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牧草高产栽培
紫花苜蓿属豆科牧草

苜蓿草在养殖业中的利用价值陕西横山县草原站吴世霞 719100横山县位于毛乌苏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接壤,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
苜蓿具有抗旱、耐盐碱、固氮改土、保持水土、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等特点。
近几年,在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国内外苜蓿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国内大型养殖业及饲料行业,苜蓿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是潜力很大的绿色产品。
我县存栏羊子130多万只,农民70%以上的经济收入依靠畜牧业。
我县年产紫花苜蓿干草近百万吨,是养殖业的主要饲草资源。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与日俱增,现已成为西北、中原和部分南方地区种植的首要牧草,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苜蓿草的营养成分紫花苜蓿属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草质优良、适口性好、易于家畜消化等特点,以“牧草之王”著称。
苜蓿蛋白含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
苜蓿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5%—25%,赖氨酸含量为1.06%—1.38%,比玉米高4—5倍,是牛、羊、兔、马、驴、猪、禽优质饲料,更是饲养草食动物的首选牧草。
苜蓿草的粗蛋白含量及其营养粗蛋白质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氮,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绿叶体中,非蛋白氮约占苜蓿总氮量的三分之一,苜蓿草青贮后由于大量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NPN的含量高达50%,70%~90%无氮浸出物能被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很好的利用。
2苜蓿草应用价值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由于畜牧养殖业,占年产量的46.1%。
目前,在饲料抗生素的使用我国已有严格的规定:“仅有少量的毒副作用很小的抗生素可以作为促生长剂使用,而且对不同动物在不同的生理阶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以及停药期都有严格的限制”。
我县的养殖业正在快速的向着健康养业殖发展,绿色养殖业正在全国蓬勃兴起,苜蓿草的饲喂价值越发显得重要。
野生地八角繁殖方法及栽培技术

CO E U U U A Y M YX
2 2第 期 总 1 期 草业 与 0年 1 第9 1 4
陈培 燕,赵 相 勇
(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贵州 独 山 5 8 0 ) 5 2 0
摘要 :对野生地八 角2 年栽培 与利 用的试验表 明:地八角是一种有较 高营养价值 、产量 高、适 口性好 的豆科牧草。
分 消化和 吸收 。 42 调 制干草 . 在 株 高 8 ~ 0 c 时 ,选 晴 朗 天气 刈 割 ,充 分 铺 0 10m
栽植前期保证水肥和除杂草,以促进分蘖, 提高产量。
53 地八 角 的收 获利用 ,应根据不 同的利用方式 在适 _
宜的高度刈割。青饲在4 0m 0 5c 株高时利用较好 ,此 时期营养 价值 高 ,适 口性好 ,产量居 中。干草宜在
的植物 ,水肥充足 , 生长旺盛 ,草质好 ,产量高。由 于其根 系发达 ,具有较 强 的抗 旱能力 ,经 过两个 月 的
连续干 旱 ,生 长仍基本 正常 。地八 角还具 有较强 的抗
施 钙镁磷 肥 1k/6m 促 进分 蘖 。地八 角性喜 温 暖 、 0g67 潮湿的环境 , 也较 耐寒 、 耐旱 、耐瘠薄 。地八角 虽
的生 长 。 中耕 除草 的 同时 ,每 67 施 尿素 7 6m 追 ~
-
草业 与畜牧 22 1 总 1期 o  ̄ 期 第9 l 4
COE U U U AY M YX
草地生态
陈 新
( 新疆草原总站 ,新疆 乌鲁木齐 80 4 ) 3 0 9
摘要 :根据新疆天然草地适 宜补播 的不 同草地类型,从补播地段zAI .- 播牧草品种的选择及 处理 、补播技术要点 以及
32 苗床 的选择 .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1、土壤耕作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
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
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
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豆科牧草

