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反渗透双膜系统浓水深度处理

合集下载

如何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如何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

如何处理反渗透高盐浓水反渗透(RO)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可以从含盐水中除去盐和其他污染物。

高盐浓水是指含盐量较高的水,通常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才能降低盐浓度。

在处理高盐浓水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步骤:1.了解水的盐含量和特性:在处理高盐浓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水的盐含量和特性。

可以通过盐度计或将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来确定盐含量。

此外,还需要了解水中存在的其他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2.使用预处理方法:在进行反渗透处理之前,通常需要使用预处理方法来去除或减少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沉淀物和生物物质等杂质。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混凝和消毒等。

3.选择适当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过程是通过半透膜将水从含盐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选择适当的反渗透膜是处理高盐浓水的关键。

根据水的盐含量和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反渗透膜类型,如螺旋式膜、平板膜或空心纤维膜等。

4.设计合理的反渗透系统:根据处理要求和水的特性,设计合理的反渗透系统是确保高效处理高盐浓水的必要步骤。

反渗透系统通常包括进水泵、预处理设备、反渗透膜组件、压力管道、压力调节阀、控制系统和残留浓水处理装置等。

5.控制反渗透操作条件:在进行反渗透处理时,需要控制一些操作条件,如进水压力、反渗透膜元件的通量和截留率、水的流速和温度等。

这些条件的控制可以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6.处理反渗透浓水:在进行反渗透处理之后,产生的反渗透浓水(含有高盐浓度和其他污染物)需要进一步处理。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浓水处理,如再生使用、混合排放、盐分回收或固化处理等。

7.监测和维护:为了确保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需要定期监测和维护系统。

监测包括检测进水和出水的水质、反渗透膜元件的性能和压力等。

维护包括清洗反渗透膜、更换损坏的膜元件、调整操作条件和保养设备等。

总之,处理高盐浓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水的特性和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处理。

水处理膜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深度解析其优缺点

水处理膜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深度解析其优缺点

纳滤膜、反渗透膜、超滤膜对比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

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

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超滤膜:能截留1-20nm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5bar。

►►►超滤膜及纳滤和反渗透的区别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纳滤:纳滤,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

现在主要用作水厂或工业脱盐。

脱盐率达百分之90以上。

反渗透脱盐率达99%以上但若对水质要求不是特别高,利用纳滤可以节约很大的成本。

反渗透:反渗透,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用作太空水、纯净水、蒸馏水等制备;酒类制造及降度用水;医药、电子等行业用水的前期制备;化工工艺的浓缩、分离、提纯及配水制备;锅炉补给水除盐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造纸、电镀、印染等行业用水及废水处理。

反渗透膜与超滤膜的优劣对比反渗透膜的孔径只有超滤膜的1/100比例大小,因此反渗透水处理设备能够有效去除水质当中的重金属、农药、三氯甲烷等化学污染物,超滤净水器对此则是无能为力的。

反渗透浓水浓缩处理技术方案

反渗透浓水浓缩处理技术方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反渗透浓水浓缩处理技术方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TOC \o "1-2" \u 一.概述 PAGEREF _Toc454373517 \h 3 1.1.工程简介 PAGEREF _Toc454373518 \h 31.2.编制说明 PAGEREF _Toc454373519 \h 31.3.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454373520 \h 3二.设计规模 PAGEREF _Toc454373521 \h 3三.设计水质 PAGEREF _Toc454373522 \h 33.1.设计进水水质 PAGEREF _Toc454373523 \h 33.2.设计出水水质 PAGEREF _Toc454373524 \h 4四.工艺介绍 PAGEREF _Toc454373525 \h 54.1. 水质分析 PAGEREF _Toc454373526 \h 54.2. 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 PAGEREF _Toc454373527 \h 64.3. 技术描述 PAGEREF _Toc454373528 \h 64.4.工艺单元说明 PAGEREF _Toc454373529 \h 74.5. 主要设备清册 PAGEREF _Toc454373530 \h 16五、自控及电气设计 PAGEREF _Toc454373531 \h 285.1. 自控设计 PAGEREF _Toc454373532 \h 285.2. 电气设计 PAGEREF _Toc454373533 \h 28六、运行费用分析 PAGEREF _Toc454373534 \h 306.1. 电费药费 PAGEREF _Toc454373535 \h 306.2. 人工费用 PAGEREF _Toc454373536 \h 306.3. 膜更换费 PAGEREF _Toc454373537 \h 316.4. 直接运行成本 PAGEREF _Toc454373538 \h 31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PAGEREF _Toc454373539 \h 31一.概述1.1.工程简介项目:200m³/h反渗透浓水浓缩减量项目。

