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铁路技术及TR系统的线路平面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概述(高速磁悬浮)

概述(高速磁悬浮)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1983年6月30日,随着TR06试验磁悬浮列车从试验中心大厅驶出,标
志着试验线第一段正式投入使用。1985年初,磁悬浮铁路试验和规划委员
会(MVP)作为试验设施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接管了试验设施。考虑到将来的 实际应用,Transrapid系统以400km/h以上速度,按实际运营要求连续运 行的前提条件是一条闭合的环形试验线,因此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19 84年决定在TVE扩建南环线,即试验线路的第二线路段。南环线1984年开 工,1987年竣工。至此,TVE的试验线总长达到31.5km。同年,TR06磁 悬浮列车在试验线上达到406km/h的速度。1988年,试验速度提高到412.6
路工业联合体首脑会谈后,交通部长宣布放弃柏林 -汉堡磁悬 浮铁路应用线,政府继续支持磁悬铁路的开发,并在两年内 在德国选定另一条新的线路,建设Transrapid高速磁悬浮铁路 样板线。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1 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1999年日本决定建一条大约8.9km长的低速磁悬浮铁路商
业运行线,连接名古屋一个地铁车站和市郊的一个现代化居
(2)通过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实现无接触的牵引和制动,
由地面固定的设备实现牵引功率的控制和变送。 (3)在行驶中,无接触地对列车提供车上所需电能。 (4)最高应用速度400~500km/h。 (5)加速能力比传统铁路更高。
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
1.3 德国磁悬浮高速铁路系统特点
(6)选线参数较灵活;相同速度时,转弯半径比传统铁路
点是效率相对较低,运行中需要地面供电装置对磁悬浮列车
接触供电,不能实现车和线路之间完全无接触的运行,所以 更适合用在低速(最高运行速度大约100km/h)磁悬浮列车 上。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磁浮铁路作为一种创新的高速交通工具,拥有较高的速度、低的摩擦阻力和较低的能源消耗,被认为是未来城市高速交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为了确保磁浮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规范磁浮铁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本文将就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磁浮铁路系统设计标准1. 磁浮铁路线路设计标准磁浮铁路的线路设计应考虑地质地形、城市规划、人口密集度等因素,以确保磁浮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高效。

设计标准应包括轨道的曲线半径、坡度、标准轨距和支柱结构设计等。

2. 磁浮列车设计标准磁浮列车的设计标准应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需考虑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车体结构强度、车辆控制系统等。

还要考虑列车的运行速度、最大运行曲线半径等特性。

3. 磁浮牵引系统设计标准磁浮铁路的牵引系统应确保列车的运行平稳、高效,对于电磁悬浮系统和磁浮线路的供电系统有着相应的设计标准。

二、磁浮铁路建设施工标准1. 磁浮铁路施工质量标准磁浮铁路的施工质量标准需确保路基、轨道、牵引系统等施工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 磁浮铁路施工工程安全标准施工工程安全是磁浮铁路建设的首要任务,需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保等问题。

三、磁浮铁路系统运营管理标准1. 磁浮铁路系统运营标准磁浮铁路系统的运营标准需包括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维护、紧急事故处理等内容,以确保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稳定性。

2. 磁浮铁路站点和站场管理标准磁浮铁路站点和站场的管理需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乘客进出站流程、站台设施、安全设备等。

四、磁浮铁路技术监测标准1. 磁浮铁路运行监测标准制定磁浮铁路运营过程中的监测标准,包括轨道、车辆、牵引系统等设备的运行监测。

2. 磁浮铁路安全监测标准建立安全监测标准体系,对磁浮铁路的安全运营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总结而言,制定科学的磁浮铁路技术标准对于确保磁浮铁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营至关重要。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浮铁路作为新一代城市交通系统,具有速度快、环保、舒适等优势,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热门选择。

为了保障磁浮铁路的安全、高效运行,制定和遵守技术标准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进行探讨,深入了解这一新兴交通系统的规范与要求。

一、概述磁浮铁路技术标准是为了指导磁浮铁路系统的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它涵盖了从磁浮列车的技术参数、系统设备到安全管理、维护标准等各个方面。

