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普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城市大尺度绿色空间全周期建设管理模式探索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城市大尺度绿色空间全周期建设管理模式探索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城市大尺度绿色空间全周期建设管理模式探索目录1.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概述 (2)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3)1.2 项目地理位置与面积 (4)1.3 设计理念与愿景 (5)2. 项目规划与设计 (6)2.1 功能分区与动线规划 (7)2.2 植被选择与多样性 (9)2.3 生态系统设计与维护 (10)2.4 公园水体设计和具备的功能 (12)3. 空间治理与建设阶段管理 (13)3.1 前期征地与土地储备 (14)3.2 设计与施工阶段管理流程 (15)3.3 施工监督与质量控制难点 (17)4. 后期运营与维护策略 (18)4.1 养护管理制度与标准 (19)4.2 居民参与模式与社区活动 (20)4.3 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22)5. 技术与创新探索 (24)5.1 智能园林技术与设备运用 (25)5.2 可持续的设计方法与材料选择 (26)5.3 未来科技应用与公园创新功能 (27)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28)6.1 国内外先进城市公园管理模式 (30)6.2 北京的公园建设与运营成功经验 (32)6.3 面临挑战与对策分析 (33)7. 宣传与推广策略 (35)7.1 媒体与网络平台宣传 (36)7.2 教育与社区活动普及 (37)7.3 讲座与工作坊开展 (38)1.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概述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定位为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园。

其建设目标旨在打造一座具备自然生态涵养与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休闲活动的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规划布局上,绿心森林公园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要素。

公园规划以绿色植被覆盖为主,形成丰富的生态群落结构。

结合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

公园规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生态保育区、休闲游憩区、文化体验区等。

实验林场与森林公园建设探析

实验林场与森林公园建设探析

实验林场与森林公园建设探析摘要分析了高校实验林场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管理好实验林场和森林公园、践行生态文明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林场;作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对策实验林场和森林公园能为教学实习和科学实验服务,其自然资源不仅能绿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也能通过合理开发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举行生态旅游活动,为生态文化传播和公众生态文明提升做出贡献。

通过对其自然资源及教学科研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实验林场和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文化的示范区,成为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中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1 高校实验林场的重要作用1.1 实验林场的科技示范作用科技示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组织科研、创新和推广将成熟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规模效益,为同类地区树立科技示范样板[1]。

实验林场是林业院校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也是科研实验长期稳定的场所,具有林业科技示范功能。

实验林场的自然资源为林业院校提供教学实习内容。

例如,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实验林场海拔范围为100~1 153 m,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共有陆地植物121科447属955种,反映出华北地区森林景观风貌,山体岩石种类多样,具有华北石质山区典型代表性,昆虫类14目122科539种,适用于农、林、地质等多学科的教学实习。

实验林场每年安排校内教学实习达180余班次、6 000多人次,校外教学实习的达120余班次、4 000多人次[2]。

教育实习依托实验林场的资源达到教学目的,科学研究同样需要实验林场的资源,取得研究成果。

妙峰山实验林场建立至今,先后有40多位专家教授依托林场从事科研工作,承担了“八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子课题、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及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等近50项科研项目,发表了200余篇科研论文,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及众多奖项,为林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典型做法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典型做法

一、概述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典范,其在规划设计、生态保护、公众参与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做法和经验。

本文将对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典型做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其他城市的绿地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规划设计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生态环境,将各种自然元素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运动、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

其典型做法包括:1. 尊重自然、融入自然。

公园的规划设计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保留并修复原有的湿地、林地和草地,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景观。

2. 强调生态功能、服务城市。

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强调了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布局了生态湖泊、湿地和植物裙落,保障了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

3. 注重公共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公园设有休闲广场、步行道、运动场所等多种公共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升了城市的居住品质。

三、生态保护作为城市绿地,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其典型做法包括:1. 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原有植被的特点和生态功能,通过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有效保护了公园的生态系统。

2.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技术,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监测、科学管理。

公园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科学管理生态系统,确保公园的生态功能得到持续发挥。

四、公众参与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公众参与的作用,促进了公众对公园的理解和认可。

其典型做法包括:1. 开展公众调研、听取民意。

在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市民的需求和期望,形成了多方共识,促进了公园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拓展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参与。

公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等,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北京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思考

