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阳高中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张阳高中201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应用(36分)(一)语言文字应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偌.大/诺.言 嗜.好/谥号 掎.角之势/人才济济..B .酗.酒/抚恤. 饯.别/栈.道 步履蹒跚./潸.然泪下 C .塑.料/追溯. 对峙./秩.序 恪.尽职守/溘.然长逝 D .琵.琶/毗.连, 辍.学/啜.泣 峥.嵘岁月/字斟.句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 .蛰居 缅怀 谐奏曲 绿草如茵B .急躁 安祥 核辐射 恻隐之心C .陷阱 顷泻 挡箭牌 轻歌慢舞D .慰藉 光碟 练习簿 平心而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是(3分) ,A .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人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 .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 .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 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的阅读题和答案

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的阅读题和答案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的阅读题和答案①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仅指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广义的生态美学,则不仅指人与自然,而且包含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均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
但我却倾向于生态美学研究对象是狭义的,即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脱离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关系去孤立地研究人与自然生态的审美关系,而是为了防止和避免将其研究对象、范围扩大化,甚至以生态美学采涵盖整个美学领域,结果会模糊其独特的科学品格和价值取向。
②如果说传统美学的自然美重在自然事物的外观形式,那么现代类学中的生态美则重在自然生态的内在规律、人的生存价值,着眼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整体的、综合的审美效应。
生态美学随着人类宇宙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着力克服主客二分、物我对立的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和机械性,由对自然景观的眼前的、局部的直观感受和体验,转向对自然生态系统作长远的、整体的审美度量、判断,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情画意和审美规律。
因此,生态美学不仅研究自然物象感性直观的静态美,还要展现其运转有序、生生不息的动态美;不但要研究自然景观均衡、协调、多样统一的形式美,重要把握自然生态网络中彼此相因、浑然圆融的内在美;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美,更要揭示其中深层结构和进化规律的科学美。
③庄子的天人合一、大化流行,充满生机活力的整体审美观认为,人要摆脱实用功利、道德理念的束缚,以“心斋”“坐忘”的审美态度,“游心于物之初”,即可进入“至美至乐”的自由境界,这较之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自然比附道德的审美观无疑是很重要的突破。
但是他一味强调自然无为,否定人的认识和实践在审美中的能动作用,则具有明显的消极、虚幻的.色彩。
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是非常中肯、深刻的,体现了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荀子从“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出发,认为自然万物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理解和阅读生态美学的试题

理解和阅读生态美学的试题
什么是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环境与审美关系的学科,将生态学和
美学相结合,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美感和情感联系。
生态美
学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生态美学的重要性
生态美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它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环境的美丽与价值,并激发人们对环
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生态美学的理念,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
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美学的核心观点
1. 自然美:生态美学认为自然是美的源泉,自然环境中的景观
和生物多样性具有独特的美感。
2. 可持续美:生态美学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美的关系,认为只有
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美。
3. 美的伦理:生态美学提倡人们对环境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呼吁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美学的实践应用
生态美学的实践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自然景观,创造美丽、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2. 环境艺术:利用艺术形式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3. 生态旅游:鼓励人们通过旅游方式体验自然美景,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探索生态美学的理念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共同努力创造美丽而可持续的未来。
03 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信息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的角度,准确理解分析文外信息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根据信息类阅读的功能定位以及命题材料的文本特征,可知高考选择题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设题: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中概念的理解推定。
这些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与推断能力,其选项是对文本的归纳、概括、转述,经过了命题人的精心组织、改造和设计,其正误皆有确凿依据,学生出现失误也是因为未能准确发现和理解这些依据。
二题点必备知识题点3 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主要体现在观点与材料关系分析类的题目上。
这类题目,其实就是分析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运用论据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
信息类阅读常从“(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的角度设题,选项内容均为文外信息,是根植于文章本身,因文设题。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本中材料的观点,还要辨明选项材料作为论据能否证明文本材料的观点,考查更加灵活,更侧重知识的运用。
分析论据注意从以下角度切入。
1.辨别论据类型。
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
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
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
2.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
3.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
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而设错。
4.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
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考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比喻类比等形式的论据。
三备考关键能力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三步骤”四对点真题训练(2020·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中国生态美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引进介绍西方环境美学为其开端。
但从21世纪初起,中国学者就开始关注中国本土传统生态审美智慧,并开始与西方对话,即进入跨文化研究。
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为其重要理论支撑,反对人类中心论,力主生态整体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家园。
由工业革命时期人类为自然立法发展到生态文明时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中西之所以在生态美学领域能够形成跨文化研究,是因为两者具有共同性。
共同性之一是生态问题是中西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资源紧缺型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淡水与森林等资源偏少,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紧迫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共同性就是中西生态美学都具有某种反思性与融合性,即对传统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与超越,并且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性,中国21世纪初已经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是相异性。
相异性使得跨文化对话具有足够的空间,也使得中国生态美学得以发展。
总之,中西生态美学在相同性前提下具有明显的相异性。
其一,中西方存在“生态”与“环境”之辩。
西方学者特别是英美学者力倡环境美学,并且对于“生态”一词多有异议。
美国著名环境批评家劳伦斯·布依尔认为,生态批评是一种知识浅薄的自然崇拜者的俱乐部,而环境更能概括研究对象,体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跨学科性。
《生态美学》阅读附答案

