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放射治疗讲解
放射医学的癌症放射治疗

放射医学的癌症放射治疗放射医学是一门应用放射性物质或高能辐射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其中,癌症放射治疗作为放射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介绍癌症放射治疗的原理、适应症、治疗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一、原理癌症放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能辐射(例如X射线、γ射线等)杀伤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辐射能量能够破坏癌细胞的DNA分子,阻碍其正常分裂和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二、适应症癌症放射治疗适用于多种癌症,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或化疗治疗的患者。
例如,一些局部晚期的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性肿瘤以及一些血液系统肿瘤等。
三、治疗方案癌症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灶特点进行个体化制定。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1. 外部放射治疗(EBRT)外部放射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由外部放射源向患者体内照射高能辐射。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瞄准癌细胞,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内部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内部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放置在肿瘤或其近邻组织中,使其释放辐射能量。
相比于外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可以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3. 术中放射治疗(IORT)术中放射治疗是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将辐射源置于手术切除空腔内进行照射。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杀灭手术切除后仍然存在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率。
四、副作用癌症放射治疗虽然可以杀伤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1. 皮肤反应放疗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红斑、水肿、脱屑等反应。
患者应定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热水、刺激性物质等对皮肤的刺激。
2. 疲劳放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劳。
适当的休息和营养补充可以缓解疲劳感。
3. 恶心和呕吐放疗区域接近胃部或脑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
肿瘤的放射治疗

肿瘤放疗基本知识
沈 雄 虎
概念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对良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一般多用于恶性肿瘤。
02
放射线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电离辐射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导致细胞的损伤和死亡。
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放射线作用存在着不同的修复能力,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明显强于肿瘤,因此通过分次放疗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修复能力的差异,可以达到提高肿瘤杀灭和降低正常组织放射损伤的治疗增益效果 。
08
眼:5500cCy 甲状腺:4500cCy
脊髓:4500cC 大血管:>8000cCy
精原细胞瘤:25-30Gy
何杰金氏淋巴瘤:45-50Gy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0-60Gy
鳞癌:60-66Gy
腺癌:66-70Gy
肉瘤:>70Gy
亚临床肿瘤:50Gy
肿瘤治疗剂量
临床放射治疗剂量确定所考虑的生物学因素
03
低度敏感:大部分脑瘤、软组织肿瘤、骨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
04
放射敏感性和治愈性
M
G0
G2
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
M期敏感性最高
G1
S期敏感性最低
S
是指通过放射治疗后所取得原发和(或)区域性肿瘤控制状况,进而所产生的对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
放射敏感性和放射治愈性不完全相同,通过放疗能治愈的肿瘤肯定对放射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放射敏感的肿瘤不一定能治愈。放射敏感的肿瘤常常是分化程度差,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的肿瘤。
放射治疗过程
01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ppt课件

淋巴结引流区的放疗
1.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2.不做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只包括
影像学检查阳性的淋巴结 3.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预防性照射
• 如果隆突下淋巴结或者纵 隔淋巴结受侵,同侧肺门 也应包入 CTV 。
巴结阳性 3.根治性放疗 I、II期、IIIA期 4.姑息性放疗 IV期 脑转移、骨转移、上
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NCCN指南 2017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原则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的放疗
