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同步底层意义及实现

合集下载

ethercat 时钟同步原理

ethercat 时钟同步原理

ethercat 时钟同步原理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开放式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控领域。

在EtherCAT 网络中,时钟同步是实现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协同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EtherCAT时钟同步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时钟同步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时钟保持一致,确保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协作能够精确无误地进行。

在EtherCAT网络中,时钟同步的目标是将所有从站节点的时钟与主站节点的时钟保持同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EtherCAT时钟同步采用了主站从站的结构,主站负责发送时钟同步数据包,从站接收并根据同步数据包调整自身的时钟。

具体实现时,主站在每个通信周期内发送一帧时钟同步数据包,从站在接收到该数据包后,通过校正自身的时钟,使其与主站的时钟保持同步。

EtherCAT时钟同步的实现依赖于一种称为“分布式时钟算法”的协议。

该算法基于主站发送的时钟同步数据包和从站的时钟信息,通过多轮迭代计算,不断调整从站的时钟,使其逐渐接近主站的时钟。

具体而言,分布式时钟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主站发送时钟同步数据包:主站在每个通信周期内发送时钟同步数据包,其中包含了主站当前的时钟信息。

2. 从站接收时钟同步数据包:从站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时钟同步数据包后,获取其中的时钟信息。

3. 从站调整自身时钟:从站根据接收到的时钟同步数据包中的时钟信息,通过计算和调整自身时钟,使其与主站的时钟逐渐接近。

4. 多轮迭代计算:为了提高时钟同步的精确度,分布式时钟算法通常会进行多轮迭代计算,即主站发送多个时钟同步数据包,从站根据每个数据包的时钟信息进行多次调整。

通过以上步骤,EtherCAT网络中的各个从站节点可以与主站节点保持时钟同步,从而实现精确的数据通信和协同工作。

总结起来,EtherCAT时钟同步的原理是通过主站发送时钟同步数据包,从站接收并根据数据包中的时钟信息调整自身时钟,以实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时钟同步。

WiFi时间同步

WiFi时间同步

Wi-fi 同步一、同步的意义1.1 什么是同步时钟同步的目的是维护一个全局一致的物理或逻辑时钟,时钟同步广义上称为时间同步,狭义上称为频率同步。

时间同步:指在对比时刻求得标准时钟与本地时钟的频率和相位偏移,并通过修正使本地时钟与参考时钟保持同步。

频率同步:指信号之间的频率或相位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通信网络中频率同步用来保证所有的设备以相同的速率运行。

频率同步一般采用锁相环技术,频率调节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而时间同步可以是非连续性的调控。

1.2 WiFi 同步的意义数字通信网中传递的信号是对源信息,比如模拟的语音信息,进行采样编码后得到的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离散脉冲。

如果两数字交换设备之间的时钟频率不一致产生采样时刻的偏差,或者由于数字比特流在传输中因码间干扰和各种噪声干扰的叠加产生相位偏移和频率偏移,接收端就会出现码元的丢失或重复,导致传输的比特流中出现滑码的现象。

Wifi 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承载3G 基站业务时,由于3G 基站业务,例如一些基于WLAN 的宽带数据应用,流媒体、网络游戏等均需要优于50ppb 的频率同步,其中有些制式,如CDMA2000、TS-SCDMA ,WiMAX 等还有高精度的时间同步需求,所以要求WIFI 能够对时间和频率信号进行高精度稳定地传送,因此研究WIFI 时间同步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802.11链路时钟同步层2.1 概述根据WiFi 的机制,在BSS 中利用TSF 来保证STAs 同步于一个时钟。

⎩⎨⎧ T SF T SF false BSS ST A true tivated dot11OCBAc 用来保持同步,来保持同步则需要用于同步外的其他目的步,的一员,所以不需要同不是TSF2.2 AP与AC的同步AP与AC的时间同步是基于的CAPWAP协议,该协议主要包括了AP自动发现AC,AC对AP进行安全认证,AP从AC获取软件映像,AP从AC获得初始和动态配置等。

一种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种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计算机通信系统中,时钟同步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计算机间通信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时间戳时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局域网内的系统还是跨越大洋的通讯系统,都必需有时钟同步方案。

目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多种实现方式,例如GPS卫星定位、网络时间协议(NTP)、精确时间协议(PTP)等,每种实现方式都有其自身的适应范围和应用场景,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时钟同步系统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时钟同步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以下要求:1. 能够在局域网内进行时钟同步,传输时间戳的误差要小于1毫秒。

