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枣瘿蚊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性

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性枣树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其病害主要有枣疯病、枣锈病、枣炭疽病、枣缩果病等;枣树虫害有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枣黄刺蛾、枣粘虫、枣鹦蚊、枣叶壁虱、枣粉蚧等等。
病虫害对枣树危害很严重,如不及时防治则对枣园产量造成大量的减产;如枣疯病的发生足以可以造成枣园毁灭性危害;枣尺蠖的严重危害不仅当年没有收成,第二年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桃小食心虫严重时,虫果率高达90%以上,果实不能食用,收入了了无几。
因此要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时加强防治工作。
1、枣粉锈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枣粉锈病是枣树的主要病害,发生在长江流域及华北高温多雨地区。
枣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果实也会发病。
初期叶背出现散生的淡绿色小点,以后渐变为淡灰褐色,后期病斑突起,呈黄褐色即夏孢子堆,直径约0.5,多发生于脉两侧,叶尖,叶基,有时成条状,形状不规则,严重时中表皮破裂,叶片变黄脱落。
2、造成枣树锈病大量发生及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枣锈病的病原物是枣锈病菌,主要通过夏孢子侵染发病。
当年生的夏孢子即可借风雨传播随时浸染。
所以枣锈病的发生蔓延与当年气候条件直接相关,如果当年雨水多,湿度大,连阴天则发病早而重,反之发病晚而轻,郁蔽的枣园比通风透光良好的枣园发病重。
3、枣树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枣锈病的发病时期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其发病时期喷布杀菌剂,如波尔多液,50%的多菌灵8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50%立得粉剂1000-3000倍液,每20天喷一次均有较好的疗效。
4、枣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为害果实亦能侵染枣吊、叶片、枣头和枣股。
果实染病后,果肩变为淡黄色,进而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扩大为不规则黄褐色斑块,中间出现圆形凹陷病斑,严重时扩大成片造成果实早落,果核变黑,病果味苦。
枣炭疽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以菌丝体在残留的枣吊,枣头及枣股和僵果上越冬。
分生孢堆具水溶性粘胶状物质,需在有雨水溶化条件下传播,不能风传,7月份以后果实开始发病,发病程度与当年雨水多少及树势强弱有关,雨水多,雨水早,即发病早而重,反之则晚而轻。
枣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枣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但在枣树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害虫的危害。
害虫的发生不仅会造成枣树的减产甚至死亡,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了解枣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枣树的健康生长和增产至关重要。
一、枣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1.枣蚜:枣蚜是枣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危害枣的嫩梢和嫩叶。
发生规律上,枣蚜多在枣树萌芽前的2月至4月出现,成虫多在6月至7月产卵,蚜虫的数量逐渐增多,最多的时候出现在6月至8月。
夏季时,枣蚜的数量逐渐减少,直到9月至10月完全消失。
2.枣实蝇:枣实蝇是枣树上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其主要危害枣的果实,导致果实虫蛀、变色、掉果等现象。
发生规律上,枣实蝇在2月初至4月中旬羽化,并在此后的3月中旬至5月上旬产卵,幼虫在果实内进行发育,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出蛆,9月至10月开始越冬,翌年2月至4月羽化。
3.枣间叶蝉:枣间叶蝉也是对枣树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之一,其主要取食枣叶,导致枣树叶片脱水干枯、叶片弯曲等现象。
发生规律上,枣间叶蝉在5月中旬至7月底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5月中旬至8月底进行发育,孵化期约为30天,8月底至9月初,它们会进入土壤进行蛹化,翌年5月至6月羽化。
二、防治措施1.枣蚜防治措施(1)清除树上枯枝、干叶等落叶,减少害虫的滋生地;(2)适时进行修剪和疏调,保持枣树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定期对枣树进行喷洒杀虫剂,特别是在枣蚜出现的季节,要加强防治;(4)采用黄油水或者粘性液体涂抹在枣树的主要干枝上,阻止枣蚜的爬行,达到防治的效果。
2.枣实蝇防治措施(1)在枣实蝇发生季节,可以在枣树周围设置黄色粘虫板,吸引并捕捉果实蝇;(2)在果实膨大至小拇指大小时,可以在果实上穿孔放入草酸毒剂,达到杀虫的效果;(3)种植抗虫品种,如抗病力较强的早枣品种。
3.枣间叶蝉防治措施(1)及时修剪枣树枝干,保持枣树的整洁,减少害虫的滋生;(2)使用黄色粘虫板或者黄色粘纸,吸引并捕捉叶蝉;(3)使用光合促进剂和抗逆境剂,增强枣树的自身抵抗能力。
阿克苏地区红枣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阿克苏地区红枣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梅桂兰
【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
【年(卷),期】2010(026)008
【摘要】针对阿克苏地区红枣果树枣疯病,枣锈病、枣缩果病、枣裂果病和枣步曲、绿盲蝽象、枣粘虫、枣瘿蚊等不同种类病虫害的特点,提出防治方法;并提出其综合
防治措施.