它的制定旨在保障磁浮铁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提高磁浮铁路系统的运营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标准内容1. 磁浮列车设计标准磁浮列车设计标准包括列车的车体结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车门系统、动力系统等各项要求。

列车的车体结构应符合强度、稳定性、减振减噪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轨道与基础设施标准轨道与基础设施标准覆盖了磁悬浮列车轨道的设计、铺设、维护等内容,保证轨道在高速列车的运行下能保持稳定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平整度,以及对列车的支撑和导向。

3. 控制系统与信号技术标准控制系统与信号技术标准要求磁浮铁路系统具备自动列车控制、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等先进技术,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4. 安全管理与维护标准安全管理与维护标准包括列车运行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标准、紧急救援预案、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在磁浮铁路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项安全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5. 环保标准磁浮铁路作为一种新型城市交通系统,环保标准是其不容忽视的一环。

磁浮铁路系统的设计、运营和维护都应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技术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安全高效运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磁浮铁路系统在规范范围内设计、建设和运营,从而保障其安全的高效运行。

2. 提高设备质量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可以促使相关设备和系统达到更高的质量要求,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短定子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短定子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短定子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是指磁浮列车车辆在设计、制造和
运营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标准。

这些条件涵盖了车
辆的结构设计、性能指标、安全要求、通用标准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结构设计方面,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包括车体
结构、车辆重量、车辆尺寸、车辆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车辆的结构
设计需要考虑到磁浮技术的特点,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
性能和结构强度,以及适应高速行驶的能力。

其次,在性能指标方面,通用技术条件包括车辆的牵引功率、
加速度、制动性能、运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
到磁浮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和测试。

另外,安全要求是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中非常重要的一
部分。

包括车辆的防火防爆设计、安全系统、紧急疏散设施等方面
的要求,以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此外,通用技术条件还涉及到车辆的通用标准,包括车辆的电
气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
保证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磁浮车辆在技术上可以相互兼容,提高了车辆的通用性和可替代性。

总的来说,磁浮铁路车辆通用技术条件是为了规范磁浮列车的设计、制造和运营,保障其安全性、可靠性和通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标准。

这些条件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高磁浮铁路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磁浮铁路

磁浮铁路
为了提高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铁路的竞争力,1914年Bachelet在英国进行了基于电磁感应相斥原 理的直线电机模型试验。
1922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提出了电磁悬浮理论。1934年申请了“无轮车辆悬浮铁 路”专利(DRP No.)。一年之后,它还提出了原型车辆,展示该系统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为210kg)。1936年 Kemper发表的论文阐述了电磁吸引式(EMS)的磁浮铁路的概念。
技术原理
1.悬浮、导向原理
磁浮铁路从悬浮机理上可分为电磁悬浮和电动悬浮。
电磁悬浮EMS(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就是对车载的、置于导轨下方的悬浮电磁铁(或永久磁铁加励 磁控制线圈)通电励磁而产生电磁场,电磁铁与轨道上的铁磁性构件(钢质导轨或长定子直线电机定子铁芯)相互 吸引,将列车向上吸起悬浮于轨道上,电磁铁和铁磁轨道之间的悬浮间隙(称为气隙)一般约8~10 mm。列车通过 直线电机来牵引运行,通过控制悬浮电磁铁的励磁电流来保证稳定的悬浮气隙。
技术优势
(1)速度高:高速磁浮列车速度可达到430~550 km/h,在1 000 km左右的中程和远程线路上,乘坐高速磁 浮列车旅行所耗用的时间比乘坐飞机所用的总旅行时间要少(见第9章第l节),填补了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之间的 速度断档。
(2)选线灵活:磁浮铁路利用电磁作用来实现车辆的启动、制动以及走行,不受轮轨黏着限制,理论上限制 坡度可以达到100‰。磁浮铁路由于不存在轮轨接触,不会脱轨,也不会对轨道造成磨耗,因而可以采用较大的 超高值,从而实现小半径曲线。
(2)城际磁浮铁路。其线路长度在500km以下、连接客运繁忙的相邻两大城市。运行速度一般达到中高速铁路 的速度范围。

