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联系汇率

合集下载

香港联系汇率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 7.8的水平上做上 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 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 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 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 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 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 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 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 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 7.8港元等于 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 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 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 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 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 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 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 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 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 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 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 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 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 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 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 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 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另一特点。 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 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 票的少数地区之一。 票的少数地区之一。 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 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 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 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 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 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 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 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 息的“负债证明书” 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 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制度,这一制度被称为"联系汇率制度",也称为"钉
住汇率制度"。

该制度自1983年起开始实施,其主要特点是香
港货币当局将香港元与美元的汇率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平,目前汇率的上下波动范围为1美元兑换7.75至7.85港元。

联系汇率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香港的货币稳定性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由于香港的贸易和金融业务与全球市场密切相关,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外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该制度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和执行。

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浮动汇率制度相比,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性较高,但也不完全排除汇率波动的可能性。

根据与美元的联系,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可能受到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此外,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意味着香港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同步调整的。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并非永久不变,香港货币当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取调整汇率的措施,但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

这种联系汇率制度在维持了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港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适应性。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起采用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项有别于中央银行的货币当局制度安排,其特色是发钞银行发行和赎回负债证明书,都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进行。

自1983年至今,这项制度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修订。

联系汇率制度符合香港的经济状况,且简单、一致、易于理解,能够满足香港这类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的需要。

联系汇率制度是最为强健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固若金汤、刀枪不入,资本流入流出的影响百分之百的转移反映在利率层面。

不同于中央银行制度,联系汇率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且必须对包括大投机者在内的所有持港元和有意兑换港元者一视同仁,否则将损害货币当局的公信力并带来严重后果。

潘大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的这些特点,都是港股投资者有必要了解的,本文将对此作权威论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诞生香港在30年代放弃银本位后,长期与英镑汇率挂钩。

70年代初由于英镑改为浮动汇率,港元曾短暂的与美元挂钩。

由于70年代的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大幅贬值,港元在1974年11 月25日与美元脱钩并改为浮动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实施的最初两年,港元运作曾一度非常顺利。

但港元大好的形势并未能长期维持,香港于80年代初爆发港元危机。

1983年港元危机最紧迫时,港元曾于两天内大幅贬值了13%港元汇率最低跌至1美元兑9.60港元。

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前后的港元汇率走势为应对港元危机并拯救香港银行系统,港英当局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港元与美元按1美元兑7.80港元挂钩,实行联系汇率制度。

这项安排标志着香港联系汇率制度诞生,成为之后30年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修订1983年10月至1988年7月这段时间,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第一个版本。

在此期间,货币基础的核心部分,总结余,并非完全遵守货币规则。

同时,管理银行同业结算系统的也不是香港货币当局,而是汇丰银行。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一、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的背景及积极作用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金融管理局并不控制而且也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是保持汇率稳定。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香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并逐渐成为香港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

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身是一个发行制,在发行一定数额的港币时,要有同等价值美元的支持。

它既不同于“盯住制”,也不同于固定汇率制。

联系汇率制规定的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只适用于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钞准备规定,以及发钞行与非发钞行之间港元与美元交易。

在香港外汇市场上的港元与美元的交易并不受此约束,汇价由市场的供求力量决定。

至此,香港实际上存在两种汇率,一种是固定的发钞行与外汇基金之间的发行汇率,另一种是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自1983年实施至今,为维持港元币值的稳定,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有效控制了港元货币供应的增长,保持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联系汇率制在发钞程序上必须以等值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负债证明书,从而完全排除了港元发行体制滥发的可能性,每一种形式的港币发行均有100%的外汇储备支持。

发钞的多少不须再依赖发钞银行的合作和各方面人为的判断,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系赚取外汇的能力,赚取外汇越多,发钞能力就越强。

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这样就为货币发行和货币量的增长提供一个约束机制,避免了浮动汇率制时期存在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明显低于浮动汇率制时期,因而大大减轻了港元贬值的压力,有利于港元币值的稳定。