【总页数】2页(P159-160)
【作者】梅桂兰
【作者单位】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果树病虫害传统防治技术和绿色防治技术 [J], 何文龙
2.阿克苏地区红枣栽培保花保果管理技术 [J], 黄鹏; 肖莉娟; 曹亚军; 王华强; 冯梅; 陈刚
3.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与传统防治技术的对比分析 [J], 徐志威
4.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宋卫;丁洪涛;赵岩峰;王村;刘海蓉;李登科
5.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宋卫;丁洪涛;赵岩峰;王村;刘海蓉;李登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克苏地区枣树黄刺蛾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摘要:黄刺蛾是近年来传入新疆的新入侵有害生物,在阿克苏地区主要危害核桃和红枣,库车、沙雅、新和3个县为黄刺蛾重发区。
本文针对黄刺蛾分布危害情况、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等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枣农及时防治黄刺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枣树;黄刺蛾;发生规律;防治对策枣树黄刺蛾是近年来传入新疆的一种重要的新入侵有害生物,主要蚕食枣树叶片,1年发生1~ 2代,幼虫于10月在树干和枝条处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6月上旬化蛹,6~7月为幼虫期,7月下旬~8月为成虫期,成虫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卵产于叶片背面,散产或数十粒卵结合成卵块,卵期在1周左右。
初孵幼虫成群栖于叶片背面,随着幼虫长大分散取食,7月中旬、8月下旬危害严重, 9月底~10月初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钙质茧越冬,现已成为危害枣树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红枣种植面积增加,栽培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枣棉、枣粮间作面积的增加,造就了多样化的枣园生态小气候。
由于近年红枣市场价格偏低,部分果农放弃管理,致使枣园病虫害发生情况更加严重。
目前,枣树黄刺蛾在库车县、沙雅县和新和县发生最为严重,其他县市危害情况相对较轻。
在危害严重的地块,平均叶片幼虫数为11头,枣树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
2017年,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及时对枣树黄刺蛾田间发生动态进行了定点监测,掌握了黄刺蛾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规律,并综合多种防控措施,开展了黄刺蛾防控技术研究,探索出阿克苏地区枣树黄刺蛾防控的关键时间节点,制定了适宜阿克苏地区气候特点的枣树黄刺蛾监测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为阿克苏地区枣树黄刺蛾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分布与危害黄刺蛾俗名痒辣子、刺毛虫等,属鳞翅目刺蛾科害虫。
黄刺蛾在我国林果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桃、杏、梨、红枣、核桃、柳、杨等10余种果树,以及药用植物、花卉等。
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初龄幼虫取食叶肉,被害叶片呈网状,大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会将整株植物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枣瘿蚊在临猗县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枣瘿蚊在临猗县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郭晓庆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0期郭晓庆(临猗县农业委员会植保植检站,山西运城 044100)摘要:枣瘿蚊别名枣芽蛆,是近年来枣园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全国各地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临猗县枣树叶片上的主要虫害之一。
根据近几年对枣瘿蚊发生规律的调查,该虫第1代幼虫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常造成枣头二次发育,大量嫩叶不能展开,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及品质,给我县枣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我们结合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了可行性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枣瘿蚊;卷叶;发生规律;防治技术;临猗枣瘿蚊俗称卷叶蛆、枣芽蛆、枣蛆、枣叶蛆,属双翅目瘿蚊科,是近年来枣园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全国各地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是临猗县枣树叶片上的主要虫害之一。