基于工程技术条件要求的高速磁浮线路设计参数研究

基于工程技术条件要求的高速磁浮线路设计参数研究

1 的导 向面 ,能够拟合 的最小平面 圆曲线半径分别为 70 5 和 601,能够拟合 的最小竖 圆曲线半径分别 为 T I 0,60 0 I T
82 0410和 270m;缓和 曲线最小长度可以达到 4 I 5 , 5 5 01。 T
关键词 : 磁浮铁路 ;线路设 计 ;参数 ;功能件 ;拟合分析
2 06 4,3 09 6, 6 1 2 mm 。 9
技术要求的验证 , 并没有总结出通用的标准 ,即对 于给定 的曲线半径 ,要采用多长的功能件进行拟合
收稿 日 :2 0-3 2 期 0 6 一 ;修订 日期 :20 一0 0 0O 06 — 13
基金项 目:国家高技术研究 发展计划 “ 八六 三”项 目 (o 5 A o 11 ;国家 自 2 o A 55 o )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7 0 0 5581) 作者简介 :邓亚士 (9 9 ,女,吉林辽源人 , 士研究生 。 17 一) 博
研究 ,总结 规律 ,为今 后 的高速磁 浮交通选 线设计 提供 必要 的科学依 据 。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有德 国的 T ( rnrp )高 R T as i ad
速 常导磁 浮 系 统 和 日本 的 ML 高 速 超 导 磁 浮 系 X
统 。我国上海磁浮示范线采用 了相对成熟 的德 国 TR技 术[ 。
对磁 浮列车 系统 的轨道提 出了严 格 的设 计 和制造 精
度要求。但 由于我 国机加工能力 的限制,在实际工 程中不能够实现与设计完全相符 的既弯又扭的光滑 空 间曲线 。为降低施 工难 度 ,设 计采 用短 直线来 拟
合 曲线 ,这 就不 可避 免地 带 来 设计 上 的拟 合误 差 。 总误差 包括设 计误 差和施 工误差 ,如 果设计 拟合 占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建设和运行,保障磁悬浮铁路的安全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磁悬浮铁路技术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领域。

第三条磁悬浮铁路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是对现有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第四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应以安全、可靠、环保、节能为原则,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磁悬浮铁路的发展。

第五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的制定应与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国际化合作和交流。

第六条本标准的修订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应包括从事磁悬浮铁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领域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术语第七条本标准涉及的技术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可参照国际通用的相关术语。

第八条磁悬浮铁路技术标准的术语应该具有准确、明确、简练、通用的特点。

第三章技术规范第九条磁悬浮铁路车辆应按照设计要求制造,保证其机电一体化、高性能、低噪音、舒适安全。

第十条磁悬浮铁路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行车速度等因素,确保线路的平顺、安全、稳定。

第十一条磁悬浮铁路车站的建设应符合乘客出行和运营需要,同时保证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安全出口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磁悬浮铁路的供电系统应采用可靠的供电设备和技术,确保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回馈。

第十三条磁悬浮铁路的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运行安全和调度效率。

第十四条磁悬浮铁路的通信信号系统应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号设备,保障列车通信和运行的顺畅。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磁悬浮铁路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营。

第十六条磁悬浮铁路应配备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装置,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

第十七条磁悬浮铁路应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八条磁悬浮铁路应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准备工作。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磁浮铁路技术标准的制订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磁浮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保障磁浮铁路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营。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确保磁浮铁路系统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包括磁浮列车、轨道、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车站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规范。

一、磁浮列车技术标准1. 列车设计标准:包括列车车身结构、车轮、悬挂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保证列车的安全、稳定、舒适。

2. 列车运营标准:明确列车的起动加速度、制动性能、最大运行速度等指标,确保列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3. 列车车辆检修标准:规定列车的检修周期、检修项目、检修设备和工艺流程,保证列车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轨道技术标准1. 轨道设计标准:包括轨道几何、轨道结构、轨道连接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轨道的平顺度和稳定性。