适用于: 1.高龄患者 2.严重内科合并症者 3.拒绝手术者
放疗的5年生存率:25~30%
放疗的剂量 60-70Gy
NSSCurLviCval,%
Variables
Radi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Weekly Cisplatin
Radiotherapy and Daily Cisplatin
Duration
1-Yr
46
54
44
2-Yr
13
26
19
3-Yr
2
16
13
Progression
Local
化疗
HOG LUN 01-24 同期放化疗+巩固化疗VS同步
放化疗
对于局部晚期NSCLC的治疗取得了2个共识: 即联合化放疗优于单独放疗,同期化放疗优于序贯化放疗 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放疗
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没 有明显改善生存率,多数情况下已被 诱导化疗取代。
• 右中叶,右下叶,左舌叶 以及左下叶病变,如果纵 隔淋巴结受侵, 隆突下淋 巴结也应包入 CTV 。左上 叶病变,如果有隆突下淋 巴结在内的纵隔淋巴结受 侵, AP 窗淋巴结也应包 入 CTV 。
肺癌科普之放疗

肺癌科普之放疗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导读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放疗是现代医学技术中的一种,是治疗肺癌主要且基础的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
1为什么采取放疗大部分治愈患者属于可以手术治疗的早期患者(I/II期),而且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可采取手术治疗的基本上不足1/3,就诊时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已经到了局部晚期,此时无法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肺癌局部晚期患者,理论上仍有治愈可能,其中放射治疗就能能起到很好的局部治疗效果。
2什么情况下可以放疗?■不能进行手术的早期肿瘤由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或者肿瘤的位置或者体积不便于采用手术,或者个人拒绝等情况,可以采用放疗。
■手术前后放疗也常用在手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方便接下来的手术;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可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
■针对性治疗转移病灶如出现病灶转移到脑或者肾上腺等地方的肺癌。
■姑息性放疗对于出现肿瘤的压迫症状,比如疼痛、出血、咳嗽、吞咽障碍等,采用放射治疗来缩小或消除肿瘤,减轻病人痛苦。
■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近几年,临床上也尝试将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期望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去杀死残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
3放疗副作用肺癌放疗副作用的具体情况与患者的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照射部位和剂量相关。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食管损伤,放射性气道损伤以及食欲下降,疲劳,恶心,血象下降和皮肤损伤。
不过一般在治疗停止后几周到数月内会逐渐缓解;但也有患者会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才逐步恢复。
4化疗与放疗,一样吗?答案是:不一样。
很多时候,大家会把化疗与放疗混淆,认为两者差不多。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区别如下:■放疗是肿瘤局部治疗,如消化,呼吸系统等的癌症。
而化疗的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全身,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
■放疗的副作用要小于化疗。
化疗会出现局部反应,主要有过敏、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等。
小细胞肺癌(SCLC)的放射治疗

【编号】B6.2.3.2.2.2【名称】小细胞肺癌(SCLC)的放射治疗【别名】【适应证】1.局限期 化疗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经治疗完全缓解者可考虑全脑预防性照射。
2.广泛期 可根据情况给予照射。
【禁忌证】1.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未控者。
2.恶病质者。
【准备】1.术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治疗效果,交待注意事项,以获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常规检查血象,出凝血时间3.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方法】1.局限期SCLC胸部照射(1)放射治疗靶区:当经过数疗程化疗后,肿瘤退缩后再进行放射治疗时,照射靶区可按化疗前或化疗后的胸片、CT或MRI显示的肿瘤。
也可采用仅照射可见瘤灶。
(2)照射野:和NSCLC放射治疗相同。
(3)照射剂量: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40~60Gy。
也可采用加速超分割等非常规分割照射方法。
2.广泛期SCLC的姑息性放射治疗 在使用化疗的同时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原发灶或转移灶可做姑息性放射治疗,如脑、骨转移。
一般采用常规分割或大分割照射。
3.SCLC的脑预防性照射 采用两侧野相对照射,照射剂量一般以颅中间平面计算。
常用的剂量有: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24~30Gy。
【结果判断】【注意事项】注意近距离放射的并发症:后期的放射损伤有支气管狭窄、塌陷、闭塞、支气管壁坏死等。
瘘的形成率在8%左右。
1.急性放射反应(1)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很常见,一般出现于放射治疗开始后的2~3周。
同时合并使用化疗的患者食管炎出现较早,程度较重。
患者常出现进食疼痛、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