根据近几年对枣瘿蚊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每年该虫在临猗县各枣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该虫发生早,代数多,为害期长,是我县枣树叶片上的主要虫害之一。
该虫第一代幼虫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常造成枣头二次发育,大量嫩叶不能展开,对枣树生长、开花、结果极为不利。
它不仅严重影响枣树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枣的产量,降低枣的品质,给我县枣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我们结合该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了可行性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危害特点枣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枣树嫩芽及嫩叶为主。
叶片受害后,初期表现为叶片肿胀变色,绿色变为浅红或紫红色,叶缘向里卷曲成筒状,1个卷叶内有几头至十几头幼虫在叶筒内吸食幼叶汁液,不能伸展,叶片增厚,质硬发脆;后期表现为褐色或黑褐色,叶片渐渐干枯而脱落。
严重发生时,也可为害枣的花蕾和幼果。
花蕾被害后,花萼膨大,不能开放;幼果受害后,变黄脱落。
一般树冠低矮、枝叶茂密或枣枝丛生的枣树受害重,树冠高大、零星种植或通风透光良好的枣树受害较轻。
2 形态特征2.1 成虫虫体似小蚊,橙红或灰褐色。
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姜磊;杨金库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09(000)018
【摘要】@@ 枣瘿蚊,又名枣芽蛆,是近年来我国枣树生产中普遍发生的虫害之一,近年来河北省枣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的程度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总页数】1页(P25)
【作者】姜磊;杨金库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山东滨州冬枣枣瘿蚊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2.枣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3.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4.山东滨州冬枣枣瘿蚊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5.山东滨州冬枣枣瘿蚊发生趋重原因与综合防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枣树四大害虫逐个谈

枣树四大害虫逐个谈一、绿盲蝽象。
2000年以前此虫害在运城地区危害较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是从前年到今年,其危害日趋猖獗,让人猝不及防。
据观察,绿盲蝽象的危害没有一定规律,忽前忽后。
特别是去年,4月5日即对萌芽大量危害;而今年又在5月中旬开始大面积危害。
如药品选择不当或防治不及时,一个晚上全园就会被咬得一塌糊涂。
表现为芽色发黄变性,尖部大都出现坏死现象。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绿盲蝽象会继续危害,不仅危害嫩梢嫩叶,还咬食花蕾,致使枣花蕾大量脱落。
后果非常严重。
防治方法:笔者这几年仍然用传统有机磷1065为主加些甲胺磷等防治绿盲蝽象,虽有一定效果,但仍不尽人意,而且这些药已经被列入禁用药,必须更换掉。
去年笔者试用乐斯本芽期进行防治,效果表现不错,可是今年防治效果表现好的是农斯利(40%毒死蜱)。
它的药用效果比乐斯本可靠。
今年花期大都采用天王百树进行防治,效果表现十分理想。
当然,在防治绿盲蝽象上,其他果农也有些好的措施。
因地而异,因品种而异,因人而异。
二、枣瘿蚊。
近几年来,枣瘿蚊在运城危害面积也较大,而且也较普遍。
它危害后叶片卷曲,两侧向内,成棒状,色呈紫红色。
其内藏有1条或数条白蛆,使叶片变成僵硬圆筒,使新鲜叶片失去光合效应,顶芽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它的防治较绿盲蝽象容易得多。
一般以1605效果最为可靠,氧化乐果对其防治也有一定效果。
可选用药品还有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30%甲胺磷600~800倍液,还有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效果都较为理想。
在此我想重复的是,这些药剂中有一些已被列为禁用或限期使用,寻找、试验一些替代品是当务之急。
三、食芽象甲。
在运城通称象鼻虫、葫芦虫等,其它地方有叫”顶门吃”、“尖嘴猴”、“七猴”等,各地俗称较多。
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枣芽吃光,造成二次发芽,并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