2. 轨道施工标准:规定轨道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确保轨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轨道维护标准:明确轨道的巡检周期、维修项目、维护设备和工艺流程,保证轨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供电系统技术标准1. 供电系统设计标准:包括供电模式、供电设备、接触网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磁浮铁路的能量供应稳定可靠。

2. 供电系统施工标准:规定供电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保证供电系统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供电系统运行维护标准:明确供电系统的运行监测、故障处理、维护周期等要求,保证供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信号系统技术标准1. 信号系统设计标准:包括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信号设备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磁浮铁路的列车运行安全。

2. 信号系统施工标准:规定信号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质量等要求,保证信号系统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 信号系统运行维护标准:明确信号系统的运行监测、故障处理、维护周期等要求,保证信号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日本运输省和日本铁路中心共同组成的委员会, 由日本运输省和日本铁路中心共同组成的委员会 , 2003 年作出东 京-大阪磁悬浮铁路建设成本预算为692亿-825亿美元。 亿美元。 •基本建设费用预计为每公里1.42亿~1.5亿美元。 亿美元。东京~大阪磁悬浮铁 路长500公里, 公里,其中约有100公里隧道, 公里隧道,进入东京和大阪市区隧道深 度为地下40米。该线路预计7~10建成。 建成。为了保证每小时发车20列, 大约需要800~900辆磁悬浮列车。 辆磁悬浮列车。机车车辆成本为6000亿~7000亿 日元。 日元。 •预计: 预计:至2020年,磁悬浮的年旅客周转量为254亿~345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该 然而, 然而,2000年东京~大阪高速铁路年旅客周转量为397亿人公里。 磁悬浮线的开通可进一步缩短东京~大阪的旅行时间。 大阪的旅行时间。目前, 目前,该委 员会正试图估算该磁悬浮线的运营成本和年收入。 员会正试图估算该磁悬浮线的运营成本和年收入。如何获得建设资 金尚不清楚。 金尚不清楚。
导向原理
位于两侧的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分别用电缆相 连。如果车辆在平面上偏离了导轨的中心位置, 如果车辆在平面上偏离了导轨的中心位置, 则系统会自动使得导轨每侧的悬浮线圈和导向线 圈的极性相同, 圈的极性相同,并且使得偏离侧的地面磁场与车 体的超导磁场产生吸引力, 体的超导磁场产生吸引力,靠近侧的地面磁场与 车体磁场产生排斥力, 车体磁场产生排斥力,从而保持车体不偏离导轨 的中心位置。 的中心位置。 斥力型磁悬浮列车使用于高速或超高速。 斥力型磁悬浮列车使用于高速或超高速。速度越高悬浮力越大, 速度越高悬浮力越大,而 磁阻力下降, 磁阻力下降,效率提高。 效率提高。而在100km/ h以下的低速时不能产生足够 的悬浮力, 的悬浮力,使列车离开地面线路, 使列车离开地面线路,从静止到悬浮速度的起动过程 中,是象飞机一样, 是象飞机一样,用橡胶轮支承起跑, 用橡胶轮支承起跑,当达到足够悬浮速度时才 起浮。 起浮。当速度小于100km/h时,用胶轮支承车体运行, 用胶轮支承车体运行,速度大于 100 km/h,车体浮起与轨道保持100mm间隙, 间隙,停车时将胶轮放 下,利用盘形制动使列车停止。 利用盘形制动使列车停止。停车过程反之。 停车过程反之。可见, 可见,斥力型磁悬 浮列车仅适用于大城市间长距离高速运行
