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设计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手机NFC的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安徽电科恒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7月目录1 概述 (2)1.1现状分析 (2)1.2解决方案的实现 (2)1.3系统价值分析 (3)2 系统功能 (4)2.1系统整体设计 (4)2.2数据采集子系统功能 (5)2.3中心服务器子系统 (6)2.4系统业务流程 (7)3 效益分析 (8)3.1系统所达到的效果 (8)3.2投资分析 (8)4 系统主要应用场所说明 (10)5 公司介绍 (11)1概述1.1现状分析巡检系统主要应用在保安巡更、运营商无人值守基站巡检、电力的变电和配网设备巡检、广电系统机房设备巡检、消防设施巡检等几种场所。
巡检系统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如下四种技术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都要建立后台系统,不同点是前端设备不同。
):1、巡更棒:采用巡更棒+巡更点的方式,保安人手一个巡更棒,记录保存在巡更棒里,定时导入记录到电脑。
缺点是不能实时更新数据,并且由于需要另外购买巡更棒而增加了成本。
2、手机+GPS:采用手机定位功能,实现到点的巡更巡检功能。
优点是可以直接使用手机而不用另外购买设备。
缺点是GPS能定位到地点,针对大楼内部、变电站这种同一范围内很多设施的场所不适合使用。
3、手机或者PDA+二维码:采用手机二维码方案,可以减少投资,缺点是二维码容易复制、损坏,而导致巡检管理的漏洞较多。
4、专用PDA+RFID:本方案避免了手机+二维码的弊端,缺点是需要另外增加专用PDA的投资。
目前,我公司采用手机NFC的技术方案,可以完全避免以上方案的缺点。
不但能够实时联网,NFC标签避免二维码容易损坏和可以复制的缺点,而且使用手机降低了另外购买设备的成本浪费。
并且能够降低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上带来的问题。
1.2解决方案的实现1、NFC技术原理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目标:1.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自主巡检轨道,检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
2.实时数据采集:机器人能够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3.预警和故障诊断:机器人能够根据采集的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给出预警或故障诊断。
4.远程操控和管理: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端监控机器人的巡检情况,并进行远程操控和管理。
硬件设计:1.机器人底盘:采用轨道型底盘设计,通过轨道导向系统在轨道上行走。
2.传感器系统:装配多种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用于采集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
3.摄像头:配备高清摄像头,用于拍摄设备照片和视频,并进行图像识别。
4.通信模块:装配无线通信模块,通过4G、WiFi等无线网络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和远程操控。
5.电源系统: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作为主要电源,实现长时间巡检。
软件设计:1.路径规划算法:根据巡检任务和轨道地形,设计路径规划算法,确保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进行巡检。
2.数据采集与分析:编写数据采集程序,实时读取传感器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3. 预警和故障诊断:根据设备状态分析结果,通过App和Web页面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并给出故障诊断建议。
4. 远程操控:通过App和Web页面,用户能够实时监控机器人的巡检情况,并进行远程操控,如改变巡检路径、启停机器人等。
5.后台服务器:搭建后台服务器,存储和管理巡检数据,实现用户权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系统工作流程:1. 用户在App或Web页面下发巡检任务,并设置巡检路径和频率。
2.机器人根据巡检任务和路径规划算法,按照预定路径巡检电力设备。
3.机器人通过传感器采集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4.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并给出预警或故障诊断建议。
智能巡检系统方案

智能巡检系统方案引言智能巡检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设备和设施的智能化巡检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提升生产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巡检系统的方案。
功能需求智能巡检系统需要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设备识别和注册:识别需要巡检的设备,并将其注册到系统中;2.任务分配和调度:根据设备的巡检频率和巡检等级,自动分配巡检任务,并合理调度任务;3.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异常检测和预警: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检测设备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5.巡检报告和记录:生成巡检报告并记录相关数据,方便日后查询和分析。
技术实现为了实现智能巡检系统的功能,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实现方案:1.物联网技术:使用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现对设备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2.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设备数据,可以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和隐患,提前预警,并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3.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对巡检过程进行优化和自动化,并实现智能异常检测和预警功能;4.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设备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利用边缘计算将部分计算任务下放到设备本身,减少网络传输延迟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5.移动终端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巡检人员接收任务、上传巡检结果和查看巡检报告。
