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精修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

范机制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内部审计责任和风险加剧,"风险"一词已贯穿内部审计全过程。因此,必须强化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法律法规,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审计模式,实现综合风险管理,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使内部审计陷入一种被动和困境,要对审计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风险管理,形成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机制,力求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只有对内审风险进行全面、深刻地认识,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依据审计风险的性质,针对形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对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内部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内部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内部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内部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及其特点

代审计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特征的。审计风险既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分配审计资源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广义的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与企业相一致的目标。作为企业组织的构成之一,内部审计的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紧密相联,可谓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因而,内部审计风险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致性。

其次是内部审计风险范围的扩大化。社会审计接受委托,其风险仅限于约定审计项目涉及的内容,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根据管理的需要,其监督与评价的范围就不仅限于财务方面的问题。凡属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成为审计对象。因而,从违反财经法规到经营活动失误,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未能予以揭示或判断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风险。但是,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提交的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中已充分、客观地揭示了所存在的问题,而企业管理当局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和采取相应解决方案,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不是内部审计的责任。

其三是内部审计环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系数。内部审计在性质上属于企业自我约束的管理控制行为,当审计事项涉及外单位时,往往难以进行调查取证,而且内部审计人员与本单位员工长期共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和感情联系。当审计中涉及具体人和事时,难以遵循审计回避制度,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最终使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

其四是内部审计对审计事项不具有选择性。社会审计在接受审计委托之前,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对审计风险作出评估,当预计审计风险水平高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时,可以拒绝接受审计委托。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职能,必须围绕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在审计委员会的统筹安排之下展开日常工作,不可能对风险水平不同的审计项目作出选择,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二、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评价失误,影响被审单位积极性

评价失误,怕伤人,影响积极性。内部审计更多的是对单位各部门执行国家政策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作为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企业较少,内部更多的是对单位各部门执行国家政策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如果评价不实,就会给相关人员带来伤害,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建议失误,误导政策的制定

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局限在查错防弊,更多的是为内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建议,内部审计部门接触的各种信息,对各管理环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内部部门更多地是对单位的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如果提供的决策意见失误,就会误导政策的制定,造成隐性损失。

(三)审计质量低下,影响权威和自身进步

审计质量低下主要表现为:审计报告失实、重大错弊未能有效发现、提出的审计建议无法实施或实施后造成巨大损失等。审计质量低下有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审计方法和程序问题,但不管什么原因,后果均会使广大的职工特别是领导对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信任降低,影响内部的权威性。

(四)影响内部的生存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将会产生更多的需要,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是内部审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严格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财经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内部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责任越来越大,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愈来愈多。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为组织管理提供服务,如果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会出现存在价值危机,最终影响内部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人员要把加强自

身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保持谦虚谨慎,自勉自强,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内部审计人员。

三、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风险有不断增加的态势,使其成为审计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分析研究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控制与降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观方面有:

(一)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活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法律在保证审计人员享有审计权利的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即尽职履行工作。如果审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工作失误,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加大。

(二)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

如果审计人员徇私舞弊,接受被审计单位不正当的利益,明知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问题而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将大大增加审计风险。“安然公司事件”和我国“银广夏事件”说明审计人员道德素质已成为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三)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但什么才算是应有的谨慎没有一个确切的判断标准,因人因事而异,难以掌握。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因审计人员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同而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将增大审计风险。

(四)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日益复杂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经济时代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不仅要求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还不断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这种判断更多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