食管炎的治疗为对症治疗,可用黏膜表面麻醉剂,并嘱患者进软食,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2)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是肺癌放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急性放射反应,系射线对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作用引起。
临床表现为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或伴有少量痰,对症治疗多有效。
(3)急性放射性肺炎:肺癌放射治疗中较常见而较严重的并发症。
肺癌的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法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的治疗方法及其特点。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手术切除的方式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全切除和肺全切除等。
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根除癌细胞,减少肿瘤扩散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创伤、术后恢复慢等问题。
此外,对于晚期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不适用。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放射治疗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治疗手段,也可以与手术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
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控制肿瘤进展的作用。
放射治疗的优点在于无创、无痛,患者可以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
然而,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肺炎、纤维化等。
三、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给予患者一些特定的抗癌药物,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化疗常常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也可以在手术前或放疗前用于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和放射治疗的效果。
化学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局部药物灌注等途径进行。
然而,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毒性,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在进行化疗时需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相对新的肺癌治疗方法,其通过针对癌细胞中特定的致癌基因或蛋白进行干预,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因其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靶向治疗主要适用于EGFR突变或ALK融合基因阳性的肺腺癌患者。
该治疗方法通常是口服药物,便于患者长期用药。
然而,靶向治疗也会出现耐药等问题,需结合患者基因检测和药物调整来提高治疗效果。
癌症小科普:肺癌放化疗的知识讲解

癌症小科普:肺癌放化疗的知识讲解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1]。
大家一谈到肺癌,就感觉束手无策了,病人就只有等待死亡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肺癌,临床上治疗方法却也日趋成熟。
一谈到治疗肺癌的方法,大家可能会想到手术、放疗、化疗这三种,实际上,这个已经老的观点了,肺癌的治疗已经从这三板斧到现在的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全方位多角度的治疗手段[2],人类面对肺癌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束手无策了。
化疗治疗是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众多癌症的常见手段,大部分肺癌病人都可以进行化疗,化疗能够有效延缓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途径[3]。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癌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作为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它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
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随着血液进行循环,所以它不仅仅对肺部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同时也会在扩散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也会杀灭人体其它正常的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4]。
化疗有时并不能完全根治肿瘤,对一些癌细胞达不到百分百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化疗效果一般使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来表示,这需要根据疗效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经常会与化疗治疗被人提起,化疗治疗属于全身性的治疗手段,放疗属于局部性的治疗手段[5]。
对于中晚期的肺癌,局部和全身都要兼顾。
尤其是中期肺癌患者,没有远处转移的又不可手术的这部分患者,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全身治疗,才能获得根治的机会。
现在放射治疗作为其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越来越广,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减症性放疗以及预防性放疗等[6]。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1精品PPT课件

T3-T4
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是可切除肺上沟瘤的首选治疗,45Gy