悬浮原理
在地面两侧的侧壁上, 在地面两侧的侧壁上 , 高低不同地排列着一组组 的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 的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 。 当车辆高速通过时, 当车辆高速通过时 , 位 于车辆上的超导磁场电流在悬浮线圈和导向线圈 中流动, 中流动 , 产生了电磁场。 产生了电磁场 。 由于每组中悬浮线圈和 导向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导向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 故可对车辆上的 超导磁场分别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 超导磁场分别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 , 使得车辆悬 浮起来。 的速度运行时, 浮起来。当运行速度低于150km/h的速度运行时, 其悬浮高度约为10cm。
(一)超导体相斥式磁浮车
超导相斥式磁浮车根据超导体工作温度的不同分为高温超 导和低温超导两种。 导和低温超导两种。 日本的超导磁浮车属于低温超导磁浮车。 日本的超导磁浮车属于低温超导磁浮车 。 该超导磁浮车 的车上装置超导电磁线圈, 的车上装置超导电磁线圈 , 超导体线圈一般由银钛合金制 成 , 浸入 -268.8℃ 的氦溶液中, 的氦溶液中,线圈电阻即接近于零, 线圈电阻即接近于零,一旦 有电流通过, 有电流通过,即可持续通电, 即可持续通电,不需再供电。 不需再供电。车下导轨相应部 位也安装线圈, 位也安装线圈,当车辆通过时, 当车辆通过时,导轨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出现磁场。 出现磁场。超导体线圈的磁场与导轨上线圈的磁场产生相斥 力,可使车辆浮起100mm左右, 左右,适合于高速运行。 适合于高速运行。仍采用线 性电动机驱动车辆前进。 性电动机驱动车辆前进。 1) 日本磁浮铁路的发展 2) U型导轨侧壁式悬浮原理
4)、U )、U型导轨, 型导轨,侧壁悬浮方式
1990年开始修建山梨试验线 1990年开始修建山梨试验线, 全长18.4km 其中隧道总长16km 年开始修建山梨试验线,全长18.4 18.4km, km,其中隧道总长16 16km, km,最 小曲线半径为8000 小曲线半径为8000m 8000m,最大坡度为40 最大坡度为40‰,复线线间距为5.8 复线线间距为5.8m 5.8m。1991年 1991年 开始进行侧壁悬浮方式的走行试验。 开始进行侧壁悬浮方式的走行试验。1993年 1993年,MLU200N试验车开始 MLU200N试验车开始 进行试验, 进行试验,并于1994 并于1994年达到 1994年达到431 年达到431km/h 431km/h的试验速度 km/h的试验速度。 的试验速度。1995年在 1995年在MLU200N 年在MLU200N 上进行了载人试验, 上进行了载人试验,试验速度达到了411 试验速度达到了411km/h 411km/h。 km/h。同年开发出山梨试 验线车辆MLX01 验线车辆MLX01。 MLX01。1996年超导磁悬浮铁路山梨试验中心建成 1996年超导磁悬浮铁路山梨试验中心建成, 年超导磁悬浮铁路山梨试验中心建成,19997 年4月3日进行3 日进行3辆MLX01编组的试验 MLX01编组的试验, 编组的试验,1997年 1997年12月试验速度达到 12月试验速度达到 550km/h 550km/h 。2003年 2003年,日本山梨试验线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创造了 581km/h 581km/h的最高速度 km/h的最高速度 日本还计划修建东京大阪间最高时速500km/h的磁浮干线, 的磁浮干线,为U形 导轨, 导轨,侧壁悬浮方式。 侧壁悬浮方式。估计造价不会高于新干线、 估计造价不会高于新干线、而能耗仅为飞机 的60%。为减轻重量, 为减轻重量,车体采用铝合金的筒形结构, 车体采用铝合金的筒形结构,具有流线形外 形、客室密闭。 客室密闭。
推进原理
车辆上安装有超导磁铁, 车辆上安装有超导磁铁,产生超导磁场( 产生超导磁场(N极和 S极)。电流通过地面上的推进线圈绕组后 )。电流通过地面上的推进线圈绕组后, 电流通过地面上的推进线圈绕组后,会 产生点面结合磁场( 产生点面结合磁场(N极和S极)。这样一来 )。这样一来, 这样一来, 由于前方地面磁场对车辆超导磁场产生的吸引 力及后面相邻地面磁场对车辆超导磁场产生的 排斥力的共同作用, 排斥力的共同作用,使得车辆向前运动
