教学设计 (2)

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初步掌握在石头上画画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特点,大胆想象添画、美化。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美术有较浓的兴趣,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表现欲望强烈。
经过两年多的美术学习,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水粉画技法,同时对工艺制作也比较喜欢。
但学生仍比较好动,有时注意力会不集中,老师应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重点难点掌握利用石头的形状和特点,大胆想象,添画美化的基本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猜一猜,引发联想以带学生旅游的形式出示桂林象鼻山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联想到河边吸水的大象。
出示福建崇武龟形礁石,让学生想一想这块石头像什么?学生发言后出示“天下第一龟”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与人工雕琢的融合之美。
活动2【讲授】二、欣赏作品、师生交流1、玩一玩,初步感受:请学生玩一玩自带的石头,边玩边观察石头的特点,包括石头的形状、肌理、质地、颜色等方面,观察后汇报交流,初步感受石头的特点。
2、引一引,示范启发:教师在同一块石头的正反面分别画男孩侧面像和一只兔子,边画边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要画什么?同时揭开课题,告诉学生,在石头上画上画就赋予了它生命,石头好像会说话似的,教师展示石头画作品,增加学生直观感受。
3、说一说,作品欣赏:课件出示同龄人石头画作品图片6幅,学生欣赏后说说最喜欢哪一个及喜欢的理由。
在师生交流中逐渐使学生认识到画好石头画的关键不但要色彩鲜艳、造型生动,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借助石头的特点,巧借外形,依据石头的外形和凹凸等产生联想,让石头本身的特点和石头上的画相互融合。
欣赏同龄人作品后,请学生再次观察教师刚画的人像和兔子,进一步具体讲解教师是如何结合石头特点进行想象创作的,让学生逐渐领会到结合石头特点的作品更美更吸引人。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7 会说话的石头》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石头的形态、纹理和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石头的特征,并激发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视角的石头画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对于石头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石头的形态、纹理和色彩,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石头的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形态、纹理和色彩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描绘石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石头的形态、纹理和色彩特点,培养学生描绘石头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石头的特征,并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石头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石头的技巧,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和借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激励法: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教案、教材、石头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奇特的石头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石头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石头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石头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浙美版小学美术 17 会说话的石头 教学设计 (4)

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石头组合和彩绘的基本方法、步骤。
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点,大胆摆设、想象添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石头彩绘这种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对这些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上的深入引导。
3重点难点重点:对石头观察、想象、彩绘、装饰,创作一件石头艺术品。
难点:抓住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上课前先请同学们听一小段歌曲听听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小结:歌曲其中就唱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是:《会说话的石头》。
(板书课题)(2)你见过会说话的石头吗?石头在什么情况下会说话?在电视等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收藏奇石的专家,将它们在世界各地所收集到的奇石摆放在一些台架等东西上,制成漂亮的欣赏用艺术品,为什么这些人要收藏它们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欣赏老师带给大家的一些图片。
(PPT展示图片)小结:因为某些石头天生与某些事物相似,且有那些事物所具备的神韵,给人一种神奇的美感,像是要给人们讲述它们奇妙的来历,因此人们常说这些可爱的石头会说话。
活动2【讲授】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征并进行联想(1)课件:这块“狮子”石头会说话吗?他与刚才老师讲的那种石头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画出来的)可是为什么非要画成狮子而不是什么别的动物呢?或是其他的植物、人物等?小结:因为这块石头的外形与色泽更象一只蹲卧的狮子,只要稍加添画就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威武的大狮子了。
(2)接着欣赏天下第一龟与绘画石头(3)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你所带来的石头,可以上下左右翻转着去看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大家要充分发挥想象。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发言)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做的很好,所以我们在观察石头的时候可以根据石头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等特点把他想象成一个动物或植物,或者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整体想象也可以局部想象,太奇妙了。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6课 奇石|浙美版(秋)1 (共14张PPT)

