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发展史

早在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就研究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他在一个敞口容器中煅烧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于是他认为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物的质量大。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也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所不同的是他改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金属锡,冷却后不开启玻璃瓶就进行实称量,结果发现:尽管玻璃瓶中的金属锡经过燃烧已经变变“灰烬”,但是燃烧后玻璃瓶中与内容物的总质量无变化。经过反复实验,无论燃烧的是铁、锡还是铜,结果都是一样的。于是他认为,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他提出了质量守恒的假说,但是,由于缺乏大量实验的验证,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21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了几年的时间,加热、分解、蒸煮、混合了他所能得到的几乎所有物质,利用天平精确的定量实验和大量的实验事实对此假设重新加以论证。从实验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终于成为化学界广泛应用的一条基本定律。这个重要定律直到1777年后才获得世界公认。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2),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能量为8.0×106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g,与原来1000g 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常规实验技术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可以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