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办报开端

一、概念题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英敛之[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辛亥革命胜利后,英敛之退隐北京香山,不问报事,潜心从事宗教、教育与慈善事业。

3.《大清报律》[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0、2005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大清报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新闻法,颁布于1908年3月14日。《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是:①确定了开办报馆、发行报纸,须呈报备案并缴纳保押费的制度;②规定了报纸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的任职资格;③规定了各类报纸于发行前须送交官署接受“查核”的制度;④规定了报纸失实报道的处理办法;⑤规定了报道司法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及“谕旨章奏”的管理办法;⑥规定了报纸禁止刊载的内容;⑦规定了报刊发行人和编辑人的职业道德守则;⑧规定了报纸相关作品版权的保护办法;⑨规定了违犯本律的具体罚则。《大清报律》同旧法制相比,具有了更多的资产阶级法律的色彩,具有明显进步的意义。但就其本质而言,其精神实质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它旨在控制言论,而并不是为了赋予人民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

4.“苏报案”[中国传媒大学2010、2007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北师2010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四川大学2008年研;山东大学2007~2008年研;湖南大学2008年研]

答:“苏报案”是清政府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的一次镇压。《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190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6月30日,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7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讯后于翌日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7月30日,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

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1904年5月21日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

5.“竖三民”[北大2012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

答:“竖三民”是指于右任于1909年5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年10月创办的《民吁日报》和1910年10月创办的《民立报》的合称。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又均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6.时务文体[华中师大2013年研;复旦大学2011、2009年研;山东大学2007年研] 答:时务文体即“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其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7.《清议报》[南京大学2013年研]

答:《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粱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为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横滨创刊,主编为梁启超。其创办宗旨有四条:①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②增长支那人之学识;③交通支那、日本两国之声气,联其情谊;④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为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

发表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8.唐才常

答:唐才常,字黻丞,又字伯平,号佛尘。甲午战争后,他积极参加维新变法活动,与谭嗣同一道组织学会,提倡新学,推行新政。戌政变后,他赴香港、日本等地联络爱国志士,1900年回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唐才常不仅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报刊政论家,维新时期,在长沙先后主编《湘学新报》、《湘报》。

9.《强学报》

答:《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8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该报由徐勤、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该刊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强学报》还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该报的出版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慌,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后,上海强学会也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解散,《强学报》只出版了3期就夭折了。

10.《时务报》[南开大学2006、2004研]

答:《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筹办。汪康年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