2. 能够实时地进行时钟同步,即时间戳同步的延时要较短。

3. 能够应对网络环境的变化,包括网络延迟、丢包等问题,保证时钟同步的精度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调研现有的时钟同步系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2. 设计和实现时钟同步系统的核心算法,包括时钟同步协议、工作流程等。

3. 在实验室内搭建测试环境,对时钟同步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验证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意义在于:1. 增强了局域网内计算机的高效通信能力,使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快速准确。

2. 提高了网络通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网络通讯系统的升级和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推动了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时钟同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五、研究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包括:1. 设计和实现一种高效、快速的局域网内时钟同步系统。

2. 搭建实验环境,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得出完整的实验结果。

3. 提出新的时钟同步技术思路和方法。

以上就是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论信息系统时钟同步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2

论信息系统时钟同步技术的应用及实现方法2

论信息系统时钟同步的应用及实现方法赛宝认证中心周静摘要: 时钟同步技术是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础,并深刻的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时钟同步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并了解其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时钟同步、信息安全1.前言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新华网快讯:“‘蛟龙’号起吊过程中出现同步时钟信息丢失故障,将在故障排除后继续试验。

‘蛟龙’号与北京时间26日凌晨1点30分开始5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向5000米深度发起冲击。

”在ISO/IEC 27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A10.10.6也有要求:“时钟同步:一个组织或安全域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处理设施的时钟应使用已设的精确时间源进行同步”。

同步时钟信息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又为什么引起注意呢?在下面章节里,我们将一同去了解时钟同步技术在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其实现方法。

2.时钟同步在信息安全中的常见应用与影响时间是指宏观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其有共同性质的连续事件的度量衡的总称。

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对时,即对各个(种)事物的先后次序或者是否同时进行比对;另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计时,即衡量、比较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量纲之一。

时钟同步:也叫“对钟”,要把分布在各地的时钟对准(同步起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钟,可用一个标准钟作搬钟,使各地的钟均与标准钟对准。

或者使搬钟首先与系统的标准时钟对准,然后使系统中的其他时针与搬钟比对,实现系统其他时钟与系统统一标准时钟同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时钟同步技术变得非常重要,发展也相当快速,目前时钟同步的精度已可达纳秒量级。

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在信息系统构建及安全防护、空间科学、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跟踪与测控、精密天文测量、大容量数字通讯、远距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我们知道,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的重要性电力系统时钟同步的重要性电力是一种关系到民用、工业及科技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所以说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极其重要。

现代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为全面、实时地、准确地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便分析事故发展的过程与原因,电力系统各系统之间需采用一个统一的时间信息源,从而对时间同步装置的需求就显得极为迫切。

根据我国目前电力系统情况,首先搞基本单元的电厂,即时间同步系统是目前必须需要解决的,这不提高电力数据传输的能力,而且也为将来建设全网的电力系统时钟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客户各网络系统时间同步要求,在能够安装GPS(北斗)系统和天线的大楼中安装1台SYN2136型北斗NTP网络时间服务器(GPS加北斗系统)时间服务器,组成独立的时间同步网络,时间服务器接收到的GPS或北斗信号作为标准时钟源,通过服务器网络输出接口给上述各个独立网络授时,实现时间同步。

在当前,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中主要是从同步时钟上获取时间,而时间的根源就是卫星。

在电力系统的运用中,授时手段也不断的更新。

但是在GPS卫星和北斗卫星授时系统中由于设备的品牌和功能不同这就使得站内、站与站之间、电厂与电厂之间的时间不能够达到统一。

当几个电厂之间不能达到用同一时间源时,这就会造成内部之间的运行的不统一性,不能够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因此在电力系统的设备更新的状态中要确定使用同一时间源,或者使用多套设备,多套设备之间成为互备源,而且之间要互为热备用。

更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技术。

现代的电力系统中安装了各种现代化装置如PMU、故障录波器、微机保护装置、分时电能表等。

这些设备里的内部都有各自的时钟,但是这些时钟也有可能出现的误差如:时钟初始值不够准确无法满足当前要求;石英晶体振荡频率的老化漂移;电路中电容量的变化等。

因此要对这些设备里的时钟进行时钟统一,在当前需要依据不同的气候状况、地貌特点以及原有路线的长期运行经验进行综合、前卫的分析,要保证技术水平的先进性,防雷效果的优越性,保证用户在用电方面的可靠性和稳定程度。

