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

合集下载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列表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列表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序号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西方思想经典选读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西方哲学智慧 西方政治与文化 新中国人文外交 60 年 伊朗文化 伊斯兰概论 印度文学史 印尼文化 英美文学选读 英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读 中东比较政治 中东国别史 中东旅游文化 中东社会阶层及国家政治变革 中东社会与文化 中东战争史 中东宗教文化 中国与世界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宗教与文学 课程名称 辩论修养 波兰语言与文化概览 第二外语(法语) 第二外语(法语)Ⅰ 第二外语(日语) 第二外语(日语)Ⅰ 第二外语(西班牙语)Ⅰ 第二外语(西语) 电影中的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翻译有“道” 高级英语视听说(零课时) 基础俄语 I 基础梵语 基础哈萨克语 I 基础马来语 I 基础乌克兰语 I 基础乌克兰语 II 基础乌兹别克语 II
西方美术欣赏 西方戏剧史与戏剧欣赏 西方艺术史 西方音乐文化 艺术品认知与鉴赏 艺术与设计漫谈 音乐剧名剧赏析 音乐欣赏 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中国美术的故事 中国陶瓷鉴赏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精讲 中外电影史 中外经典话剧作品赏析 课程名称 Drupal 与大学生创新创业 TRIZ 创新方法 产品与创新 创新创业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 创新中国 创业创新领导力 创业基础 创业人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指导 管理学精要 广告策划与创意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批创思维导论 商业计划书的优化 设计导论 实用专利基础 数字创意传播 数字商业模式 英国影视创意与设计 课程名称 比较金融法(英汉双语) 大学生安全教育 当代国际关系

通识课程清单和介绍 - 通用

通识课程清单和介绍 - 通用
通识课程清单和介绍
让你更明白
通识课程概况
什么是通识教育
• 搜狗百科
• 通识教育(Liberal Studies)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 才教育,中外对通识教育有着很多研究和讨论,但没有一个公
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
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西方文化通
户外用品专卖邮购公司和QVC购物频道等企业的高级管理顾问。在本书中,
1.1.6自控力


内容简介 · · · · · ·
《自控力》内容简介: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 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 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 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 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 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 《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 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大前研一,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后,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麻省
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公司日本分社社长、公司董事,国际著名 企业顾问。1995年离开麦肯锡,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 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一新塾校长,现任创业者商学院院长。 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 之父”。

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目录

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目录
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目录
模块名称
序号
课程领域
类别
人文经典与人文修养
1
(工程)伦理学
招标
2
诸子经典
遴选
3
史学名著
遴选
4
经学通论
遴选
5
古典诗文
遴选
6
传统白话文学
遴选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文史名著
遴选
8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
遴选
9
中国历史人文
遴选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
1
中国外交博弈
招标
2
“一带一路”
招标
3
古希腊罗马文明
遴选
4
现代西方文明
遴选
5
东亚文明
遴选
6
印度文明
遴选
7
西亚与伊斯兰文明
遴选
8
文明比较与对话
遴选
9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遴选
10
国际关系与外交
遴选
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
1
人工智能
招标
2
写作
招标
3
批判性思维
招标
4
信息科技
招标
5
工程理念与新技术创新
招标
6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
招标
7
宇宙、天文
招标
8
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
招标
9
逻辑与数学思想
遴选
10
物理致知与致用
遴选
11
化学与社会文明
遴选
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遴选
13
绿色能源与社会
遴选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10-2011-2)教务处2009年12月目录目录 (2)说明 (6)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6)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6)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7)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8)课程介绍 (10)人文学科 (11)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11)科学技术史 (12)交响音乐鉴赏 (13)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4)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5)天文学史 (16)中外文化 (17)大学语文 (18)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19)中国文化史八讲 (20)文学与人生 (21)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22)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23)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24)跨文化交流 (25)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6)英美名诗赏析 (27)古希腊文明演绎 (28)建筑赏析 (29)生命伦理学 (30)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31)汉字文化 (32)《论语》、《孟子》选讲 (33)马克思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34)莎士比亚戏剧赏析 (35)世界华文文学专题 (36)西方美术史 (37)英语公众演讲 (38)老庄原典选读 (39)英语写作 (40)创新与创业 (41)20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 (42)创造力与创意思维 (43)社会科学 (44)法律与道德 (45)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46)公共政策与公民生活 (4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8)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 (49)城市文明的历史与未来 (50)经济与法律 (51)美国宪法与美国社会 (52)现代日本政治 (53)性与健康 (54)政府与市场 (55)诺贝尔医学奖 (56)信用与法律 (57)刑法与生活 (58)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59)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59)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60)人与环境 (61)低碳能源 (62)脑与机器人 (63)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64)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65)大学化学 (66)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67)生命科学发展史 (68)生命科学导论 (69)生命科学实验探索 (70)工程技术探究 (71)海洋世界探秘 (72)从物理实验看世界 (73)能源与环境 (74)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75)信息素养与实践 (76)宇宙与人类 (77)材料与文明 (78)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79)数学或逻辑学 (80)统计原理 (80)逻辑与思维训练 (81)2010-2011-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 (I)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推荐列表