豆根牧草在干旱地区,根常生长较深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其茎叶和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 值高,是最重要的栽培牧草。豆科牧草一般在初花期割后直接饲用,此时的牧草产草量、营养价值、适口性等都 处于最佳状态,饲用价值较高。豆科牧草能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为自身提供氮素营养,从而提高 土壤肥力,因此常兼用作绿肥和蜜源植物。
豆科牧草
豆目豆科植物
01 形态特征
03 生长习性 05 病害防治
目录
02 简介 04 生长环境 06 生殖生长
07 特色
09 主要价值
目录
08 优质品种 010 相关书籍
豆科牧草指的是豆科饲用植物组成的牧草类群,又称豆科草类。常见的豆科牧草有苜蓿属牧草、三叶草属牧 草、黄芪属牧草、草木樨属牧草,还有箭箸豌豆、毛苕子、矮柱花草、小冠花、百脉根、银合欢等牧草品种。豆 科牧草的根为直根系,入土深,茎大多为草质,少数木质,无明显的节;茎一般圆形,有的具棱或近似方形;光 滑或有毛有刺;茎实心或中空。叶常互生,少对生,羽状复叶。花序腋生或顶生,常为总状或圆锥花序,少为头 状或穗状花序;花主要为蝶形花,果实大多为荚果,沿背腹开裂,也有各粒种子间开裂成段的。种子为胚乳,子 夜厚,富含养料。种皮草质,坚韧,难于透水,形成硬实种子而不易发芽,但可维持生活力数十年乃至数百年。
2、茎枝的生长
豆科牧草无胚乳,养料贮藏在两片子叶中,萌发时靠子叶营异养生长。胚芽向上生长成幼茎和叶片,真叶长 出后就行自养生长,植株不断长大,并从叶腋中生出生殖枝或营养枝。豆科牧草茎枝的生长上部快而下部慢,基 部只增粗而很少增长。
盐碱地栽培紫花苜蓿

盐碱地栽培紫花苜蓿作者:曲秀芝冷春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第24期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枝繁叶茂,产量高,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素有“牧草之35”的美誉。
是各类家畜的上等饲料。
紫花苜蓿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产量高,在含盐量为0.1—0.8%的范围内生长良好。
紫花苜蓿不仅为东北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适应我国中西部地区,而且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后茬作物产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地区种植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适宜种植的地区紫花苜蓿适宜北纬35~45°、年平均温度5—12℃、积温2700~5000℃的地区栽培。
在华北大部、东北大部、西北的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
高于北纬45°,越冬不稳定;低于北纬35°,夏季高温、高湿时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二、整地紫花苜蓿适宜在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地下水位1.5米以下、中等地力的沙土中生长。
在含盐量为0.1-0.8%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含盐量超过0.8%时,可采取换土法和压水法改良土壤。
苜蓿种子小、出土能力差,播前必须精细整地,清除杂草,以保证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出苗率。
耕地时要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肥,深耕25~30厘米。
土地要求平整,无明显坷垃,上松下实。
三、播种1.播种时间。
春季和秋季均可播种。
早春解冻后,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抢墒播种。
秋季播种最好在雨季之后,此时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病虫杂草危害较少,适宜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是苜蓿播种的最佳时期。
要注意保证幼苗在停止生长前有40天生长时间,即O℃低温出现前1个月进行播种。
2.播种量。
每亩地播种1—1.2公斤,要保证每平方米至少有425株幼苗。
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条播,行距15—30厘米,播种深度0.5—1厘米。
在沙质土壤中播种深度可增加到25厘米。
4.浇水出苗。
播种3天内如无有效降雨(10毫米以上),应立即灌水,1周内连续2次,确保出苗。
优质牧草高产栽培技术

21 穴盘 规 格 选 择 .
穴 盘按 材质 分 有 聚苯 泡 沫 穴 盘 和 塑料 穴盘 .通 常 使 用 的是
塑料穴盘。 格有 5 规 0穴 、 2穴 、2 7 1 8穴 、0 2 0穴 、8 2 8穴 等 。 同规 不 格 穴 盘 . 域 容 积 不 同 . 到 封 盘 的 时 间也 不 同 穴 孑 越 小 管 理 根 达 L 难 度 越 大 盆花 生产 者 一 般 采 用 7 2穴 或 1 8穴 . 过 1 2次 移 2 经 ~ 栽 即可 达 到 成 品苗 标 准
22 . 穴盘 消毒
计划性 。 尤其 是 盆 花 花 坛 难 以达 到 盛 花 期 与 摆 放 时 间 同步 。 盘 穴 种 苗 技 术 是 传 统 育 苗 向现 代 化 育 苗 转 变 的标 志 .是 园艺 生 产 中 最 根 本 的 一 项 技 术革 命 。 盘 种 苗 技 术采 用 无 毒 、 菌 的轻 型基 穴 无 质 , 可 控的温度 、 度 条件下 , 子在独立 的穴孔 中发芽 、 在 湿 种 生 长 , 而 克 服 了传 统 育 苗方 式 的 弊 端 . 有 幼 苗 成 活 率 高 . 株 因 具 苗 质 量 整 齐 . 约 种 子 和 场地 . 于 机 械化 操 作 和规 模 化 生 产 管 理 节 便
子 播 量 为 1 ~ 0 g m2 5 3 k / .玉 米 型 且 不 分 枝 的 品 种播 种 量 为 3 . h 7 ~ 5
4 k / m 5 gh 。
牧 草 茎 叶繁 茂 .生 物 产量 高 .需 水 量 比一 般 农 作 物 要 大 得 多 当 禾 本 科牧 草 田 间持 水 量 为 7 %~ 0 黑 墒 )豆 科 牧 草 为 0 8 %( ,
经济作物:苜蓿良种繁育技术

