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学习论文
无卤阻燃改性聚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卤阻燃改性聚乙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消防安全的提高,阻燃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聚乙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在电力、电子、汽车、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普通的聚乙烯不具备阻燃性能,一旦遇火易燃并释放有害气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因此,如何赋予聚乙烯良好的阻燃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常见的阻燃聚乙烯主要采用溴、氯等卤素类化合物进行改性。
然而,卤素化合物的应用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卤素化合物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元凶之一,其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替代品。
本研究将探讨采用无卤素化合物进行聚乙烯改性的方法,研究无卤阻燃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阻燃机理,为深入开发无卤阻燃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采用无卤素化合物为聚乙烯添加剂,通过有机磷化合物、铝氢氧化物和硅酸铝等材料的复配与改性,制备出具有较强阻燃性能的聚乙烯复合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卤化合物的选择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2. 无卤阻燃辅助剂的设计和制备;3. 有机磷复合无卤阻燃剂的合成及优化;4. 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测试;5. 对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混合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物理混合法主要用于添加剂的预处理和辅助剂的混合,化学反应法主要用于有机磷化合物与聚乙烯的共混反应。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无卤化合物的选择和筛选:筛选一系列的无卤素化合物,分别与聚乙烯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混合,并进行阻燃性能测试,选取阻燃性能最优的化合物。
2.预处理添加剂的设计与制备:选取适合阻燃聚乙烯的添加剂,并与无卤辅助剂混合,制备出预处理添加剂。
3. 有机磷复合无卤阻燃剂的制备:采用先进的有机磷化学方法,合成出高效的有机磷复合无卤阻燃剂。
4. 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有机磷复合无卤阻燃剂和预处理添加剂,加入到聚乙烯中,通过加热混合法制备出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老化问题探析

上接第 150 页
算出的时间间隔△t 就是相应桥臂上的脉 1j
由于局部放电侵蚀绝缘,以致发生老 化形态,而使绝缘性降低,导致绝缘击穿。
2.3 电树枝 主要是由于绝缘内部放电产生的细微 开裂,形成细小的通道,其通道内空,管壁 上有放电产生的碳粒痕迹。通道分支少而 清晰,呈树枝状。 电树枝按产生的机理分为以下几种类 型: (1)由于机械应力的破坏使 XLPE 绝缘 产生应变造成气隙和裂纹,引发电树枝放 电。机械应力一方面是因为电缆生产、敷设 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弯曲、拉伸等外力产生 应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电缆在运行中电动 力对绝缘产生的应力。 (2)气隙放电造成电树枝的发展。现 代的生产工艺尽管可以消除交联电缆生产 线中某些宏观的气隙,但仍有 1~10 μ m 或 少量的 20~30 μ m 的气隙形成的微观多孔 结构。多孔结构中的放电形式主要以电晕 放电为主。通道中的放电所产生的气体压 力增加,导致了树枝的扩展和形状的变化。 (3)场致发射效应导致树枝性放电。在 高电场作用下,电极发射的电子由于隧道 效应注入绝缘介质,电子在注入过程中获 得足够的动能,使电子不断地与介质碰撞 引起介质破坏,导致树枝放电。 (4)缺陷。缺陷主要是导体屏蔽上的 节疤和绝缘屏蔽中的毛刺以及绝缘内的杂 质和空穴。这些缺陷使绝缘内的电场集中, 局部场强提高。引起场致发射,导致树枝性
冲信号0或1状态在时间轴上的宽度。其中:
,α =2; < 0,α =1;v -u > 0, jo j
β =2;vjo-uj < 0,β =1。启动各桥臂△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聚丙烯的性能以及聚合物共混改性的方法;了解标准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并掌握简单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为毕业论文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聚丙烯(PP)的合成和应用可以追溯到上1950年,一位名叫Natta 教授成功地在实验室合成聚丙烯[1]。
大半个世纪过去,几代科研人员的投入大量精力,已经把聚丙烯从实验室产品开发成为富有功能的合成树脂的主导成员。
现今,聚丙烯是热塑性树脂中发展很成熟的种类之一。
我国对聚丙烯的基础性研究已有半个世纪,生产技术从催化剂的获得到聚合工艺的精进,以及新产品和新应用领域的开发都有很大进步,然而,同国外同行研究成绩相比,我国从聚丙烯产品的开发到应用均还存在差距,因此,聚丙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空间[2]。
聚丙烯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 组成五大通用塑料,其增长速度最快、开发潜力最大的一类树脂[3]。