系统架构智能巡检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设备管理模块:用于设备的识别和注册,包括设备信息的录入、设备状态的监测和设备巡检任务的分配等功能;2.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同时实现对设备状态的监控;3.异常检测和预警模块: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和预警,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供故障诊断和预测功能;4.巡检管理模块:用于巡检任务的分配和调度,记录巡检结果并生成巡检报告,为日后的查询和分析提供支持;5.前端界面模块: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巡检人员接收任务、上传巡检结果和查看巡检报告。
电力行业智能巡检与设备维护管理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巡检与设备维护管理方案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意义 (4)1.2 目标与范围 (4)第2章巡检与维护技术概述 (5)2.1 电力设备巡检技术 (5)2.1.1 人工巡检技术 (5)2.1.2 自动巡检技术 (5)2.1.3 遥感巡检技术 (5)2.1.4 智能巡检技术 (5)2.2 设备维护技术 (6)2.2.1 预防性维护 (6)2.2.2 预测性维护 (6)2.2.3 应急维护 (6)2.2.4 智能维护 (6)2.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6)2.3.1 国外发展现状 (6)2.3.2 国内发展现状 (6)2.3.3 发展趋势 (6)第3章智能巡检系统设计 (7)3.1 系统架构 (7)3.1.1 总体架构 (7)3.1.2 网络架构 (7)3.2 系统模块设计 (7)3.2.1 数据采集模块 (7)3.2.2 数据传输模块 (7)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7)3.2.4 巡检任务管理模块 (7)3.2.5 用户界面模块 (8)3.3 系统集成与兼容性 (8)3.3.1 系统集成 (8)3.3.2 兼容性 (8)3.3.3 安全性 (8)第4章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 (8)4.1 数据采集技术 (8)4.1.1 传感器技术 (8)4.1.2 远程监测技术 (8)4.1.3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技术 (8)4.2 数据传输与存储 (9)4.2.1 数据传输技术 (9)4.2.2 数据存储技术 (9)4.3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9)4.3.1 数据预处理 (9)4.3.2 特征提取 (9)4.4 数据分析方法 (9)4.4.1 故障诊断 (9)4.4.2 故障预测 (10)4.4.3 运行优化 (10)第5章智能巡检关键技术 (10)5.1 无人机巡检技术 (10)5.2 激光扫描技术 (10)5.3 视觉识别技术 (10)5.4 人工智能算法应用 (10)第6章设备状态评估与预测 (11)6.1 设备状态评估指标 (11)6.1.1 电气功能指标:包括设备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局部放电等参数。
智能设备巡检系统.pptx

3.系统组成结构
网络
数据库服务器
网络
打印机 COM/USB
主站计算机 COM/USB
主站计算机
移动主站计算机COM/USB
掌上电脑巡检器
掌上电脑巡检器
掌上电脑巡检器
掌上电脑巡检器
掌上电脑巡检器
掌上电脑巡检器
网络构成图
Internet/ Intranet
Web发布中间件
远程访问客户
局域网用户
巡检数据库
2.4巡视内容专家库化
• 现场巡视设备多,检查项目更多,记住所 有设备的所有巡视条目对巡视人员来讲是 一种及其困难的工作,微小的疏忽可能酿 成大错。我们的掌上巡视电脑对巡视人员 来说就是一个便携式专家库,会自动提示 巡视人员要巡视的条目使巡视人员不再记 忆繁复的条目,专著于设备的运行状况检 查。
2.5巡视到位监督自动化
掌上电脑运行界面图
2、系统特点与目标
• 巡视工作管理自动化,提高对设备的监 测能力
• 巡检记录无纸化 • 巡视设备状态监测自动化 • 巡视内容专家库化 • 巡视到位监督自动化
2.1巡视工作管理自动化
专工编制巡 检计划
巡检员下 发计划
巡检员手持掌上电脑 按照计划检查设备
发布到
管理人员查 计算机统 巡检员上传巡
系统接口层
主站系统
缺陷管理 MIS系统
局域网用户
局域网用户
掌上巡检程序
软件体系结构图
4.系统模型与基本概念
• 在充分调研广大电力客户的基础上,我们 针对电厂、变电站、线路等巡检进行归纳、 总结,提出了一个同时适应三种巡检方式 的巡检模型:路线-巡检点-设备-条目 4 级巡检模型结构。
• 通过GPS和条码来进行巡检点定位.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控制系统的设计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随着机器人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日常的设备运维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通过对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合理运用,其在变电站运维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现场设备各类型巡视、设备的红外测温及表计数据抄录、设备现存缺陷隐患的跟踪等方面。
在500kV变电站无人值守的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更好的对事故应急状态下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掌控,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运维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先期巡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ZigBee通信;巡检控制;智能监测引言变电站巡检是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通过巡视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掌握运行异常,并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降低事故的发生及控制停电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电网规模快速增长,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所辖变电站数量从2012年的3.2万余座增长到2021年的4.3万余座,涨幅达到30.5%。
而变电运检人员较2012年减少23.4%,从设备管理精益化要求来看,巡检工作量大,人员紧缺。
另外,我国电网电压等级已发展到1100kV,人工巡检存在安全禁区,如高压阀厅、雷雨天气时避雷针附近区域严禁人员靠近。
人工巡检存在视觉盲区,如大型变压器油枕部位、高压套管顶端伞裙部位等。
人工巡检存在听觉盲区,如GIS设备局部放电产生的超声波、变压器故障特征声纹被噪声淹没等情形。
从巡检工作安全和技术要求出发,高压变电设备的巡检,单纯依靠人工已无法全面完成。