属芽期主要害虫。
运城地区以大灰象甲为害为主。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发生严重的园应在树的中下部绑硬质塑料的伞形裙,并通过人工捕捉,以阻止成虫上树。
阿克苏地区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农村科技2018(4)油防治,防效可达50%以上。
在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选择晴天,667米2用含100亿孢子/克Bt 菌粉250克+2%甲维盐8毫升,对水100千克,对准玉米心叶喷雾。
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同时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4.药剂防治玉米螟防治不提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但在使用以上防治方法,田间玉米螟仍发生严重时,可以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在幼虫危害期,使用菊酯类农药,统一用专业机械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玉米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对环境污染大、害虫易产生抗药性,易破坏大田生态平衡。
摘要:随着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枣园面积的逐年增加,使得阿克苏地区枣园生态小气候发生改变,以往零星发生的虫害逐渐加重成为主要虫害。
自2015年以来,桃小食心虫在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红枣种植园发生严重,危害严重的枣园蛀果率高达24%,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
本文总结了桃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制定了桃小食心虫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枣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枣园;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防控措施桃小食心虫是危害农作物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果棉、果粮间作面积的逐年增加,使得阿克苏地区枣园生态小气候发生改变,加之气候条件多变等原因,枣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呈现多样化,危害呈复杂化。
自2015年以来,在沙雅县红枣种植园发现了一种枣树新害虫。
该害虫主要蛀食红枣果实,形成大量蛀果,危害严重的枣园蛀果率高达24%,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
2015年9月,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病虫害专家对害虫样本进行鉴定。
通过田间发生规律的追踪监测、室内饲养鉴定以及害虫形态学的显微镜观察,最终该害虫被鉴定为桃小食心虫。
目前,该害虫发生面积在进一步扩大,库车县、沙雅县和新和县枣园均有发生和危害。
为进一步掌握3个县枣树上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虫害发生县开展了该害虫的监测预警与发生规律研究,在明确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害虫发生规律的各个时间节点,开展虫害防控技术研究,制定有效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为阿克苏地区桃小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课 程: 林业有害生物基础知识 题 目: 阿克苏地区枣瘿蚊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学 院: 林学与园艺学院 专 业: 林 学 班 级: 2013级 学 号: 成 绩: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 年 07月 23 日 新疆农业大学制 阿克苏地区枣瘿蚊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作者:钟旭 指导老师: 摘要:新疆阿克苏地区独特的地域条件,为林果产业提供较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枣树是我国的原产果树之一,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枣树也成为了该地区主要发展的林果产业之一。但枣树害虫的种类多、情况杂,为大枣的生产带来不便。据统计,阿克苏地区枣树的主要害虫有枣瘿蚊、枣龟腊蚧、枣芽象甲、桃小食心虫等。枣瘿蚊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汇总,希望能为后期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枣瘿蚊;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枣瘿蚊发生危害较普遍,在局部枣园发生十分严重。尤其是近年种植的枣树,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广大农户还未真正认识到其危害性,虫量极大,危害严重,虫量积累大。预计在我区中度发生,局部中度偏重发生。枣瘿蚊对枣树危害严重,要掌握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时加强防治工作。为了尽快使阿克苏地区红枣产业成为环保、绿色、有机果品,病虫害防治是重中之重。阿克苏地区对此虫的为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上第一代成虫产卵,第一代幼虫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清洁果园可杀死部分越冬幼虫,灌水可杀死部分枣瘿蚊幼虫[1]。