PTA生产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PTA生产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P T A生产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谢亨赞\刘贵银2(1.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海南儋州 578丨01;2.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600)摘要:PTA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之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产生的污染浓度较高、可 生化性差,属于难降解废水。

相关企业必须高度重视PTA工业生产废水的综合处理和高效利用,针对废水类型采取相应的综合处理 办法,提高PTA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效率,带动聚酯生产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分析PTA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出综合利用 PTA生产废水的具体对策,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PTA生产废水;处理;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TQ085+.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21 /ki.issn1001 -0599.2021.05 D.830引言PTA,也称苯二甲酸,主要用来生产聚酯。

0前,中闰石化总 公司每年生产的PTA含量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建立了多个 完善的PTA生产装置,能够达到的PTA生产能力为每年300多 万吨。

针对PTA生产工艺,主要引进国外技术,涉及美国AMOCO 公司、英国帝闰化学公司(1CI)和日本三井油画公司的PTA生产 技术。

引进生产技术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PTA生产废水的处理 工作.。

在结合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析B前生产特点,采取针 对性的废水处理技术,提高PTA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效率,带动 工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1PTA生产废水水质水置特点PTA生产的主要原料为二甲苯,生产环境为醋酸介质,通 过催化氧化并得到最终的PTA。

PTA生产废水最大特点是会使 水质水量产生较大变化,同时产生较多污染物,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污染物浓度^PTA生产废水主要含有苯二甲酸(也称TA)、对二 甲苯、苯甲酸、醋酸等有机污染物,同时存在钴离子、锰离子等重 金属离子。

一般情况下,PTA废水中含有的CODcr和有机酸较 多,最多含f t高达9000 mg/L,最低也达到50 000 mg/L;甲二苯 酸最高浓度为25 000 mg/L,最低浓度为8000 mg/L;醋酸浓度范 围在8000〜I2 000 mg/L。

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研究

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研究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浓水处理及回用成为了一种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反渗透浓水处理原理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性膜将溶液按压力差分离成纯净水和浓水的分离技术。

反渗透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透性和良好的截留效果,能够有效去除溶解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微小颗粒,使得浓水变为高纯度水。

二、反渗透浓水的处理过程反渗透浓水处理包括预处理和主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溶解气体和有机物等杂质,以减少反渗透膜的污染和降低运行成本。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混凝、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主处理阶段则是通过反渗透膜将浓水变为高纯度水。

在主处理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pH调节、消毒杀菌等后处理操作,以确保最终产水的卫生安全。

三、反渗透浓水的回用技术1.溶解气氛浓水回用:将溶解气氛浓水通过气氛饱和设备,将一部分溶解气氛浓水中的溶解气氛转化为气体,同时产生低溶解气氛浓水进行回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回收一部分浓水,还可以提高溶解气氛的浓度。

2.蒸发结晶回用:将溶解气氛浓水进行蒸发,并通过结晶技术将浓缩物进行回收并利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溶解气氛的体积,实现溶解气氛的回用。

3.电渗析回用:采用电场作用使水中的离子在膜表面发生迁移,通过对电渗析膜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溶解气氛浓水中的离子选择性的回收和回用。

四、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应用实例反渗透浓水处理及回用已经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电力行业,反渗透技术被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给水、冷却水处理等方面;在制药行业,反渗透技术可以实现药品原辅材料的提纯和净化;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处理患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的污水,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反渗透浓水用于循环水的处理方案