聚丙烯作为热塑性树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并且价格低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到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聚丙烯(PP)具有比重小、耐热性好、耐腐蚀性好、成型加工容易、力学性能优异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1],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和使用,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成为第二大塑料品种[2]。
聚丙烯的优点得以让其迅速发展,但同时聚丙烯的缺点却也限制了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比如聚丙烯强度不高、易老化、易燃、韧性差、耐寒性差、低温易脆断、成型收缩率大、抗蠕变性能差、制品尺寸稳定性差、易产生翘曲变形等等[3]。
因此,对聚丙烯的改性势在必行。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国内外就开始针对聚丙烯的缺点、对其如何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方式对聚丙烯进行改性,提高了聚丙烯的性能,大大扩展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4-5]。
对聚丙烯的改性方法可划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有共聚、接枝、交联等,物理改性有共混、填充、增强等。
废弃聚乙烯改性剂改性沥青研究及其应用技术进展

废弃聚乙烯改性剂改性沥青研究及其应用技术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二、废弃聚乙烯的特性分析 (5)1. 降解特性 (6)2. 物理化学性质 (7)3. 经济价值与应用潜力 (9)三、废弃聚乙烯改性剂的制备与改性原理 (10)1. 改性剂的种类与选择 (11)2. 改性剂的制备工艺 (12)3. 改性原理及改性效果评价 (13)四、废弃聚乙烯改性沥青的性能表征 (15)1. 溶液粘度 (16)2. 相变行为 (17)3. 动态力学性能 (18)4. 其他性能测试与评价方法 (19)五、废弃聚乙烯改性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20)1. 道路沥青的配伍原则与技术要求 (22)2. 改性沥青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3)3. 改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评价 (24)4. 改性沥青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技术 (26)六、废弃聚乙烯改性沥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27)1. 成本效益分析 (29)2. 环境效益评估 (30)3. 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 (31)七、结论与展望 (32)1. 研究成果总结 (33)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4)3.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35)一、内容概述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废弃聚乙烯(PE)改性剂在道路材料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废弃聚乙烯改性剂改性沥青不仅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沥青的性能,改善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论文综述了废弃聚乙烯改性剂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废弃聚乙烯的预处理方法、改性剂的种类和用量、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以及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预处理方面,本文介绍了焚烧法、机械研磨法和化学回收法等处理废弃聚乙烯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改性剂方面,论文讨论了多种废弃聚乙烯改性剂,如橡胶粉、炭黑、纳米材料等,以及它们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包装等领域。
但在使用过程中,聚乙烯容易受到静电的影响,产生粘附、污染等
问题,影响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聚乙烯的抗静电性能,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索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的研究,通过添加抗静电剂等方法,提高聚乙烯的抗静电性能,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1、对聚乙烯的抗静电性能进行研究分析;
2、评估不同抗静电剂在聚乙烯中的改性效果;
3、探究不同工艺条件对聚乙烯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4、建立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的技术体系。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聚乙烯抗静电性能改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按照一定比例向聚乙烯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抗静电剂,制备试样;
3、通过表面电阻率测试、雷电放电等方法,对试样的抗静电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4、优选最佳的改性工艺方案,并制备优化试样;
