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疯病的防治方法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枣疯病的综合防治

枣疯病的综合防治


19 92
便 采取 借 田

’ ,

” 孕 腹 办法 提 前 2 0 天 在 它 田 育 大 棵 苗 移 栽 大 田 弥 补 了这
,
,
生 长 期 的 不 足 每年 长 稻 茬 接 轨 大 白菜
,
1
亩多 收入上 八九百元
,
,

今年
4
月 1 6
,
日 下 午 我 们 见 他家 堂 屋 正 墙 上 悬 挂 着 盐 城市城市 人大 常
,

,
1
次 并结合中耕 除草 及 时铲 除 根集
。 , 。
在喷药时 结
,
4 ) 选择抗病性 强 的 品 种 不 同 品 种 生 病 程 度 不 合进 行 l 一 2 次 叶 面喷 肥 ( 同 要栽植抗病 品种 避 免 用 病 根 栗 繁 殖
( 湖 北







,




晾 )
,


:
4 32
0 1
树林间 的 芝 麻 是 叶蝉 擎 生 繁 衍 的 寄 生 植 物 必 须 喷 药 叶 蝉 类 害 虫 多 为 杂 食 性 喜 欢 生 活 在 杂 草 丛 生 的 环 境 故 灌 木 草 莽适 于 叶蝉 享 生 易 导 致 枣 疯
病 的 蔓 延 所 以 每年 要 消 除 枣 树 周 围 杂草 荆 棘 小疯 树 疯 葵 等 务 求 在 生 长 季 节 叶 蝉 繁衍 时期 做 到 及 时 消 除 减 少 虫 口 理 粗 放 甚至 荒 芜 的 果 园
邓 正营 )
22 44 34

然价 钱 不得 小 一干大几

枣疯病的症状及防治

枣疯病的症状及防治

枣疯病的症状及防治枣疯病是枣树最严重的病害,多年来在华北地区和山东等主要产枣区流行为害,使大批枣树死亡,造成很大损失。

陕西的集中枣产区也有此病发生,但不十分严重,应值得注意并引起警惕。

在国外,朝鲜和印度也报道过此病的为害。

症状枣树不论幼苗或是老树均可受侵发病。

病树主要表现为丛枝、花叶和花变叶三种特异性的症状。

一、丛枝病株不论根部和枝条上的不定芽或腋芽都大量萌发,并长成一丛丛的分蘖苗或短疯枝。

地上部分枝条多而小,叶片变小,色泽变淡,秋季不易脱落。

二、花叶在新梢顶端的叶片上还可见到黄绿相间的斑驳(即轻微花叶),有时叶脉变为透明状(即明脉),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变脆。

有些品种的果实上也可形成红色的条纹和斑点,病果小而狭窄,果顶呈锥形。

二、花变叶病株花梗伸长,比健花长出4―5倍,并有小分枝,有时花盘退化,萼片肿大,花瓣变为叶片状,子房延长,偶尔柱头顶端抽出两个小叶。

另一情况为雄蕊变为小叶,子房变成短枝,病花不能结果。

枣树染病后,在病叶的表皮细胞内可见到“五角形结晶”状的内含体:在生理上的突出变化为叶绿素大量减少和叶片内游离氨基酸的剧烈变动。

病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树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总量高出健叶10―15倍。

谷氢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精氨酸也有不正常的积累(健叶内则很少有出现),并偶然发现酪氨酸(健叶内则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内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酸枣叶内的A、B物质在270mm处有吸收高峰。

枣树发病后,树势迅速衰弱而引起根部腐烂,感病品种(如圆红枣)可在1―3年内全株死亡,而耐病品种或抗病品种则可维持5年左右。

此外,用作砧木的酸枣也能受侵发病。

病原枣疯病的病原物究竟是什么?至今尚未完全确定。

国外Ciccarme(1957)及Martyn(1968)曾先后命名为枣树病毒(Zlzyphusvirus)和枣树丛枝病毒(ZizyphusWitchesbroomVirus)。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淮北地区枣疯病是一种常见的枣树病害,严重危害了淮北地区枣树的生产。