反渗透浓水用于循环水的处理方案

反渗透浓水用于循环水的处理方案反渗透浓水是指通过反渗透技术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

该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溶解性和悬浮性固体物质,如钠、钙、镁、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重金属等。

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循环水的处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方案。

首先,处理反渗透浓水的第一步是进行初步的净化处理。

该步骤主要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浓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和沉淀,用以去除浓水中的悬浮固体。

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加入草酸、硫酸等化学药剂,用以沉淀和去除浓水中的溶解性固体。

接下来,进行反渗透膜处理。

反渗透膜处理是将浓水通过反渗透膜,利用半透膜的特性,将水分从其他溶质分离出来的过程。

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可以有效分离水和大部分溶质,减少浓水中的固体和溶解物的浓度。

反渗透膜的选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包括浓水的成分、浓度、流速等因素。

在反渗透膜处理后,可以将得到的淡水进行回收利用。

淡水可以用于循环水系统中的补水、冷却等方面。

由于反渗透膜对溶质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回收利用的淡水具有较高的纯度,可以有效减少循环水中的固体和溶解物含量。

对于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结晶技术,将浓缩液中的溶质进行结晶、沉淀和分离。

通过结晶技术,可以从浓缩液中分离出溶质,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将浓缩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去除。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浓度进行选择。

最后,还可以采用蒸发技术对浓缩液进行处理。

蒸发技术是将浓缩液加热使其蒸发,将溶质进行分离和浓缩的过程。

通过蒸发技术可以从浓缩液中得到高浓度的溶质和相对较干燥的固体。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浓缩液中溶质浓度较高的情况。

以上是一种处理反渗透浓水的方案。

这种方案结合了初步净化处理、反渗透膜处理、回收利用和浓缩液处理等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浓水中的固体和溶解物,并实现淡水的回收利用。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纺织印染业是我国排放废水量较大的工业行业。

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为高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pH、高盐度、高硬度、低可生化性等,其有机污染负荷大,是一类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提高水回用率、减少新鲜水使用、降低废水排放量势在必行。

常见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印染废水水质复杂,使用单一处理方法通常很难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印染废水处理常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以取得最佳净化效果。

尽管如此,目前印染废水的出水水质仍难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和满足回用要求。

膜技术是新近迅速崛起的一项高新技术。

先进的膜技术产水水质好,能直接回用于印染环节。

近年来,以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UF)、反渗透(RO)为深度处理核心路线的膜法水处理技术日益得到推广应用。

选择UF/RO双膜法,以印染废水厌氧/好氧(A/O)工艺的二沉池出水为研究对象,进行膜工艺参数优化和污染物去除研究,旨在为膜设备在印染行业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超滤膜,聚偏氟乙烯(PVDF)材质,1.2m3h-1,BW400-FR反渗透膜,美国陶氏(DOW)。

1.2 印染废水试验用水系绍兴某染整有限公司A/O工艺的二沉池出水。

水质指标如下:温度23~26℃,pH值6.8~9.5,色度32倍,浊度5.93NTU,全盐量2.53×103mgL-1,悬浮物(SS)含量12mgL-1,化学需氧量(CODCr)219mgL-1,总氮(TN)含量8.14mgL-1,总磷(TP)含量0.383mgL-1,氨氮含量2.79mgL-1。

1.3 膜集成设备膜系统集成在一个机架当中,分为超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2个子体系。

各子体系可以单独运行,亦可同时连续运行。

装置处理量为2~5m3d-1。

超滤膜的主要运行参数如下:进水压力,0.02~0.04MPa,产水压力,0~0.02MPa,进水流量,1.2m3h-1,产水流量,1.1m3h-1,反冲压力,0~0.04MPa,反冲流量,1.5m3h-1。