《生态美学》阅读附答案《生态美学》阅读附答案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
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
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
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到美。
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
只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
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
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

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1. 什么是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环境与美的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索自然环境中的美感,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2. 生态美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什么?生态美学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欣赏自然之美,人们会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环境,从而主动采取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 生态美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其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美感和价值。
它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统一,提倡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欣赏和评价美。
生态美学还倡导人们超越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观念,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4. 生态美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什么?生态美学提供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它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倡导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美学如何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生态美学通过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它鼓励人们尊重自然环境,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推动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对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的简要回答。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环境与美的关系,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对于环境保护、审美观念、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未来的影响和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经过“第二次美学大讨论”,从20世纪末到当下又形成了众多的美学学派。
徐碧辉研究员认为,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
“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
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
由此,徐碧辉提出了她的“实践生存论美学”,这是从历史本体到心理本体,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的为个体“立命”的审美。
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学何处去》的文章中,提出了生命美学的概念。
此后逐渐形成了生命美学的理论。
生命美学立足于“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把生命看作一个由宇宙大生命的“不自觉”与人类小生命的“自觉”组成的向美而生也为美而在的自组织、自鼓励、自协调的自控系统。
生命美学强调“美者优存”“我审美故我在”的命题,以此区别于其他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审美活动是生命的享受;审美活动也是生命的提升。
封孝伦教授也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以“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为命题,形成了他的生命美学理论。
生命美学打破了实践美学所处的美学主流话语局面,强调生命的本体地位,呼唤个体意识的觉醒,倡导信仰救赎的理想。
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被当代中国美学界所关注。
“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
”美学以人的生态审美观念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反思传统的审美观念,确立新的生态审美观。
“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美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美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美学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
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
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生态美学
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
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
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
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
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
然万物以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
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
放出来。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
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
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
到美。
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
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
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
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
只
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
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
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
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
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
庄子主张人要
站在不同物种生命本性的立场,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本性
之美的共生共在,达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
生态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
生态美学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美学,它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
它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实体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
的部分,它们的`生命价值是均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相同的。
人类作为众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凌驾于其它物种之上,可
以对天地万物任意宰割剥夺的特权。
生态美学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并将生命视为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从生命间的普遍联系来强
调对生命的肯定。
它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来探究美的内涵,提倡要顺应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天地
万物。
1.下列有关生态美学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美学由生态学和美学结合而成,它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用审美的情感观照,重构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生态中心主义的建立,否定了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的人是机器的观念,突破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
C.生态美学认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欣赏以优美形式和崇高形式出
现的自然美,并能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更人化的自然美。
D.生态美学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表现为它认为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价值和权力都是相同的,生命是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常用生态一词来定义美好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生态住宅、生态餐厅等词语将陆续进
入人们的生活。
B.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后者则强调人类要以爱护、欣赏和利用大自然为自己的
职责。
C.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和庄子就提出了对生命万物本性的维护、顺应和伸张,这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
D.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是有区别的,它爱天地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且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在探究美的内涵上,是从自然与人
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的。
3.请从上述阅读材料之外,任举一例阐述庄子适性为美的观点。
(3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C(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只有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题干偷换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
2.(3分)C(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原文无依据)
3.(3分)参考示例:庄子适性为美观点认为,万物都应顺应自己
生命的本性,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强调种树要顺木
之天以致其性,才能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种顺天致
性的观点,正与适性为美的观点相一致。
(适性为美观点正确1分,
举例正确1分,阐述恰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