枣疯病主要通过深层伤口侵入枣树,病原菌会破坏枣树的细胞壁,导致细胞溃烂、褪色和萎缩。

由于病原菌在潮湿环境中易于生长繁殖,所以雨季或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枣疯病的发生率较高。

枣疯病会给淮北地区的枣树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枣疯病会严重损害枣树的光合能力,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脱落。

病害会使受感染的果实出现红色斑点,外观严重受损,影响枣果的市场及经济价值。

最重要的是,枣疯病会抑制枣树的生长,导致产量下降,给果农的经济收益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枣疯病,在淮北地区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和减轻病害的危害。

加强枣树的管理和树体养护,保持枣树健康生长。

清除枣树周围的杂草,合理修剪树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减少病原菌在枣树上的滋生蔓延。

采用药剂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防治枣疯病的方法。

在感病的初期,可使用苯酚、硝酞等药剂进行叶片喷洒,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病灶的喷洒,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加强枣树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也是预防枣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适当施肥、合理浇水、调节土壤pH值等措施,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增强树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定期监测和巡查枣树的生长状况也是预防枣疯病的重要举措。

果农应经常检查枣树的病害情况,及时发现感染病害的枣树,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病菌传播给其他植株。

果农也可以通过定期监测的数据分析,了解枣疯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给枣树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通过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果农要加强对枣疯病的认识和研究,不断优化防治措施,提高枣树的健康生长水平,确保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枣树管理经验:枣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枣树管理经验:枣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枣树管理经验:枣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枣疯病怎么治?枣疯病的病原是什么?枣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患枣疯病的枣树俗称“公枣树”。

枣疯病是由类菌质体侵染而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而且发生普遍,长期以来都是枣树的一大“劲敌”。

“公枣树”的典型病状是由花器退化、芽的异常萌发和枝条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枝叶丛生及嫩叶弱小黄化。

在病树的枝干、花果、根上均可表现相应的病状,发病时间则比较集中,一般在6月上旬;6月以后也有发病,但为数甚少。

发病进程很快,一旦发病整株枣树很快全疯,当年即丧失结果能力。

一般幼树在发病的当年即从根部腐烂而枯死,大树也只需2~3年。

果园管理差、土层薄,土壤肥力不足、树势衰弱的枣树发病多,反之发病少;碱性土壤发病较少,酸性土壤发病较多;枣树品种不同,发病率也不同:圆红枣、南京枣、石南枣等发病率高,圆枣、麻车袋枣、七月蜡、酸枣、长江枣等的发病率则较低。

近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公枣树”,在对初发病的枣树及时剪除疯枝的基础上,若再配合采用往树干注射土霉素药液的“打针法”,可达到显著的防效。

该法不但简便易行,而且成本低。

在此,小编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方法。

1、先用木工手摇钻或尖锐的粗铁丝在树干基部或中、下部两侧无节疤处各钻孔一个,深达骨心。

两孔的垂直距离10~20厘米;再用高压注射器注射一万单位的土霉素药液。

2、具体用药量根据树干周长而定:周长30厘米以上的枣树,用药300~400毫升; 40厘米以上者为500~700毫升; 50厘米以上者为800~1000毫升; 60厘米以上者为1200~1500毫升。

3、一万单位土霉素液的配制方法是取土霉素碱35克加溶媒液350毫升,再加水3000毫升。

4、溶媒液的配制:量取化学钝盐酸45毫升,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即成。

利用抗疯砧木防治枣疯病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利用抗疯砧木防治枣疯病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利用抗疯砧木防治枣疯病的方法:(1)在枣疯病发生区,剪取抗疯酸枣新梢,扦插生根后移栽于苗圃;采集抗疯的酸枣种子播种于苗圃;待上述苗木达到嫁接粗度后,通过连续强化接种疯树枝条皮块,随时汰除发病植株的方式,筛选获得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株系。