MF-RO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及效果分析

MF-RO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及效果分析

MF-RO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及效果分析邹勇斌;颜幼平;陈师楚;陈志星;陈鹏【摘要】采用预处理-微滤(MF)-反渗透(RO)双膜技术深度处理印染废水.通过改变废水的温度、pH值、回用率和RO的操作压力,探讨其对CODCr去除率、脱盐效果的影响及原因.试验表明:最佳运行工况是操作压力为1.8 Mpa、水温为35℃、pH值为6.0~ 10.0、回收率为80%;此条件下,双膜法对CODCr的去除率和脱盐率分别达到97.4%和97.2%,浊度去除率接近100%,出水水质满足印染工艺回用要求.%MF-RO was used fo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fter pre-treatment. Through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pH value, recycle rate and operating pressure of reverse osmosis, how and why those related factors affected the removal rate of CODCr and desalination effect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 was: the pressure was 1.8 Mpa,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35℃, the pH value was 6.0 - 10.0, 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80%.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Cr and salinity reached 97.4% and 97.2% respectively, the removal rate of turbidity was close to 100%,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ocess of printing and dyeing.【期刊名称】《工业用水与废水》【年(卷),期】2013(044)001【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微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印染废水【作者】邹勇斌;颜幼平;陈师楚;陈志星;陈鹏【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佛山市弘峻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225;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91.031目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大多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及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后出水水质不佳,达不到印染回用水的要求,只能作为初级回用水,回用水量也十分有限,仅能满足部分生产工艺的用水需求,无法大规模回用于生产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反渗透双膜系统浓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Deep Treatment for the Concentrated Water ofUltrafiltration-Reverse Osmosis Double embrane System杨柳青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石化企业外排水的排放标准有了明确规定,要求外排水量进一步减小,甚至要做到接近零排放,提高水的回用率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炼厂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来处理炼厂含油废水进行回用,以减小外排水量。

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仅能产生大约40-50%的回用净水,剩余的50-60% 的浓水仍然需要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外排标准。

本文以胜利油田石化总厂的超滤-反渗透双膜系统浓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膜蒸馏来进行处理,获得更多的回用净水,从而提高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回用率。

同时还利用化学氧化的方法对超滤-反渗透水和膜蒸馏浓水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其COD值达到外排标准1究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管理得越来越严格,对石化企业外排水的排放标准有了明确规定,并且规定标准越来越严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规定,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998年1月1日后建设的单位)为:石油化工工业(包括石油炼制)的化学需氧量一级排放标准为60 mg·L-1,二级排放标准为120 mg·L-1,三级排放标准为500 mg·L-1。

各地的标准有所不同,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和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山东省强制性地方标准《山东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准》中规定:石油化工2007年7月1日起至2009年6月30日一级标准为60mg L-1,二级标为100 mg L-1。

由此,石化企业对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得到实际用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既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节约大量的新鲜水、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回用水系统的产水率,并克服膜分离过程的不足之处,以超滤反渗透双膜系产出的浓水为处理对象,进行浓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及产水COD消减技术的研究。

针对浓水盐含量高的问题,可采用膜蒸馏技术进行处理,提高水的回用率;针对浓水中COD值高的题,可以将膜蒸馏过程与化学氧化耦合,最终提高系统的产水率并且使外排水COD值达标。

2膜蒸馏技术膜蒸馏技术(Membrane Distillation,简称MD)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高效的膜分离技术。

膜蒸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能够在稍高于常温及常压下操作,分离效果高,可以有效利用废热等一系列的优点。

因此,膜蒸馏在淡化海水、超纯水的制备、化工企业废物废热的回用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及关注。

从而在最近几年里,膜蒸馏技术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

2.1膜蒸馏的发展状况膜蒸馏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1963年美国的Bodell首先在他的专利申请中将膜蒸馏的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专利中他称膜蒸馏是“一种可以把不可饮用的含水流体转化成为可以饮用的水的装置和技术”。