时钟同步原理

时钟同步原理

时钟同步原理时钟同步原理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或分布式系统中,将各个计算机节点的时钟进行同步的过程。

在分布式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时钟,而这些时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理条件、电路噪声等,都具有微小的时间偏差。

这些微小的时间偏差可能导致分布式系统的各种问题,如数据一致性、并发控制、错误检测等。

因此,时钟同步是分布式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时钟同步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物理时钟同步和逻辑时钟同步。

一、物理时钟同步所谓物理时钟同步,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确保各个计算机节点的时钟保持同步。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来获取精确的时间戳,并将其发送到每个节点。

在收到时间戳后,每个节点都将其本地时钟调整到与时间戳相同的时间,从而达到物理时钟同步的目的。

不过,GPS对于计算机节点的地理位置有较高的精确度要求,因此在某些场景下,GPS并不适用。

另外,GPS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获取稳定的时间戳,因此可能会影响时钟同步的实时性。

二、逻辑时钟同步和物理时钟相比,逻辑时钟同步更加灵活和实用。

它是基于算法的时钟同步方法,不需要特殊硬件的支持。

逻辑时钟同步的原理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全局时钟和相对时钟。

1. 全局时钟全局时钟是一种基于中心服务器的时钟同步方法。

在全局时钟算法中,所有的节点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负责分发时间戳,并将各个节点的时钟进行同步。

当一个节点需要进行时间同步时,它向中心服务器发送请求,并得到中心服务器的时间戳,节点将其本地时钟调整为与中心服务器的时间戳相同,以达到时钟同步的目的。

优点:全局时钟算法可以保证所有的节点时间保持完全一致,且精确度很高。

缺点:全局时钟算法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取决于中心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一旦中心服务器发生故障或者网络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全局的时钟同步。

2. 相对时钟相对时钟是一种局部时钟同步方法。

在相对时钟算法中,每个节点都会记录与其他节点的差值,并对每个消息使用时间戳。

时间同步原理

时间同步原理

时间同步原理时间同步是指在多个设备或系统中,确保它们的时间信息是一致的。

时间同步在各种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通信网络、金融交易、科学实验等。

在现代社会中,时间同步已经成为了各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时间同步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将围绕时间同步的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

时间同步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参考时间,然后将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时间与这个参考时间进行比较和调整。

常见的时间同步方法包括GPS时间同步、网络时间协议(NTP)和精确时间协议(PTP)等。

GPS时间同步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来获取精准的时间信息,然后将这个时间信息传输给需要同步的设备或系统。

由于GPS卫星的高度精度和全球覆盖性,GPS时间同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网络时间协议(NTP)是一种用于互联网中时间同步的协议,它通过在互联网中的服务器之间传输时间信息来实现时间同步。

NTP 可以根据网络延迟和时钟漂移等因素对时间进行精确调整,保证各个设备的时间保持一致。

精确时间协议(PTP)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时间同步协议,它可以提供更高精度和更低时延的时间同步服务。

PTP通过在局域网中传输时间信息,并利用硬件时间戳来实现纳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时间同步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时间同步技术,比如射频时间传输、原子钟时间同步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同步方法。

总的来说,时间同步的原理是通过某种方式获取精准的时间信息,然后将这个时间信息传输给需要同步的设备或系统,以确保它们的时间保持一致。

不同的时间同步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场景和精度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同步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时间同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各种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比如在金融交易中,精准的时间同步可以确保交易记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通信网络中,时间同步可以保证数据的同步和顺利传输;在科学实验中,时间同步可以确保各个实验设备的协调工作等。

can tsync时间同步原理

can tsync时间同步原理

时间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是指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系统中,为保证各个设备或系统按照一致的时间标准进行操作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时间同步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在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时间同步的原理、常见的时间同步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场景,以帮助读者对时间同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时间同步的原理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某种方式使得多个时钟或系统的时间保持一致。

在计算机网络中,时间同步通常通过网络协议来实现。

常见的时间同步协议包括NTP(Network Time Protocol)、PTP (Precision Time Protocol)等。

1. NTP的工作原理NTP是一种用于同步计算机系统时钟的协议,它通过网络将多台计算机的时间进行同步。

NTP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描述如下:(1)选择参考时钟:在NTP网络中,通常会有一些被称为“参考时钟”的特殊设备,它们可以通过GPS、原子钟等高精度时间源获取准确的时间。

这些参考时钟作为整个网络的时间标准。

(2)交换时间信息:其他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参考时钟进行通信,获取准确的时间信息。