pulmonary toxicity following SBRT
There did not appear to b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normal lung tissue dose
Poor baseline PF alone did not appear to predict decreased OS
Chemo±RT
5-YrSurvival 60-80% 40-50% 15-40% <5%
From Presentation at: 2011 ASCO Annual Meeting
I期NSCLC-放射治疗
SBRT vs. 手术 SBRT靶区勾画 SBRT毒副反应
SBRT-Inoperable stage I NSCLC
(MIP)时可能会产生一个内靶区(IGTV) ➢ 无4D-CT,GTV勾画应建立在慢CT扫描的基础上 ➢PTV= IGTV+摆位 误差(根据各肿瘤中心而定)
SBRT毒副反应
55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T1-2N0M0 peripheral NSCLC RT: 20Gy×3 (RTOG 0236) Logistic regression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的放射治疗 因临床症状就诊的患者中,当被确诊为肺癌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治疗的可能。根据相关资料表明,1/3肺癌患者的肿瘤属早中期,有手术探查的可能性;1/3患者的肿瘤尚局限于胸腔,但是局部肿瘤较广泛,已不能切除;余下1/3患者已到IV期,发生了远处转移。除了部分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考虑单纯手术治疗外,目前国际上对肺癌的治疗策略,无论是NSCLC还是小细胞肺癌(SCLC),都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放疗是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1 不能手术切除NSCLC的放射治疗 1.1 伴有内科疾病不宜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处理的NSCLC 外放疗对不宜手术或不愿接受外科处理的NSCLC患者较合适,但生存情况不及外科切除,有可能是选择患者的差异。因为从外科转到放疗科的患者,有一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特别是肺功能不好,易并发放射性肺炎;而且外科手术后分期与术前有差异,术前为Ⅰ期的肺癌患者,有25%~50%患者分期上升。 对Ⅰ、Ⅱ期NSCLC患者的放疗,主要问题是放疗剂量应给多少,也就是放疗量与肿瘤的大小、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小于3㎝的肺内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剂量一般需要65 Gy;对较大的肿瘤,采用这样的剂量就很难达到完全缓解,因此肺癌的放疗量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而定。 大多数学者不主张早期肺癌进行纵隔淋巴结放射,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这是因为放射范围越大,对肺损伤越厉害,因此,如纵隔淋巴结没有转移,仅放疗原发灶即可。有报道不照射纵隔淋巴结的肺癌患者,仅有10%的早期肺癌会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有报道即使对纵隔淋巴结预防放疗40 Gy,仍有10%患者放疗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这说明对纵隔淋巴结放疗40 Gy是不够的。 1.2 局部晚期肺癌的放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放射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配合化疗或放疗缩小后再行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1.2.1 单纯放疗: 美国放疗治疗协作组(RTOG)在30年前就研究376例,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用40、50、60 Gy的放疗剂量,中位生长期9个月,5年生存率5%,短期生存率以60 Gy为佳,局部复发率40 Gy组为53%~58%,60Gy组为35%。 1.2.2 序贯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 由于局部晚期NSCLC患者放疗后,常出现远处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放化疗序贯结合有相互弥补的优点。先前的一些临床试验采用序贯放化疗未得出阳性结果,究其原因是未用铂类的化疗药物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差。以后选择含有铂类(DDP 100 mg/㎡×2,长春花碱5 mg/㎡)结合60 Gy的局部放疗,患者卡式评分大于80,体重下降不超过5%和血红蛋白压积〉30%,治疗结果是放化疗序贯组(n=78)中位生存期14个月,而单纯放疗组(n=77)10个月(P=0.006),三年生存率分别为23%与11%。 1.2.3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比较: EORTC报道每日用DDP 6 mg/㎡结合55 Gy的放疗较每周用30 mg/m2DDP结合放疗或单纯放疗的疗效好,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16%、13%与2%。 1.2.4 序贯化疗+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的比较: 有4个临床试验报告比较序贯化疗+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用MVP诱导化疗后结合56 Gy放疗与同样的方案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由9%上升至16%,但放射性食管炎亦增加。 1.2.5 RTOG比较: (1).DDP/长春新碱+放疗60 Gy序贯;(2).同时用DDP/长春新碱+60 Gy放疗,(3).同步DDP/用口服VP16+超分割放疗69.6 Gy。最后分析得出同步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期长(14.6 vs 17.1个月)。 1.2.6 放化疗的顺序: 用卡铂+泰素帝的化疗结合66 Gy放疗有3种顺序。第一种是先化疗再放疗;第二种是诱导化疗后,放化疗同步;第三种是同步放化疗后再巩固化疗。同步放化疗发生食道炎者显著升高,第一、二种的治疗方法,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2.5个月,而第三种方法中位生存期16.5个月。 