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求实,才是感人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真求实,才是感人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提倡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

要有真实可信的内容,表达真挚的情感。

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

真正做到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心。

而现在的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着胡编乱造,随意杜撰人或物。

凭空想象出现的笑话比比皆是。

这就是小学生习作上的“虚假”现象。

产生这些现象的方要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模式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陈旧的教学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指令和限制过多。

这是非常致命的。

小学实际习作教学中存在着限制习作字数、结构、圈定习作范围,习作列提纲,甚至给一些固定片段等现象。

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桎梏不符《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张扬个性的原则。

我们看看陈旧作文教学的做法吧。

上课了,老师先出示命题。

不管学生有没有要写的愿望。

也不管学生有没有东西可写。

教必须按老师的要求理解题目,组织结构,布局谋篇,搜肠刮肚的找寻可写的素材。

老师的命题,绝大多数是命题者一厢情愿的设想、要求。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命题限定的范围里苦苦累索。

希望最终能符合老师的规定,写出积极向上、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用词准确等等这样的文章来,由于限制和规定如此之多,如此苛刻,学生常常写出的文章也很难符合老师的口味。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足,
阅历很浅,写作能力又有限,习作的素材,语言积累不多,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固定模式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对付,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二、单调的生活体验,缺乏社会实践
要写出好的文章要有丰富的素材。

“文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本之木。

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作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让学生放开手脚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三、忽视写法的指导,文章的结构松散零乱
文章写得好坏往往依据于写法的指导。

大多数写作的基本技法现行的语文教材“读写例话”和习作中都有体现。

但现在教学中也有把阅读和习作分开的现象。

阅读教学只重语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忽视语文写作方法的感悟。

使学生积累的素材和掌握的写法不能应用到文章当中。

至使写出的文章结构松散零乱。

故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浅谈几点我出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降低难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降低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要让学生有写的兴趣和冲动。

要带学生走进生活,写活动作文。

指导学生观
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去思考问题。

写作时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习作就成为实践性活动的迁续和深化,降低了难度。

老师再给予适当的鼓励,讲评时要不异欣赏之辞,让学生享受成功。

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说写结合
提出过多的要求限制让学生进行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空洞,如果把一毓的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就会降低习作的难度。

学生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创设情境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客观性、情越性。

创设情境的内容是否恰如其分将直接影向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第一:目的性。

创设情境的内容一定要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的要求。

造择具有创造性的内容。

第二:客观性。

学生习作要求写有意义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一定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不能胡编乱造,要巾近学生的生活,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课堂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真实。

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

第三、情趣性。

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们的情感,通过观察、体验获得写作的素材。

例如:有一次,我去听过一次有名的教育学者在哈尔滨举办的作文讲座。

其中有一堂课是歇后语编故事。

专家准备了道具,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编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个故事。

孩子们在表演中自由发挥表达,既演出了鸡妈妈的陪明才智,又表现出小鸡的天真可爱,也表现出黄鼠狼的奸诈狡猾。

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故事以黄鼠狼的失败而告终。

当这个情境创设完成之后,选了全班习作最有困难的同学读自己的作文,他也写得惟妙惟肖,有声有色。

因为有了真实的场景、情境再现,写文章便得心应手了。

三、重视积累,多练笔
习作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离不开平时的点滴积累。

积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积累方式,有了丰富的积累,习作才能信物捻来,水到渠成。

1、根据课文内容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许多课文后面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用摘抄本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只有理解了才能用欣赏的眼光积累下来进行评价和运用。

使自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如教完《趵突泉》、《颐和园》这两课教可以为写景做很好的铺垫。

2.通过日记、听记、课前三分钟等多种形式进行积累
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很重视积累。

我认为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好方法。

日记的内容很广,局限性小,可写自己想说的话,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尽情写自己的想法是一个非常自由的表达空间,写出来很有真情实感。

如学校搞一次诗
歌朗诵会便可以记下来。

我们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和课后两分钟听记都是积累的好方法。

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知识面。

四、尊重个体差异,相得益彰
学生们大多属中常儿童,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习作时对学习好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

同一次作文以习作基本要求为底线,让不同的学生在习作中各有收获。

充分发挥学生习作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喜欢自己能写的,说自己想要表达的话。

这样就让有个体差异的同学们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写出的文章就会血肉丰满,才是体现每个学生写作上的真实。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应少提要求和限制。

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兴越和自信心,多积累,多练笔,说写结合。

努力让内容与情感真实可信。

使每个人的文章都充满了浓浓的真情实意,因为习作求真求实,才是感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