经济作物:苜蓿良种繁育技术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而且是改良土壤、培肥地カ的重要作物。
扩大苜蓿种植面积,要选好品种,抓好苜蓿种子生产。
l土地选择
繁育苜蓿种子,选择开阔平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灌排方便、肥カ适中、杂草较少、ph值6.5~7.5、盐碱少的土地。
为防止品种间生物学混杂,保证苜蓿种子纯度,不同品种同时繁育时,其隔离距离应在2OOm。
2播前准备
2.l肥水苜蓿对磷、钾肥需求量大,播前条施磷肥,对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均有促进作用。
低肥カ地块适施氮肥。
播前施入腐熟有机肥l.5t/667m2作底肥。
在有机肥不足的情况下,施氮磷混合肥l7千克/667m2,其氮磷比为l:l或磷肥比例稍高些。
施肥深度lO公分以上。
为防止土壤板结出苗不全,-般选择播前灌水,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75%~8O%。
2.2整地整地质量直接影响苜蓿出苗率和整齐度。
整地质量要求达到地面平整、精细密实,以保证种子均匀分布,发芽-致。
播前镇压,适墒播种。
3播种技术
3.l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如新疆大叶紫花苜蓿。
1。
精品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五章 豆科牧草(三叶草属牧草)PPT课件