1964年美国的Weyl发现采用多孔疏水膜(由空填充)能够在蒸汽压系统下可从含盐的流体中回收去离子水。

但这一段时间,膜材料的究比较少,膜通量很小,膜蒸馏技术并没有引起人们较大的关注。

随着上世纪80年代高分子材料和制膜技术的发展,膜蒸馏技术再次引起了工业和水处理界的广泛关注并到快速发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膜蒸馏技术的研究。

1986年,吴庸烈介绍了膜蒸馏技术的机理及应用情况。

1991年余立新等人以古龙酸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对其蒸馏浓缩,并得出膜蒸馏过程可用来进行热敏性物质水溶液的浓缩,并且能较好地发挥其低温浓缩优势的结论。

21世纪以来,更多的研究者研究膜蒸馏的应用情况。

2.2膜蒸馏的基本介绍膜蒸馏是将膜分离过程与蒸馏过程结合起来的过程。

在膜蒸馏过程中,与温度较高的待处理液直接接触的一侧膜面通常称为热侧,而与冷的水溶液直接或间接相接触的膜面一侧被叫做冷侧。

膜蒸馏的整个过程既是待处理溶液经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待处理液中易挥发的成分汽化,蒸汽通过疏水性微孔膜进入膜的冷侧,经过不同的冷凝方式变成液体,待处理溶液中的其他成分则不能通过微孔膜而被留在膜冷侧然后返回至料液,从而分离或者将混合物提纯。

在膜的冷侧,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方式各有不同,可根据冷凝方式将膜蒸馏分为四类: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减压膜蒸馏(VMD)、气扫式膜蒸馏(SGMD)及空气隙膜蒸馏(AGMD)。

馏必须要有两个条件才能保证其过程的运行,一是膜蒸馏的膜为疏水性微孔膜,只有蒸汽才可以通过;二是膜的两侧要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以提供传质传热所需的推动力。

膜蒸馏所用的膜为不被待处理溶液润湿的疏水微孔膜,孔径一般在0.2~0.4 m,主要有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其中PTFE膜的疏水性最好。

膜蒸馏过程中质量和热量同时进行传递,其中由膜两侧溶液温差及压差等引起的蒸汽压差为传质的推动力。

膜蒸馏[14-16]的传质过程主要为:水先由原料液扩散到热侧的膜表面,然后达到一定温度时,在膜热侧的表面处汽化,最重要的一步是汽化产生的蒸汽经疏水性膜的微孔传递到膜的冷侧,最后在膜的冷侧面水蒸汽以不同方式冷凝成水。

膜蒸馏的传热过程类似于传质过程,热量先由料液主体传递到热侧膜面,然后一部分的热量要提供水在热侧膜面处汽化时所需的汽化热,接着热量随着蒸汽从热侧膜面传递到膜的另一侧,然后水蒸汽冷凝时再放出汽化热,最终热量会从冷侧膜面传递到冷凝水。

2.3膜蒸馏的性能参数在膜蒸馏过程中,截留率、膜通量和热效率是主要的性能参数,也是实验室中应该着重考察的方面2.3.1截留率截留率是非挥发性溶质水溶液的分离性能参数。

理论上讲,膜蒸馏所用的膜为疏水性微孔膜,其截留率比其它膜分离过程的截留率要高,其不挥发性溶质的截留率应该是100%。

但实际中由于膜本身或膜组件的某些缺点,截留率可能达不到100%,因此研究膜蒸馏的截留率的大小对膜蒸馏性能评价有重要的作用。

2.3.2膜通量膜通量是评价膜蒸馏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通过的液体的质量,膜蒸馏过程的膜通量通常相对比较小,膜通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a.进料温度,即膜面热侧的溶液温度。

