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

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

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郡县制与刺史制B.皇帝制与郡县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5.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

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

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7.“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

C.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8.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9.《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0.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12.美国着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1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5.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

`

16.《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17.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A.世禄制B.征召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8.《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察举制B.推恩令C.郡县制D.封国制

19.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20.《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