(3)校准本地时钟:每台计算机获取到准确的时间信息后,会根据其与参考时钟的时间差来调整本地时钟,以使得本地时钟与参考时钟保持一致。

2. PTP的工作原理与NTP相比,PTP更加注重精确时间同步,它经常应用在要求纳秒级甚至皮秒级时间同步精度的场景中。

PTP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描述如下:(1)主从结构:PTP网络通常采用主从结构,其中有一台设备作为主时钟,其他设备作为从时钟。

主时钟负责向从时钟发布时间戳,并协调从时钟的同步。

(2)精确同步:主时钟向从时钟发送同步信息,在传输延迟和时钟偏差的影响下,从时钟校准本地时钟,以实现与主时钟的精确同步。

以上是常见的时间同步协议的工作原理,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计算机系统的时间同步,保证系统操作按照一致的时间标准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钟的硬件意义
计算机都有个计时电路,尽管一般使用“时钟”这个词来表示这些设备,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通常意义的时钟,把它们称为计时器(timer)可能更恰当一点。

时钟究竟是怎样驱动计算机工作的呢?
计算机核心部件在于CPU和存储器,其本质在于不停的从存储器中取指令并执行,也即是不停的读写存储器地址,要想让计算机自动操作,也就是让这种读写地址操作自动运行,而时钟正提供了这种功能,每个计算机系统里都有晶振,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使与其相连的寄存器内容等周期的执行加1运算(计数器),反映为存储器的地址的顺序递增,即指令的自动顺序执行,当有中断时,相当于直接写该计数器,即指令跳转,所以说计算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时钟频率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

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

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

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

究竟什么是时钟呢?
前面所说的计数器只是时钟的表现结果,晶振结合计算机内部电路提供时钟频率才是,也即是计数器内容的变更频率,我们把这个定义为时钟。

2、时钟同步的硬件实现
同步是时标或信号在频率和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

时钟是由产生基准频率的信号发生器中的某种频率源以及相配套的输入、输出接口和控制电路等所组成的一整套具有特定同步时钟功能的综合体,在通信系统中控制定时的时间基准设备,并不是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钟表。

要想实现时钟同步,首先要实现不同系统晶振结合内部电路提供的时钟频率一致,
那么,晶振的直接输出频率是不易准确调节的,于是内部电路的调节成了直接手段,我们设定一个同步寄存器,通过改写同步寄存器的值,对输出的时钟频率进行直接调节,以达到频率同步的目的。

DP83640采用软件辅助的速率纠正来限制本地时钟和主参考时钟之间的频率失调。

注意:时钟调整电路仅是调整的时钟走时,并不对晶振本身频率调整,如此频率同步可以保证每个系统的指令执行速度相同。

但是,要实现采样同步,还需要相差恒定,采样过程是一段时间,但采样点只是这段时间中的一点,因此,相差恒定,便能够处理到采样的同步,DP83640也是通过对晶
如此达到了时钟频率同步,相位一致,但是还不能真正达到时间同步,有可能造成两地系统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差,因此还必须对时钟计数器进行初始调整。

3、PowerLink与IEEE1588的结合
在分布式系统控制中,采样和执行速度是我们关注的两个关键因素,针对一块本地伺服控制卡,当所有控制芯片共用同一晶振时,通过DP83640达到时钟同步后,整个系统也就有了统一的时间标尺,即使主处理器利用这一同步时钟频率构建多个工作定时器用于任务调度,依然具有时钟同步的意义。

针对M5234BCCKIT,DP83640和MCF5234分用两个晶振,因此具有两套时间标尺,MCF5234利用自己的时钟实现时隙同步,并完成任务调度。

DP83640利用完整的时钟同步,实现网络传输的同步(采样同步),但是数据的执行处理速度会有差别。

结合方式1:PowerLink和PTP分别以两个进程在RTOS下运行时,即时间同步和实时调度以两个模块独立进行,可以完成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的全部软件内容,但要实现最佳同步控制性能,还必须改变硬件。

结合方式2:
//IEEE1588conformant net time structure
typedef struct
{
DWORD m_dwSec;
DWORD m_dwNanoSec;
}tEplNetTime;
Powerlink的时间戳也是使用的IEEE1588格式,可以在Powerlink的工作周期内实现PTP,此时PTP可以作为Powerlink的子线程,即时钟同步作为实时调度的内部模块,较方式1复杂,同样要实现最佳同步控制性能,还必须改变硬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