通常,膜通量随着溶液的进料温度的提高或者膜两侧表面处的温度差的提高,都有明显的提高。

进料温度是影响通量的最主要因素。

b.蒸汽压差,增加两侧的蒸气压差,膜通量会有所增加,且两者呈线性关系。

在减压膜蒸馏中,提高膜冷侧的真空度,膜通量也随着增加。

c.进料速度,增加料液的流量(即提高料液速度)及冷却水的流量均可使膜通量增加,但是影响的程度较小。

d.膜蒸馏过程的运行时间,随着膜蒸馏过程时间的延长,通量会逐步地减小。

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运转会致使膜孔被浸润及膜污染,使得通量下降。

另外,影响膜通量的因素还包括膜的内部结构,如膜孔径、孔隙率、膜厚及膜孔的弯曲因子等,膜孔径增大,膜通量提高,但当膜孔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对通量的影响减小;孔隙率越大,膜通量增大;膜的厚度越大,膜蒸馏的通量反而越小;膜孔的弯曲因子大,膜通量减小2.3.3热效率膜蒸馏过程是物理过程,即是一种相变的过程,该过程中有一定的热能消耗。

因此热效率的大小会给膜蒸馏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一定的影响。

适当地增大膜孔径和孔隙率,降低膜孔弯曲因子,均会提高热效率。

另外,一般情况下热效率随料液温度的升高有所提高。

在实验室操作中,热效率的计算相对较少。

2.4膜蒸馏的应用近年来,膜蒸馏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部分学者对膜蒸馏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其内部传质传热机理及操作条件对它们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

如王楠人用聚四氟乙烯平面膜研究膜孔径的分布对于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传质速率的影响;高振等人对真空膜蒸馏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杨兰曾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膜渗透性能影响。

闫建民、马润宇对其传递过程进行了深度研究;刘殿忠等人也对操作条件及因素对传质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

更多的学者研究膜蒸馏技术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的效果。

据文献分析,膜蒸馏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在含醛、酚等废水处理,炼油污水深度处理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

2.5膜蒸馏的特点膜蒸馏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膜蒸馏过程在常压下即可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二是膜蒸馏过程中热侧料液温度不需要达到挥发性物质的沸点,只要膜两侧维持适当的温度差,该过程便可以运行,所需要的能量小,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温泉和工厂的余热等廉价能源;三是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处理多种高浓度工业废水;四是膜蒸馏过程中,由于只有水蒸气透过膜孔,因此所产生的水质十分纯净,高于反渗透出水水质。

五是膜蒸馏组件比较容易设计成潜热回收的形式,能耗小,并具有以高效的小型膜组件来构成大规模生产体系的灵活性。

但是膜蒸馏的热效率较低,这是由于膜蒸馏是一个相变的过程,传热中包括了汽化潜热,因此降低了热能的利用率。

另外,膜材料的发展制约了膜蒸馏技术的发展。

适用于膜蒸馏的疏水性微孔膜种类较少,膜材料的价格较高,膜污染与膜再生问题等都影响了膜蒸馏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3化学氧化污水的处理通常包括一级处理,通常为物理沉降;二级处理,主要为絮凝、生物降解法等;三级处理包括膜分离技术等。

一些有机物质性质非常稳定,难以降解,因此需要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高级氧化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氧化技术,能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废水的COD值,特别是能够高效分解水中剧毒物质如氰化物和氨氮。

它的基本原理为氧化有机物时能产生·OH自由基,·OH 自由基的氧化性强,作为中间产物诱发链反应,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短时间内分解,生成CO2和H2O,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它可以是一种方法进行单独处理,也可以与其他的处理过程一起,处理效果更佳。

常见的高级氧化法包括Fenton试剂法、超声声化法、O3/H2O2、UV/H2O2、湿式氧化法、V/TiO2/H2O2、活性炭/H2O2等方法。

处理的对象主要包括硫化物、酚类、氰化物、染料及中间体、农药废水及其他种类的废水,其处理效果通常表现为COD值、TOC值、硬度和电导率等指标的降低。

4课题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随着国家水资源的进一步紧缺,回用水的量也需加大,这就导致外排水量进一步减小,甚至要做到接近零排放,这也需要对外排水进一步处理,产生更多的回用水。

越来越多的炼厂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来处理炼厂含油废水进行回用,以减小外排水量。

但超滤-反渗透双膜法仅能产生大约40-50 %的回用净水,剩余的50-60 %的浓水仍然需要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外排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