第16课 奇 石
■ 走向“奇石世界” 感受自然之美
■ 猜一猜:美妙的音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乐器演奏出来的?
米芾拜石(纹石)
奔流(纹石)
大漠探幽(台洞石)
浮云叠岫(磐石)
■ 灵壁奇石“奇”在哪里? 奇在“形态”、“纹理”、“声响”……
■ 南京雨花石“美”在哪里? 美在“纹理”、“色泽”
苏州留园冠云峰(太湖石之一) 太湖石之二
■ 感受石头纹理之美 画出水墨变化之韵
花卉册页(中国画) 清代 蒲华
蒲华 (1832~1911年), 字作英,浙江嘉兴人,为 清代末期“海上画派”代 表画家之一。
■ 这是谁画的?画的是哪一类石头?
回望(彩灵璧石)
太湖石
■ 连线:这三幅画的画法分别对应的是哪一类石头?
示 范 : 王 小 明
■ 空手比划,跟着步骤图画一画。 想一想:你觉得画石头的最大难点在哪里?
■ 人们为什么喜欢用太湖石装点生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02021/8/302021/8/308/30/2021 9:25:2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02021/8/302021/8/30Aug-2130-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02021/8/302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三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会说话的石头》教案

三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会说话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纹理和色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学会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装饰石头,使石头变成富有创意的艺术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石头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装饰。
2.难点:如何发挥想象力,赋予石头独特的“语言”和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形状、大小、纹理不同的石头若干;绘画工具(如彩笔、油画棒、颜料等);手工材料(如胶水、丝带、珠子等);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石头;绘画工具;手工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展示一些有趣的石头艺术品,如石头画、石头雕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石头是不是很神奇?它们好像在跟我们说话呢。
你们觉得这些石头在说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纹理和色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知识讲解介绍石头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让学生了解石头是大自然的产物,有不同的形状、纹理和色彩,可以用来制作艺术品、建筑材料等。
讲解装饰石头的方法,如绘画、拼贴、雕刻等。
展示一些用不同方法装饰的石头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
3.观察与想象分发学生自己收集的石头,让他们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纹理和色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石头的观察和想象。
例如,有的石头像动物,有的石头像水果,有的石头像人物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石头设计一个独特的故事或主题。
4.技法示范教师选择一种装饰方法进行示范,如用彩笔在石头上画一幅画。
步骤如下: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和纹理,确定绘画的主题。
用铅笔在石头上轻轻画出轮廓。
选择合适的彩笔颜色进行上色,可以根据石头的纹理进行色彩的变化和过渡。
最后可以用一些装饰材料,如珠子、丝带等,为石头增添一些亮点。
5.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设计,选择一种装饰方法对石头进行创作。
《会说话的石头》(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

《会说话的石头》(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了解石头作为艺术创作素材的可能性。
让学生掌握通过添加、绘画、组合等方式赋予石头“语言”和“故事”的方法,能够独立创作一个会说话的石头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运用能力和对作品主题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根据石头的特点构思相应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石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材料,体会大自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石头的各种特征,包括其天然的形状、纹理和色彩,理解这些特征如何启发创作灵感。
学会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如绘画、粘贴、拼接等,将石头变成有主题、有情节的艺术作品,生动地表现出石头所“说”的内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对石头的常规认知,挖掘石头的独特个性,使赋予石头的“语言”富有创意和深度,避免作品的简单和表面化。
在创作过程中,协调好石头与添加元素之间的关系,保证作品的整体美感和稳定性,使作品看起来自然、和谐。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各样有特色的石头实物,石头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不同风格的会说话的石头作品(如将石头变成小动物、神话人物等),展示这些作品中石头的原始形态和创作后的样子。
用于创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颜料、画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毛毡、小木棍、活动眼睛等,用于示范。
2.学生准备每人若干块大小适中、形状各异的石头。
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可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带着神秘的表情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块藏在布袋里的石头。
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不会动也不会跳,但它却有很多话想对我们说,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然后从布袋里拿出石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精品课件】 浙美版美术三下 第1课 灯彩辉映 课件1

2024/8/2
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花 篮 灯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2024/8/2
1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其他各地花灯
1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2024/8/2
线刺
面 刺
13
创作建议: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尝试设计并针刺一个自己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喜欢的图案,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二级 三级
或借助已有的图案进行针刺,体验
四级
针刺的方法;
五级
2、以小组为单位,把灯片组合
成一盏花灯。
温馨提示:
位置适中、构图饱满;垂直刺下、针脚均匀。 耐心细心、团结合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17
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足 球 灯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
8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7 会说话的石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会说话的石头》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了解石头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石头的历史、石头的种类、石头的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石头的特点和美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石头的特点和美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石头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石头的美感。
同时,学生可能对石头的艺术价值有一定的好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石头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石头的特点和美感。
2.难点:引导学生探究石头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分析石头的美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石头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作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石头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石头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一些石头的艺术品或案例,用于展示和探究。
3.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创作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石头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特点,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石头有什么特点?它们美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石头的艺术品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石头的艺术价值,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的艺术品美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