(2)建立采穗圃,扩繁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的株系。

(3)把抗疯株系的无性繁殖材料,作为根砧或中间砧繁育枣苗,实现防治枣疯病的目的。

(4)对于已定植未发病或已发病大树,在树体主干桥接抗疯砧木,可起到预防或治疗的效果。

本技术采用枣属(Ziziphus Mill.)抗疯资源作为根砧或中间砧,亲缘关系密切,嫁接亲和好,环境适应性强,品质保持好,不论任何枣品种,都可获得抗性,具有低成本、高防效、操作实用性强、普及推广易等优势特点,能直接满足于当前产业需求,意义重大。

技术要求1.一种利用抗疯砧木防治枣疯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获得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株系:在枣疯病发生区,枣树6~7月份旺长期,剪取抗疯酸枣或枣的新梢,扦插生根后移栽于苗圃;枣果实成熟期,采集抗疯的酸枣或枣的种子播种于苗圃;待苗木生长达到嫁接粗度后,嫁接疯树枝条皮块接种病原;随时汰除发病植株,连续三年或三年以上强化接种筛选,直至获得不发病的植株,即为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株系;(2)扩繁上述获得的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株系,建立抗疯资源砧木采穗圃;(3)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之一进行抗疯苗木繁育:①建立抗疯砧木组培快繁体系,繁育自根砧木苗,嫁接所需品种;②剪取抗疯砧木嫩枝或枣吊,扦插繁育自根苗,嫁接所需品种;③先播种枣种子获得基砧苗,再剪取抗疯砧木接穗嫁接到基砧苗上作为中间砧木,嫁接所需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抗疯砧木防治枣疯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4)已定植树枣疯病的预防与治疗:对于需要预防的未发病树,在主干桥接抗疯砧木;对于需要治疗的已发病树,在主干桥接抗疯砧木。

枣疯病防治技术

枣疯病防治技术

枣疯病防治技术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病原为植原体,得病后枝、花、叶、果、根均有害状表现,丛枝是最明显的症状。

得病后产量急剧下降,直至整株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防治技术比较成功的经验如下:1、建园时,要选择抗病品种。

繁殖时选择无病的母株,嫁接时选择抗病品种做砧木,从无病壮龄母株上剪接穗。

外地引进时要严格检疫,发现病株应及时处理。

2、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对生长衰弱、结果少的重病树要彻底砍伐,及时烧毁以杜绝病原。

如果发病轻,用除病枝、断根、环锯的方法进行防治。

⑴除病枝:一般在秋分前后进行,因为此时病原体大都集中于病枝部位,对植株上的大小病枝,全部从基部剪除。

⑵断根:春季进行。

即在树冠下开环形沟切断侧根,以此切断病原物的运输途径,防止病原上传。

环形沟挖开后不要立刻回土,1月后往沟内灌水、施肥,而后再回土。

一般沟深30-40厘米。

⑶环锯:在冬季进行。

在距地面30厘米处开始环锯,深达木质部,每隔30厘米锯1圈。

一般病株锯1-3圈,严重的锯5-6圈。

4、防治传染昆虫4月下旬喷洒40%了乐斯本的1000~1200倍,防治中华拟菱纹叶蝉的初龄幼虫;5月中下旬喷洒5000倍的10%菊酯类农药防治中国拟菱纹叶蝉的第1代若虫和凹缘拟菱纹叶蝉。

6月下旬喷洒40%了乐斯本的1000~1200倍,防治第1代成虫。

7月下旬喷洒2000倍20%的速灭杀丁,9月采果后喷杀灭菊酯,消灭传染昆虫。

5、药物防治⑴早春树液流动前,在距地面50-80厘米处树干钻孔,深达木质部,塞入蘸有0.1%四环素的棉花,用塑料薄膜包好。

每株钻孔2-3个。

10月再施药1次。

⑵夏季,在树干基部钻孔,每株钻3-4个,每株注0.1%的土霉素400毫升,对发病轻的病株有一定疗效。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孟令国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孟令国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孟令国发布时间:2021-11-06T02:40:33.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孟令国[导读] 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味道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枣疯病是枣树种植过程中一种令人头疼的病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聊城 252100摘要:,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属植原体病。