❖ 5、无性繁殖见效快,以春秋为宜,
❖ 全垦清杂后,每公顷施磷肥375~600公斤, 视其用途可灵活定植行距,将种苗分蔸、分 株分段移栽均可,每窝1~3株,每株3~4节, 斜 插 灌 溉 即 可 , 每 公 顷 用 去 叶 种 茎 1500 ~ 3000公斤。栽后施定根淡肥水,遇干旱应浇 水保苗,有宜尽快覆盖。两种繁殖方式在生 产上可因时制宜。
盛 花 76.4 23.3 16.5 25.1 1.5 0.28 1.95
结实初 70.3 20.4 18.2 27.4 1.5 0.27 1.85
2、利用
(1)茎枝匍匐,再生力强,耐践踏,最适于放牧。 (2)混播:黑麦草与白三叶产草量以2:1为好,
既可保持单位面积内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最高产量, 且可防止膨胀病的发生。 (3)白三叶与地三叶、苜蓿等均含有雌激素“香 豆雌醇”长期单一放牧利用时可引起牛羊繁殖障 碍。 (4) 白三叶出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与庭园绿 化植物。
白三叶与广益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 白三叶+黑麦草
白三 叶人 工草
地
白三叶与多年生 黑麦草混播试验
北京国际饭店 楼前白三叶
二、红三叶
(一)概 述 (二)形 态 (三)习 性 (四)栽 种 (五)利 用
(一)概 述
学名:Trifolium pratense; 英名:Red clover。 别名:红车轴草、红荷兰翘摇;
白三叶匍匐茎
叶片
根系及根瘤
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海发(澳大利亚)、胡依阿(新西 兰)、拉丁诺 适宜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其中海 发和拉丁诺在低海拔区域较适宜。 播种量:0.5公斤/亩。 ❖ 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但以春播 最佳。 ❖ 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 ❖ 利用方式:放牧、刈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科牧草
高产栽培技术
牧草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是山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养畜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其中,豆科牧草能通过共生细菌进行固氮,减少氮肥施用,其根系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磷、钙,增加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百脉根、红豆草、紫云英等。
一、经济价值
<一>富含蛋白质:豆科牧草及其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开花初期粗蛋白含量13%以上,多数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因而被称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纤维含量少,富含钙,鲜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二>消化率高、质地优良、适口性好,家畜可达喜食或最喜食程度,属牧草之首
<三>豆科植物属轴根型,耐旱性强,少有须根系。
<四>豆科牧草根部有根瘤,与根瘤菌联合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以改良土壤,有的是优秀的绿肥。
<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庭园绿化。
二、栽培技术
<一> 选择优良品种
适合我市栽培的豆科牧草品种繁多,其中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栽培广泛。
以紫花苜蓿为例。
1、经过多年种植试验,选择半秋眠级或少数秋眠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较为适合我市栽培。
2、分枝密集、细茎、多叶型的苜蓿。
3、抗热性好,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良好。
4、根颈低,对放牧和频繁刈割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5、根据条件选择适应酸碱性和抗重金属能力强的品种。
6、对瘠薄的土壤,土质粘重或干旱及土层非常薄的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
7、对蚜虫和广谱性的病害有良好的抗性。
<二> 环境要求
1、对水分的要求
一般多年生豆科牧草的蒸腾系数较多年生禾草稍低,但比农作物高得多。
因此,应选择合适水分地区进行栽培,水分过多较为敏感。
2、对土壤空气的要求
豆科牧草要求土壤通透性良好,有两个时期,土壤通气性特别敏感,第一个是春季,根颈萌芽产生分枝;第二个是夏末产生次年萌生的新芽。
3、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豆科牧草能借助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的氮,所以对氮肥不如禾本科牧草那样敏感,而对P、K、Ca等元素则非常敏感。
能够土壤中吸收较多的P、K、Ca等元素,尤其对Ca的需要是禾本科的三倍。
因此,大多数豆科牧草只有在非酸性富含Ca的土壤上才能很好的发育,只有白三叶、羽扇豆属等个别牧草能耐一定的土壤酸度。
4、对温度的要求
豆科牧草与其它植物一样对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十分敏感。
我市牧草的三基点为5、20和35℃。
其根瘤固氮的温度为8-30℃。
5、对光照的要求
多数豆科牧草是喜光植物。
它们对光照强度较禾本科牧草敏感,多数在20000-30000lx时出现光饱和。
<三> 土壤耕作
1、改善耕层构造。
2、消除田间杂草,根茬、掩埋带菌体及害虫。
保持田间清洁。
3、正确翻压绿肥,有机及无机肥料,促进其分解转化,减少无机肥料的挥发与流失,创造土、肥相融的耕层。
4、为作物播种及种子发芽出苗创造上虚下实的播种床。
<四> 适时播种
1、种质要求:选择纯净度高、生活力强、粒大,饱满、整齐一致、健康而无病虫害的牧草种子进行播种,由于牧草幼苗期生长缓慢而不整齐,要获得高产,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出苗早,苗齐,苗全,苗壮。
2、播种季节:我市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一般秋季的播种效果要好于春季,利于杂草防除。
要保证苜蓿安全越冬,秋季最晚播种时间最好在0℃低温出现前一个月。
3、根瘤菌接种:在最近2年未种过豆科牧草的土地中种植豆科牧草需要接种根瘤菌,以促进幼苗早一些形成根瘤。
常见的根瘤菌类群有:
苜蓿族-可接种苜蓿属,草木犀属;
三叶草-接种三叶草属;
豌豆族-豌豆属,野豌豆属,山黎豆属等。
4、播种方式:根据用草地的需要可进行单播或混播,用钙镁磷肥拌种。
牧草种子细小,播种深度1.5cm左右。
<五> 田间管理
1、破除土壤板结
由于播种后下大雨,低洼地表积水,出苗前浇灌等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牧草种子出苗,应及时用短齿耙或具短齿的圆形镇压器破除。
2、中耕培土
在作物生育期内,需要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层,增高地温,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铲除杂草。
一般需要三次中耕,第一次中耕在定苗前,浅耕,3-5cm;第二次中耕在定苗后,6-7cm 促进次生根深扎;第三次中耕在拔节前,6-7cm培土。
对种植地进行培土可以提高产量,抗倒伏,防旱,排涝等。
3、合理施肥、追肥
除在播种时使用底肥,还应适当追肥,一般在牧草返青时和每次利用后,也可安排在缺草期来临前进行,可促进牧草高产。
豆科牧草一般选用P、K肥,提苗时可适当施用N肥。
4、适时刈割、利用
适时刈割可起到杂草防除,控制杂草与牧草争水争肥,又能促进牧草分枝,促进高产。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常见豆科牧草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菌核病、锈病、褐斑病。
采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2、虫害防治:常见牧草虫害有蓟马、粘虫、蚜虫、夜蛾科害虫等。
采用乐果、敌百虫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