1 生物学分类 枣瘿蚊(Dasineura datifolia)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Ithonidae) 的一种单食性食叶害虫,分布于全国各地枣区。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红枣,酸枣,灰枣),桃树等果树的嫩芽及幼叶,叶片受害后叶缘向卷曲,嫩叶卷成筒状。由绿色变成紫红色,质硬发脆,逐渐变黑枯萎。花蕾被害后不能开放,花萼膨大,直至枯黄脱落。危害幼果时,幼虫蛀食于果心内,不久变黄脱落。枣头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达15~20%,特别对幼树生长发育危害很大。由于该虫子在4月中旬开始发生且代数多达4代,危害期达4个多月,所以对于 苗木,幼树的生长发育,成龄树的结实有极大的危害[2]。根据调查,各枣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此虫第1代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常造成大量嫩叶不能展开,于生长开花不利。枣苗和幼树枝叶生长期长,受害较重。此虫也为害红枣、酸枣的花蕾和幼果,花蕾被害后,花萼膨大,不能开放,幼果受蛀后不久变黄脱落。该虫为害枣树造成生长势削弱,枣产量受影响[3]。
2 形态特征 成虫:枣瘿蚊一般为小型昆虫,雌虫体长1.4~2.0毫米,头,胸灰黄色,复眼黑褐色。翅展3~4毫米,前翅椭圆,翅脉简单,后翅退化为短小的平衡棒,形似小蚊子,灰褐色或橙红色。触角细长,念珠状,14节,各节环生密而长的刚毛,腹部共8节,每1-5节背面有红褐色带,尾部具产卵器,腹部黄白或桔红色。雄虫小,体长1.1~1.3毫米,灰黄色,触角发达,长过体半,腹部细长[4,5]。 卵:白色,细长近似椭圆形,长0.3毫米左右,半透明,初产卵白色,后呈红色。幼虫:蛆形,体长1.5~2.9毫米,1龄、2龄幼虫体黄色,腊状光泽,3龄,4龄幼虫体乳白色,头很小,有透明节体,无足[6]。 蛹:略呈纺锤形,体长1.1~1.9毫米,黄褐色。尾端略粗,初化蛹为浅桔黄色,胸足及翅芽清晰,腹部8节。后期黄褐色。 茧:略呈椭圆形,体长2毫米左右,丝质,灰土色,外贴土粒[7]。
3 发生规律 3.1 习性 成虫在低温时活动力差,一天内以中午温度高时活跃,多在此时产卵。第二代以后成虫一部分将卵产在花序内危害花蕾。幼虫吸食幼叶后造成叶片卷曲,并逐渐干枯。一叶内常有几头至二十几头幼虫。幼虫在一叶内危害,不转移到其他叶片,老熟幼虫化蛹前,一部分咬破叶片落入土中化蛹,一部分钻出叶片落入土中化蛹。枣瘿蚊发生与天气关系密切。4月大风降温天气使第一代幼虫发生量减少,发生高峰期推迟3天[11]。 3.2 生活史 枣瘿蚊在南疆一年发生4~5代,以最后一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内做茧或化 蛹越冬,茧、蛹多集中在浅土层中和草根处、腐烂有机质处,少数在杂草、落叶、树皮内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代蛹开始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于4月底5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时间20~30分,此时,枣基部叶腋长出第一朵花蕾。成虫个体寿命1~3天。第一代卵产在末展新叶、幼芽缝隙内,以后各代卵产在幼芽缝隙、花序缝隙内,卵块状或线状排列。第一代卵期20天左右[8]。 4月底5月上旬开始孵化第一代幼虫。此时叶腋处发生1~4个花蕾,孵化高峰期在5月中旬,枣树始花。幼虫孵化后,一龄幼虫分泌粘液于体后,二龄幼虫粘液包裹整个身体。幼虫经4次蜕皮后变成蛹。第一代幼虫期约25天,以后世代重叠。5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生第二代,6月中旬至8月中旬发生第三代,7月下旬开始发生第四代卵,8月下旬第四代老熟幼虫入土做茧或化蛹越冬[9]。 枣瘿蚊个体发育时期是:卵期3~6天,幼虫期8~13天,蛹期3~5天,成虫期1~3天。一个世代平均19~22天。该虫可为害枣树的不同器官,因而各虫 态的发生很不整齐,形成世代重叠。老熟的末代幼虫于8月下旬开始入土做茧越冬[10]。 3.3 危害特点 该虫危害枣树嫩芽及幼叶,叶片受害后,叶缘向上卷曲,嫩叶成筒状,由绿变为紫红色,质硬发脆,幼虫在叶筒内取食。受害叶后期变为褐或黑色,叶柄形成离层而脱落。 此虫发生早,代数多,为害期长对,苗木,幼树发育及成龄树结实影响较大,是枣树主 要叶部害虫之一[12]。