枝叶丛生,叶片小而萎黄,不能正常开花很少结果;冬季丛枝干枯部落。

果农称其为“疯枣树”,枣树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

树势较强的病树,小叶叶腋间还会抽生细矮小枝,形成枝丛;发育枝正副芽和结果母枝,一年多次萌发生长,连续抽生细小黄绿的枝叶,形成稠密的枝丛;全树枝干上原是休眠状态的隐芽大量萌发,抽生黄绿细小的枝丛。

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根蘖丛生,成刷状枯死。

在枣树的生长过程中,枣疯病给枣树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无果,严重时致使枣树死亡,造成很大损失。

关键词:枣疯病;发生;防治一、枣疯病的发生原因及传播途径栽植的幼苗就携带枣疯病;2、通过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害虫传播;3、人为的传播,通过嫁接,通过整形修剪等工具进行传播。

二、症状主要表现为丛枝、花叶和花变叶三种症状。

具体表现为:(1).病枣树枝芽不正常萌发生长,花柄变长,;枣花花瓣雄蕊和雌蕊反常生长,花序变成丛小枝。

(2).病枣叶片变成浅绿色小叶,渐成黄绿,干枯后冬季不易脱落。

(3).病枣根部萌生的根蘖呈稠密的丛枝状,后期根皮腐朽,枣树死亡。

三、枣树枣疯病发病规律枣疯病的发生,一般先是部分枝条和根蘖上表现症状,后逐渐扩展至全树。

枣树发病后,树势迅速衰弱而引起根部腐烂,感病品种可在1—3年内全株死亡,抗病品种可维持5年左右。

四、枣疯病的预防1、严格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苗木传入。

加强果园水肥管理,及时清除枣园内及周边的杂草;合理修剪,适量负载,增强树势。

2、选择利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高接换头。

对幼苗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淮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枣产区,枣树是当地农民们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淮北地区枣树上出现了一种疾病,称为枣疯病,给枣树的种植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淮北地区枣疯病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枣疯病的发生危害枣疯病是由真菌侵染枣树引起的一种疾病,枣疯病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病原菌、枣树品种等多种因素。

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的环境是枣疯病的发生条件,而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了枣疯病的发生要求,因此该病在当地蔓延迅速,严重危害了当地的枣树种植业。

枣疯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枣树叶片受害:患病的枣树叶片出现大片褐化、黄化、干枯等现象,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生理代谢。

2. 枣果受害:患病的枣树果实通常表现为变小、变形、腐烂等现象,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3. 自然传播:枣疯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溶孢子传播,受害的枣树会释放大量气溶孢子,通过风力等自然条件传播到周围健康的枣树上,枣疯病的传播速度较快。

二、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枣疯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下面就淮北地区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作一介绍。

1. 选择抗病品种考虑到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枣疯病的发生,农民们在种植枣树时应该选择抗枣疯病的枣树品种,这是预防枣疯病的一项最基本措施。

通过培育出耐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新品种,可以有效减轻枣疯病对枣树种植业的危害。

2. 清园除草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杂草,减少病害菌的滋生地,防止病害的扩散传播。

3. 增强树体抵抗力积极施肥、灌溉、修剪,提高枣树树体的抗病能力。

4. 合理施肥及时施足生长期追肥,增强枣树的抗病能力。

5. 合理灌溉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6. 化学防治病害初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要注意选择有效成分低毒性的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属于果树病害防治技术领域。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在距离枣树主干1020Cm、距离地面2030cm深的枣树周围,施用12.5kg铁制品。

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既实现了对铁制品的废物利用,又能防止枣疯病传播,还能确保枣树产量。