1智能巡检机器人概述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以自主或遥控的方式,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中,完成对设备进行红外温度监测和仪表油位的图像识别等任务,替代人工完成巡检中遇到的繁、难、险和重复性的工作,可用于室外、室内以及电力廊道巡检,其中以室外巡检为主。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降低巡维人员工作负荷,提高设备巡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现状分析目前,变电站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实现对全站电气设备的红外和可见光的覆盖,通过预设的巡视任务,对全站不同区域电气设备进行不间断的周期性的巡检,而对于新增的有特殊要求的任务,则须要通过人工进行设置。
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
随着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电力行业普遍面临着设备运行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安全可控的发展压力,且涉及的环境条件恶劣,同时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更是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将人工智能技术(AI)、机器视觉技术(Machine Vision)、移动机器人技术(Mobile Robot)和物联网技术(IoT)相结合,建立起一套自动化的电力行业故障诊断、模型匹配、智能定位、远程控制等功能综合一体化的巡检机器人解决方案。
首先,机器人的钳工安装和调试系统,结合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使机器人运行稳定、准确,从而大大缩短巡检时间和减少安装成本。
其次,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使得机器人能够读取电力系统中的信息,从而实现电力设备的自动巡检,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和损伤,并可以采取维护和维修措施,有效减少系统故障率,提高系统故障恢复速度和系统安全可靠性。
此外,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机器人与电力系统之间的远程交互,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和可靠,还可以便捷地远程控制设备。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 设计方案 1、 项目背景
1.1传统的人工巡检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目前电力公司对于所管辖的配电房、开关室,例行巡检每月1次,红外测温
巡测每月1次,全部依赖于人工巡视作业。在高负荷期间和有特殊保供电要求时,须增加巡检频次。 随着近年来电网飞速发展,生产人员不足和巡检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运维一体化等工作在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也给变电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人工巡检、手动记录”的巡检作业方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精益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
1.2 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意义重大 电力安全巡检工作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除人工巡检以外,目前变电站/配电房内通常采用数量有限的固定传感器及固定监控摄像头进行监测,很难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检测并获得设备的运行状态。变电站/配电房需检测变压器与高低压开关的运行状态及仪表面板读数,检测信息多。 通过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对减少工作量、提高操作维护效率和设备异常应急处理速度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大大降低操作维护人员工作台的强度。二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使用机器人检测系统后,可为操作维护人员提供远程视频,缩短处理时间。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在设备运转期间对设备进行多方位、多功能监测并做出及时预警,对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巡检效率与质量、减少巡检人员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力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 2.1项目目标 本项目实现开关柜红外测温、局放检测、柜面及保护装置信号状态指示等的自动识别,继保室保护屏柜压板状态、空开位置、装置信号灯指示以及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读数。并且采用无缝滑环型导轨取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视,也可自定义周期和设备进行特殊巡视。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沿轨道精确定位检测点,通过搭载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参数、环境信息,实现视频监控、仪表的智能读表以及信息传输等功能,代替人工巡检方式,提高巡检效率和安全性,达到“自动化减人”的目的。 2.2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机械机构设计:通过分析行走机构通过不同曲率、不同弯曲方向轨道段的运动特性,获取行走机构与轨道的几何约束关系,建立行走机构与多种弯曲形式的轨道作用机理模型、轮—槽传动模型。 巡检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对电力内的环境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待检测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和气体含量等;针对智能读表功能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设计;设计实时定位系统来获取机器人实时位置。 2.3系统简介 电科恒钛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是专门针对变电站、配电房、开闭所等电力环境设计研发的智能一体化巡检方案。系统以轨道巡检机器人为核心,结合实时监控平台,数据采集服务器以及相关附件,可实现对电力环境与设备的不间断监控。 其中,轨道巡检机器人为采用轨道移动方式,搭载高清摄像机及红外热成像仪,实现实时监控与红外热成像诊断;集成有害气体、烟雾、光照度、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使用户实时掌控电力环境,并通过监控平台实现对巡检机器人的控制,数据接入、存储、统计。