北京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思考

生态 和经 济都 得到 了长 足发展 ,具 备 了建设 生态 文 明的基 础 。
1 . 3 生态 文 明沟域 建设是 当前北 京 山区发展 的前 提
沟域 经 济对促 进 山 区综 合开 发 、实现 山 区资源优 势互 补 、缩小 山 区乡村 发展差 距 和实现 山 区统筹 协调
发展 ,对 保 护 山区生态 环境 都起 到 巨大作 用 。,点 状 布 局 ,以
第3 6 卷 , 第1 期 2 0 1 5 年 2 月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Re s o u r c e s a n d R e g i o n a l P l a n n i n g
中共 十八 大提 出将 生态 文 明建设 列 入 国家 “ 五 位一 体 ” 发展 战 略格 局 以来 ,特 别是 十八 届 三 中全 会
启 动新一 轮改 革浪 潮 以来 ,以 生 态优 先 为首 要 特 征 的北 京 沟 域 经 济得 到 了前所 未有 的 重视 。一 方 面 ,
人 们进 一步 审视之 前沟 域经 济发 展 的质量 与效果 ;另一方 面 ,人们 也积极 思考 沟域 经济 未来 的发 展方 向与 路 径 。基 于此 ,生 态 文 明沟 域建设 作 为一个 战 略发展 方 向 ,引起 了笔者 的战 略思考 。
个方 面。同时,该文梳理 了生态文 明沟域建设 的理论 基础 ,包括生 态文明建设 与经济发展 的辩证 统一 ,生 态文 明建设发展 的系统论 以及生态文 明建设 的复杂论 等。特别是从 理论 高度对 生态文 明沟域 建设进行 了战
略 思 考 ,提 出 了生 态 文 化 引领 战略 、生 态 优 先 发 展 战 略 、 区域 和 沟 域 统 筹 发 展 战 略 以 及 幸 福 导 向 型 战 略 等 四大战略。 关键词 北京 生 态 文 明 沟域 理 论 思 考

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建议

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建议

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建议
国家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建设国家公园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具有独特景观的地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但是它们之间的连接较少,形成了许多小而散的保护区,这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造成了困难。

因此,建设国家公园可以避免散乱保护的问题,增加保护区的连通性和一体性,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举措。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已经有许多散裂的区域被归入了若干个国家公园建设规划,但是,如何加强规范,使各个省市的公园建设达到较为协调的状态,是需要加强的工作方向。

其次,我们还应该加强重视文化、历史、生态等多角度地查看建设国家公园的全局,应加大人居资源保护和社区管理力度,鼓励以前居民参与其中,形成科学恰当、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借鉴经验,引导群众一同参与,使建设过程成为一次全民建设和大磨练,增强国民环保意识和环保自觉。

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强环保法律的宣传和实施,使环保法律和标准在实际建设中得到充分的认可,避免因建设方式不当等原因而加大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还应该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各项配套措施,一方面向保护区注入资金,促进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改善和保护;另一方面建立各项保障措施,保障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总之,建设国家公园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广、环境质量的优化、人民幸福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希望有关方面加强计划、宣传和实施,以加速国家公园建设的进程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00字范文(精选10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00字范文(精选10篇)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00字范文(精选10篇)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

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

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

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摘要:生态文化建设在森林公园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森林公园未来开展生态旅游必须重视的问题。

针对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了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样板。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旨在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利于资源的开发,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子孙。

森林生态文化属于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1];森林公园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大批森林公园已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基地和实习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

森林公园在向全社会展示林业建设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扔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森林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当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规划内容,在传播森林生态文化的同时带动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

一.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用生态科学知识武装群众,唤起群众的生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中去[2]。

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文件要求将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单独一章进行规划,可见生态文化建设之重要性。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及解说系统规划四部分内容。

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重点探讨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原则、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生态文化设施规划三部分内容,旨在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提供案例参考。

二.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广西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前身是1964年建立的良凤江植物园,1992年9月9日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2]154号文件批复建立“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试论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教育价值

试论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教育价值

基金项 目: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 目 “ 于公 民科学素养 基 提高的旅 游文化创新体系研究 ”( 0 09 ) 1C 14 。
专题稼 讨 ・ 9・ 7
中小学生的实 习基地 、夏 ( )令 营活动基 地 ,科 研 冬 人员的实验基地 ,广大文艺艺术 爱好 者 、艺术家 的写 术 、生态宗教 文化等生态文 化的精髓 ,在当前的森林 公园建设中没有得 到应有 的重视 ,只是很肤浅 的开发 。 因此 ,在森 林 公 园 的旅 游 开 发建 设 中 ,除 注重 “ 生态” ,倾 向 自然 的共性外 ,更应加强森林文化 的研 究整理 ,将其建设发展 为人们乐于 接受且 富有教育 意 义的生态文化产 品,不断 丰富森林公 园生态文化 建设 的内涵 ,向社会 提供 更多 、更精彩、更 有教育 意义 的 生态文化产品 ,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
森林旅游是依 托森林风景 资源 ,以旅 游 为主要 目
的的野外旅 游活动 ,它属于 生态旅游 的范 畴。它是旅
种 与生态系统相协 调的恬静 、简单 的生活 ,真正 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个人 自由全面 的发展。
13 森 林公 园 与 生态 文 化教 育 的 关 系 .
游者对优美的森林 生态环 境 的享受 ,是对 孕育人 类文 明的大 自然的回归 ,更 是生活 在现代文 明社会 中 的人
认识到不负责任 的生 产和生 活方式是造成 生态环 境恶
感受返朴 归真 、回归大 自然 的愉悦 心情 ,还能培 养热 爱森林 、保 护 自然 的美好情愫 ,具有重要 的生态 文化
教育 意 义 。
1 森林公 园与生态文化教 育
1 1 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 .
化 的根源 ,促使 人们改变传 统 的生 活与消 费方式 ,选 择对健康有益 的、与环境友 好 的绿 色消费方式 ,过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05期
(总第255期)