技术要求
1.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枣树树根周围埋铁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在距离枣树主干10-20cm、距离地面20-30cm深的枣树周围,施用1-2.5kg铁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制品为铁废品。

技术说明书
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果树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枣疯病是中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

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

病树又叫“公枣树”,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

我国南北方各枣区均有发生,但以四川、广西、云南、重庆等市发病最重。

四川眉山、广西灌阳枣区近几年来枣疯病相继暴发成
灾,并日趋严重。

目前,根据枣疯病的发病规律及各地的防治经验主要采取以下几项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可利用抗病酸枣品种或抗病的大枣品种做砧木,培育抗病枣树,或从无病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苗木;加强栽培管理,枣疯病的发生与枣树本身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枣园肥水管理,对土质差的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枣树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可减缓枣疯病的发生和流行;防虫治病,及时喷药消灭传病叶蝉可有效地降低枣疯病传播蔓延的速度;手术防治,对于轻病树,早春发芽前环剥主干,落叶前彻底去掉疯枝,生长期随时抹去疯芽,可有效地阻断植原体的运行,治愈或延缓发病;药物治疗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注入到疯树体内或浸根、浸泡接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药停后容易复发;控制菌源,发现病苗应立即刨除,严禁病苗调入或调出,及时刨除病树,及时去除病根蘖及病枝,减少初侵染来源。

采取以上措施对枣疯病有一定作用,但很难达到根治的效果。

由于对枣疯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迟缓,直接影响了枣果业的发展,给枣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因此,提供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既能防止枣疯病传播又不会降低枣树产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既能防止枣疯病传播又能确保枣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在患有枣疯病的树根周围埋铁制品。

进一步,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距离枣树主干10-20cm、距离地面20-30cm深的枣树周围,施用1-2.5kg铁制品。

进一步,所述铁制品为铁废品。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枣疯病的防治方法,以废弃的铁制品为原料防治枣疯病,既实现了对铁制品的废物利用,又能防止枣疯病传播,还能确保枣树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长势相近的5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
3x3(每行3棵,共3行)排列,利用病树人工感染使其病症基本一致;在环绕每棵枣树主干10cm、距离地面20cm深处,施用1kg废弃的铁钉。

对比例1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长势相近的5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3x3排列,利用病树人工感染使其病症基本一致;不施用废弃铁钉。

经观察,4年后,实施例1施用废弃铁钉的患有枣疯病的枣树,生长基本恢复正常;而对比例1未施用废弃铁钉的患有枣疯病的枣树,病情愈加严重,基本整株死亡;表明废弃的铁钉能够防治枣疯病。

实施例2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7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3x3排列;利用病树人工感染,仅使最中间一棵枣树患有枣疯病,周围8棵不患病;在患有枣疯病的枣树周围施用1.5kg废弃的铁制品,距离树干15cm、距离地面25cm深,施用1kg废弃的铁制品。

对比例2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7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3x3排列;利用病树人工感染,仅使最中间一棵枣树患有枣疯病,周围8棵不患病;患有枣疯病的枣树不施用废弃的铁制品。

经观察,4年后,实施例2中8棵未患病的枣树并未患病;而对比例2中8棵不患病的枣树都患有枣疯病;表明废弃的铁制品能够防止枣疯病传染。

实施例3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长势相近的10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3x3排列,利用病树人工感染使其病症基本一致;在距离每棵枣树树干20cm、距离地面30cm深的枣树周围,施用2.2kg废弃的铁制品。

对比例3
枣疯病防治采用田间试验,选取长势相近,正常生长(未患枣疯病)的10年生枣树9棵,该枣树间隔4x5m种植,呈3x3排列;不做任何处理。

经观察,4年后,实施例3施用废弃铁钉的患有枣疯病的枣树,生长基本恢复正常,单棵枣树产量为43kg;对比例3正常生长的枣树,单棵枣树产量为44kg;表明废弃的铁钉能够防治枣疯病,并且不影响枣树产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