(二)提高了香港金融体系承受政治经济振荡和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联系汇率制自实施以来,经历了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1984-1987年间5次大的港元投机风潮,1987年的全球股灾,1989年的政治性挤提,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对香港的冲击。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盯住美元OR人民币?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地区自1983年以来一直实行联系汇率 制度。在香港,纸币是由汇丰、渣打和中 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的,发钞银行 需向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 证明书,并将其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 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照香港财政司 规定的固定汇率(1:7.8)发行等值港币。
港元盯住美元的优点:
1.减少因投机而引起的汇率变动, 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降低 了香港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活动 的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国 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A B
2.有效地控制了港元货币的增长,保持 了港元币值的基本稳定。由于发钞银行 必须通过等值的美元外汇来换取负债证 明书方可在市场上发行货币,这样就完 全排除了在市场上港元滥发的情况,货 币发行量和货币增长率最终由国际收支 状况所决定的,这就给货币的发行和增 长设立了一个约束机制,大大减轻了港 币贬值的压力,维持了币值的稳定。 4拥有精妙的自我稳定机制。当港元 市场汇率高于联系汇率时,各银行将 以联系汇率将港币现钞交还给发钞银 行换取美元,再以市场汇率在市场上 抛售美元获利;同时发钞银行也将负 债证明书交还给外汇基金以联系汇率 换取美元,再以市场汇率在市场上抛 售美元获利。这样就使港币和美元的 市场供应状况发生变化,使港币市场 汇率得到提升而向联系汇率逼近。
港元盯住人民币?
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可兑换,引起港元脱钩美元转而盯住人民币的一些 呼声。全球很多中央银行已经把人民币资产纳入其储备,因此人民币也似乎成为港 元可能挂钩的货币之一。港元盯住人民币需要满足三大条件:
1 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 货币。
2
3
内地的金融和资产市场 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 要有很大的广度、深度、 的重要性超过美国。 流动性。

香港的汇率制度

香港的汇率制度

香港的汇率制度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独特的汇率制度。

香港的汇率制度被称为“联系汇率制度”,这是一个与人民币(CNY)挂钩的制度。

根据香港的基本法,香港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保持了高度的经济和金融自治权。

香港货币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简称HKMA)负责货币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香港,货币的发行权属于特区政府,并由港府基金管理局(Exchange Fund)管理和监督。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最初建立于1983年,旨在维持香港与人民币的双边联系。

根据这一制度,香港的货币——香港元(HKD)与美元(USD)挂钩,兑换率为7.8港元兑1美元。

与此同时,香港货币局也确保香港银行系统具有足够的人民币储备,以支撑港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联系汇率制度的优势在于提供了香港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由于与美元挂钩,香港元的价值相对稳定,不会受到外部汇市的剧烈波动影响。

这对于香港这样一个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货币风险。

另外,由于与人民币的双边联系,香港成为了一座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

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广泛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外汇交易等。

这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更灵活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经贸活动。

联系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香港可能受到美元政策变化的影响。

例如,美国加息可能导致香港银行系统流动性收紧,影响香港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其次,一些学者和市场观察家认为,联系汇率制度限制了香港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无法独立回应本地经济的需求。

总之,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是其独特的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香港提供了货币稳定和可信度,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香港仍然需要随着时间和经济变化来评估和调整这一制度,以确保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由1983年10月17日开始实施的汇率制度。

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维持汇率稳定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首要货币政策目标之一。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属于固定汇率制度的一种。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勾。

与其他固定汇率制不同,这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政府或中央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应与需求来直接影响汇率)。

在联系汇率制度内,汇率稳定主要透过香港三间发钞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进行套戥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这亦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与其他固定汇率制的最大不同之处。

联汇制度的运作香港金融管理局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总部货币发行局制度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意思是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均得到一种外币提供百分百的支持。

换言之,货币基础的任何增减变动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按固定汇率计算的配合。

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三间发钞银行可以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美元向金管局购买负债证明书,或相反,以负债证明书按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退回等值美元。

即是说,发钞银行要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都必须以等值的美元支持。

当中的枢纽就是负债证明书。

香港的外汇储备参见:香港外汇基金香港的外汇储备由香港外汇基金持有。

在香港,外汇储备资产总额达$ 321.0 (2013年1月)十亿美元,在全球排行第九,约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9倍,反观理论上,只要外汇储备等值于货币基础便足够。

但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香港金管局前主席任志刚认为捍卫港元稳定实际所需的外汇储备高于理论所需之最低水平好几倍。

香港的货币基础货币基础是货币供应的根基,又称“高能货币”,俗称“银根”,一般以M0表示。

在学术上,货币基础一般包括流通法定货币(CU)及银行系统储备(R)()。

而香港的货币基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政府发行的纸币及硬币负债证明书(用以支持发钞银行发行纸币)总结余(指商业银行在金管局所持的结算户口之结余总额,反映银行同业的流动资金水平)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金管局代政府发行的港元债券,是金管局为外汇基金发行之债务工具)香港货币基础总额的最新数据是1,051,167百万。

香港联系汇率制名词解释(一)

香港联系汇率制名词解释(一)

香港联系汇率制名词解释(一)
香港联系汇率制名词解释
1. 香港联系汇率制
•香港联系汇率制是指香港地区根据其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与美元挂钩,并维持半固定的汇率。