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推荐列表

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推荐列表为了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线上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应运而生。

这些课程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全面的知识内容,使得学习者能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网络安全素养。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门优秀的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课程。

一、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课程1. 《网络安全入门课程》本课程由知名技术机构开设,旨在为初学者提供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课程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入手,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及对策,如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全面了解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2. 《网络隐私与数据保护》网络隐私与数据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

本课程以数据泄露、个人隐私保护等为主题,介绍了隐私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了当前互联网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所面临的挑战。

学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二、网络安全攻防课程3.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是一门针对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详细介绍了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技术,以及常用的防御手段和原理。

学员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将深入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和实践,同时能够掌握常见的防御技术和策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

4. 《网络漏洞挖掘与利用》本课程是一门高级网络安全课程,主要面向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和渗透测试工程师。

课程内容包括漏洞挖掘的原理与方法、常见漏洞的利用技巧等。

学员通过学习该课程,将掌握漏洞挖掘和利用的核心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预防潜在的攻击。

三、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课程5. 《网络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课程内容包括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安全意识培训等。

学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全面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规的网络安全策略。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

Modern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 36 春、秋 马教院
3701013 3740001 3091006
大学生学习方法概论 文献检索(理科) 房地产市场学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Introduction 2 36 春/秋
Cultural Ideas Civilization in West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 (1)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 (2) History and Culture of Beijing
学分 学时 开课时间 开课单位
2 36
12
备注 大二(限 50 人) 大三(限 30 人)
限 40 人 限 40 人 限 30 人 限 30 人
3241002 3231001
德国概况 法语入门
3231004
法国概况
3251002 3251003 3211003 3211004 3251001 3731001 3731002
3731003

文学院
2 36

文学院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2 36

文学院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文学院
2
TXK146
《孟子》导读II
文学院
2
TXK147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II
文学院
2
TXK148
批判性思维I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149
中国教育名著导读II
教育学部
2
TXK150
外国教育名著导读II
教育学部
2
TXK152
当代儿童家庭教育专题II
教育学部
2
TXK154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II
教育学部
经济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1
旅游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2
生态学基础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3
湿地生态学引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4
德国文化地理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5
城市灾害与安全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6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1
中华文明史I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2
世界文明史I
历史文化学院
2
TXK063
逻辑基础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4
哲学与人生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5
《周易》导读I
文学院
2
TXK066
中国哲学思想I
马克思主义学部
2
TXK067
阅读与写作
外国语学院
4
TXK068

2021年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选课要求及一览表

2021年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选课要求及一览表

2021年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选课要求及一览表
1、因材班、卓越班、国际班见本专业计划具体要求。

2、其他学生选修通识教育课程至少修满8学分,其中修核心通识课至少2学分,2016级对核心通识课暂不做要求。

3、网络通识课要求:每学期最多选一门网络课,在校期间累计最多选2门网络课,多选无效。

4、专接本学生按照自己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选课。

通识选修核心课程一览表
超星平台网络课15门
智慧树平台网络课14门
网络课学习注意事项:
1. 超星平台网络通识课自2021年1月15日开始学习,智慧树平台网络通识课自2021年3月1日开始学习,5月28日23:59关闭学习系统,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进度。

2.超星平台网络通识课满分100分,其中在线学习占60分,测验和作业占15分,网络在线考试占25分,学习方式详见《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使用说明》。