5、对优化试样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四、论文预期成果和意义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适合用于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的抗静电剂,并建立一套聚乙烯抗静电改性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聚乙烯挤出成型开题报告

聚乙烯挤出成型开题报告1. 引言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汽车和电子等领域。
挤出成型是聚乙烯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工艺,通过加热和挤压,将聚乙烯熔融后连续挤出形成所需的产品。
本文旨在研究聚乙烯挤出成型的过程和特点,探索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研究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1.研究聚乙烯挤出成型的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2.探索聚乙烯挤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提出改进聚乙烯挤出成型工艺的建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如下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聚乙烯挤出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的选择;2.实验测试:选取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聚乙烯挤出成型实验,测试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3.问题分析:分析聚乙烯挤出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温度分布不均、熔体流动不稳定等;4.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工艺参数与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5.解决方案:结合实验结果和问题分析,提出改进聚乙烯挤出成型工艺的解决方案;6.结论总结:总结不同工艺参数对聚乙烯挤出成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工艺优化建议。
4.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的努力,预计将获得以下成果:1.研究出聚乙烯挤出成型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挤压温度、挤压速度等;2.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3.提出改进聚乙烯挤出成型工艺的解决方案;4.提供聚乙烯挤出成型工艺优化的参考建议。
5. 研究计划本研究将按照如下计划进行:任务时间安排文献综述第1周实验测试第2-4周问题分析第5周数据分析第6周解决方案第7周结论总结第8周论文撰写第9-10周论文修改第11-12周论文最终定稿第13周答辩准备第14周6. 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介绍聚乙烯挤出成型的背景和研究目标;2.相关理论:对聚乙烯挤出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进行介绍;3.实验设计:详细介绍实验的组织和方法,包括材料准备、设备选择和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5.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分析聚乙烯挤出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6.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7.参考文献:列出本文所引用的相关文献。
年产20万吨聚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20万吨聚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目录摘要 (1)1 绪论 (2)1.1 PE的概述 (2)1.1.1 产品性质与特点 (2)1.1.2 聚乙烯的主要用途 (3)1.2 设计规模及原料规格 (3)1.2.1 设计规模 (4)1.2.2 主要原料规格 (4)1.3 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4)1.3.1 国外的现状 (4)1.3.2 国内的现状 (4)1.3.3 发展前景 (5)1.4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6)1.4.1 目的 (6)1.4.2 意义 (6)2 PE的生产工艺 (6)2.1 PE生产工艺的概述 (6)2.2 工艺选择 (7)2.3 乙烯精制系统 (8)2.3.1 乙烯精制 (8)2.3.2 深冷法分离 (8)2.4 催化剂选择 (10)2.4.1 催化剂种类 (10)2.4.2 催化剂制备 (10)2.4.3 催化剂性能分析 (10)3 物料衡算 (10)3.1 基础数据 (10)3.1.1 乙烯规格 (10)3.1.2 催化剂进料对产品MFR的影响 (10)3.1.3 各种牌号的聚乙烯H2浓度 (11)3.2 物料衡算 (11)3.2.1 聚合反应机理 (11)3.2.2 反应釜物料衡算 (12)3.2.2.1 聚合釜进料衡算 (13)3.2.2.2 聚合釜出料衡算 (14)3.2.3 闪蒸罐物料衡算 (15)3.2.3.1 闪蒸罐进料衡算 (15)3.2.3.2 闪蒸罐出料衡算 (16)4 能量衡算 (16)4.1 能量衡算总述 (17)4.2 基础数据 (18)4.3 各设备能量衡算 (18)4.3.1 加料段热量衡算 (18)4.3.2 进行反应段能量衡算 (19)5 设备选型 (20)5.1 选型原则 (20)5.1.1 满足工艺要求 (20)5.1.2 设备成熟可靠 (20)5.2 反应器选型 (20)5.2.1 反应器容积和生产能力的确定 (20)5.2.2 主要尺寸的计算 (21)5.2.4 反应釜技术特性表 (21)5.3 进出口管径 (21)5.3.1 聚合釜进料口管径 (21)5.3.2 聚合釜出料口管径 (22)5.4 闪蒸罐的计算 (22)5.5 其他设备的选型 (22)6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23)6.