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 (1)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巡检机器人本体、高清可见光视频监控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温湿度环境监控模块、远程对讲模块等。 (2)轨道系统,包括轨道本体、轨道连接件、吊装组件、固定组件和限位器等。 (3)监控平台,包括本地监控平台1套、远程监控平台1套。 (4)通讯及电源系统,包括通讯光纤收发器、电源、配电箱、动力线缆及组件等。 3、 总体技术要求 室内轨道型智能巡检机器人监测系统主要由巡检机器人、运载轨道系统、通讯及电源系统、监控平台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设计 摘 要: 电力设备巡检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巡检的质量和效率又与巡检模式密切相关。分析了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系统采用了无线通信、二维码扫描、GPS定位以及Web Service等前沿技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该系统在提高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地扩大了智能巡检的普及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力设备; 智能巡检; 二维码扫描; GPS; 移动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5-55-04 Abstract: Power equipment tour-insp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eeping the power system working safely and steadily, an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spection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ower equipment tour-inspection, and proposes a mobile intelligent tour-insp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uses the technologi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o-dimensional code scanning, GPS positioning, Web service and other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transfers the data via Mobile Internet. The system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ower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 effectively expanded the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tour-inspection, an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Key words: power equipment; intelligent tour-inspection; two-dimensional code scanning; GP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0 引言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人们生活乃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每一次故障都可能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1]。电力巡检作为一项维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工作,能够有效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高设备可靠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巡检工作是为了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修复。目前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由于缺乏移动终端的支持,在传统的巡检工作中,巡检人员一般采用手工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信息记录,这使得巡检工作受制于环境气候条件、人员素质、责任心等因素[2],且存在着工作量巨大,巡检效率较低,纸质的巡检记录不易于保存等弊端。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设备巡检工作时,也会经常出现巡检人员工作不准时、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巡检状况,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1 电力巡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巡检工作需求增多,出现了一系列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电力设备巡检系统,巡检人员利用移动计算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读取电力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以获得相应数据,再将巡检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PC端的后台管理系统[3]。这类系统与人工纸质巡检方式相比,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所需投入经费较高等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因此目前国内的电力设备巡检软件仍然具十分广阔的探索开发和创新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在基于RFID的巡检系统中,必须配有电子标签以及相应的PDA才可以开展巡检工作,且采用PDA巡检存在数据存储量有限、无法自动获取巡检任务、人机交互界面功能过于单调等缺陷[4]。由于PDA造价比较昂贵,多数电力企业因缺乏相应资金支持而仍旧采用的传统巡检模式,或是PDA数量不足而使得巡检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电力设备的智能巡检并没有得到普及[5]。