吉 林 农 业

JILIN AGRICULTURE

NO.05,2011

(CumulativetyNO.255)

270
JILIN AGRICULTURE

2007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了建设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的战略发展目标,旨在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普及生态知识、增强
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全面提升林业对现代文明的引领作用。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
隶属于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现在已经被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人
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作为面向大
众的开放性森林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公园在生态文明和科普基
地的建设中,主要是通过生态文化和科普基地的建设中实现。生
态文化担当着普及生态文明的重任,它对于全体人民了解生态科
学、热爱生态文明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于青少年树立生态科学
思想和生态文明观有很好的作用。

1 公园概况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
总面积4.4×104亩,公园隶属于北京四大国有林场之一北京市八达
岭林场。公园最高峰海拔1238m,分布植物539种、动物158种、林木
绿化率达到96%,为中国首家通过FSC国际认证的生态公益林区。公
园主要景区有红叶岭风景区、青龙谷风景区、丁香谷风景区。
红叶映残长城是公园的最佳景观,其他还有暴马丁香、杏
花、梨花、“望龙”系列景点等高价值独特景观资源。詹天佑修
建的中华第一条铁路—“人”字形铁路位于公园境内。
因海拔高(平均750m)、森林茂盛和古长城隔挡作用,公园
常年气温比市区低5℃,负氧离子含量极丰富,是首都春天离开最
晚、夏日最清凉、秋彩来临最早且最艳、冬雪最富意境的地方。

2 生态文化和科普建设
公园自建设之初就非常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在全面调查公园
分析公园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近
几年初见成效。
根据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兴建了青龙谷景区入
口近一公里科普长廊,长廊由十六块动植物卡通造型、生动各异
的生态科普展示牌组成,通过形象的视觉效果处理来实现通俗易
懂的森林生态文化宣传,并提供了系统的生物生态知识的阐释;
建立完备的人性化指路系统,指路牌上不只标注了景点名还有距
离元素,让人们清楚的了解现在人们所处的位置;丰富林业科普
宣传牌示,公园以八达岭林场强大的林业技术支持为依托,建立
了多样的林业科普宣传牌;景点解说系统与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
源相结合,让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了解本地区的生态文化;植物
科普展牌,公园物种丰富,为人们了解植物,在美景如画的环境
中学习生态文化知识。
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
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公园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科
普解说牌的科学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增
长对自然的认知,接受自然生态科普教育,真正达到知性之旅。
生态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总和。生态道德建

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园积极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建
设,建造展览牌示,展示人与自然关系;每年春天公园组织单位集
体及个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公园内安装有
人工鸟巢和动物饮水处,通过实物展示,加强生态道德的传播。
深度挖掘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旅游,接受生态文化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
面展开:(1)在综合调查公园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公园资源
特点,公园策划了六大生态文化节,具体为杏花节,梨花节、丁
香节、避暑节、红叶节、冰雪节;(2)开展生态林场一日游,让
人们在参观生态林场的过程中学习生态文化;(3)建立碳汇造林
示范基地,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全民保护气候的意
识,为国家生态安全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4)“中国艺
术家生态文化园”落户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丁香谷,依托八达
岭长城影响力大、人员往来频繁的优势,宣传生态文化,号召公
众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祖国生态建设。

3 问题与建议
虽然公园在过去的五年中在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取得了一些
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限制公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态文化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生态文
化建设队伍薄弱等问题。
为了公园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1)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
设,主要包括景区内的景点建设、牌示系统建设、观景台建设、
游憩区建设、林间小木屋建设、生态文化建设、风景绿地的改造
等;(2)加大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训练
有素、具有森林保健基础知识的导游员和专业护理人员将深受欢
迎。(3)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要在森林公园内逐
步建立起一支生态科普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
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4)加强生态文化产品
的保护,积极采取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措施,加强幼林抚育和森林
经营,尽快恢复森林环境,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遗传多样性。(5)不断开发生态文化新产品,重视对森林公园
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
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
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
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林业对社会的影响。
主要包括,建立森林体验营地、森林体验攀爬架、观鸟平台等。

4 结论
本文以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为探讨重点,在
对森林公园现状森林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园生态文
明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及规划内容。通过总结过去科普
教育获取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先进
经验,对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普教育建设提出了自身意见。
作者简介:姚爱静(1978-),女,北京延庆人,园林工程
师,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规划、科普项目开发。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普教育的思考
姚爱静,赖慧武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北京 延庆 102112)

摘要:文章以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建设为例,探讨森林公园在生态文明和科普基地建设中的作用和方式方
法,通过总结,得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