4 防治措施 4.1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利用枣园边角余地种植一些花期长的植物,以招引寄生蝇和草蛉等。枣树树干绑带或包扎废纸布条等,能招引枣园周围农作物上的天敌如小花蝽,三突花蛛等[15]。 4.2 农业防治 适时对枣树修剪,拉撑枝条,增加通风透光,破坏枣瘿蚊生存环境。秋季枣树落叶后,清理树盘杂草及树上,树下病虫枝、叶、果、杂草等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病虫源。高龄幼虫期和蛹期要搞好深中耕及灌水,消灭土中的幼虫,破坏 蛹的羽化环境。增施有机肥。每10d(天)进行 1次叶面喷肥,以0.5%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为主。全年土壤追施化肥2~3次,分别于5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6月底至7月初进行,化肥主要以尿素、碳酸氢铵,三元复合肥为主[13]。 4月中下旬结合果园中耕除草把蛹翻入深层阻止成虫羽化出土。5月下旬果园灌水可杀死大量第二代幼虫、蛹。在树干基部堆土。选择6月上旬幼虫出土化蛹盛期,在距离树干1米范围内培起10—15厘米厚的土堆,拍打结实防止羽化成虫出土。 另外,在当年8月下旬以前,在枣树下覆盖薄膜,阻止老熟幼虫入土做茧或化蛹越冬。在翌年3月下旬以前,在枣树下覆盖薄膜,阻止越冬蛹羽化出土[14]。 4.3 化学防治 防治重点是第一代幼虫,如防治得好,以后各代不重点防治,可在防治红蜘蛛,介壳虫时兼治。在5月初枣吊5~6片叶展叶时,树上喷药一次,第一代幼虫入土期视灌水情况在地面喷一次。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剂、80%敌敌畏乳剂,40%氧化乐果乳剂, 50%辛硫磷和80%敌敌畏混合使用效果最好。 地面喷药;重点防越冬代和第一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于树冠下地面上喷1~2次药,结合中耕,松土,消灭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可选用25%辛硫磷1000倍液,90%的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800~1000倍液[16]。 树冠喷药;在枣树萌芽前15天,约3月下旬4月初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 ,在发芽未展叶时(约4月中旬),10%喷吡虫啉4000倍液,加50%辛硫磷1000倍防治成虫。5月上中旬和5月下旬幼虫卷叶为害期,树上喷2次80%敌百虫800~1000倍液。此要做好调查监测,掌握其发生动态,从而确定防治适期。一般成虫高峰期 4~7天后即为防治适期或叶片受害率达10~20%应及时防治,控制其向上扩展危害和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17]。
5 结语 阿克苏地区红枣栽培虽然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过去都属于自给自足、放任生长式的零星栽培,再加上阿克苏气候干燥少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本身也比较少。因此对病虫害的研究也较少。但,自1998年以来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大上林果业,并专门成立植保站,林果办对枣的 害虫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枣的生物防治害虫方面,由于宣传认识不到位,内地先进技术虽有示范,虽有应用,但在广大果农中尚未及。通过上述观点的启示得出,只要合理的分析虫害的发生规律、生物特性、防治办法,相信我区枣瘿蚊的防治工作可以取到相应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莉蓉,翟惠玲,等.阿克苏地区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 [2] 于江南,陆承志,等.新疆农业昆虫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6-108. [3] 漆联全,陆承志,等.新疆红枣高产栽培技术[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2. [4] 卢精林.枣瘿蚊的发生及防治试验初报[J].落叶果树,2002,(5):55-56. [5] 任秋萍.枣瘿蚊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32. [6] 张茂华,刘凤章,杜士菊,等.枣瘿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果农之友,2004,4:50-51. [7] 任秋萍.枣瘿蚊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烟台果树,2003,3(83):54-55. [8] 钟聪慧.阿拉尔地区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科技,2005,(12):20-21. [9] 任国兰.枣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86-87. [10] 张迎然.枣瘿蚊及其防治方法[J].果农之友,2006,5. [11] 阿克苏市园艺站.枣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1999,4. [12] 陈冬亚.吸果夜蛾的发生和防治[J].果农之友,2004,644). [13] 扬俊杰,郭德明,等.枣瘿蚊的危害及防治[J].新疆林业,1997,5. [14] 董战胜,颜志文,刘强伟,等.枣瘿蚊发生规律及防治[J].阿克苏地区红枣丰产栽培技术,2005,(4):19-20. [15] 任国兰.枣树病虫害防治(修订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16] 陈贻金,李俊峰,时巧凤,等.枣树虫的防治(上)[J].植物保护,2005,(7):18. [17] 魏瑞芳.豫北枣瘿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2005,(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