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23)6.2 车间设备布置 (24)6.2.1 设备布置的安全距离 (25)6.2.2 车间内辅助室和生活室布置 (25)6.3 厂房布置 (26)6.3.1 厂房布置原则 (26)6.3.2 厂址选择的依据及原则: (26)6.4 综合安全防护 (26)6.4.1 防火防爆 (26)6.4.2 防毒 (28)6.4.3 安全防护: (28)7 三废治理 (29)7.1 废水治理 (29)7.2 废渣治理 (29)7.3 废气治理 (29)8 经济衡算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34)湖南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6)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检查表 (41)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 (42)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语表 (43)湖南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 (44)湖南工学院20 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 (46)查重报告附件摘要本设计是年产20万吨聚乙烯(PE)生产工艺设计。
聚乙烯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静电生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聚乙烯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静电生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6:01:17.25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第3月第5期作者:赵向东[导读] 在石油化化企业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是较为重要生产设备,涉及较为复杂的工艺应用。
然而,在实际生产赵向东(大庆石化公司塑料厂,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摘要:在石油化化企业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是较为重要生产设备,涉及较为复杂的工艺应用。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反应器内部产生静电而对整个生产环节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石油化工企业聚乙烯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静电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预防措施进行了有效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化床;聚乙烯;静电结片;预防前言我国某石油化工乙烯生产企业生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采用的是工业化的气相流化床的先进生产技术,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采用的是一种以钛为活性的固体粉末催化剂。
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乙烯、丁烯-1(或己烯-1)等原料,在?H2的调节作用下,最终反应生成聚乙烯树脂产品。
仍然,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常常会出现结片现象,较为严重的结片现象会导致反应器排料系统发生堵塞,或者是导致流化丧失。
对此,需要停车进行反应器内部结片的清除,但是每次停车都会导致产量损失,以及对反应器清理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维修费用,进而为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通过降低静电电荷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聚集现象,对于减少反应器结片发生次数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做好对工业聚乙烯气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静电产生的有效预防,对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反应器结构和床层流化相关概述流化床反应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筒体、顶部球形封头、膨胀段、底部椭圆形封头、分布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烯应用及其发展摘要:综述了聚乙烯(PE)的主要特性及分类,并介绍了聚乙烯的改性,包括填充、共混、接枝、交联及改性后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今后聚乙烯改性的发展方向1结构2性质2.1化学性质2.2物理性质3分类3.1高密度聚乙烯3.2低密度聚乙烯3.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历史5生产与应用6改性及其应用7中国聚乙烯消费结构分析8结语关键字:聚乙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应用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的产品,也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结构其基本结构为-(CH2-CH2)-2性质2.1化学性质聚乙烯抗多种有机溶剂,抗多种酸碱腐蚀,但是不抗氧化性酸,例如硝酸。
在氧化性环境中聚乙烯会被氧化。
2.2物理性质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
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支链的个数的影响,支链越多,越难以结晶。