日本的低温超导高速磁浮车
ML100ຫໍສະໝຸດ ML500MLU001 MLU002N
MLU002
(二)常导吸力型磁浮车
常导磁浮车的车辆跨座在导轨之上, 常导磁浮车的车辆跨座在导轨之上,车上安装的集电设备向供电 轨供电, 轨供电,导轨相应部位安装感应轨, 导轨相应部位安装感应轨,利用两轨间磁场的吸引力将 车辆吸起1Omm左右, 左右,然后利用线性电动机驱动车辆前进。 然后利用线性电动机驱动车辆前进。这种 磁浮车因需外部供电, 磁浮车因需外部供电,故速度受一定限制。 故速度受一定限制。
1) 起步阶段
日本开始进行磁浮铁路的研究较早。 日本开始进行磁浮铁路的研究较早。日本于1962 日本于1962 年就开始进行悬 浮铁路的开发研究, 浮铁路的开发研究,当时采用的是超导磁斥式悬浮系统。 当时采用的是超导磁斥式悬浮系统。之后经过 十年的努力, 十年的努力,于1972年在试验线上采用 1972年在试验线上采用ML100 年在试验线上采用ML100实验车 ML100实验车, 实验车,实现了 60km/h 60km/h 的悬浮速度。 的悬浮速度。接着又研制和试验了LSM200 接着又研制和试验了LSM200, LSM200,ML100A试验 ML100A试验 车。 1975年日本开始修建宫崎试验线 1975年日本开始修建宫崎试验线, 并于1977年建成 年日本开始修建宫崎试验线,并于1977 1977年建成。 年建成。试验线全长 7km, km,全部采用高架结构, 全部采用高架结构,最小线半径10000 最小线半径10000m 10000m,大部分为平直地 段,线路横断面采用倒T 线路横断面采用倒T型导轨形式。 型导轨形式。并开始对ML500 并开始对ML500试验车进行无 ML500试验车进行无 人驾驶实验。 人驾驶实验。1979年 1979年12月实现了 12月实现了517 月实现了517km/h 517km/h的世界最高速度 km/h的世界最高速度。 的世界最高速度。
研究与发展概况 吸力型磁悬浮车悬浮原理 德国高速磁悬浮技术的发展概况 上海高速磁悬浮示范运营线 国内其他相关研究
研究与发展概况
——美国1974年8月曾在普通轨道中心加铺铝感应轨, 月曾在普通轨道中心加铺铝感应轨,用线性电动 机驱动, 机驱动,起动时用喷气机驱动, 起动时用喷气机驱动,最高时速达410km/h。 ——英国伯明翰在机场到铁路车站间0.4km距离内, 距离内,建成了磁浮高 架线路, 架线路,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由于距离太短, 由于距离太短,最高时速限制为50 km/h,全程需时1.5 min。每辆车载客40人,每小时可运送旅客 1500人。 ——德国研制出向地面功能件供电的常导磁浮车, 德国研制出向地面功能件供电的常导磁浮车,其行车速度可不 受取流设备的限制; 受取流设备的限制;1983年用两辆磁浮车, 年用两辆磁浮车,载客200人,试验速度 达400km/h。原计划修建柏林汉堡间292km的磁浮线, 的磁浮线,最高速度 为450~500km/h,预计总投资约98亿马克。 亿马克。后因经济等原因, 后因经济等原因,该 项目停建
2)、宫崎实验线 )、宫崎实验线( 宫崎实验线(倒T型导轨、 型导轨、地面悬浮方式) 地面悬浮方式)
3)、U )、U型导轨、 型导轨、底面悬浮方式
从1980年起 1980年起, 日本将线路的基本形状改进成U型断面, 型断面,但仍然为底面 年起,日本将线路的基本形状改进成U 悬浮方式。 悬浮方式。同时新开发的箱形试验车MLU001 同时新开发的箱形试验车MLU001开始进行走行试验 MLU001开始进行走行试验。 开始进行走行试验。 1987年 1987年,2辆编组的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速度达到 ,2辆编组的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速度达到400.8 辆编组的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速度达到400.8 km/h 。 同时, 同时,开始了MLU002 开始了MLU002试验车的试验 MLU002试验车的试验。 试验车的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