1.2.7 巩固化疗: SWOG9019报告,对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再用DDP/VP16巩固化疗,Ⅲ期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为17%,SWOG9504报告用泰素帝巩固化疗,见图1,3年生存率为37%。巩固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1.3 非常规分割放疗 1.3.1分段放疗 将放疗分为几个阶段,一般是放疗中间隔2~4周,令患者得到恢复。但RTOG73-01实践证明,40 Gy分两段放疗较连续40 Gy的放疗,其局部控制率较差。因此,现在都不用分段(中间休息2~3周)放疗方案。 1.3.2 超分割放疗 每次1.2 Gy,2次/d的放疗方案为超分割放疗,较常规的放疗(每次2.0 Gy,1次/d),其放疗剂量上升。理论上讲,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亦提高,对正常组织(慢反应组织)的不良反应不增加。在Ⅰ/Ⅱ期临床试验,Cox采用超分割放疗方法用69.6 Gy治疗局部晚期NSCLC,中位生存期13个月,但Ⅲ期临床试验并没有显示优点。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5 Gy,3次/d,连续12天,共54 Gy。加速超分割的理论是肿瘤细胞接受放疗后会加速再增殖速度。Ⅱ期临床试验显示放射性食管炎达100%,放射性肺炎10%,2年生存率34%。Ⅲ期临床试验:英国13个单位共同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与常规60 Gy放疗比较,加速超分割放疗5年生存率为29%,而常规分割放疗为20%。但严重放射性食管炎也从常规分割放疗的3%升至19%。2年后出现放射性肺纤维化者,常规分割放疗为4%,而加速超分割放疗为16%。加速超分割放疗增加了放疗科的工作量,且需要住院治疗,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3.3 适形放疗 通过CT与放疗计划系统连接,图像重组,找出肿瘤范围,多入射角的放射治疗。这种精确治疗避免正常组织接受较高剂量照射。RTOG9311研究项目结果显示:如果37%的肺组织受辐射量不大于20 Gy,适形放疗的安全剂量达77.4 Gy;如果25%的肺组织受辐射量不超过20 Gy,最大的肿瘤量可达到90.3 Gy。 1.3.4 靶区确定 标准靶区应包括可见原发灶和亚临床灶,如淋巴结包括放射野、同侧肺门、全纵隔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均可以考虑。由于肺组织随呼吸运动及每次放疗摆位误差,扩大1~2 cm的放射边缘。对亚临床灶,如未见到上述淋巴引流区域转移,放疗40 Gy即可,随即针对临床灶放疗。增加放疗淋巴引流区,会提高肺部放疗并发症,因此,有的中心不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SKCC报道有选择地放疗淋巴结,淋巴结复发率8%,而区域复发率65%,这说明已知的病灶(临床灶)控制好,才考虑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放疗。 1.4 PET的应用 PET已成为放射治疗计划的参考。Mah报道,令3个有经验的放疗科医生参考CT或CT与PET融合勾划30例肺癌放疗病灶。有了PET参考,30个患者有7个从根治放疗更改为姑息放疗,另外23例中,5例从淋巴结阴性转成淋巴结阳性。利用PET,靶区扩大者占30%~76%,缩小者占24%~70%。PET提高靶区勾划的准确性。 2 Ⅳ期肺癌的外放疗 放射治疗原发性肺癌是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的合理综合治疗及影像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肺外转移灶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肺外病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也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节着重介绍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肝转移及合并胸水或心包积液的放射治疗情况。 2.1 原发性肺癌脑转移 脑转移性肿瘤以原发性肺癌最常见。原发性肺癌中又以小细胞肺癌和腺癌向颅内转移最为常见。由于肺癌颅内转移属于肿瘤晚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延长生命。近几年对肺癌脑转移的报道越来越多,且有Ⅲ期临床试验的资料,使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肺癌脑转移应如何确定治疗方案。尽管如此,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 NSCLC出现脑转移,其中位生存期仅3.1个月。肺癌颅内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颅内转移灶数目、颅外病灶的控制情况、治疗方法。有报道250例NSCLC颅内转移,如单个颅内转移灶,其手术切除1年生存率为26%,非手术切除者为11%(P=0.05)。如仅出现颅内转移而颅外病灶控制良好,其1年生存率为21%,如颅外肿瘤灶未能控制,1年生存率仅6%(P=0.001)。因此颅外病灶的合理控制很重要。放射治疗剂量亦起重要作用,作者总结放疗剂量,以全颅放疗30 Gy再缩小放射野至转移灶局部加量,或仅全颅照射30 Gy,或全颅照射20 Gy,其1年生存率分别为35%、23.5%、4%(P=0.001)。 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所谓的X刀或γ刀)脑转移肿瘤的报道渐多,结果亦颇有争论。有报道70例NSCLC,采用全颅外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全颅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种方法,结果如表1所示,作者认为全颅放射治疗仅减少颅内新病灶的发生率,未能显著提高生存率。但是作者所挑选的患者均为颅内单个转移灶,对颅内多发病灶不宜单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全颅与局部定向放射治疗相结合,其生存期10.6个月,与单纯手术切除相似。从表1看,导致肺癌患者脑转移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外病灶因素。 亦有报道运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生存期并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法不同有关。因此,正确选择放疗适应证很重要。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相当高,一旦出现脑转移,其2年生存率仅1.7%。由于小细胞肺癌颅内转移都倾向于多发性,因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不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几年前对小细胞肺癌是否进行预防性全颅放射治疗仍有很大争议。目前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