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支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支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
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通过把高密度聚乙烯在1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溶于二甲苯中制备。
3分类聚乙烯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又称低压聚乙烯,因为在低压下生产,含有较多长键,因此密度高。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注塑、吹塑和挤出成型制品。
∙中密度聚乙烯(MDPE,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低密度聚乙烯(LDP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用高压法(147.17—196.2MPa)生产,支链较多,强度低,多用来生产薄膜制品。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等多种产品。
3.1高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通常使用Ziegler-Natta(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聚合法制造,其特点是分子链上没有支链,因此分子链排布规整,具有较高的密度。
该过程在管式或釜式低压反应器中以乙烯为原料,用氧或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
高密度乙烯属环保材质,加热达到熔点,即可回收再利用。
须知塑胶原料可大分为两大类:“热塑性塑胶”(Thermoplastic)及“热固性塑胶”(Thermosetting),“热固性塑胶”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变成固化状态,即使继续加热也无法改变其状态,因此,有环保问题的产品是“热固性塑胶”的产品(如轮胎),并非是“热塑性塑胶”的产品(如:夹板),所以并非所有“塑胶”皆不环保。
塑胶分类标志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代码是2。
低密度聚乙烯3.2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通常使用高温高压下的自由基聚合生成,由于在反应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在分子链上生出许多支链。
这些支链妨碍了分子链的整齐排布,因此密度较低。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塑胶分类标志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代码是4。
3.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通过在聚乙烯的主链上共聚一些具有短支链的共聚物生成的。
4历史1898年,聚乙烯最早由德国化学家Hans von Pechmann在一次试验事故中合成的。
1933年,ICI Chemicals(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公司的Eric Fawcett和Reginald Gibson在另外一次试验事故中使用乙烯在高压状态下合成了聚乙烯。
1935年,ICI Chemicals公司的Michael Perrin发明了可控高压聚乙烯合成方法。
1939年,低密度聚乙烯开始使用高压法工业化生产。
1951年,PhilipsPetroleum公司的化学家Robert Banks 和 John Hogan发明了使用三氧化铬作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953年,德国化学家 Karl Ziegler发明了使用卤化钛作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这种催化剂称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1976年,德国化学家Walter Kaminsky和Hansjörg Sinn发明了金属茂合物催化剂。
5生产与应用聚乙烯产品通常掺加大量各种添加剂以抗氧化等环境因素破坏。
聚乙烯还可以和一些人造橡胶产品混合在一起增加抗冲击能力。
聚乙烯的生产方法按聚合压力可以分为高压法、中压法、低压法;按介质来分可以分为淤浆法、溶液法、气相法。
目前世界上主要应用的聚乙烯生产技术共用11种,我国的PE生产工艺有8种。
(1)高压管式和釜式反应工艺(2)三井化学低压淤液法CX工艺(3)BP气相法Innovene生产工艺(4)雪佛龙-菲利蒲斯公司双环管反应器LPE工艺(5)北欧化工北星(Bastar)双峰工艺(6)低压气相法Unipol工艺(7)巴赛尔聚烯烃公司Hostalen工艺(8)Sclartech溶液法生产工艺主要的几种聚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及应用如下:LDPE树脂生产工艺:主要有高压管式法和釜式法两种。
从目前发展状况看,为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管式法工艺普遍采用低温高活性引剂引发聚合体系,以高纯度乙烯为主要原料,以丙烯/丙烷等为密度调整剂,使用高活性引发剂在约200℃~330℃、150-300MPa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反应器中引发聚合的熔融聚合物,必须要经过高压、中压和低压冷却、分离,高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超高压(300MPa)压缩机入口,中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高压(30MPa)压缩机入口,而低压循环气体经过冷却、分离后送入低压(0.5MPa)压缩机循环利用,而熔融聚乙烯经过高压、低压分离后送入造粒机,进行水中切粒,在造粒时,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加入适宜的添加剂,颗粒经包装出厂。
用途:可以采用注塑、挤塑、吹塑等加工方法。
主要用作农膜、工业用包装膜、药品与食品包装薄膜、机械零件、日用品、建筑材料、电线、电缆绝缘、涂层和合成纸等。
