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诗歌

合集下载

明朝高启《梅花九首》全首

明朝高启《梅花九首》全首

咏梅九首朝代:明代作者:高启原文: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其一赏析“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琼姿,这是古诗词中的常用词了,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

不过,诗的首联,却一点也不因这措辞的常见而显得平凡:神话中的昆仑山,上有瑶台十二座,皆以五色彩玉筑成;梅花既有瑰丽的风姿,那么就本该(合,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至于它们为何不留居在飘渺的仙山,却被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处处山林,这,可真是个令人大惑不解的疑问!这二句,给凡间的梅花,赋予了谪仙的身份,使它们纵然已降生到地上,却终究是超凡出尘、气质异于俗中众花。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4)明代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4)明代诗文



李梦阳诗文创作:总体成就不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梦阳“其诗才 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 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其文则故作聱 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并重,未免 怵于盛名。” 歌行诗《石将军战歌》《林良画两角鹰 歌》,讲究结构章法,描议结合,笔力雄健。 散文《游庐山记》《梅先生墓志铭》,或写景 状物,或刻画商人,清新生动,是较好之作。
归有光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黄
宗羲《明文综序》)。 记叙往事、哀悼亲人之文如《项脊 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最 为人传诵。这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从 一些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加以锤 炼,以简淡之笔,传人物之神,表真挚 之情。
《项脊轩志》 :题虽写轩,实则怀人。借一轩以
记归家三代妇女。睹物思人,悼亡念存,虽笔触很 清淡,却感情极真挚。 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归震川直接八 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 自风韵疏淡,是与太史公深有会处 ,不可不知此 旨。” 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如清庙 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 溢于言语之外。” 王世贞《归太仆赞并序》:归文“不事雕饰, 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
王世贞文学影响极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 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 王世贞《四部稿》有《艺苑卮言》12卷,全面 反映他的文学主张。 王世贞也是个复古主义者,他继承前七子“文 必秦汉,诗必盛唐”理论,曾说:“诗必盛唐,大 历以后诗勿读。” (《艺苑卮言》卷3) 又说:“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 矣。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 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同上)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今日诗》是由明代诗人文嘉作品,《明日歌》是明代的钱福所作的一首诗歌。

是两首劝世惜时之诗,前者劝说我们要抓紧今日,后者告戒我们不要等待明日,主旨实为一样,可以说是两首姐妹诗。

两首语言朴实,意味深长,字字真切,句句含情,催人警醒,叫人奋进。

作品原文:今日诗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注释:复—又。

为—做、干。

朝—日。

姑—姑且(暂时)。

聊—聊且、姑且。

赋—吟颂。

为—给。

作品译文: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明日歌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我生—我们。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累—拖累。

(有受影响耽误之意)作品译文:总是在等待明天,又有多少个明天呢?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的真正生活。

百年之中的明天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作品赏析:《今日诗》和《明日歌》是两首劝世惜时之诗,前者劝说我们要抓紧今日,后者告戒我们不要等待明日,主旨实为一样,可以说是两首姐妹诗。

两首语言朴实,意味深长,字字真切,句句含情,催人警醒,叫人奋进。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到老,都是一个个“今日”连贯起来的,活到一百岁,也只有3万多个“今日”,而真正能用于学习和做点大事的日子,大多数人恐怕只有一万多个“今日”。

明朝杨继盛的诗

明朝杨继盛的诗

明朝杨继盛的诗
明朝杨继盛(1536年-1587年),字经石,号澄滨,山东蓬莱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文学评论家。

他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文馆学士等职位,是当时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一位大家。

杨继盛的诗歌清新脱俗,自成一派。

他热爱自然山水,喜欢借景抒怀,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意境和深邃的对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杨继盛的一首著名诗作《题玉泉山行破山寺赠刘子期》:
题玉泉山行破山寺赠刘子期
大雅临敛足,抵流伤古心。

翠峰披诗豪,骚客望关音。

来鸟带杨吐,含花步竹深。

可怜山水上,犹有醉游寻。

这首诗描绘了杨继盛在玉泉山行走时的景色和情感。

他以“大
雅临敛足”形容自己对玉泉山的景色感到赞叹,而对于古老的
山寺则感到伤感。

他用“翠峰披诗豪,骚客望关音”来形容山峰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描绘了壮丽的山川风光。

诗中也出现了鸟儿和花草,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

这首诗展现了杨继盛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他通过描绘山川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理解。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启与明初诗歌风貌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衍生注释:“瘗(yì)黄金”:指秦始皇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于是带五千人入洛阳,结果失败。

这里表示福运衰败。

“铁锁横江”:晋伐吴时,吴人用铁链横于江面阻挡晋军船舰,却未能成功。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登雨花台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为主题,既有对金陵江山形胜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又包含了对新的统一王朝的歌颂。

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昔日山河动荡、朝代兴替的深沉喟叹,也有对当下太平的欣慰。

表现手法上,写景气势恢宏,以“大江”“钟山”的雄奇来烘托金陵的壮美。

在叙事抒情方面,于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自然流出感慨,例如陈述三国六朝的兴亡,最后递进到对明王朝的兴起和四海一家的描写。

作者介绍:高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高耿介,才华横溢。

元末时隐居吴淞江畔,入明后曾被朱元璋召修《元史》,任翰林院编修。

但后来因所作诗文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腰斩,他的诗雄健奔放又清新超拔,在明诗的发展历程中有重要地位。