2. 香港货币局
•香港货币局是负责实施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机构,主要职责包括发行和管理香港的货币以及维持港元的稳定。

3. 港元
•港元是香港的货币单位,与美元的汇率保持在 - 的范围内浮动。

港元是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基础。

4.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货币兑换的市场,香港的外汇市场活跃度高,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之一。

5.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香港货币局通过调控港元的发行和回收来控制货币供给。

6. 汇率波动
•汇率波动是指货币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变动情况,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目标是确保港元的稳定,尽量避免较大的汇率波动。

7. 港元贬值
•港元贬值是指港元价值下降,与其他货币的汇率比值增加,导致出口竞争力增强但进口成本上升。

8. 港元升值
•港元升值是指港元价值上升,与其他货币的汇率比值减少,导致进口成本降低但出口竞争力减弱。

9. 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是指资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资本流动对港元汇率走势有一定影响。

10. 美元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香港联系汇率制将港元与美元挂钩,使港元的汇率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概述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主要支柱
联系汇率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香港庞大的官方储备、稳健可靠的银行体系、审慎的理财哲学,以及灵活的经济结构。

香港在1983年10月17日开始推行的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

这制度规定向发钞银行发行及赎回为银行纸币提供支持的负债证明书时,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以美元交易。

金管局
金管局是香港政府架构内负责货币及银行体系稳定的机构,于1993年4月1日合并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而成立,由于香港没有中央银行,金管局行使中央银行功能。

金管局的最高领导为金融管理专员(总裁),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委任,金融管理员依据《外汇基金条理》、《银行业条例》、《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结算及交收系统条例》及其它有关条例及法规行使职能和权力。

在金融管理专员所获转授或赋予的法定权力下,金管局的日常运作高度自主。

制度实行
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行以来,经历了多次考验,包括1987年股灾、1989年中国六月事件、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1年国商集团倒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风暴、1994/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及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

面对这些冲击,联系汇率仍然稳如盘石。

联系汇率制度是本港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基石,香港政府致力推行联系汇率制度,以维持汇率稳定。

发展历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和考验,联系汇率制度日趋完善。

为巩固联系汇率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抵御外界冲击,金管局在1987年开始陆续推行了多项货币改革措施。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次是:1998年9月推出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七项技术性措施,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香港金融市场承受了巨大的投机压力,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市场上广泛流传人民币将贬值及联系汇率不保的消息。

金管局于1998年9月及时推出了七项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其中两项主要的措施是:提供总结余的弱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弱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汇率把港元兑换
为美元;另一项是调整贴现窗机制,贴现窗指银行向金管局买出证券,以借出金管局隔夜港元的机制,过程中双方协定将由银行按照协定价格及日期回购该证券。

这些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利率过度波动及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

2003年底到2005年期间,由于美元疲弱,同时市场估计人民币升值及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大量资金流入香港。

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港元利息均低于同期美元利息,仍无明显的资金流出。

为了加强利率调节功能,金管局于2005年推出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包括:推出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强方兑换保证,即金管局保证在港元转强至指定水平时,可以按固定的汇率把美元兑换为港元;将弱方兑换保证的汇率定为
7.85港元;金管局可在兑换范围内(即7.75~7.85之间)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原则的
市场操作。

历经磨难
联系汇率制度制度自1983年实施以来,港元汇率经历了1987年全球股灾、1990年波斯湾战争、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5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风波仍能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香港经济具有的几个特点。

香港经济特点
1.香港的经济结构灵活性,能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香港金融体系健全、资金充裕、交投活跃、效率高,而且金融基础设施先进,金融监管标准高,能有效应付因实施联系汇率制度而可能出现的利率波动情况。

3.香港奉行审慎的理财政策,税制简单且税率低,公共开支只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0%,特区政府的外债极少,积累了庞大的财政赢余,并以平衡预算为中期目标,汇率制度不会因为要支持政府赤字而受到不利影响。

4.香港官方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为联系汇率提供充分支持,这些储备由外汇基金管理,2005年9月底达到1,228亿美元,达到本地货币基础的3倍以上。

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适应任何经济体系,一个经济体不管推行何种汇率制度,都必须适应与其整体的宏观经济政策。

每当香港的出现财政和经济问题时,人们对联系汇率的讨论就越热烈,并建议推行其它汇率制度,包括与另一种货币如欧元或人民币挂钩、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港元自由浮动、港元美元化等。

在目前香港经济刚刚开始复苏,宏观经济形式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不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汇率制度,势必会引起香港货币和经济结构的剧烈震荡,严重打击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触发大量资金流出,影响香港经济的长期发展。

所以,联系汇率制度制度是香港货币制度的最佳选择,联系汇率制度必将持续运作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