HDPE树脂生产工艺:采用气相法和淤浆法二种生产工艺。
其中,淤浆法环管生产工艺以菲利浦斯公司、Basell公司和北欧的北星环管工艺技术为代表。
釜式淤浆法则以日本三井公司CX工艺为代表。
用途:采用注塑、吹塑、挤塑、滚塑等成型方法,生产薄膜制品、日用品及工业用的各种大小中空容器、管材、包装用的压延带和结扎带,绳缆、鱼网和编织用纤维、电线电缆等。
LLDPE树脂生产工艺:LLDPE树脂主要利用全密度聚乙烯装置生产,代表性的生产工艺为Innovene工艺和UCC的Unipol工艺。
用途:通过注塑、挤出、吹塑等成型方法,生产薄膜、日用品、管材、电线电缆等。
6改性及其应用6.1PE 的物理改性6.1 .1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在热塑性树脂基质中加入无机粒子,使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以达到增重的目的,或使塑料制品的性能有明显改变。
即在牺牲某些性能的同时,使另一些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为了得到性能优良的增强(填充)PE,应考虑以下几点:PE 的性能、无机填料的种类、填料粒度、PE 与填料粒子的界面化学、成型工艺与设备。
王佩璋等研究了木粉填充废旧PE 挤出型材,认为其具有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
随着木粉填加量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性能下降,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处理木粉的表面和加入不同的改性剂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
杨炳涛等采用天然纳米材料埃洛石纳米管(HNTs),通过普通的塑料加工方法制备了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埃洛石(LDPE/ H NT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用偶联剂KH550 改性HNTs 前后,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HNTs 的加入能明显提高LDPE 的阻燃性能,增加LDPE 的拉伸强度,但会引起冲击强度和5%~10%热失重温度的明显下降;用KH550 改性HNTs能进一步提高HNTs 的阻燃效果,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热稳定性。
鲁红典等系统研究了碱式硫酸镁晶须(MHSH)对LDPE 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氧化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热变形温度随着MHSH 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作为增强阻燃无机纤维,MHSH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1.2 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用其它树脂、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PE 共混,以此改善PE 的韧性、抗冲击性、印刷性、对油类的阻隔性等性能。
尽管共聚PE是提高PE 韧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但这种改性方法更适合于规模化生产,而面对批量小、产品性能要求多变的市场,就显得不太适应了。
PE 共混改性具有耗资少、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的特点,尤其适合于生产批量小、要求多变的产品,因而发展十分迅速。
Swan等人用两种不同重均分子量的HDPE 按一定比例共混,发现重均分子量较高的HDPE 对型坯膨胀影响较大,当其组分在40%~100%时,型坯膨胀随着它的增加而减小;当其组分在0~40%时,型坯膨胀却随着它的增加而增大;当其组分为100%时型坯膨胀最小。
武宇波等利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PE/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蒙脱土对PE 介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纯PE 和其他复合材料相比,加入相容剂的PE/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树潜伏期更长,电树生长速度更慢,而且显示出与LDPE 不同的极性效应。
苏朝化等以HDPE(TR- 144 和2200J)为主要原料,加入润滑剂、抗氧剂、光屏蔽剂等改性剂,在双阶螺杆挤出机上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一种界面相容性优良的PE 共混物,结果表明该共混物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和耐气候老化等性能,可满足光缆、电缆护套料要求。
李长明等通过试验分析了未老化和老化后纯PE 和不同的PE/ 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绝缘电阻率、介质损耗角正切以及击穿场强的性能,结果表明PE/ 蒙脱土复合材料试样的介质损耗角正切温度关系与极性电介质的损耗特性相似,且试样绝缘电阻率于50~60℃温度范围内明显高于LDPE的相应值。
6.2化学改性6.2.1 接枝改性PE 是非极性聚合物,通过接枝改性可赋予PE 以极性,从而改进PE的粘接性、涂饰性、油墨印刷性。
接枝后的PE 可作为挤出复合膜的粘接层、热溶胶,也可作为PE 与各种极性聚合物共混用的相容剂。
接枝聚合物几乎不改变PE 骨架结构,同时又将具有各种功能的极性单体接枝到PE 主链上, 既保持了PE 原有特性,又增加了新的功能,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PE 极性功能化方法。
付朝霞等将马来酸酐(MAH)与PE 进行反应,然后用马来酸酐接枝PE 处理氢氧化铝表面,将马来酸酐接枝PE 处理的氢氧化铝与PE 熔融混合后,考察其流变、力学、阻燃性能及微观形态变化。
结果显示,采用适量马来酸酐接枝PE 对氢氧化铝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改善体系混炼过程的熔体流动性,增强力学性能,但氧指数无显著变化;氢氧化铝在PE 基相中达到了更好的分散。