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明初的大一统局面,说道:“大家看啊,就像高启诗中所说‘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朝的建立统一了很多地区,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割据,这在当时真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变革啊。

”2. 在江南的一次旅行当中,到达南京的游客站在雨花台上望着眼前的长江,脑海里浮现出高启的诗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明朝雪花稀诗句

明朝雪花稀诗句

明朝雪花稀诗句全文无一“雪”字,却写出了世间最美的雪景,可谓精妙绝伦。

明代大才子扬慎的千古奇文。

全词如下:雪凝明,澄澈。

飞玉尘,布琼屑。

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所谓“一七令”也是一个词牌名。

相传此词牌源于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据传,白居易调任东都分司官,很多朋友都来给他送行。

大家喝到酒酣时,兴之所致,共同赋诗,合为一首。

后来,这首诗的形式就演化为一个词牌《一七令》,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独特的创作方式。

整首诗共7行,第一行一个字,此后每行字数逐层递加,共55字。

除第1行外,每行两句,形似塔状,因此又叫“金塔词”。

在押韵上,这首词牌的韵脚,整体分为单调七平韵和单调七仄韵,以及变韵等三种形式。

这首《一七令雪》很明显就是第3种形式:变韵。

做这样形式奇特的“一七令”,既需要对仗工整,严守格律,还要保持整体意境的和谐,因此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那么,杨慎这首词写得如何呢?首先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这首词对仗十分工整,“飞”对“布”,“苍云”对“岩风”,“深山”对“远水”,“南枝”对“北户”等等词作一开篇就用了4个字简洁凝练地写出了雪的晶莹剔透和明亮,给读者一个整体的视觉。

而后,“飞玉尘,布琼屑”,采用了动态描写,刻画出了大雪漫天飞舞,天地之间一片白雪茫茫。

“飞”极言雪之轻,飘飞如尘,“布”极言雪之大,铺天盖地。

真是字字精炼,一字不可缺。

其后,“苍云暮同,岩风晓别”充满风云之色,大雪来时,天地为之色变。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雪掩樵径,渔舟绝迹,从侧面写出了雪之大,也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世界,颇有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

大雪纷飞,若无梅花来配,总是会少了些韵味!“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雪后的世界,并不是了无生机。

那朝南的枝丫上,梅花似乎突然开放,让人惊喜不已。

而那朝北的竹林也因为雪太厚,被压得断折了。

明代 诗史

明代 诗史

明代 诗史
明代诗史概述:
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明代,文艺创作达到了一个
高峰。文学艺术的发展,对明朝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明朝
诗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朝诗歌的特点:
1.以自然为主题,注重描述生活和自然的美丽。
2.重视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诗歌的风格多元化,自由独特。
4.在内容和形式上强调自己独立的个性。
5.在文本方面,不仅注意到语言和韵律的音律规律,并且花费很多时
间在修辞玄学和意象创意上。

明朝著名诗人:
1.杨慎:杨慎是明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刻画生活真实,语言独特,
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风味。

2.于谦:于谦的诗歌讲述了生平感悟和人生哲理,多使用古典文学的
手法和词藻,赢得了他的传世名声。

3.马致远:马致远是明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
讽刺和危险的边缘情绪,被誉为“诗魔”。
4.杜甫:杜甫在明代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向上翔动,流淌极美
的意象,以及盛情美景的描写,成为后人几代喜欢的诗歌风格之一。

总体来说,明代诗歌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抒发了更加真挚的人情味。
与此同时,明代诗歌作品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和社会受众,这为明代诗
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最出名的诗

朱元璋最出名的诗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时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朝的政权。
朱元璋也是一位诗人,他写过许多著名的诗歌。

其中最出名的诗之一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朱元璋登上鹳雀楼,俯瞰城市的景象。
诗歌以浅淡的笔调描绘了城市的美景,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憧憬。下面是这首诗的一部分
内容:

鹳雀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被认为是朱元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诗歌
明代诗歌的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也比不上后来的清朝。但这一时期,流派林立,诗坛呈现
出十分复杂的情景。
明初文臣宋濂、刘基、高启都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他们才华过人,又都有政治抱负,诗作大
多内容充实,具有特色。明成祖时期,文坛占统治地位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
表的"台阁体",这三人先后担任过大学士(宰相),影响很大,致使这种雍容典雅、思想平
乏的诗体风行了一百年左右。台阁之后,有影响的诗人是李东阳,他亦官至大学士,地位显
赫,主持诗坛,颇有影响。由于他是湖南茶陵人,以他为首的一派诗人,称作茶陵派。李东
阳仍未脱台阁体窠臼,强调宗法杜甫,注重诗歌法度。
明代中叶,一些士大夫对台阁体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当时文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
首的"前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复古来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万
历年间,文坛上又活跃着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其复古倾向愈发明显,诗歌
缺乏个性。
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
主张文学作品应该抒写性灵,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
作方面,不过诗歌亦颇有可观着之作。与公安派同时反对拟古倾向的作品尚有钟惺和谭元春
为首的"竟陵派"。他们的创作主张与公安派相似,成就逊于三袁。
明末政治斗争尖锐,民族危机加深,这时出现了一些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诗人,以陈子龙和
夏完淳是这些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情感诚挚动人,具有较高价值。
王德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