3.智慧树平台网络课满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70分,见面课成绩占1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20分,学习方式详见《智慧树平台-学生注册操作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目录及简介一目录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5 明史十讲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1 14 316100301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王晓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1 17316100302 中华民族精神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2 30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316100303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 30B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2 31 316100305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2 27316000306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23 杨舰教授、副所长9冯立升教授、博导 2戴吾三教授 5蒋劲松副教授 2鲍鸥副教授8刘兵教授 6 316100307 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 1 25 31600030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钟江复旦大学教授 1 20C社会与文化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09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1 22D自我与人生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0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 28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316100311李砚祖清华大学教授 1 14写作2 30 316100312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2 27 316100313 创新创业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E.经济与管理思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316100314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 2 36二课程介绍一、明史十讲开课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课程编号A103中文名称明史十讲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樊树志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4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明史十讲》主要涉及了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以及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是樊树志教授从自己的读史心得中提炼出来,力图对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读,不再纠缠于历史的线索和细枝末节。

虽然该课程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它选择重点,深入透彻的讲解,讲深讲透,讲出个所以然。

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一个历史深邃感的启示,激发他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史的兴趣。

任课教师简历:樊树志,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顾问。

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等。

二、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开课单位北京大学课程编号A201中文名称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王晓秋职称教授视频课时17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近代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两国以后的关系影响深远。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重要内容包括: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幕末日本人怎样看中国、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影响、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特点、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

本课程王晓秋教授从以上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近代中日关系,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段对中日两国影响深远的历史。

任课教师简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东亚风云》、《民族英雄林则徐》、《中日文化交流史话》、《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一晚清改革史研究》等书,其著作《近代中日启示录》曾获第二届全国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一等奖。

三、中华民族精神开课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课程编号A202中文名称中华民族精神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教师姓名李太平、杜志章等职称教授视频课时30课时学时课程简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程从反思与建构、比较与融通、寻根与探源、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并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

你将更深刻理解具有巨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任课教师简历: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高等学校德育。

著作有《全球问题与德育》,《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黄长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并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著作有《晚清经世实学》、《统一战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论》等。

欧阳康: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等。

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代史专题、医学社会史。

四、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开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课程编号B101中文名称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赵峥职称教授视频课时31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关于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时间的性质文明的诞生,文明的演进等。

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天文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任课教师简历:赵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

五、现代自然地理学开课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编号B102中文名称.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王建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7课时学时课程简介:《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全新的体系和结构阐述地球表层系统,环绕地球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各自的组成、结构、运动、特征,以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本课程还涉及到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知识,可谓理论与实践结合。

主要内容包括:现在自然地理学概述,二十一世纪的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等。

任课教师简历:王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专业领域: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代表性成果:《现代自然地理学》、《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等。

六、化学与人类开课单位复旦大学课程编号B202中文名称化学与人类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B、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姓名刘旦初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5课时学时课程简介: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程分别介绍了化学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阐述了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贡献,此外也为听众提供了一些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对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任课教师简历:刘旦初:复旦大学化学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物理化学——多相催化,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译著三本,另有专著四本。

七、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开课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课程编号C204中文名称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程学分 1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教师姓名高旭东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2课时学时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一种广阔的、宏观的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

高老师以一种平和开明的心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中西文化,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课程将中西文化视为两种不同体系的文化,中国是伦理型、审美型的文化体系,强调的是道德与和谐;西方是宗教型、科学型的文化体系,强调的是分析与严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应该如何对话,如何沟通呢?让高老师为我们解开疑难。

课程目的在于增进大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客观了解,有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有大致正确的方向,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候有明智平和的态度,形成自己的中西文化观,促进同学们对现当代中外交流的反思。

任课教师简历:高旭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百所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会长。

八、西方哲学智慧开课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课程编号D104中文名称西方哲学智慧课程学分 2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领域D.自我与人生教师姓名张志伟职称教授视频课时28课时学时课程简介:课程从西方哲学史论结合的方面,讲述了西方哲学2600年的艰难历程,尽量发掘哲学史上有教育意义有代表性又意义深刻的故事,有意识地以哲学问题为引线,使哲学问题成为中心和线索,将历史拉到现实来,,突出西方哲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说明“智慧的痛苦”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们了解哲学家们是怎样对于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方式。

张志伟教授将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关心的哲学问题,变成学生们自己的问题,由此将他们引上哲学思考的道路,理解西方哲学的智慧。

张志伟教授从智慧的痛苦、哲学的诞生、苏格拉底的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主体性的觉醒等方面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讲授的非常精彩,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任课教师简历: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