第二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等一系列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将智能移动终端带入到电力设备巡检工作中不仅能大大提高巡检工作的效率,更能扩大智能巡检在各电力企业中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新一代的智能巡检系统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地结合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让系统能在基于Android/IOS等主流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上运行。 2 系统概述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分为移动端和后台管理端两部分。其中,移动端采用M/S(Mobile/Server)移动技术架构,后台的管理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分层架构。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应用的便利性和可扩展性。采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充分利用当前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良好的便携性与普及性等特点,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GPS定位等技术等,构建了新型的网络移动软件架构智能巡检体系,图1为本移动巡检系统的技术路线图。 巡检工作开展前,先要完成巡检系统的前期部署:由管理员对企业所属区域中的所有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生成相应的二维码贴在设备上,最后向数据库中录入所有设备的编号、地理位置等参数。 管理员可查看所有设备的参数资料、故障情况并针对实际需求制定巡检计划,利用后台管理端将计划发布,同时系统将自动向担任本次巡检任务的巡检人员发送飞信提醒。图2为数据流图。 巡检人员收到通知后登入到巡检系统移动端,查看巡检任务并按要求开展巡检工作。本系统利用MD5算法对巡检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系统安全性。巡检系统会对巡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有设备出现故障,管理员可在后台管理端查看具体情况并向维修部门发出故障维修通知。巡检过程中获取的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都会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管理员可以通过巡检系统的后台管理端实时、精确、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电力设备状况,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采集 巡检人员到达待检设备后,利用移动终端上摄像头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获取该二维码所包含的设备/编号信息。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储存、传递和识别技术迅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6]。与传统的一维条码相比,二维码在信息容量、编码范围、译码可靠性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除此之外,低廉的成本及简易的制作过程也使得二维码的应用得以涵盖诸多领域。在本系统中,二维码扫描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比于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RFID)所伴随产生的昂贵费用,本系统采用的二维码扫描技术,快捷方便,经济成本低廉。 扫描二维码时移动终端利用Google提供的地图应用接口、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技术实现GPS定位功能[7]对移动终端所在位置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巡检人员所在地点的经纬度信息。最后将设备编号、经纬度信息与数据库中原始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比对成功才能进行巡检数据信息的输入,从而确保了整个巡检工作的可靠性,图3为巡检数据采集流程图。 巡检数据信息主要有:设备编号及参数、设备位置、瓷件、电气连接件、音响、本体及基础等。其中设备编号及参数由二维码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位置信息由GPS定位系统自动生成,其他数据为员工自主填写。 3.2 数据传输与处理 本系统的后台管理端采用B/S层架构,分别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如图4所示。系统利用Web Service获取巡检相关信息,Web Servic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像是一个“黑盒子”,它所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能够被智能移动终端、PC端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平台访问。因此,只要符合Web Service的接口定义,不管来自何种平台,基于何种编程语言的数据访问请求,都能实现数据交互[8]。移动端采用M/S架构,通过第三方提供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来调用Web Service,从而实现数据以XML格式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系统充分利用Web Service的开放性、跨平台性等特点,结合HTTP和SOAP协议、XML数据解析技术[9]等,实现从移动终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围绕巡检工作的计划制定、设备正/异常状况记录、巡检过程监控和巡检数据处理等业务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 巡检系统后台管理端由系统管理、巡检管理、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员工反馈以及帮助文档六个模块组成。主要实现内容如下。①系统管理:对所有巡检人员及管理员进行权限的分配、信息的更新与维护,便于工作的安排和巡检计划的落实。②巡检管理: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巡检计划,及时通知巡检工作人员并对巡检过程进行监控。③设备管理:记录企业内所有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故障状况、巡检记录信息等数据。④统计报表:服务器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生成多样化报表,使管理员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掌握电力设备的状况。⑤员工反馈:巡检人员将在巡检工作中遇到的特殊事件或是对于巡检工作的建议等及时反馈给系统管理员。⑥帮助文档:提供所有设备的巡检信息和参考数据,巡检人员可根据帮助文档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巡检,保证巡检信息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